❶ 美國頁岩油的生產成本大概是多少
現貨電子交易市場在國內相當多,而且大多數是不合法和不正規的包括現貨原油,原貨黃金白銀等.
1首先現貨原油大多數是不正規平台,都是地方小交易所,沒有監管,資金很不安全,新聞也很多播出了現貨平台出事的報道,很多平台把客戶的資金卷錢跑路了.
2其次現貨原油大多數是手續費超高.一般是7到8個點左右才回本.做交易的成本相當高,大部分是人都是給代理商打工,代理商們賺了你們很多的手續費收入.
3再次國內目前正規的投資主要是股票和期貨.其中商品期貨也有白銀和黃金,還有其它農產品,化工品等品種交易,交易規則和現貨是一樣的.期貨的交易成本很低,一般1個點左右就可以回本了.期貨和股票都家證監會監管,絕對是正規合法安全的.
❷ 美國頁岩氣真實價格是多少
以頁岩油氣開採的成本來計算,不會低於六十美元,這是底線,低則虧損。
❸ 中國一口井造價1億,美國是400萬美元,,,對於頁岩氣在中國的造價與美國相比,為什麼會高出這么多
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有構造的復雜程度,單純的認為是技術問題,這是片面而膚淺的,技術更多的提現在工具的先進性,而老美的先進工具在中國埋了好幾套,究其原因就是地質構造的復雜程度不同,導致現在一些復雜風險高的井美國公司都不敢進行技術服務,怕虧錢,要知道國內開給國外公司的技術服務費並不低,他們還怕虧錢,難道這就是你所謂的技術問題么?
❹ 美國頁岩氣開采成本是多少美元一桶
頁岩氣開采成本較高,美國目前平均成本每桶42美元。但在McKenzie縣72口井,平均生產成本只要30美元,其中27處頁岩氣井則是29美元左右。頁岩氣開采起初成本較大,但隨著科技進步和規模化生產,成本只會越來越低。
❺ 什麼是美國頁岩油氣革命它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頁岩氣革命」不僅將改變整個世界能源市場分布及利益格局,也會降低中東石油的重要性,從而引發這個地區的地緣政治革命。而且它也可能讓美國經濟復甦由以前的惡性循環走上良性發展之路,從而使得「汽油美元」從天而降。
為了加快頁岩氣的開發利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於2009年9月開始,研究制定了鼓勵頁岩氣勘探與開發利用的政策。國家能源局設立頁岩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加大科技攻關力度,突破核心技術,旨在加快我國頁岩氣勘探開發步伐。頁岩氣專項發展規劃及相關政策正在編制和研究中。
(5)美國開采頁岩成本比我國低多少擴展閱讀:
從頁岩層中開采出來的天然氣,成分以甲烷為主,是一種重要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頁岩氣的形成和富集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往往分布在盆地內厚度較大、分布廣的頁岩烴源岩地層中。
較常規天然氣相比,頁岩氣藏具有自生自儲特點,頁岩既是烴源岩,又是儲層,不受構造控制,無圈閉、無清晰的氣水界面。
頁岩氣埋藏深度范圍大,埋深從200米到深於3000米。大部分產氣頁岩分布范圍廣、厚度大,且普遍含氣,這使得頁岩氣井能夠長期地以穩定的速率產氣,具有開采壽命長和生產周期長的優點。
頁岩氣的開發,特別是美國頁岩氣產量的急劇增加,使這個大多數人還十分陌生的能源話題成為熱門。悄然降臨的「頁岩氣革命」開始對全球天然氣供需關系變化和價格走勢產生重大影響,並引起天然氣生產和消費大國關注。
頁岩氣的開發利用,成為低碳經濟戰略發展機遇的推動力,成為世界油氣地緣政治格局發生結構性調整的催化劑。
❻ 頁岩氣革命的春風為什麼吹不到中國
7月6日,國土資源部網站公布《貴州省正安頁岩氣勘查區塊探礦權拍賣公告》,我國首例頁岩氣區塊拍賣1個月後即將起拍,公告一經發出,便引發了市場的強烈關注,此次拍賣出讓的標的為較成熟區塊。
實際上,這已經是國土資源部第三輪頁岩氣區塊資源出讓招標,前兩輪招標後的開發進度未達預期,使得曾經炙手可熱的頁岩氣產業進入了長達5年的招標「凍結」期。資源出讓「凍結」多年之後再度重啟,官方拿出了經過將近3年勘探「養熟」的區塊,同時對市場參與主體的要求也更加嚴格。
國內眾資本對於頁岩氣的青睞與追逐是否能夠再現?中國的頁岩氣革命何時才能到來?這些已經成為人們腦中揮之不去的疑問。
高儲量與低產量
「頁岩氣革命」實際上算是油氣工業的第三次革命。前兩次革命分別是從尋找淺部集中易勘探易開發的構造油氣藏向地層岩性油氣藏(以尋找隱蔽油氣藏為核心)的油氣勘探開發第一次轉變,以及向非常規油氣藏(以尋找連續型油氣聚集為核心)的第二次轉變。而從早期非常規能源如緻密砂岩氣等轉向頁岩油、頁岩氣則是第三次轉變。
1914年,美國在阿巴拉契亞盆地泥盆系Ohio頁岩中,發現了世界第一個頁岩氣田—Big Sandy。受地質認識和技術手段的限制,人們對這類資源並沒有重視,沒有認識到它的巨大潛力,沒有想到它可以被大規模地開采利用。
直到1981年,隨著第一口頁岩氣井壓裂成功後,美國掌握了開發頁岩氣的技術。此後,美國頁岩氣產量逐年迅速增長,由2000年的122億立方米增長到2015年的3800億立方米,占其天然氣總產量7673億立方米的一半, 大大提升了美國能源自給率,其天然氣消費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發生逆轉。
而相比之下,中國的頁岩氣開發進度遠落後於美國的水平,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頁岩氣總產量達13億立方米;2015年全國頁岩氣產量44.71億方,同比增長258.5%,遠遠沒有達到「十二五」規劃提出的2015年達到65億立方米的產量目標;2016年全國頁岩氣產量78.82億立方米,較2015年增長76.3%。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2015年,中國建成了600多座頁岩氣井,未來中國頁岩氣產量將持續增加,到2040年日均產量將突破5.7億立方米,佔中國天然氣總產量的比例超過40%,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頁岩氣生產國。
實際上,中國的頁岩氣總儲量是大於美國的。
由美國能源部的統計和分析機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全球頁岩氣資源最新評估結果表明,全球總的頁岩氣技術可采資源量為187萬億立方米,其中中國約占總量的20%,為360825億立方米,排名世界第一。資源量排名前5位的國家依次為:中國(約佔20%)、美國(約佔13%)、阿根廷、墨西哥和南非。也就是說,以中國2015年2000億方的用氣量,中國頁岩氣儲量若全部用於商業化開發,可供中國整整使用300年。
中國從認識到頁岩氣在未來的重要作用之後,便開始奮起直追。2006年,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開始了頁岩氣資源的調查研究,這成為中國頁岩氣研究、開發的起點。自2011 年底頁岩氣被確立為獨立礦種以來,為了鼓勵、加快國內頁岩氣產業的發展,有關部門陸續出台了《頁岩氣發展規劃》《頁岩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頁岩氣產業政策》等諸多政策,一些擁有頁岩氣資源的地方政府也相繼出台了「十二五」「十三五」 頁岩氣開采利用和產業發展規劃的相關文件,將頁岩氣作為地方政府促進經濟發展、拉動GDP 增長的一個重要產業,並紛紛成立了頁岩氣開發公司。
據統計,截至2015 年底,全國已累計投資365 億元,除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的10 多億元以及中標企業的20 多億元外,其餘皆為石油企業投入。但在投入與產出方面,除石油企業投入的約330 億元已累計產出60×108 m3頁岩氣外,其餘均未獲得頁岩氣產量。在目前的技術與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內頁岩氣開采顯現出投入大、風險高、周期長、見效慢且效益低的特點,一些地方政府或非油氣行業企業將頁岩氣開采作為獲取商業利潤增長的重要產業顯然不是一項明智的選擇。
技術瓶頸亟待突破
頁岩氣開發的關鍵工藝技術主要有水平井(井組)鑽完井技術體系、分段多級壓裂技術體系和微地震監測技術體系。這些技術的出現與成功應用直接催生了美國這場頁岩氣革命,但中國目前還沒有取得這些技術的突破性進展。
這直接導致了中國頁岩氣開發進度遠遠落後於美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頁岩氣11.20美元/MMBtu的井口成本遠高於美國的開采成本;在美國,生產商的干氣開采成本可低至3.40美元/MMBtu。
水平井是目前主要的頁岩氣藏生產形式,水平井的產量是垂直井的3~4倍,成本僅是直井的1.5~2.5倍,美國有多大85%的開發井為水平井+多段壓裂。另外,美國水平井多段水力壓裂、重復壓裂技術、新型壓裂液技術、新型支撐劑等技術也極大地提高了單井頁岩氣產量。
壓裂技術尤為重要,其費用一般占頁岩氣開采總費用的30%左右,是頁岩氣開采能否實現低成本工業化開發以及保證頁岩氣產量的關鍵點。壓裂技術一般以岩石力學理論為基礎,分為水力噴射壓裂、氮氣泡沫壓裂、同步壓裂等多種壓裂方式。
中國現有的水平井鑽完井技術還不能完全滿足頁岩氣水平井鑽完井的需求,水平井分段多級壓裂工藝技術及配套工具仍需要引進、研發、試驗和評價,頁岩氣壓裂裂縫延伸規律、壓裂規模優選、產量預測等方面還有待提高,利用微地震監測壓裂效果的檢測設備、施工技術和評價方法在中國還處於空白。
目前來看,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延長石油各自擁有試驗井,是中國該行業的領先者。另有一些企業(如安東油田服務和宏華集團),在技術儲備上走在全國前列。
此外,中國頁岩氣儲存地質條件也遠比美國復雜,這進一步增加了頁岩氣的開采難度。分析認為,中國頁岩氣資源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古生界、華北地區下古生界、塔里木盆地寒武-奧陶系廣泛發育有海相頁岩以及准格爾盆地的中下侏羅統、吐哈盆地的中下侏羅統、鄂爾多斯盆地的上三疊統等發育有大量的陸相頁岩,地理位置上處於塔里木、准噶爾、松遼等9個盆地。
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中國的頁岩氣資源多分布在邊遠山區且離地表較遠;豐度較差,礦井開采期較短;中國頁岩氣地質結構種類較多,需要不同的開發技術,四川盆地屬於海相頁岩儲層,可借鑒美國經驗,而吉林東部盆地屬於陸相頁岩儲層,美國技術不適用,需要自主開發技術。因此專家認為,中國在未來3~5年內,可以完成合作學習階段;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技術消化;15年以上的時間達到技術成熟和工業化採集的程度。
影響中國頁岩氣開採的其他因素
除了技術因素之外,環境、資源、競爭資源等因素也嚴重影響了中國頁岩氣產業的發展。中國礦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先達表示,頁岩氣是一個高技術、高風險、回報期長的行業,比常規油氣的成本要高得多。鑽井、壓裂、測井、地震四大技術支撐著頁岩氣的發展,哪一項技術不過關,都很難有所突破。尤其是我國頁岩氣的生產成本到底有多少,還需要研究。
首先是環境問題。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副總工程師任景明指出,頁岩氣開發過程中面臨水體污染、空氣污染和地質破壞三大環境風險。在同樣產量情況下,頁岩氣的井田面積大約是常規天然氣井田面積的十幾倍,鑽井數量則達到常規天然氣100倍甚至更多,耗水量也是常規天然氣的10倍左右。頁岩氣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包含碳氫化合物、重金屬、鹽分以及放射性物質等100多種化學物質,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頁岩氣中含有甲烷,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一旦泄漏,將引發大氣污染。此外,開采頁岩氣所使用的水力壓裂技術有可能造成地質破壞。
美國賓州頁岩氣開發就曾經受到環保組織和當地居民的強烈抗議。由於擔心地質災害,美國紐約州和特拉華盆地已叫停了該地區的頁岩氣項目。
其次是資源問題。超過五分之三的中國頁岩油氣資源位於水資源缺乏地區,而開采頁岩氣離不開水。現有的頁岩氣開采過程,是將以百萬升計的水、沙子和化學葯劑一起注入頁岩井下,壓裂岩層,使頁岩氣溢出。中國頁岩氣儲備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這兩個區域水資源供應均已非常緊張,油氣開采面臨巨大挑戰。雪上加霜的是,頁岩油氣資源儲量大的地區全都人口密集,這意味著如果企業想要開采,除了要擠占灌溉水源外,還要和工業用水及生活用水競爭。一旦處理不當,開采頁岩油氣資源將釀成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的雙重災難。
中國各地區水資源壓力情況
再次是礦權重疊問題。由於頁岩氣是新增加的獨立礦種,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同時頁岩氣的埋藏較深,較易在同一空間區域的不同深度存在不同的礦權,導致礦權重疊現象出現的頻率很高。目前劃定的頁岩氣勘查開發區塊中,其中很大一部分與中石油、中石化的常規油氣權重疊,當民企尤其是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很難與這些央企進行公開談判、對話。
然後是天然氣影響企業開發頁岩氣積極性。中國天然氣定價機制比較復雜,國家發改委制定各個油田天然氣井口價格和各段管道運輸價格,各個省市制定各地零售指導價格。天然氣價格處於嚴格的政策管制中,天然氣井口價格遠低於進口管道天然氣和LNG價格。這產生兩個問題:一是國內企業天然氣開采投資不足,發展緩慢;二是國際進口管道天然氣和LNG價格高,進口虧損巨大。目前天然氣價格試點已經啟動,已有5個省參與了天然氣價格改革,但大范圍的改革還需較長時間。
最後是經濟風險。相對於常規油氣,頁岩氣是生在油岩里自生自儲的油氣,單位體積的資源豐度低,是「貧礦」。所以,開發頁岩氣需要大量的井,美國一年投入頁岩氣鑽井壓裂的資金就超過1000億美元。而且頁岩氣井的生產產量遞減速度很快,可持續投入很高。美國的投入資金分攤到數千家石油公司,而現在我國開發頁岩氣,3000米范圍、1000米深度的水平井成本約7000萬元元,單獨的直井每千米需要1000萬元人民幣,每百米的深度也需要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投資,投資數額巨大。
另外,獲得頁岩氣探礦權的硬性條件是「本次招標出讓探礦權有效期3年,年均勘查投入應達到每平方千米3萬元人民幣及以上」。這一條已經擊退了好多中小企業。這種結果下,對開采頁岩最積極的就是幾大電力集團,它們計劃用開采出的天然氣直接發電上網,不過到底投標得到的區塊資源如何還很不好說,它們的相關開采經驗也嚴重不足。
由於頁岩氣革命的存在,2014年,美國已經取代了俄羅斯,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頁岩氣佔到了25%以上),有望根本上改變能源市場的定價和貿易模式;15年前幾乎不存在的頁岩油、氣產業,如今為美國創造了200萬個就業崗位。
以此觀之,稱頁岩氣的開發與應用被稱為能源革命絲毫不為過,只不過,要想這陣革命的春風吹到中國,只怕還需要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❼ 如果美國真的推出15美元的頁岩油,中國和俄羅斯會不會很尷尬
如果美國真的推出15美元/桶的頁岩油,將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像中國這類能源凈消費國無疑將會促進其經濟發展,影響是正面的。像俄羅斯這類能源凈出口國將會因石油出口減少或單價降低導致外匯收入急劇下降而影響其經濟發展。
-
有研究機構預測,若油價從84美元/桶降低到40美元/桶,對世界各國GDP的影響:印度、美國、中國的成長率在0.5%至1.0%之間,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則下降8.5%左右。
-
原油的開采成本,屬沙特最便宜,有些油田不到10美元/桶,加上沉沒成本,大約15美元/桶,
但沙特經濟的石油依存度為88%,預算平衡油價是106美元/桶,即油價維持在106美元的時候,其經濟收支才能保持平衡。俄羅斯的情況亦大同小異,其部分油田的開采成本即達60美元/桶,如果原油價格下跌,對其經濟的打擊將顯而易見。
-
美國的情況則比較特殊,一方面,美國頁岩油的成本在54-79美元/桶,如果降到15美元/桶,對美國能源企業而言將是重大打擊,但另一方面,油價下降將對消費者和能源產業以外的企業是有利的,而這些佔美國經濟結構的大部分,其正面影響會超過能源產業對整體經濟的負面影響,總體上看對美國有利。
❽ 美國頁岩氣開采技術和中國的區別
觀點摘要:
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70%,能源安全隱患重重。
歷史上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也曾超過70%,但得益於頁岩革命,現已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油國。
美國涉及頁岩油氣生產各環節的企業超過8000家,其中7900家以上是中小企業。眾多的美國民間油氣企業,最終保證了美國的能源安全。
中國的頁岩油氣儲量居全球第一,但我國參與國內頁岩油氣開發的企業只有不到20家,投入主體是以三大油自主投入為主,投資來源單一,投資資源受限,投資達不到美國頁岩氣勘探開發投資額的10%,目前中國勘探開發規模大大落後於美國是必然的。
由於中國三大油之外的企業無法在中國拿到油氣開發區塊,已經有上百家各類中國企業,選擇投資於美國、加拿大的油氣開發活動,參與保證了美國的能源安全,這是我們國家的痛。
頁岩油氣開發技術已為中國公司所掌握,早已不存在技術瓶頸,頁岩氣開發的經濟性也得到印證。中國遠遠高於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更能保證頁岩氣開發的經濟性。
強烈建議把三桶油的產權清晰的工程服務公司,直接收繳國資委直管或者委託其他央企管理,改變老子和兒子一家人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形成三家油田工程技術服務公司,面對所有中國油氣開發公司服務的市場競爭結構,錘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技術服務公司。
開放兩桶油占據的區塊資源,突破所謂無法分層開發,油田幾十年前是我的,誰也不要想在我的地盤上鑽探頁岩氣的壟斷思維,實現常規油層和頁岩油氣層的分層、分主體開發。分層、分主體開發在國外極其常見,誰也不應該以無法實現分層、分主體開發,誤導國家管理部門。
中國有資源、有技術、有成功的開發和運營經驗,我國頁岩油氣未能爆發的原因是中國的三大油和他們的幾個與地方能投組建的合資公司的體制和資源無法與美國的眾多的獅群、狼群、野狗群相比,僅靠三大油不可能實現中國的頁岩氣革命,逐年遞增的油氣對外依存度和目前面臨的能源威脅已經證明,僅靠三大油保證中國的能源安全是導致目前能源危機的謬論。
開放頁岩油氣開發市場,既能分散國家投資壓力,又能引導投資流向回報見效快且具備戰略意義的油氣勘探開發,減少投資於規模大、回報低、回收慢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總理期望的「避免大水漫灌」。
開放市場競爭並不意味著「國退民進」,也不會有損兩大油的利益,因為油氣市場是個增量市場而非固定規模的市場,新進入的國企和民企並不是要和原先的中石油中石化搶奪現有的一畝地上的收成,而是要和中石油中石化一起,共同把現有的一畝地擴大成成千上萬畝。開放市場也不會導致原先國企員工的失業,反而會擴大油氣行業總就業人數,國企中具備豐富經驗的從業人員將擁有更多的就業選擇。
- (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
- (數據來源:EIA)
鼓勵民營企業和三大油之外的國企進入油氣開發領域。繼續加大力度開放油氣開發許可,鼓勵投資頁岩油氣,實現國有、民間、基金都來投資頁岩氣的局面,分散國家投資壓力。
開放兩桶油占據的區塊資源,突破所謂無法分層開發,油田幾十年前是我的,誰也不要想在我的地盤上鑽探頁岩氣的壟斷思維,實現常規油層和頁岩油氣層的分層、分主體開發,分層、分主體開發在國外及其常見,誰也不應該以無法實現分層、分主體開發,誤導國家管理部門。開放三大油的工程服務市場和裝備製造市場。中石油的一把火燒了四台半內部企業製造的問題壓裂車,即使如此中石油照樣不開放壓裂車采購市場,這種犧牲國家利益的壟斷和保護,同樣也損害內部企業自身的利益。
把產權清晰的三大油的工程技術服務公司,劃歸國資委直接管理或者其他央企管理,形成工程技術服務公司,培育圍繞不同油氣開發公司的服務競爭,提高服務質量,降低工程成本。中國的油氣工程技術服務公司中,除了「走出去」參與到國際競爭中的之外,其他沒有參與到國際競爭中的公司的國際地位大都屬於三流。很可惜想當年中石油、中石化沒有堅持沿著朱鎔基總理推動的石油內部勘探開發公司和工程技術服務公司分離的正確道路走下去,2004年國內勘探開發公司和工程技術服務公司的合並,澆滅了工程技術公司剛剛培育的朝氣和活力。強烈建議把三桶油的產權清晰的工程服務公司,直接收繳國資委直管或者委託其他央企管理。這些工程公司都已經上市,產權不存在不清,這些服務公司劃出三桶油,會改變老子和兒子一家人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形成三家油田工程技術服務公司,面對所有中國油氣開發公司服務的市場競爭結構,錘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技術服務公司。民營工程技術企業正在國際油服市場上殺出一條血路。中國鑽井公司中的中曼石油、海隆石油在伊拉克等國家展示了中國公司的效率。傑瑞能服、安東石油在中東和俄羅斯展示了油田完井、連管作業和水力壓裂的綜合能力。惠博普和傑瑞工程的國際EPC競爭能力也在國外得到了證明。
正文:
中國石油70%要依賴進口,天然氣進口隨著液化天然氣(LNG)進口設施的建成,也將大幅度提高,能源安全隱患重重。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是石油天然氣進口大國,《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8》顯示,2017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長3.1%,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佔全球能源消費量的23.2%和全球能源消費增長的33.6%,我國化石能源消費增長主要由天然氣(+15%)和石油(+3.9%)引領,我國石油產量下降15.3萬桶/日,石油對外依存度上升至68%,為歷史最高值,時至今日,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70%。

由上圖對比可知,2017年我國的平均氣價是美國的近3倍,而2018年美國氣價持續走低,我國氣價卻在飆升。處於高位的氣價一方面增加了國內企業的工業成本,但另一方面也為國內常規和非常規天然氣開發提供了廣闊的利潤空間。
鼓勵投資於頁岩油氣勘探開發,符合總理所講的選擇性投資,是避免大水漫灌的重要選擇。頁岩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會實實在在更加顯而易見的帶來投資回報,威遠、焦石壩部分開發井的投入一年就能收回,經濟性已經得到了驗證。根據中石油西南油氣田的數據,其全部投產井內部收益率10.75%,各區塊均高於行業基準值,其中長寧區塊的內部收益率已經達到17.61%。開放頁岩氣勘探開發投資許可,引入各種類型的投資,促使在中國實現頁岩油氣的革命,是優於投資基礎設施拉動經濟增長的更好選擇。
如何實現中國能源的真正安全?開放市場、鼓勵競爭是實現能源獨立的不二選擇。
開放市場不會引起國企人員的大規模不穩定
開放市場競爭並不意味著「國退民進」,因為油氣市場是個增量市場,隨著投資的增加、技術的進步以及勘探開發工作的不斷深入,會有越來越多的儲量被發現、被開采並實現商業化,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開放市場競爭只會讓各種性質的企業共同把產業做大,而不是簡單意義上的互相爭奪市場。此外,國內油氣行業從業人員的數量是有限的,油氣行業對人員素質的要求也是普遍偏高的。開放市場不僅不會導致原先國企員工的失業,反而會提高油氣行業對專業人員的需求,擴大油氣行業總就業人數。原先國企的從業人員更加專業,具備更加豐富的經驗,他們在行業內的受歡迎度也將大大提高,這些具備豐富經驗的從業人員將擁有更多的就業選擇。
如上所述,中國有資源、有技術、有成功的開發和運營經驗,我國頁岩油氣未能爆發的原因是中國的三大油和他們的幾個與地方能投組建的合資公司的體制和資源無法與美國的眾多的獅群、狼群、野狗群相比,僅靠三大油不可能實現中國的頁岩氣革命,逐年遞增的油氣對外依存度和目前面臨的能源威脅已經證明,僅靠三大油保證中國的能源安全是導致目前能源危機的謬論。尤為重要的是開放頁岩油氣開發市場,既能分散國家投資壓力,又能引導投資流向回報見效快且具備戰略意義的油氣勘探開發,減少投資於規模大、回報低、回收慢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總理期望的「避免大水漫灌」。
開放市場、鼓勵競爭、百舸爭流,是實現我國能源安全的不二選擇,不要使中國企業遠渡重洋,去保證美國的能源安全。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金之鈞所言:「要想大規模開發頁岩氣,當務之急是建立多種投資主體的合作開發機制,藉助油氣體制改革,國企、民企、外資能夠聯合進入,這才是最關鍵的。」
❾ 頁岩油成本到底有多低
頁岩油的成本和產量規模、埋藏深度、地面地貌條件、管網條件都有關系。
目前僅有美國有頁岩油,普遍認為,頁岩油的成本大體在50-70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