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商品零售業品種多商品成本如何結轉
毛利率法。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
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一般商品流通企業同類商品毛利率大致相同
B. 結轉成本時品種太多有什麼好的結轉方法(結轉銷售成本,五金貿易企業)
恩,樓上的正解,具體做法是:
以進價總金額控制實物負責人(或櫃組)經營商品進、銷、存情況。流程:
1、商品購進後,登記按實物負責人設置的庫存商品明細賬,只記總的進價金額,不記數量;
2、商品銷售後,按實際取得的銷售收入,貸記「商品銷售收入」賬戶,平時不結轉商品銷售成本;
3、定期進行實地盤點(比如每月末),查明實存數量,用最後進價法計算並結轉商品銷售成本。
主要就是這些了,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呵呵。
C. 每個月銷售出去的商品太雜,月末結轉成本怎麼做
可以用綜合毛利率或綜合差價結轉成本。
比如有300個品種,綜合差價約17.5%,本期銷售額20萬,成本=20萬×17.5%=35000
D. 如果商品型號很多,如何結轉成本
1、如果要照咱們學那樣去結成本,可能很多企業都做不到,
2、我告訴我用的方法(存貨倒掛法)
本月銷售成本=期初存貨+本月購入+製造費用-期末存貨
這個方法只需要提供每月的盤點表就可以了,包括倉庫及生產線上的!
這個方法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存貨的成品有可能為售價,並不是真正的成本價,這個需要按你們的利潤倒推一下,整一個固定的成本出來就可以了,但相比較咱們會計上學的,那省事多了!!!
E. 如何結轉成本
當銷售產品取得收入時: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某產品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結轉營銷產品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某產品
貸:庫存商品——A某產品
銷售另一產品取得收入: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結轉已銷產品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某產品
貸:庫存商品—— 某產品
(5)品種很多結轉成本怎麼做擴展閱讀:
會計格式
第一:應是先借後貸,借貸分行,借方在上,貸方在下;
第二:貸方記賬符號、賬戶、金額都要比借方退後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貸方在右。
會計分錄的種類包括簡單分錄和復合分錄兩種,其中簡單分錄即一借一貸的分錄;復合分錄則是一借多貸分錄、多借一貸以及多借多貸分錄。
需要指出的是,為了保持賬戶對應關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經濟業務合並在一起,編制多借多貸的會計分錄。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為了反映經濟業務的全貌,也可以編制多借多貸的會計分錄。
方法
初學者在編制會計分錄時,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涉及的賬戶,分析經濟業務涉及到哪些賬戶發生變化;
第二:賬戶的性質,分析涉及的這些賬戶的性質,即它們各屬於什麼會計要素,位於會計等式的左邊還是右邊;
第三:增減變化情況,分析確定這些賬戶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增減金額是多少;
第四:記賬方向,根據賬戶的性質及其增減變化情況,確定分別記入賬戶的借方或貸方;
第五:根據會計分錄的格式要求,編制完整的會計分錄。
F. 結轉成本亂怎麼辦
結轉成本亂的整理技巧:
結轉成本亂、結轉成本時品種太多,可以以進價證總金額對實物負責人或者櫃組經營商品進、銷、存情況進行控制。
1、當商品購進登記的時候,應當以實物負責人設置的庫存商品明細賬為依據,只需對總的進價金額記錄,無需記錄數量。
2、當商品銷售後,應當根據實際取得額銷售收入,貸記商品銷售收入這一賬戶。而商品銷售成本平時是不結轉的。
3、應當定期進行實地盤點,對實存數量進行查明,對商品銷售成本用最後進價法進行計算並結轉。
成本結轉方法
先進先出法是先購入的存貨是先出貨的,其成本屬於實物成本。進行計算機處理的時候,計算機自動分析獲得其成本價格。單位成本價格不具備可修改性,出貨的時候,用戶只對出貨數量進行錄入,而成本單價是由計算機自動分析而得的,不作錄入。
後進先出法指的是後面購入的存貨是先出貨的,計算機自動分析其相應成本,同時單位成本價格是不具備可修改性的。所以計算機必須根據時間先後順序,對購貨數量及成本進行記錄。出貨的時候,用戶需對出貨數量進行錄入,而成本單價是不被錄入的。
G. 庫存商品種類比較多,如何結轉成本
進價是外幣結算,所以每月要有「人民幣基準匯價」(到國稅網能查到)轉換成人民幣,記錄入庫金額,這樣月底就能結轉成本。你沒有金額怎麼入的庫又任何結算成本?至於庫存商品品種多沒關系,可以有軟體來幫忙。
H. 請教商貿會計結轉成本,有幾種方法,並舉例說明
商品流通核算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數量進價金額核演算法
這是以實物數量和進價金額兩種計量單位,反映商品進、銷、存情況的一種方法。
主要內容包括
1.「庫存商品」的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統一按進價記賬。總分類賬反映庫存商品進價總值;明細分類賬反映各種商品的實物數量和進價金額。
2.「庫存商品」明細賬按商品的編號、品名、規格、等級分戶,按商品收、付、存分欄記載數量和金額,數量要求永續盤存。
3.根據企業經營管理需要,在「庫存商品」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之間,可設置「庫存商品」類目賬,按商品大類分戶,記載商品進、銷、存金額。
但由於每筆進、銷貨業務都要填制憑證,按商品品種逐筆登記明細分類賬,核算工作量較大,手續較繁,一般適用於規模較大、經營金額較大、批量較大而交易筆數不多的大中型批發企業。
二、數量售價金額核演算法
這是以實物數量和售價金額兩種計量單位,反映商品進、銷、存情況的一種核算方法。
主要內容基本與數量進價金額核演算法相同,都是按商品品種設明細賬,實行數量和金額雙重控制。
其不同的有兩點:
1.「庫存商品」總分類賬、類目賬和明細賬均按售價記賬。
2.設置「商品進銷差價」賬戶,記載售價金額和進價金額之間的差額,定期分攤已銷商品進銷差價,計算已銷商品進價成本和結存商品的進價金額。
由於採用售價記賬,逢商品售價變動,就要盤點庫存商品,調整商品金額和差價,核算工作量較大,因此,數量售價金額核演算法一般適用於經營金額較小、批量較少的小型經營批發的企業,以及經營零售的企業的庫存商品和貴重商品的核算。
三、售價金額核演算法
這是在實物負責基礎上,以售價記賬,控制庫存商品進、銷、存情況的一種核算方法
其主要內容包括:
1.售價記賬,金額控制。庫存商品的進、銷、存一律按銷售價格入賬,只記金額,不記數量,庫存商品總分類賬反映售價總金額,明細分類賬按實物負責人分設,反映各實物負責人所經營的商品的售價金額,在總賬控制下,隨時反映各實物負責人的經濟責任。
2.設置「商品進銷差價」賬戶。由於「庫存商品」賬戶按售價反映,而商品購進支付的貨款是按進價計算的;因此,設置「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以反映商品進價與售價之間的差價,正確計算銷售商品的進價成
採用售價金額核算方法,可以簡化核算手續,減少工作量,是零售企業商品核算的主要方法。
四、進價金額核演算法
這是以進價金額控制庫存商品進、銷、存的一種核算方法。
其主要內容包括:
1.庫存商品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一律以進價入賬,只記金額,不計數量。
2.庫存商品明細賬按商品大類或櫃組設置,對需要掌握數量的商品,可設置備查簿。
3.平時銷貨賬務處理,只核算銷售收入,不核算銷售成本。月末採取「以存計銷」的方法,通過實地盤點庫存商品,倒擠商品銷售成本。其計算公式為: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期初庫存商品+本期進貨總額-期末庫存商品進價金額 採用進價金額核算方法,可以簡化核算手續,節約人力、物力,但手續不夠嚴密,平時不能掌握庫存情況,且對商品損耗或差錯事故不能控制,一般適用於鮮活商品的核算
商貿企業一般用哪種成本核算方法?
1、售價核演算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商品繁雜的零售商業,但前提是售價統一(個別變價也要履行相關手續),銷售成本每期按售價結轉,月末時計算出進銷差價率,求得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然後據以調整成本,這種核算方法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不適用了
2、進價核演算法
日常銷售要有商品銷售記錄,每日(或定期)匯總,月末根據已銷商品的實際進價結轉成本,這種方法適合於銷售單位價值大的大宗商品,缺點是比較麻煩
I. 庫存商品轉成本,根據什麼結轉,怎麼結轉,商品品種多怎麼辦
每一種庫存商品都應該有明細賬,結轉銷售成本就根據庫存商品的實際成本結轉。而生產成本在入庫時就應該已經結轉完畢。
J. 進銷存產品種類較多 怎樣結轉成本呢
期末進行實地盤點,查明實存數量,用最後進價法計算期末庫存余額,並結轉商品銷售成本。
如果品種繁多,平時應記錄進銷存數量,入庫時增加,銷售時減少,月末用最後進價法計算余額。節省繁雜的盤點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