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一樣價格不同怎麼做賬
擴展閱讀
銀行信貸產品在哪裡申請 2025-05-15 12:05:20
各位是如何評價格瑞的呢 2025-05-15 12:05:18
鑽石首飾水分多少 2025-05-15 12:05:14

成本一樣價格不同怎麼做賬

發布時間: 2022-08-26 07:56:06

❶ 商品出入庫價不一樣時怎樣會計分錄,怎樣結轉成本

完工產品進庫根據「完工產品成本表」「合計總成本」作分錄:

借:庫存商品—類別—商品名稱(X規格)

貸:生產成本—結轉完工產品成本

商品銷售出庫成本按照平均價根據「銷售成本表」「合計總成本」作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類別

貸:庫存商品—類別—商品名稱(X規格)

❷ 原材料的購入價格不同 明細賬如何填

一、商品入庫的時候,每筆業務單價是多少,明細賬就填多少。

1、比如,第一筆購進業務單價是5元,登記明細賬時單價就按照5元填。第二筆單價是6元,登記明細賬時,單價就填6月。結算余額的時候,數量等於400件,總金額2200元,加權平均單價是5.5元。

2、如果單位原材料出庫是按照加權平均法核算材料成本,那麼,出庫材料的單價就是5.5元。

3、如果是採用先進先出,或者是後進先出,個別計價法等方法,那麼,原材料出庫的時候,就要按照原材料成本核算方法來確定出庫材料的價格。

二、按照每一筆原材料的日期、憑證號、單價、數量、金額來登記原材料的數量明細帳,然後到月末計算出總數量和總金額,並計算該原材料品種的平均單價。單價跟據每筆入庫的實際價格記賬。商品入庫的時候,每筆業務單價是多少,明細賬就填多少,不同的是出庫時的成本。

(2)成本一樣價格不同怎麼做賬擴展閱讀:

原材料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購入並已驗收入庫的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材料采購」或「在途物資」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2)自製並已驗收入庫的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生產成本」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委託外單位加工完成並已驗收入庫的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委託加工物資」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3)生產經營領用材料,借記「生產成本」、「製造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出售材料結轉成本,借記」其他業務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發出委託外單位加工的材料,借記」委託加工物資「科目,貸記本科目。

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的,發出材料還應結轉材料成本差異,將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採用實際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的,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可以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認定法計算確定。

❸ 庫存商品進價和銷售成本價不一致,這個要怎麼記賬

一般情況下採取移動平均價進行成本平滑。

銷售成本價格指的是當時銷售這個商品的成本價格,後來的成本價格可能已經變動了,所以導致商品銷售成本價格和目前庫存成本價格不一致,這種情況一般在軟體使用負庫存的移動加權平均法的情況下容易出現。

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以及其他銷售的業務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業性勞務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

❹ 庫存商品帳上的單價與售價不同該如何處理

同一產品,不同發票上的銷售單價不一致,計算它的產值時,直接累加金額即可,無需做任何處理。
會計分錄書寫格式:
先借後貸,借貸分行,借方在上,貸方在下。
一借一貸:
借 科目A 金額1
貸 科目B 金額1
多借一貸:
借 科目A 金額1
借 科目B 金額2
貸 科目C 金額1+2
一借多貸:
借 科目A 金額1
貸 科目B 金額2
貸 科目C 金額1-2
會計分錄的種類包括簡單分錄和復合分錄兩種,其中簡單分錄即一借一貸的分錄;復合分錄則是一借多貸分錄、多借一貸以及多借多貸分錄。
需要指出的是,為了保持賬戶對應關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經濟業務合並在一起,編制多借多貸的會計分錄。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為了反映經濟業務的全貌,也可以編制多借多貸的會計分錄。
會計分錄亦稱"記賬公式"。簡稱"分錄"。它根據復式記賬原理的要求,對每筆經濟業務列出相對應的雙方賬戶及其金額的一種記錄。在登記賬戶前,通過記賬憑證編制會計分錄,能夠清楚地反映經濟業務的歸類情況,有利於保證賬戶記錄的正確和便於事後檢查。每項會計分錄主要包括記賬符號,有關賬戶名稱、摘要和金額。會計分錄分為簡單分錄和復合分錄兩種。簡單分錄也稱"單項分錄"。是指以一個賬戶的借方和另一個賬戶的貸方相對應的會計分錄。復合分錄亦稱"多項分錄"。是指以一個賬戶的借方與幾個賬戶的貸方,或者以一個賬戶的貸方與幾個賬戶的借方相對應的會計分錄。
拓展資料:
初學者在編制會計分錄時,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涉及的賬戶,分析經濟業務涉及到哪些賬戶發生變化;
第二:賬戶的性質,分析涉及的這些賬戶的性質,即它們各屬於什麼會計要素,位於會計等式的左邊還是右邊;
第三:增減變化情況,分析確定這些賬戶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增減金額是多少;
第四:記賬方向,根據賬戶的性質及其增減變化情況,確定分別記入賬戶的借方或貸方;
第五:根據會計分錄的格式要求,編制完整的會計分錄。
此外要勤快,多學多問多練。

❺ 進貨價格不一樣怎麼做賬

每間公司做法都有所不同,但是在財務處理方面含義是一致的,通常都有此如下方法:
1、先進先出
2、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3、移動加權平均法
4、個別計價法。
1、首先就是先進先出,是公司或者個人先購入的就先結轉成本,打個比方這個月是你購入了300件物品,單價9元。上月結存50件,單價是10元。本月發出(也就是用掉了)200件,這個時候結轉的成本是
=50*10+150*9=1850元。先把你以前的結轉再結轉新的就是這樣。
2、其次就是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這個是到月末才能結轉成本,平時不能結轉成本。例如本月購入300件,單價9元,上月結存50件,單價10元,又購入一次物品數量是200件,單價是11元。然後本月發出450件。計算成本的時候就是:先計算平均單價=(300*9+50*10+200*11)/550=9.82。然後成本是發出的數量乘以平均單價
即450*9.82=4419。
3、然後就是移動加權平均法;每進一次貨算一次單價再算成本。打個比方本月3號購入300件,單價9元,上月結存50件,單價10元,10號發出250件,20號又購入一次物品數量是200件,單價11元。25號發出150件。這個時候呢,在10發出存貨的時候結轉成本就是={(300*9+50*10)/350}*250=2285.70元。在25號發出存貨的話也差不多啦,就是十號還沒有用完的成本加上20號購入的來算單價。
4、第四種就是因為主要是價值特別大的資產採用個別計價法。
綜上所述如果用最好的兩種方法是先進先出和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這樣就可以消除進價的誤差。而且採用這兩種方法的工作量也是比較小的。

❻ 品種多,進價一樣,但銷售價不一樣,我該採用哪種記賬方法怎麼算每月凈利潤請詳細解答!!!

按實際成本法記賬就行,成本就是銷售數量乘進價,反正進價一樣,這樣處理最簡單。銷售收入減成本就等於毛利潤。再減費用就是凈利潤。

❼ 會計 假設一個產品進兩次貨,但價格不同。使用時怎麼做賬。

可以採用加權平均法確定存貨成本,也可以使用先進先出法確定存貨成本。總之,堅持一種確認方法,不要隨意變動。

❽ 如果我進了幾批單價不同的相同材料,用先進先出法核算成本,那原材料明細賬應該怎麼記

先進先出法適用於價格變動不大頻繁、購買批次較少的企業。如果批量較大、價格變動也頻繁,建議使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使用先進先出發非常麻煩。

一般情況下,材料明細賬是按照產品名稱及規格設置的,對於同一種材料,一般設置1個賬頁,不用采購批次按時間順序登記。
在發出時,按照先採購的價格結轉出去(記在貸方,包括數量、單價和金額),每出1筆就結1次余額,包括數量和金額,用月末結存的金額除以數量就是最後庫存的結存單價。

❾ 材料成本差異應該如何做賬

材料成本差異基本核算程序:
1、采購時,按實際成本付款,計入「材料采購」賬戶借方。
2、驗收入庫時,按計劃成本計入「原材料」的借方,」材料采購「賬戶的貸方。
3、期末結轉,驗收入庫材料形成的成本差異。若超支,計入「材料成本差異」借方;若節約,計入「材料成本差異」貸方。
4、平時發出材料時,一律用計劃成本。
5、期末,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

材料成本差異率計算公式:
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材料成本差異+本期購入材料的成本差異額)/(期初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購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計算公式: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