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本、利潤之間的關系及計算方式
利潤=銷售收入-成本費用如:銷售收入是100,成本是50,銷售等費用是20 利潤=100-50-20=302.利潤百分比,既銷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
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100-50)÷100]×100%=50%3.銷售凈利率,是凈利潤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
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100%=(30÷100)×100%=30%(區別:多了20的銷售費用)。
營業利潤率,是營業利潤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銷售收入)×100%=(30÷100)×100%=30%(當然,實際核算中你肯定要增人工費、水電費等雜費,利潤率肯定比這個低)。
報價單點數,即在報價的基礎上增加百分之幾報價金額=成本價×(1+預計利潤率)=50×(1+50%)=75。
❷ 盈利百分之二十是指什麼占什麼的
利潤占成本的百分比。
比如買一樣東西花了一百元。然後賣出去是一百五十元。那麼除去成本就是盈利五十元。
而盈利百分之二十指的就是賺取了成本的百分之二十。一百塊的百分之二十就是二十元,加上成本一百元,最終賣價是一百二十元。
(2)利潤占成本的多少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1)百分數化小數:去掉百分號,小數點左移兩位。如:75%可化為0.75
(2)小數化百分數:加上百分號,小數點右移兩位。如:0.62可化為62%
說明:100%=1.00=1
百分數與分數的互化
(1)百分數化分數:把百分數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再約分化簡。
注意:當百分數的分子是小數時,要先把分子化成整數。
(2)分數化百分數:
①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數後,再化成百分數。
②把分子分母同時乘一個數,使分母是100,再把分母變成百分號。
❸ 利潤率=利潤/售價,那麼利潤/成本是什麼意思
利潤/成本是什麼意思?:是指利潤額占成本額的比率(百分比率%)=利潤額/成本額*100%
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為取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越小,成本費用控製得越好企業,盈利能力越強。
❹ 成本+利潤=總額,利潤/總額是什麼,利潤/成本又是什麼
成本+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是毛利率
利潤/成本是成本利潤率
擴展閱讀: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從構成上看毛利是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差,但實際上這種理解將毛利率的概念本末倒置了,其實,毛利率反映的是一個商品經過生產轉換內部系統以後增值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比如產品通過研發的差異性設計,對比競爭對手增加了一些功能,而邊際價格的增加又為正值,這時毛利也就增加了。
成本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是同一剩餘價值量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來的另一種比率。 如以p`代表利潤率,m代表利潤,C代表全部預付資本(c+v),那麼利潤率p`=m/C=m/(c+v)。 利潤率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利潤水平的相對指標。利潤率指標既可考核企業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又可比較各企業之間和不同時期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100%,銷售利潤率=利潤÷銷售×100%
❺ 什麼是成本利潤率啊
成本利潤率,指企業利潤總額與銷售製造成本總額的比率。
成本利潤率反映了企業一定時期每一元銷售製造成本可獲得利潤的多少。
成本費用總額等於營業成本加營業稅金及附加加銷售費用加管理費用加財務費用。
❻ 利潤成本售價之間的關系
1、售價==進價+進價×利潤率;
2、利潤率=(售價-進價)÷進價;
3、原價=標價;
4、進價=售價÷(1+利潤率)
5、利潤=售價-進價(成本價);
6、利潤率=(利潤÷成本)×100%;
7、獲利款=售價額_進價額
拓展資料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從另一個角度成本上講也可以是做出某種選擇必須付出的代價,當人們「舍魚而取熊掌」時「魚」便是人們的成本,當商家投資時,商家的付出貨幣等便是商家投資的成本。
一般定義
1、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2、成本是為取得物質資源所需付出的經濟價值。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購置各種生產資料或采購商品,而支付的價款和費用,就是購置成本或采購成本。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不斷進行,這些成本就轉化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3、成本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應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計量。
4、成本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
版本定義
1、CCA中國成本協會發布的CCA2101:2005《成本管理體系術語》標准中第2.1.2條中對成本術語的定義是:
為過程增值和結果有效已付出或應付出的資源代價。
註:應付出的資源代價:是指應該付出,但還未付出,而且要付出資源代價。
❼ 利潤是什麼意思利潤包括成本嗎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它是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實現的收入減去費用後的余額,企業的利潤不包含成本。
❽ 幾個點的利潤什麼意思怎麼算舉例說明一下唄
幾個點的利潤所指的。是百分之幾的利潤值,例如總值為100萬,10%的利潤率,也就是100萬×10%=10萬。
准確的使用詞語,對不同數據具體的計算方式進行合理的說明,可以讓更多的人掌握它的具體方式。
想要准確的使用詞語,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吃透詞義
詞語的含義不是它所構成的單個詞語含義的簡單疊加組合,而是在構成成分提供的事件背景基礎上,通過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來的,切不可望文生義。
如:「告別時,他非要送我幾件高檔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句中錯把「大方」理解為不吝嗇。)
(二)分清褒貶
許多詞語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並隨著語言環境的不同,詞的感情色彩也會隨之變化,有時候,由於對一些成語褒貶不辨,從而導致誤用。
如:「先生對於友人,尤其對於青年,愛護無所不至,不但盡心竭力,還常常主動幫忙。」
(「無所不至」意思是沒有達不到的地方。現多形容壞人到處干壞事或所有的壞事都做到了,是個貶義詞,此處應為「無微不至」。)
(三)區別對象
詞語詞義有所側重,這便確定了該詞語的大致適用對象范圍。
如果對成語所表達的習慣對象或范圍缺乏了解,便會使陳述和被陳述之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如:「小羅看好了那件款式新穎的運動服,可惜帶的錢不夠,只好忍痛割愛。」
(「忍痛割愛」的意思是忍痛把自己心愛的東西交給別人。作為商品的運動服本不屬於自己所有,因無錢而不買自己喜歡的商品不能稱為「忍痛割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