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受益計劃成本怎麼算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受益計劃成本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2-08-15 22:17:43

❶ 計劃成本分配法第二步,也就是調整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之間的差額計算方法如何理解

計劃成本分配法是按照確定的產品或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在各受益車間和部門分配輔助生產費
用的方法。這種方法計算方便、直接,可以簡化計算過程,同時也便於分析和考核各部門單位的經
濟責任。
一、計劃成本分配法的常規做法
是先按輔助生產單位產品或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和實際供應量,在各受益對象(包括各輔助生產單位在內)之間分配生產費用,再計算和分配輔助生產單位實際發生的費用(待分配費用加上輔助生產單位內部按計劃成本分配轉入的費用)與按計劃單位成本分配轉出費用的差額,即輔助生產單位產品或勞務的成本差異。為了簡化分配工作,輔助生產的成本差異一般全部調整計入管理費用,不再分配給其他各受益對象。[例]某工廠有供電和供水兩個輔助生產車間,本月發生輔助生產用
:供電車間69440元,供水車間35000元,該廠確定的計劃單位成本每度電為0.64元,每噸水為
3.9元,該廠本月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的勞務量如下:(1)供電車間用水800噸(2)供水車間用電
12000度(3)產品生產耗電80000度,耗水6000噸(4)車間一般耗用電12000度;用水1000噸(5)廠部管理部門耗電8000度,耗水3000噸。第一步,按計劃成本將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給全部受益對象
供電車間分得水費
=800×3.9=3
120
供水車間分得電費
=12
000×0.64=7
680
產品生產分得費用
=80
000×0.64+6
000×3.9=74
600
車間一般耗用分得費用
=12
000×0.64+1
000×3.9=11
580
廠部管理部門分得費用
=8
000×0.64+3
000×3.9=18
260
編制會計分錄如下:借:生產成本一一輔助生產成本(供電)3120一一輔助生產成本(供水)7680一一基本生產成本74600製造費用一一基本生產車間11580管理費用16820貸:生產成本一一輔助生成本(供電)71680(112000×0.64)一一輔助生產成本(供水)42120(10800*39)

❷ 2015年注會教材關於設定受益計劃的案例中的期初義務怎麼算的這個現值是把什麼時點折現為什麼時點

是把預計這五年發生的金額折現到該員工退休日的折現值,然後再把這個現值平均分攤到5年中去,就是現值除以5,就是1310啦,然後第一年確定的義務有需要折現,因為1310時退休日的現值,2014年12月的現值就該是890,期末義務就是累積的義務加利息加本年的義務,加起來正好是折的現值。比起這個合並報表才是重點,該多騰點時間花在那上面

❸ 設定受益計劃 會計處理 怎麼理解

新准則按照職工的離職後福利是否可以事先確定,將離職後福利計劃分為設定提存計劃和設定受益計劃。其中,設定提存計劃是指向獨立的基金繳存固定金額後,企業不再對職工負有進一步支付義務的離職後福利計劃;設定受益計劃計劃是指除了設定提存計劃之外的離職後福利計劃。

在設定提存計劃下,企業的義務僅限於向獨立的基金支付提存金,職工最終收到的福利金額不僅取決於企業向基金支付的提存金總額,還取決於基金運營產生的投資回報。因此,投資風險(投資的資產不足以支付預期的職工福利)以及精算風險(因為估算的差異導致福利可能比預期的少)實質上由職工承擔。

在設定受益計劃下,企業的義務是為企業的職工提供商定的福利,在投資資產運營或者精算的實際結果比預期差時,企業的義務可能會相應地增加。因此福利計劃的投資風險和精算風險(福利費用可能比預期的多)實質上由企業承擔。

相對於設定提存計劃而言,設定受益計劃有其獨特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設定受益計劃的投資風險與精算風險全部由企業承擔,職工福利有保障,對職工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其次,設定受益計劃的職工福利水平與其工資收入和工作年限直接相關的。

這有助於企業通過年金計劃等方式對職工實施長期激勵以保持職工的穩定性。最後,設定受益計劃下,企業的繳費彈性較好,無需像設定提存計劃一樣每期都向獨立基金繳納固定金額,投資運營的靈活性較大,更能滿足企業資本流動的需求。設定受益計劃的優勢和日以成熟的市場條件決定了它將在未來成為職工薪酬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與其相關的會計核算也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❹ 計劃成本法計算公式是什麼

計劃成本法計算公式是:

計劃成本分配法的實際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歸集的費用+按計劃分配率分配轉入的費用。

輔助生產成本差異=實際成本-按計劃分配率分配轉出的費用。

若>0,超支差異,轉入管理費用借方。

若<0,節約差異,可以用紅字轉出。

注意事項:公式中不扣除本期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

如果企業的材料成本差異率各期之間是比較均衡的,也可以採用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率分攤本期的材料成本差異。年度終了,應對材料成本差異率進行核實調整。

當企業遇到發出的委託加工物資存在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不符的情況時,發出材料可以直接使用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率進行計算,一般不會等到期末使用當期材料成本差異率。

收回的委託加工物資因其已經轉變為新的材料物資,需要重新確定其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材料成本差異金額,按新材料進行相關的核算處理。

❺ 計劃成本計算

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數量×計劃單價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
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材料成本差異率
=差異額/計劃成本
=(期初存貨的差異額+本期收入存貨的差異額)/(期初存貨的計劃成本+本期收入存貨的計劃成本)
(注意:超支差異額用正數,節約差異額用負數表示)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額
=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所涉及的的公式有這些,計劃成本的最終結果是上月材料成本差異率計算本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的除外

❻ 計劃成本交互分配三個應該怎麼分配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2

❼ 計劃分配法 輔助生產車間的實際成本怎麼計算

一、計劃成本分配法計算公式為:
計劃成本分配法的實際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歸集的費用+按計劃分配率分配轉入的費用
輔助生產成本差異=實際成本-按計劃分配率分配轉出的費用
若>0,超支差異,轉入管理費用借方
若<0,節約差異,可以用紅字轉出
二、計劃成本分配法是指按照計劃成本將費用在各輔助生產車間進行分配和調整的一種方法,又稱「內部結算價格分配法」。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各輔助生產車間為各受益車間和部門提供服務的數量,按照計劃單位成本分配給各受益車間和部門(包括受益的其他輔助生產車間),然後將各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實際費用,加上其他輔助生產車間分配來的費用同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分配數之間的差額,對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受益單位進行追加分配,或將其差額全部計入企業管理費。

❽ 注會書里設定受益計劃中的計劃福利公式指什麼

之了回答:
設定提存計劃,是指企業向單獨主體(如基金等)繳存固定費用後,不再承擔進一步支付義務的離職後福利計劃(如職工繳納的養老、失業保險)。包括:
(一)設定提存計劃的確認和計量(支付給單獨主體)
(二)設定受益計劃的確認和計量
第一步驟:確定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的現值和當期服務成本
第二步驟:確定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
第三步驟:確定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
第四步驟:確定應當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額:
(1)精算利得或損失
(2)計劃資產回報
(3)資產上限影響的變動

❾ 計劃成本法計算公式是什麼

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數量×計劃單價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

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材料成本差異率=差異額/計劃成本=(期初存貨的差異額+本期收入存貨的差異額)/(期初存貨的計劃成本+本期收入存貨的計劃成本)(注意:超支差異額用正數,節約差異額用負數表示)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額=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9)受益計劃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雖然計劃成本的高低可通過材料成本差異調整為實際成本,對發生和結存存貨的實際成本並無影響,但如果計劃成本脫離實際成本太多,則無法隨時通過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考核采購部門的成果。所以在制定計劃成本時,應盡可能使計劃成本接近實際成本。

可由企業的采購部門聯合財會等有關部門參照同類存貨以往實際成本,並根據物價漲幅等相關因素共同研究制定。當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發生重大差異時,應作調整。

❿ 計劃成本核算

給你這幾個計劃成本核算的公式,你看看就清晰了。
出庫材料實際成本=出庫材料計劃成本+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出庫材料計劃成本=實際出庫數量*該材料的計劃單價(計劃本題已經給出計劃成本:20000,無需計算了)
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出庫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貸方用負數表示)/材料總計劃成本)
將此題的相關數字代入:
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20000*(-1000+500)/(18500+41500)=-166.67
出庫材料實際成本=20000-166.67=19833.33
哪裡還有疑問的話請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