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計劃成本怎麼轉換
擴展閱讀
夢幻西遊鑽石漆怎麼買 2025-07-24 00:52:39
產品類商標是多少類 2025-07-23 23:34:21

計劃成本怎麼轉換

發布時間: 2022-08-05 10:37:55

⑴ 計劃成本法的公式

1、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數量×計劃單價

2、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

3、成本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4、材料成本差異率=差異額/計劃成本

拓展資料

實際應用

計劃成本的制定

計劃成本法

計劃成本制定得恰當,既有利於企業考核采購部門的業績,調動其積極性,促使其降低采購成本、節約開支;也有利於財務部門制定考核標准 >標准,分析采購成本升降的原因,為領導決策提供有用財務信息。計劃成本,一般由企業采購部門會同財務等有關部門制定,包括買價、運雜費及應計入成本的有關稅金等,力求接近實際。每年年初,由采購部門會同財務等有關部門,按材料類別、品種、規格編製成材料計劃成本目錄。對一些品種、規格材料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相懸殊的,應分析產生差異的具體原因,然後對所定不恰當的品種、規格材料計劃成本進行修訂,使之符合實際,以利於計劃成本的執行。

材料成本差異率的確定

1.確定材料成本差異率。材料成本差異率應根據重要性原則及成本效益原則,對企業大宗原材料、價值高的原材料,按類別及用途分別確定。如礦石應按原礦、精礦、粉礦、塊礦等,煤應按煉焦煤、無煙煤、瘦煤等分別確定成本差異率;在材料領用、出售、生產中,分別按各自成本差異率分攤材料成本差異;對低值易耗材料,可按綜合差異率確定成本差異率。這樣,既可簡化

財務核算工作量,也不影響成本計算的准確性。

2.確定成本差異率應注意配比性原則。現行財務會計制度規定,發出材料應負擔成本差異,除委託外部加工發出材料可按上月的差異率計算外,都應使用當月的實際差異率;不管使用當月的實際成本差異率,還是使用上月的成本差異率,在計算時都應注意配比性原則。

月末在材料已到發票未到情況下的財務處理:

現行財務會計制度規定,月末在貨物已到而發票未到的情況下,其財務處理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暫估入賬,借記原材料,貸記應付賬款——暫估應付金額。不管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暫估入賬,都沒有包括不計入成本中稅金。因為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的組成內容是一樣的,均包括材料價款、運雜費及有關稅金等。月末,如果企業有大量暫估入賬的材料,企業就不能真實反映財務狀況。因此,企業應按照重要性、謹慎性及成本效益原則,按月末貨物已到發票未到的情況進行財務處理。

1、月末、季末的財務處理。月末、季末的財務會計報表一般不對外報送,也不需要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根據以上原則可從簡處理,借記原材料,貸記應付賬款——暫估應付金額。會計報表即資產負債表不列示,會計報表附註不披露。

2、半年末、年末的財務處理。半年末、年末的會計報表既要對外報送,也要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從重要性及謹慎性原則考慮,半年末、年末如存在大量的暫估入賬的材料,其賬務處理應借記原材料(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遞延稅款——暫估進項稅額(價款按17%或13%及運雜費按7%計算部分),貸記應付賬款——暫估應付金額。這樣處理包含材料中不計入成本中稅金部分,

3、應付賬款中體現謹慎性原則,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列示,在遞延稅款下增加一欄。其中,暫估進項稅額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披露貨已到發票未到的原因、時間及暫估金額;如不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將會影響會計報表使用人對會計報表的誤解。

⑵ 已知計劃成本求實際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1.計劃成本是指各種消費定額和費用預算以及有關數據根據計劃期提前計算的成本。它反映了產品成本在計劃期內應達到的標准,是計劃期成本的目標。計劃成本不同於固定成本。計劃成本計算計劃期的平均定額水平,定額成本按當前定額計算。計劃成本反映平均水平,固定成本反映當時應達到的水平。計劃成本的構成和內容應當與實際成本相一致。采購原材料的計劃成本是根據每種原材料的采購價格以及與供應地的距離和距離,按原材料的實際成本項目計算的。
2.計劃成本通過與實際成本的比較,可以看出原材料采購成本的節約和超支。產品的計劃成本根據計劃期內原材料、燃料、動力的消耗定額、工時定額和成本預算計算確定。它反映了計劃期間應達到的平均成本水平,是降低成本的目標。通過與實際成本的比較,了解和掌握企業成本計劃的實施和完成程序,找到降低產品成本的途徑。
3.計劃期內產品、材料和項目的預期成本。根據計劃期任務時間、材料、燃料、動力、工具等消耗率和當前成本預算及相關材料,在分析實際成本水平的前期,在考慮計劃期的基礎上,應在測量電流的基礎上,設定影響生產成本的各種因素的變化和經濟措施的預期效果等。
4.實際成本,也稱為歷史成本,是指為購置或製造財產而實際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使用歷史成本時,資產按購買時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金額或購買時支付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
拓展資料:負債根據與履行當前義務相關的實際收到的貨幣或資產金額,或履行當前義務的合同金額,或在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而預期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金額進行計量。

⑶ 計劃成本怎麼結轉

採用綜合結轉法,是將各生產步驟所耗用的半成品成本,綜合記入各該步驟產品成本明細賬的「原材料」、「直接材料」或專設的「半成品」成本項目中。半成品成本的綜合結轉可以按實際成本結轉,也可以按計劃成本結轉。因此,綜合結轉法,又有按實際成本綜合結轉法與按計劃成本(或定額成本)綜合結轉法之分。
(1)按實際成本綜合結轉法。採用這種結轉方法時,各步驟所耗上一步驟的半成品費用,應根據所耗半成品的數量乘以半成品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由於各月所產半成品的單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單位成本要採用先進先出法或加權平均法等方法計算。為了提高各步驟成本計算的及時性,在半成品月初余額較大,本月所耗半成品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所產的情況下,本月所耗半成品費用也可按上月末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計算。
假定某工業企業的甲種產品生產分兩個步驟,分別由兩個車間進行。第一車間生產半成品,交半成品庫驗收;第二車間按照所需數量向半成品庫領用。第二車間所耗半成品費用按全月一次加權平均單位計算。兩個車間月末的在產品均按定額成本計價。其成本計算程序如下:
①根據各種費用分配表、半成品交庫單和第一車間在產品定額成本資料,登記第一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根據第一車間的半成品交庫單(單中所列半成品按交庫數量和該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中的半成品單位成本計價),編制結轉半成品成本的會計分錄:
借:自製半成品——甲種半成品
貸:基本生產成本——第一車間——甲種產品
②根據計價後的第一車間半成品交庫單和第二車間領用半成品的領用單,登記自製半成品明細賬。根據第二車間領用半成品的領用單(單中所列半成品按領用數量和自製半成品明細賬中的累計單位成本計價),編制結轉半成品成本的會計分錄,
借:基本生產成本——第二車間——甲種產品
貸:自製半成品——甲種半成品
③根據各種費用分配表、半成品領用單、產成品交庫單,以及第二車間在產品定額成本資料,登記第二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根據第二車間產成品交庫單(單中所列產成品按交庫數量和該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中的產成品單位成本計價),編制結轉產成品成本的會計分錄:
借:產成品——甲種產成品
貸:基本生產成本——第二車間——甲種產品
(2)按計劃成本綜合結轉法。採用這種結轉方法時,半成品的日常收發均按計劃單位成本核算。在半成品實際成本算出以後,再計算半成品的成本差異率,調整所耗半成品的成本差異率,調整所耗半成品成本差異。累計的成本差異、成本差異率和本月減少的實際成本的計算公式如下:
累計成本差異=累計實際成本-累計計劃成本
累計成本差異率=累計成本差異÷累計計劃成本×100%
本月減少的實際成本=本月減少的計劃成本×(1+成本差異率)
本月所耗半成品應分配的成本差異=本月所耗半成品的計劃成本×成本差異率
各個生產步驟領用上一生產步驟的半成品,相當於領用原材料。因此,綜合結轉半成品成本的核算,相當於各生產步驟領用原材料的核算。

⑷ 計劃成本核算這個公式是怎麼算的

材料成本差異率=總差價之和(超支為正,節約為負)÷總計劃價之和
這個是最最簡化的寫發了,非常簡單,。

⑸ 計劃成本是怎麼樣還原成實際成本的

計劃成本是為了方便企業成本管理的,本來就把差異放在一邊,現在你把差異因素加進去,還原成本的真面目,當然是實際成本了。

⑹ 怎樣將實際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日常核算可以按實際成本計價核算,也可以按計劃成本計價核算。而對於材料收發業務較多且計劃成本資料較為健全、准確的企業,一般都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收發核算。
用計劃成本核算的企業應該設置「材料采購」、「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異」三個科目:
「材料采購」科目核算材料采購的實際成本。
「原材料」科目核算按計劃價格從「材料采購」科目結轉過來材料的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材料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的差異金額。如果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為正數,余額在借方;反之,本材料成本差異為負數,余額在貸方。
平時材料申領、加工、轉移等操作,會計部門均以計劃成本進行核算。到月底要將發出的材料調整為實際成本需要將正差異(或負差異)加到材料的計劃成本中去,將其調整為實際成本。首先要計算當月的材料成本差異率,然後將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乘以(1+材料成本差異率)才可得到企業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的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十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十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當月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當月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1+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

⑺ 計劃成本核算

給你這幾個計劃成本核算的公式,你看看就清晰了。
出庫材料實際成本=出庫材料計劃成本+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出庫材料計劃成本=實際出庫數量*該材料的計劃單價(計劃本題已經給出計劃成本:20000,無需計算了)
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出庫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貸方用負數表示)/材料總計劃成本)
將此題的相關數字代入:
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20000*(-1000+500)/(18500+41500)=-166.67
出庫材料實際成本=20000-166.67=19833.33
哪裡還有疑問的話請追問。

⑻ 計劃成本法計算公式是什麼

計劃成本法的核算公式:

1、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數量×計劃單價;

2、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

3、成本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4、材料成本差異率=差異額/計劃成本。

(8)計劃成本怎麼轉換擴展閱讀

核算程序

企業應首先考察與存貨成本相關的各種因素,規定存貨的分類、名稱、規格、計量單位和單位計劃成本。除一些特殊情況外,計劃單位成本在年度內一般不作調整。

其次,取得存貨時,應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取得存貨的計劃成本填入收料單中,並按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作為「材料成本差異」進行登記。

還有,平時領用、發出存貨都按計劃成本計算,賬戶,經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發出存貨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按月分攤,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攤。

⑼ 計劃成本計算

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數量×計劃單價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
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材料成本差異率
=差異額/計劃成本
=(期初存貨的差異額+本期收入存貨的差異額)/(期初存貨的計劃成本+本期收入存貨的計劃成本)
(注意:超支差異額用正數,節約差異額用負數表示)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額
=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所涉及的的公式有這些,計劃成本的最終結果是上月材料成本差異率計算本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的除外

⑽ 採用計劃成本核算 在什麼時候調整為實際成本

在會計實務中,大型的企業公司由於業務量大,企業與企業之間長期的供銷合作,誠信譽度,所採取的日常采購暫收暫付估價預算核算的一種方法。但會計核算必須是實質重於形式,當某業務終結後,應及時辦理業務的實際成本核算和賬戶結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