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石油短缺的经济学解析
在本书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指出:1993年是我国石油进出口出现转折的关键点。1993年之前我国还是一个石油净出口国,石油供给大于需求,每年向日本和朝鲜等国出口大量的石油,1993年石油需求开始超过供给,我国变成了石油的净进口国,石油净进口量逐年大幅飙升,供需缺口日益扩大,并且呈现出石油进口“价升量增、价跌量减”的特点。其中“价升量增”现象在近些年体现的尤为突出,这与我们经济学的一般常识似乎不相吻合,那么是否存在所谓的“价升量增悖论”?下面我们将通过构建一个简化的石油供需模型来解析这种现象背后的经济学机理,证明该现象并不是所谓的“价升量增悖论”,而是供求定理在现实世界的一种具体表现———需求的增长超过供给的增长,进而推动价格的上涨,呈现出量价齐升的现象。
一、石油供需模型
假设1:中国国内石油消费者的偏好满足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即具有完全性(com-plete)、自反性(reflexive)、传递性(transitive)、连续性(continuity)、局部非餍足性(lo-calnonsatiation)、单调性(mononity)和凸性(convexity)。由于石油是一种正常的商品,所以根据上述偏好的假定,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水平加总得到的石油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具有负斜率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10-1和图10-2中的D1、D2、D3、D4、Dw1和Dw2。
假设2:半封闭条件下,中国的石油供给受制于资源枯竭和勘探开采技术的双重约束,存在供给刚性。中国国内现已探明的石油资源,经过了50年的饱和开采后,大部分油田的油气资源已渐进枯竭,步入开采的中后期阶段,勘探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之中国目前的石油开采技术尚不发达,即便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石油供给仍只能维持现有水平,石油供给缺乏弹性,不能随国际石油价格上涨而增加,体现为一条垂直于横轴(产量)的直线,如图10-1中的Sf。
假设3:开放条件下,中国面临的石油供给曲线为国际石油市场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具有正斜率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如图10-2中Sw所示。现已探明的国际石油资源至少可以满足世界各国50年的需求,因而,国际石油供给尚不存在资源枯竭的硬性约束,石油产量可随着石油价格的上升而上升。
假设4:在半封闭条件下,石油的价格是外生的,由政府的指令性计划价格决定。
在上述4个假定的约束下,我们分别构建了半封闭条件下的中国石油供需模型(图10-1)和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石油供需模型(图10-2)。半封闭条件下,石油的需求量和出口量由外生的价格、供给曲线以及需求曲线共同决定。开放条件下,石油价格是内生变量,价格、需求量及进出口量均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共同决定。
图10-1 半封闭条件下的中国石油供需
图10-2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石油供需
二、中国石油供需缺口日益扩大的经济学解释
改革开放后到1992年,虽然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枷锁逐渐被解除,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是此时国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仍有争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较低,资本严重短缺,尚未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国内的石油需求小于供给。为了赢得国家经济发展急需的资本,中国每年都向日本等国出口大量石油来换取外汇,是典型的石油净出口国。如图10-1所示,在封闭条件下,国家制定石油的指令性价格P3,当国内的石油总需求曲线为D1时,国内的石油需求量是q1,石油的供给量是q3,国内的石油供应量在满足自身需求后,尚有富裕,可供出口换汇,此时的出口量为q3-q1。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逐年增大,表现为石油需求曲线不断向右移动,从D1渐次移动到D2和D3,相应的石油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和q3。当国内需求曲线移动到D3时,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价格水平恰好是政府制定的价格水平P3,此时,国内石油供需达到平衡,可供出口的石油量为零。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平息了国内关于经济发展思路的争论,国民经济开始了新一轮高速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的石油需求曲线进一步右移至D4,在P3的价格水平下,此时的需求量应该是q4,但是受制于石油供给刚性,国内的石油供应量仅仅是q3,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石油供应的紧张一方面将推动价格突破政府限价的束缚上升至P4,进而提高产品成本,诱发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将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所以,中国必须进口石油,从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为一个石油净进口国。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步入了工业化进程,成为世界工厂,对石油的需求增速进一步加快,而国内石油供给呈现刚性,石油供需缺口日益扩大,所以新增需求只能通过从国际市场进口来满足。
三、中国石油进口的“价升量增悖论”
中国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致对石油需求的强劲增长,受制于国内石油供给刚性,中国被迫转向国际市场进口石油。此时,继续用半封闭条件下的石油供需模型(图10-1)分析中国石油的进口已经不合适了,我们需转向开放条件下的石油供给模型(图10-2)。
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工业对石油的依赖性,使得石油的生产有别于普通商品。石油的供给方实际上是垄断卖方,为了尽可能地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他们通过垄断联盟组织“欧佩克”来限制产量。也就是说在开放条件下,国际石油的供给价格弹性小于需求,体现在图10-2中,就是国际石油供给曲线Sw向右上方倾斜,斜率大于国际石油需求曲线Dw1和Dw2的斜率的绝对值。
由图10-2我们可以看出,当中国国内的石油需求曲线为D1时,相应的国际石油需求曲线为Dw1,国际石油供给曲线是Sw,二者的交点X1决定国际石油均衡价格为P1。在P1的价格水平上,由价格线P1和需求曲线D1的交点X3决定的中国国内的石油需求量为q2,而国内仅仅可以供给q1,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q2-q1的石油。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致对石油需求的强劲增长,国内石油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至D2,在国际石油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中国国内的石油需求量为价格线P1和需求曲线D2的交点X4所对应的q5,但是由于中国国内石油需求曲线的右移推动国际石油需求曲线相应地由Dw1右移至Dw2,而国际石油供给曲线并未相应地向右移动,国际石油市场的均衡价格将从P1上升至P2,中国实际的石油需求量也从q5缩减至q4,相应的石油进口量也从q5-q1减少至q4-q1,但是与需求曲线为D1的石油进口量q2-q1相比,进口量仍然增加了q4-q2,这就出现了部分新闻媒体所谓的“价升量增悖论”。然而,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这只是非经济学者对中国石油进口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表象的不准确的描述,隐藏在这个表象背后的实质是:需求的增长超过供给的增长,进而推动价格的上涨。
进一步,造成世界石油供给增长落后于需求增长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国际石油的供给存在垄断合谋———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合谋限制成员国产能的扩大,以维持高价。倘若国际石油供给不存在垄断联盟,在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的情况下,石油的供给方也将大幅提高产能,推动世界石油供给曲线由Sw右移至Sw1,则国际石油价格的上升的幅度将很小,甚至会出现价格不变的情况,只要国际石油供给曲线右移的幅度足够大。但是由于存在垄断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石油产量,于是在国际石油需求大幅度增长时,国际石油供给量并不增加或增加较小,这就出现了扩大的需求追逐不变或少量增加的供给,推动石油价格的大幅上升,致使中国石油进口呈现出量价齐升的局面。
‘贰’ 中国石油可以用多少年
最终可采量不到160亿吨,目前我国每年消耗的原油量为2.6亿吨左右。
‘叁’ 石油对外依存度如何计算
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肆’ 战略油气储备总量
战略油气储备量不仅关系到应急目的能否达到及达到的程度,而且关系到战略油气储备的经济性。决定战略油气储备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储备应对的时间长短、消费能力、生产能力、供应效率,以及储备资金等。储备应对的时间越长需要的储备量越大。消费能力越强储备量也要越大。供应效率越高可以适当减少储备量。而生产量越大储备量就可以随之减少。一般情况下,战略石油储备资金受储备国经济水平的制约,国家经济水平越高可动用用于石油储备的资金就可多一些,那么储备的量就可加大。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一个相当水平的发展状态,又有过去的积累,因此资金是充足的。所以在此重点考虑前4个因素。
1.根据IEA规定的储备义务概算
储备总量目标的确定首先可以依据国际能源署的规定行事。国际能源署的规定中包括储备义务、国际市场的变化、国内石油供需情况、本国民间储备的规模、储备资金的筹措等内容[168],还应该考虑国家进口石油绝对量和储备成本等。
国际能源署对其成员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量有不同的标准要求,同时建议成员国的石油储备量最好达到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表7-9)。虽然由于中国不是其成员国,但是可以根据该标准及本国的需要来设计储备总量。
表7-13 国家储备石油量预测统计
注:前3个储备量用本次预测值的国内供应缺口量值按天数折合成。
因此,根据第四章第三节中表4-27,假设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基本与目前保持一致,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替代煤炭能源时,中国能源消耗结构中油气能源比例变化不大。那么,到2015年时,中国国内石油供应缺口量为(3.42~3.72)×108t,需要进口将达到3.5×108t;2020年进口石油量将达到5.1×108t,国内供需缺口量为(4.73~5.73)×108t。
根据本次的预测推算,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量为90天,2015年约为8200×104t,到了2020年则为12600×104t。90天的战略石油储备量仅仅是IEA的基本安全要求。按照目前欧洲各国的安全水平要求,中国国家战略油气储备应该将储备天数提到115天,则2015年的储备量约为1×108t、2020年约为1.6×108t。
‘伍’ 中国石油开采的前景如何预计何时枯竭
中国14年后石油储量恐枯竭
大公网消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近日宣布撤回收购美国优尼科决议,中华经济研究院根据上海社科院能源报告指出,中国原油市场不但面临需求持续膨胀等五大挑战,且预估在14年后,即将面临储量枯竭难题。
据报导,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八月二日宣布撤回对美国优尼科公司收购要约后,此议题虽然告一段落,但中国原油储量变化仍备受瞩目。
中经院在本周最新出刊的“国际情势周报”中,引据上海社科院近期完成的能源报告,认为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且面临五大挑战。
第一是原油需求持续膨胀:2004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达1227亿吨,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预估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增加至 2.7亿吨、3.1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
第二、供需缺口日渐明显:与持续成长石油需求量相比,中国原油自给自足能力几乎已达极限。目前,中国石油储量为23.8亿吨,按每年产油1.8亿吨至2.0亿吨速度计算,23.8亿吨油量,将在14年后石油枯竭。
第三、原油进口管道过于单一:目前中国 90%以上进口石油透过海运,绝大部分海运由外轮负责。其中海运进口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是受美国控制全球最重要战略通道之一。若遭遇战争、外交等不可抗拒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被动局面。
此外,第四项挑战是原油供给受制于人:中国主要石油进口国为中东、中亚及俄国。但美国加强对中东地区石油控制权,并阻挠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与俄国油气投资合作进程。
在居于高档的国际油价之下,第五项挑战便是中国承担风险能力脆弱:目前推算,若每桶国际原油价格上升1美元,中国将多支付6亿美元外汇,负担不轻。
‘陆’ 缺口是怎么算的
缺口说的就是前一天的收盘价和后一天的开盘价之间的差。。俗称“逢缺必补”,留下缺口,以后一定会补回去。
一般缺口越多,走势越容易反转
‘柒’ 求 国际油价与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关系 的论文
本文在以下几方面阐述中国经济的真相。
1、 什么是经济发展
简单的讲经济发展就是有钱,但钱从何来钱只能印出来。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印钞机不停的运转
假设一个岛上有1000口人,与世隔绝,人与人之间交换物品生活,但有时候手里用来交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怎么办于是人们就用都喜欢的金银作为交换的东西,于是交换方便了。但金银要磨损,携带也不方便,当交换活动频繁时,发现这个东西太繁琐,限制了交换活动,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岛上的管理者发行一种符号,用它来代替金银,于是钞票出现了。
刚开始这种钞票可以随时得兑换金银。大家都很放心,因为钞票就是金银。可是岛上金银的产量太小,当人们的交换活动更加频繁时,钞票不够用了,只能暂停交换。暂停交换的后果就是大家不生产别人想要的东西了,因为虽然别人用,但交换不出去,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经济发展减速了。
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成立一家钱庄,这个钱庄是大家的,由钱庄来发行钞票,印出的钞票借给想用钱的人,然后这个人有钱了再还给钱庄。于是银行就出现了。 银行的出现,能保证交换活动更持续的进行,大家都拼命的生产,岛上的东西越来越多,银行根据产品的生产数量,不停的印制钞票,以保证交换能更深入的进行。
后来人们的交换活动更频繁了,一家钱庄太少了,于是出现了很多钱庄,总要有个管钱庄的吧,于是指定一家钱庄管理其他钱庄,并且钞票只能由这家钱庄印刷,然后通过其他钱庄借给用钱的人,中央银行就这么也出现了。
2、什么是对外贸易
有一天岛上的人发明了船,于是就到处划船跑,发现了另一个岛屿,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钞票,也像自己岛上这么活动。但自己岛上生产的东西多,那个岛上生产的东西少,1元钱在自己的岛上能买1斤大米,那个岛上的一元钱只能买半斤大米,于是另外岛上的钱来这个岛上买东西时只能2元换1元才行。于是汇率出现了。算好汇率后,他们开始互相买卖东西到对方岛上,这就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使交换活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3、什么是通货膨胀
由于岛上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以至于没法准确估计到底该发行多少钞票,发行多了的时候,因为没有那么多产品可买,产品就开始涨价,发行少了呢就开始降价,为了保证价格稳定,央行要求各钱庄要把一部分钱放在央行里面用来调节产品的价格,根据价格情况多放和少放。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可是有一部分聪明人开始怎么才能把钱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快钱,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上的钱加一起也没有100万啊,怎么办,于是向钱庄借,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了他买了这个石子。
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一百万可以筹集到,多买些产品就有了。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钱庄只能又印了100万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的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可是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可是如果当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 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架了岛上的经济。
4、房价能绑架中国经济吗
中国的房地产已经使中国央行发行了太多的人民币,如果房价下降,等于把那颗石子投进了海里,那么多印出来的钱会使中国产品价格飞涨,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看似房价与石子毫无相干,可是他们的属性是一样的,就是价格和价值严重的背离。实际上房地产的崩盘受害最大的并不是中国的商业银行,而是整个中国经济体系。为什么政府迟迟没有把房价降下来,不是降不下来,如果真想降房价,只需要一道政令,房地产价格会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可是后果谁能承担,严重通货膨胀谁来负责
房地产业已经绑架了中国的经济,是无可置疑的,是客观实在的,没有人能改变。
不管谁是总理,廉洁也好,贪污也好,都希望社会和谐,可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5、房价和通货膨胀有关系吗
可更棘手的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如果降房价,面对的是马上的通货膨胀,可不降房价,那么面对的就是更严重的通货膨胀,何去何从
所以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稳定房价,然后在社会产品增加时,减少货币的投放量,加上其他政策如加息、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缩小信贷规模等辅助手段,来使中国经济软着陆,这是最好的办法,看到的一切政令也是这个逻辑。不信的话,可以查阅一下近年来政府发布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业的措施。
可是为什么房价不稳定而且更加的疯长呢难道是开发商与政府在博弈吗告诉在中国没有人能和党叫板,几个肚子大点的开发商是没有这个实力的。实际上是幕后的另一只黑手在和中国政府博弈,这支黑手就是外资,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人民血汗的黑手。
6、房价高涨的原动力是什么
使房价上涨的动力很多,房价上涨对其有利的人就是动力之一,比如:为了GDP和个人利益的地方政府、为了赚钱的开发商、炒房族、以至于买了房的所谓“房奴”都是是房价上涨的动力,可是最大的原动力不是这些,是外资,是美国的以攫取超额利润的各大财团。
开发商作为商人,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可是各行各业都有商人,难道想赚就有吗那除非是神话。房地产业的开发商也一样,不是他们想赚多少就有多少的。根据价值规律,当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时,会有一种趋向正常价格回归的力量钳制价格的上涨,可是在中国的房地产业,这种规律似乎不起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一个参考范围的原因,如果以中国经济本身而言确实打破了这个规律,可是目前的情况是有一股力量在维持着房地产业的价格,即托市,那么谁在托市呢
谁能在房地产业失控能得到巨额利润的人就是托市的人。
讨论这个问题前,现看一下中国的外汇储备情况。中国的外汇储备在近几年迅速由1、2千亿突破万亿,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难道是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挣来的吗这个不需要证明,看中国的GDP增幅就知道,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GDP的增幅。显然不是挣来的,那么除了挣来的一部分,那么就是所谓的“国际热钱”的涌入,而国际热钱的涌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取得高额的回报。
国际热钱进入中国市场后,首先要兑换成人民币,那么一下子哪有这么多人民币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印钞机没日没夜的工作,然后这笔钱用来托住已是烫手山芋的房地产市场,就是拼命的投资房地产业,当房地产价格因背离价值而向下波动时,通过托市再把它抬高,反复如此,给人的表象就是房产价格决没有偏离价值。导致房价越涨越高。
而开发商呢,他们一到房子将要卖不出去的时候,就有人出高价买下来,他们怎么会降价,如果没有这部分资金在运作,别说是开发商联盟,就是全国只有一个开发商,价格也会降下来,没有人买了,难道等房子发霉吗
那么外资持有这么多高价房产做什么不怕砸到手里吗
不怕!在这个资本运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冤大头在最底下接着呢,是谁呢就是中国的商业银行,由于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一流的流通性,近年来没有看到任何萎缩的迹象,放了贷款就盈利,为什么不贷款呢没有理由不放贷款。
加之中国老百姓买房的心情,外资可以轻易的把高价房转嫁到中国的银行和消费者身上,连炒房的农民都能赚到一杯羹,职业的外资会赔钱吗那么房价一直涨下去,会怎样呢请看下一节:
7、房价一直涨下去,开发商会笑还是会哭什么情况下会笑什么情况下会哭
在中国政府近几年来密集的几十道金牌的调控下,房价还是如脱了缰的野马一样狂奔不止。暂且不论何时能停止上涨的势头,毕竟房价在目前还是上涨的,所以就看看房价上涨不止会带来什么。
首先:由于GDP上涨,中国政府为了维持上文说的“保持产品交换的继续”要不断地投放人民币,即开动印钞机。只要房地产这个石子还没有投入到大海里去,还有一定的流通性,那么就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发生。
其次:开发商会在这个过程中也赚取巨大的利润。
再次:能看到的是,炒房族会赚钱、所谓的买房的“房奴”会增值。
都赚钱!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到底谁亏了呢钱从哪里来呢如果是有炒股的经验就会知道,如果投资价格和价值背离的商品,赚的钱就是别人赔的钱,那么套用到房地产上,就是买房自住的人,现在看似增值,那是镜中月、水中花,不变现就不是的。再有就是当价格完全回归真实价值的时候,有时甚至会到真实价值一下,被高价房套住的投资者。还有一个就是开发商!
为什么说开发商也有赔钱呢大家知道商人的本性是赚钱,赚取利润。如果一个商人投机一次就永远都不做这个生意了,他是赚钱了,可他不是商人,这种商业行为没有意义。由于商人的本性,所以赚来的钱会继续扩大再生产,在能赚钱的领域不断的加大投资。这个道理从生活中就可看出来,越是做大生意的人总喊没钱,因为要更大的流动资金来维持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所以一旦房价回归真实的价值之时,就是有一大批开发商崩溃之日。这个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和任何行为为转移的。如果现在有开发商逃离房地产业的角斗场,那么跑得慢的就是最后的输家。如果都不跑,就像击鼓传花一样,最后拿到接力棒的就是接盘者。有句话叫:“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也许只不过是方式不一样,看谁的运气好而已。
可是现在却没有任何的开发商赔钱的迹象,有的是开发商不断的赚钱,老百姓送钱都来不及。只是因为目前房价还在上涨,房产还在不断的流动。
一个巨大的问题来了,这样不断上涨的房价何时是个头啊。
8、坐在华尔街办公室的财团们是如何吸干中国山区一个农民的血汗的。
毛主席说过:“帝国主义没有睡大觉,而是天天在蠢蠢欲动,在图谋不轨,想达到他们的罪恶目的。诚然他们的气焰的确没有以前那么嚣张,但他们确实在活动着。”是不是冷战结束就代表着人类的和平得以实现呢“一句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就能掩盖帝国主义噬血的本质吗人人平等的理念是对的,但它只不过是帝国主义用来欺骗人们的伎俩罢了,说到和做到永远是两码事。
国际财团通过国际热钱涌入中国,使人民币加大发行量,然后通过房地产炒作,把中国的国内价格水平无限制的提高,GDP的增长又一次使人民币的发行量被迫提高。国际财团心黑手狠,双管齐下,目的就是使中国经济热到烫手,热到让每个中国人为之疯狂。
暂不去关心这个过程,放眼未来,看看这一过程的结果是什么样呢换句话说财团的目的是什么呢
很明显,中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就是财团们最乐见的结果。先做个假设,比如国际热钱在投资的中国房地产领域里上演最后的疯狂后,然后把房产成功解套全部变现,如果此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达到美国预期最高时,汇率是热钱逃离时需要相乘的那个倍数,会发生什么谁都能想到,所有热钱会一夜之间全部兑换美元逃离。财团们会赚得沟满壕平,中国市场上除了钱就是钱,能遮住天的大把人民币将成为中国人民的噩梦。
这是中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是财团最乐见的结果。近期美国不断的通过政治、贸易等手段逼迫人民币升值,而中国政府迟迟不升值或小范围的升值,远远没有达到美国政府的预期,这是在出口处的中美之间的博弈。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顺便提一句,如果真的这个升值预期达到了,中国楼市将重演日本上世纪90年代崩盘的历史。只是那时中国经济也会像日本一样进入一个连续低迷不振的不归路。
在这种攸关民族生存的问题上,政府会坐视不管吗就算是退一步来讲,一个完全不负责任的政府遇到这种情况,因为这个资本运作同时也极大侵犯了政府的利益,也会拼命反搏的。
那么中国政府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化解这一“经济危机”呢请看下一节:“在有关这场围绕房价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各方博弈中可能选择的中庸路线”。
9、在有关这场围绕房价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各方博弈中可能选择的中庸路线
物极必反,中庸,是老祖宗留给后人解决棘手问题的杀手锏!
既然是中国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的经济,那么就从“绑架”说起。何为“绑架”,应该是相对弱的一方,拿着相对强的一方的“要害”,使相对强的一方即便有能力对付弱的一方,但碍于投鼠忌器,无力可施。
先来看看绑架双方的阵容和各自手上的筹码。房地产业的主体是开发商,所以开发商算一方,它绑架的要害是中国经济,那中国经济是谁的要害呢是中国人民的要害,代表中国人民的,目前只能是中国政府。中国政府算一方。外资呢它是煽风点火者,划到开发商一方。中国政府一方有公权力,可以通过税收、财政、经济政策、行政手段对开发商阵营施力,开发商阵营通过源源不断的后备资金来绑架中国经济,且不断的提高赎金。
问题已经摆在这里,怎么办呢冲上去一枪击毙,那歹徒非撕票不可,太极端不可行。所以有为政府开出药方,只要实现了某某一条既可降低房价的主意,就犹如这一枪击毙一样是不可行的。想象如何解救绑架事件的,首先要稳定住对方的情绪,再一步步地靠近,但这种靠近虽会引起歹徒的敌意,但不会导致他撕票,然后再进一步稳定情绪,再靠近,然后条件成熟时,再稳准狠,即保证人质的安全,又要保证歹徒一举拿下。这才是真正的营救。
所以中庸才是解决棘手问题的杀手锏。极端、盲目、冒进是要不得的。
针对如何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绑架问题,就要围绕问题的关键部分一步步地施加反作用力,然后一举成功,才是正道。
第一个关键的部分就是汇率,中国政府会严把汇率关,可以预期的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决不会过快升值,但会小幅升值,就是要稳定对方的情绪,如果一点不升,对方会狗急跳墙,如果升的过快,是给自己掘墓,所以为什么中国汇率升幅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看看美国政府的态度跟一个绑匪是多么的贴切,我要一瓶果汁,为什么拿来半瓶水。可又说不出什么来,毕竟还能暂时解渴。
第二个关键是限制资产流动性,既然房地产能绑架中国经济,说明它举足轻重,限制房产的流通性,就可以限制资产的流动性,注意这里是两个概念,“资产流动性”和“房产流通性”。两者完全不同,但又息息相关。房产流通性减弱,资产流动性减弱,那么需要印刷的人民币就减少。就像那个石子,不流通马上通胀,不涨价流通没问题,可是行不通,外资也不同意。既然是不断的上涨价格,只能一步步地限制房产流通,只要房产流通性少一点,通胀就会显现一点,然后再通过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等柔性政策来调整一点,用柳叶棉丝掌来化解泰森的一记重拳,以绵柔克强刚、化千钧于无形,这就是中国政府的策略(这好像是中国人最擅长的事情)。从官方媒体就能看到相关的消息,楼市签约率在下降,即流通性在下降,然后物价开始有所涨幅,如猪肉等副食产品,但央行马上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来稳定物价。不知各位看官是否也看出些端倪。可预期的是,到完全化解危机之前,会不断地加息和调高准备金率,同时房产流通性会越来越弱,这个预言是否准确可在以后的央行政策上验证。等完全消除了由于经济过热导致的通货膨胀预期,那么就是房地产价格回归真实价值之时。
不管看到没看到,这已是最后的疯狂,从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如果这场博弈以外资胜利而告终,那么中国经济将步日本90年代持续下滑的深渊,由于外资撤走,房市赖以生存的支柱坍塌,房价会一落千丈,可到时候不管是开发商还是老百姓都将承受经济下滑之苦,持有的货币迅速贬值,即便房价落下,也不一定买的起。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不可接受的,也是无法接受的。
第二,如果外资以失败而告终,即在汇率上把住出口,让房价回归真实价值,把外资同样套在中国,这才是胜利的前提。那么以美国财团为首的帝国主义噬血者必将疯狂报复,会在投资、出口等各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今天人民币升值没有达到美国预期,已经导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受打压,进而引起了众多的贸易摩擦,由此可见一斑。知道,经济发展的三套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在投资、出口领域遭到报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我相信不会影响的发展速度,别忘了还有一套马车是“消费”,房价下降后,如果是爱国者,请现在保护好的钱包,到时千万别羞羞答答,要果断地出手买房,中国经济会在消费领域异军突起,继续独占世界经济引擎的鳌头。
所以要相信的政府,配合的政府,政府在事关全局的问题上是和老百姓站在一起的,政府是水上承载的舟,人民是水,没有水,何以载舟。
‘捌’ 世界石油供需现状与趋势
1、全球石油储量充足
石油作为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十分有限。当前,全球石油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根据BP公司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数据,2012-2020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储量变化并不明显。2020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7324亿桶,与2012年相比仅上升了2.81%,但总体来说储量较为充足。
综合来看,全球石油储量充足,2020年受疫情影响产量、消费量均有下降。预计未来随着全球疫情好转,全球石油产销量将恢复增长。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玖’ 年石油供需形势分析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在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一个焦点。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我国是石油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进口大国,石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增势明显,但我国石油资源匮乏,产量增幅有限。在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不能取代石油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一段时期内,满足国内需求势必依靠大量进口国外石油资源。因此,加强石油供需形势研究,为国家制定能源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保障我国石油持续、有效供应,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国内外资源状况
(一)世界石油资源状况
世界石油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截至2009年底,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817亿吨,比上年增加0.1%;按目前开采水平,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还可供开采45.7年左右。世界石油储量分布相对集中,地域分布极不平衡(表1)。石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是中东、欧亚大陆、非洲和中南美洲,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6.6%、10.3%、9.6%和14.9%。其中,欧佩克石油储量为1404亿吨,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7.2%。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量的20%;其次是委内瑞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3%、10%、9%、8%和7%,以上6个国家石油储量合计占世界总量的67%。
表1 2009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及分布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注:*表示储采比不详。
(二)我国石油资源状况
我国石油储量相对匮乏,储量增长缓慢。2009年,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21.6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19%,人均占有储量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我国油气资源潜力较大,待发现和探明的资源较丰富,但其勘查难度不断增大,致使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增长缓慢。按目前开采水平,我国国内现有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约可供开采12年。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新疆和渤海、南海等近海地区。其中,黑龙江、新疆、山东、河北、陕西5省(区)和渤海地区合计占全国储量的73%(表2)。从具体油田来看,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大庆、胜利、天津、长庆、新疆、吉林和辽河,这7大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占全国总量的70%左右。
表2 2009年我国石油储量及分布单位:万吨
(1)①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2010年)通过消费强度法、人均对比法和部门分析法得到的结果经综合评估后得到;
(2)②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2009年)《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
(3)—代表没有预测数据。
2.小结
我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与能源供应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还刚刚起步,实质性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对能源的强劲需求是毫无疑问的。与此同时,我国东部主力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已出现总量递减趋势,全国原油产量的稳定和增长将主要依靠西部和海上油田的增产。目前,我国石油生产仍处于上升时期,但受资源条件的制约,产量增长十分有限。
(周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