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孚红霸王润滑油的发展历史
美国美孚国际石油集团以追求技术领先、多元发展、全球业务、资源共享为目标,经过对中国市场慎重而长时间的考察,相信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经济将取得突飞猛进的长足发展,美国美孚国际石油集团决定在中国推出集团原有品牌的升级产品“Model 红霸王”系列新配方润滑油产品,并以此来推动集团在中国的品牌建设,同时让中国用户感受世界级润滑油品带来的全新体验。同时,为了适应中国市场,以集团的“人才、品牌、管理、机制、技术”五大优势寻找中国的合作伙伴,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迅速将优势的资源与优异的产品推向中国市场。
2007年10月15日美国美孚国际石油集团总部股东会议决定,为了整合中国市场业务,将美国美孚国际石油集团(香港)电力有限公司更名为美国美孚国际石油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其业务定型为集团对中国业务的唯一管理机构,同时负责“Model 红霸王”系列润滑油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建设与管理。
2008年2月18日美国美孚国际石油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在西安成立西安运营中心,负责“Model 红霸王”系列润滑油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生产与销售的前期筹备工作。
2008年4月2日美国美孚国际石油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在西安成立“润滑油新技术暨润滑油新能源节能技术研发中心”,利用公司强大的技术储备和深厚的科研力量,研发出适合中国使用环境的高性价比润滑油。
2008年4月22日美国美孚国际石油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的润滑油官方网站正式开通,中国区品牌行销团队正式成立,“Model 红霸王”润滑油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2008年5月8日美国美孚国际石油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推出第一批新配方产品,“Model 红霸王”系列车用润滑油全新上市,同年6月,“Model 红霸王”系列摩托车用油及工业用油陆续投放。
2008年11月美国美孚国际石油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湖北、山东、陕西、等地服务中心陆续成立。
2009年2月1日美国美孚国际石油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生产基地一期改造工程提前完工。
2009年3月12日美国美孚国际石油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与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联合推出产品防伪标识。
2009年4月美国美孚国际石油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在中国推出全合成系列润滑油产品,标志着“Model 红霸王”系列产品的科研技术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2009年6月美国美孚国际石油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福建、广东服务中心正式成立,“Model 红霸王”系列产品正式进军长江以南市场。
2009年8月美国美孚国际石油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润滑油官方网站改版工作正式开始,并于同年10月份完工。
2009年10月美国美孚国际石油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西安运营中心正式更名为西安威孚科工贸有限公司,标志着“Model 红霸王”系列润滑油在中国市场的筹备工作全部结束,从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❷ 美孚机油产地是哪里
国内太仓和塘沽产美孚的普遍机油,有速霸和黑霸王等。高端的美孚一号都是国外产的。中国的行货美孚一号是法国产的,散着来到中国,然后在太仓灌瓶。美孚其它产地: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
(2)美孚石油怎么进的中国扩展阅读:
美孚润滑油由美孚工业润滑油与美孚车用润滑油组成的。 美孚在工业和特种润滑油生产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美孚利用全面深入的产业知识和创新技术,促进了高性能合成润滑油——美孚SHC的开发进程。
美孚提供一系列车用润滑油为众多汽车制造厂商所认可的汽车机油产品以及特种机油产品,包括美孚1号1——领驭世界的合成机油,美孚速霸2优质机油系列产品和满足日常驾驶所需的发动机机油。
机油
美孚DTE涡轮机油、美孚DTE T涡轮机油、美孚DTE 800涡轮机油、美孚DTE 790涡轮机油、美孚DTE AW涡轮机油。
参考资料:美孚润滑油-网络
❸ 请问越南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南海抽石油
在周边国家中,越南在南海的开发最为激进。1975年美孚石油公司在越南南部海域发现了石油。上世纪80年代,越南国家石油与天然气公司(PetroVietnam)和苏联石油公司Zarubezhneft成立合资公司Vietsovpetro,合作开发白虎油田。白虎油田至今仍是越南第一大油田,一度占越南原油产量一半。2004年,越南石油产量达到峰值,日产超过40万桶,之后一直徘徊于日产30多万桶上下。2009年,越南原油的净出口为每日5.3万桶,其中一半出口美国。
❹ 美孚机油在中国那个地方生产的
是进口的,在美国。
埃克森美孚公司是世界领先的石油和石化公司,由约翰·洛克菲勒于1882年创建,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爱文市。埃克森美孚通过其关联公司在全球大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拥有8.6万名员工,其中包括大约1.4万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科学家。
是世界最大的非政府油气生产商和是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天然气销售商;同时也是是世界最大的炼油商之一,分布在25个国家的45个炼油厂每天的炼油能力达640万桶;在全球拥有3.7万多座加油站及100万个工业和批发客户;每年在150多个国家销售大约2800万吨石化产品。
公司连续85年以上获得3A信用等级,是世界上保持这一记录为数不多的公司之一。在《财富》杂志本年度美国最大上市公司排名名单中,暴涨的能源价格把埃克森-美孚推到了2006财富500强的首位。
埃克森美孚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销售埃索和美孚两大国际知名品牌的系列润滑油产品。在江苏太仓和天津的埃克森美孚润滑油调配厂采用进口基础油进行生产,供应中国市场。
(4)美孚石油怎么进的中国扩展阅读
美孚润滑油的特点
节能
广泛的润滑油和润滑脂产品线,例如美孚 DTE 10 超凡系列液压油和美孚 SHC 飞马天然气发动机润滑油,有助于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并有助于减少能源和资源的使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节约成本。
延长润滑油寿命
创新的产品配方有助于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帮助减少润滑油消耗,降低废油量和操作成本。例如,用于极重负荷的回转螺杆式和叶片式空压机的美孚拉力士SHC 1000 系列高性能合成润滑油,它的换油间隔时间比矿物油产品长五倍。
延长设备寿命
先进技术生产的润滑油如美孚SHC合成润滑油和润滑脂的润滑性能使用周期更长,有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废油量,从而节约能源。还能明显降低新设备的购买需求以及相关设备的维护、处理和更换成本。
环境保护意识
帮助开发新型液压油、润滑脂和其它润滑油产品,以便在靠近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系统环境应用中为设备提供更好的保护。美孚EAL®(环保型润滑油)产品系列适用于液压潜水泵等设备以及使用润滑脂进行润滑的泵站导向轴承。
❺ 埃克森美孚为何进入中国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润滑油消费大国,2011年润滑油表观消费量约600万吨,且国内润滑油企业在高端领域技术相对不是很成熟,量虽然只占20%,但利润却占80%,因此,美孚进入中国来赚取利润;另外由于国内主要先进设备均来自国外,设备制造商推进美孚产品也是其进入中国的原因之一
❻ 美孚公司的美孚在华
埃克森美孚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当时,埃克森美孚的前身_标准石油公司开始在中国销售煤油。随着煤油销售获得成功,标准石油在中国的业务又扩展至汽油、沥青及航空燃料的供应。在20世纪上半叶,标准石油为帮助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埃克森美孚的关联公司逐渐重新参与中国能源工业诸多领域的业务,包括石油勘探、天然气及燃料销售、润滑油销售和服务、化工及发电。至今,埃克森美孚在中国有近1100名员工。
埃克森美孚对中国有着长期的承诺,希望以其产品、技术、与中方的合作以及投资继续帮助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
❼ 美孚公司的译名来源
美孚,是石油大厂Mobil的音译。
其实两者的读音并不很贴近,但当年Mobil进入中国发展业务时,要取个中文名字来登记,就由一位颇具国学造诣的高手将‘Mobil(莫比尔)’译成‘美孚’,从此声名大噪,一直沿用至今。
‘美孚’,是有意义的,‘美’有美国的意思,代表这间石油公司是美国人(洛克斐勒)创立的,‘美’也有‘美好’的意思。
‘孚’,在《诗经‧大雅‧下武篇》:“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有‘诚信’的意思。
故‘美孚’本身就有‘来自美国,创造美好生活,又以诚信经营的公司’的意思。
❽ 哪里还有美孚早期在中国设的油栈、油池的遗址
在宿迁,繁华的幸福路上有一座古老的西洋风格的建筑,那就是道生碱店——美孚洋行。为清朝时美孚公司宿迁代理商张友章先生1897年所建。由于张友章诚信经营加上美孚产品的优秀,使宿迁美孚成为当时苏北、鲁南、皖东地区最大的美孚产品经销商。120年来美孚靠品质和诚信赢得了宿迁及周边人们的信赖。
❾ 我国石油的发展史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说起中国石油发展,要从介绍当时的历史大背景说起。当时石油地质调查研究与地方、民间石油开发活动交相辉映,构成了民国初年民族石油工业的一个短暂活跃期。然而,随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孙中山再次流亡海外,刚刚兴起的石油开发活动很快就被叫停了。1914年3月,北洋军阀政府以“油矿需用日繁,尤与我国海军计划有重大关系”为由,“令行各省,将商办各矿一律停办在案”,并仓促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矿业条例》。事后人们才知道,北洋军阀政府以政令开道,匆忙所图,只为一事,这就是美孚石油公司进入中国勘察石油。
后来的历史证明,北洋军阀政府拱手请来的美孚石油公司,并没有给中国的石油工业带来希望,相反却因其钻探失败,给日后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蒙上了一层阴影,造成了一系列恶劣影响。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勘察失败后,便开始在国际场合四处散布悲观论调,非议 “中国无论在海相地层还是在陆相地层中都不可能产生大量的石油”,断定“中国不是一个产油国家,而是一个石油消费国家”。中国“贫油论”由此发端,“贫油国”的帽子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一压就是几十年。
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痛定思痛,开始反思大革命的成败得失,系统构想中国的前途和未来。1919年2月,孙中山写就了《实业计划》一书,与另外两部书合为《建国方略》推出。其中对发展中国的石油工业进行了完整描述。孙中山坚信中国富产石油,强调开发石油,实现国内石油自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将其作为国策列入了《实业计划》,明确了民国时期发展石油工业的基本方略。
历史证明,孙中山先生的判断和方略是正确的。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不仅成为了重要的实业,而且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成为了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命脉的战略资源。截至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后,到了1931年,民国政府参谋本部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后易名资源委员会,隶属军事委员会领导),才将石油工业被列入了国防工业范畴。蒋介石亲任委员长。但是,此时的蒋介石早已背叛了辛亥革命,把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抛在了脑后。为实行其独裁统治,接连发动内战,将中国人民推向战争的深渊,根本无暇顾及石油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