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四光是什么时候怎么样发现石油的
李四光的石油是怎么找石油的
2. 根据李四光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4个大油田分别叫什么
根据李四光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华北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油田。
3.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李四光对我国石油探测的贡献
最重要的是,之前的观点,中国被认为是没有石油储藏的,李四光根据自己的理论坚信中国肯定会有石油。
具体直接表现就是根据他的理论找到了大庆油田。
历史资料:毛泽东问:“如果中国真的贫油,要不要走人工合成石油的道路?”李四光根据数十年对地质力学的研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这同时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石头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从构造地质角度出发,认为油区是生油和储油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而油田是储油条件特别好的地区。找油要先找油区,再找油田。而如何选定可能的含油地区,对我国普查勘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共和国即将成立十周年的时候,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在黑龙江、吉林先后获得工业油流,进而在表面地层覆盖厚、岩层露头少、缺乏油气苗显示的松辽平原发现了储量丰富的大庆油田,实现了我国在东部找油的重大突破。 这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和钻探工人根据李四光"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理论,深入松辽平原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的成果。
关于选定油区的地质条件,李四光认为应考虑以下四点:
(一)沉积岩层厚度大,岩相不单一,有机物质多,挽近地质时代长期下沉而且幅度较大,对生油、储油有利的地区;
(二)褶皱不强烈,有扭动运动和旋扭运动造成的构造,对油气集中有利的地区;
(三)储油岩层和它形成的构造埋伏在较浅的地下,对油气保存有利的地区;
(四)在我国首先着重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分布的地区。李四光认为具备或基本具备这四个条件的地区,大都位于一定类型的巨型构造体系的沉降部位,即一个可能含油的广大地区的展布范围,是被有关巨型构造体系所控制着。
4. 大庆油田是谁发现的﹖
大庆油田,不是被某个人发现,而是1959年,被中国石油勘探队在东北松辽盆地发现的,是多个专业,一支团队、队伍发现的。他们在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时值国庆10周年,所以这个油田以“大庆”命名。大庆油田的发现,打破了中国是“贫油国”的论调。
他们通过多种手段、多种学科的互相协作配合、综合分析、互相验证,这项综合成果在1961年完成,主要参加者有地质部的李四光、黄汲清,石油工业部的张文昭、杨继良、钟其权,中国科学院的张文佑等一批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
(4)李四光的石油怎么找扩展阅读
大庆油田发现的重要性
1、大庆油田的开发,使原油产量大幅度增长。到1963年12月,周恩来终于可以自豪地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是l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综合科研项目。
2、自1955年秋开始地质普查到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出油,仅用4年时间就发现了油田;然后又用一年零3个月时间探明了油田并初步算出了地质储量,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田,勘探速度和效益居世界领先地位。
在勘探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主要有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岩相古地理学、沉积岩石学、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这些应用地球学科的专题研究与综合研究,查明了松辽盆地的构造轮廓、地质结构、油气资源的大体分布,并从中找到了大庆油田。
3、这一巨大成果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布局,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油田的开发,在地质理论上证明了陆相盆地也能找到大型油气田,对我国东部地区石油勘探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59年:大庆油田被发现人民网-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
5. 国家按照李四光的理论,在哪里找到了丰富的石油
1952年,地质部成立,李四光被任命为部长。从此,李四光便开始为新中国地质事业忘我的工作了。国家按照李四光的理论,立即开展寻找石油大会战。终于在东北、华北、中原一带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
6. 李四光最早在哪发现油田是不是大庆油田
是的,李四光先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7. 李四光花了几年找到的油田
长期以来,中国被认为是一个贫油的国家。当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李四光在仔细分析了中国地质条件后,深信在中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关键是要抓紧做好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他提出应当打开局限于西北一隅找油的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石油地质普查工作,不是找一个而是要找出几个希望大、面积广的可能含油区。他找油的指导思想是,先找油区、后找油田。1954年,他在石油管理总局作过《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远景》的报告,指出了三个远景最大的可能含油区,即:青、康、滇地带,阿拉善—陕北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并提出应该首先把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伊陕台地、阿宁台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作为普查找油的对象。1955年春,他担任了全国石油普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指导了石油找矿工作。特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先后突破之后,他更加坚定了中国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的信心,指出新华夏沉降带找油的理论是可靠的,为中国寻找石油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8. 李四光是怎么找到石油的
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同志就石油远景问题询问李四光。李四光肯定地认为:找油的关键不在于“陆相”、“海相”,而在于有没有生油和储油的条件。我国有大面积的沉降带,都有良好的储油条件,肯定能找到石油。
国家按照李四光的理论,立即开展寻找石油大会战,终于在东北、华北、中原一带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
9. 李四光认为有哪些区域可以作为寻找石油的对象
李四光认为,我国石油勘探远景最大的区域有以下三个:一是青、康、滇、缅大地槽;二是阿拉善一陕北盆地;三是东北-华北的平原地区。他说首先应该把柴达木盆地、黑河地区、四川盆地、伊陕台地、阿宁台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作为寻找石油的对象。
10. 李四光寻找中国油田的故事
李四光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
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10)李四光的石油怎么找扩展阅读:
李四光求学经历:
1902年5月,湖北省省城武昌大力兴建各种学堂,有志气的少年纷纷来武昌求学。消息传到黄冈,李仲揆非常高兴,不久便向父母提出了到武昌求学的要求。父亲很支持他,从乡亲那里为他借来路费;母亲怕他在路上冷着,特地将自己当年的嫁衣给他改制了一件棉袍。
李仲揆带着父母殷切的希望和一点微薄的路费到武昌参加新生入学考试。来到水路街的湖北省学务处的报名点,他小心翼翼地从钱夹里拿出1元钱买了张报名单。但是,他在填报名单时,由于太紧张了,误将姓名栏当成了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字。
如果再买一张报名单,又要浪费1元钱,他带的路费本来就不多。李仲揆寻思了一下,干脆将错就错,把“十”字再加上几笔改成了“李”字。但“李四”这个名字太不好听了。他左思右想,忽然看见大厅的正中央挂着一块牌匾:光被四表。
于是,他提笔在“李四”后面加一个“光”字。从此,李仲揆就改名叫李四光了。李四光凭着扎实的基础,顺利考入了武昌高等小学堂。由于各门功课都很优秀,他于1904年7月被破格选派到日本公费留学。在日本,李四光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一名进步学生。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他积极报名参加。有人问他:“你这么小,也要参加革命?”他响亮地回答:“革命不分大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先生对李四光的志向大加赞赏,说:“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
然后,孙中山送给他八个大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意思就是,你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6年之后,李四光以优异的成绩从大阪高等工业学校造船专业毕业。他踌躇满志地回到祖国,准备干一番事业。
然而,当时中国的采矿业极其落后,铁矿石产量太低了,根本无力发展造船业。同时,他寄予厚望的辛亥革命又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学习采矿业。他觉得学好了采矿专业,回到祖国把铁矿挖出来,就能够发展造船业了。
1913年7月,李四光远赴重洋到达英国着名的伯明翰大学,专门攻读采矿专业。但新的问题又摆在他的面前,地质科学跟不上,怎么能够找到矿藏呢?于是,他学完采矿专业后,又读地质专业,并最终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