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汽油和柴油的使用特性有什么区别
1)汽油汽油发动机使用的燃料称为车用汽油,简称为汽油汽油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由碳氢组成的烃类化合物在石油蒸馏过程中,温度在40~50℃至175~210℃之间的温度范围内蒸发出来的轻馏分蒸气冷凝后即成为直馏汽油而目前的汽油主要是利用催化裂化法生产它是一种密度小且易于挥发的液体燃料,密度一般在0.71~0.75之间,自燃点为415~530℃
汽油的使用性能指标主要是蒸发性热值和抗爆性,它对发动机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1)蒸发性(也称挥发性)汽油由液体状态转化为气体状态的性能叫做汽油的蒸发性
汽油蒸发性好就易汽化,与空气混合均匀,燃烧速度快,燃烧完全,发动机易起动,加速及时,各工况间转换灵敏柔和但蒸发性太好则可能会在油管中形成气泡,产生“气阻”蒸发性不好的汽油气化不完全,造成燃烧不完全,增加油耗及排放污染
(2)燃料的热值燃料的热值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汽油的热值约为44000kJ/kg
(3)抗爆性汽油的抗爆性表示汽油在发动机燃烧室内燃烧时防止爆燃的能力汽油的抗爆性的好坏程度一般用辛烷值来表示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
汽油的辛烷值常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来测定异辛烷是一种抗爆性很强的碳氢化合物,规定异辛烷的辛烷值为100,正庚烷是一种抗爆性很弱的碳氢化合物,规定其辛烷值为0,将异辛烷和正庚烷按一定的体积比例混合与待测定汽油作对比试验的方法测得辛烷值汽车的标号就代表辛烷值的高低
爆燃是汽油机的一种不正常燃烧它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当混合气已燃烧了2/3~3/4时,由于受到汽缸温度压力上升的影响,在未燃部分的混合气中产生大量不稳定的过氧化物,在正常火焰前锋未到达前,由于剧烈氧化而自燃,产生许多火焰中心,火焰传播极快,形成压力脉冲,使汽缸内产生清脆的金属敲击声爆燃使机件过快磨损,热负荷增加,噪声增大,功率下降,油耗上升影响爆燃的因素很多,如发动机结构与工作条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压缩比,高压缩比发动机易产生爆燃
过去曾采用在汽油中添加四乙基铅以提高抗爆性的含铅汽油,后因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会造成三元催化系统失效,现在不再使用含铅汽油了目前汽车广泛使用无铅汽油,提高汽车辛烷值的主要措施是采用先进的炼制工艺和使用高辛烷值的调和剂,以获得较高辛烷值而无其他不利于环保的副作用
2)柴油柴油和汽油一样,也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烃类化合物在石油蒸馏过程中,温度在200~350℃之间的馏分即为柴油柴油可分为轻柴油和重柴油
轻柴油用于高速柴油机,重柴油用于中低速柴油机汽车柴油机属于高速柴油机,所以使用轻柴油柴油的自燃点为350℃
(1)轻柴油的牌号轻柴油按其凝点分为1050-10-20-35-50等7个牌号
(2)轻柴油的使用性能为了确保高速柴油机正常高效地工作,轻柴油应具有良好的发火性低温流动性蒸发性化学安全性防腐性和适当的黏度等使用恨不能
①发火性(也称燃烧性)柴油的燃烧性是指其自燃能力,用十六烷值评定柴油的十六烷值大,发火性好,容易自燃国家标准规定轻柴油的十六烷值不小于45如果柴油发火性差,会造成柴油机工作粗暴当柴油喷入燃烧室后到出现火焰中心的一段时间叫做着火延迟期如果柴油发火性差,着火延迟期就长,喷入燃烧室的柴油积聚量多,一开始着火,就有过量的柴油参加燃烧反应,使汽缸压力上升过急,产生强烈的发动机振动现象,使功率下降,油耗增大,磨损加剧,造成柴油机工作粗暴现象
②蒸发性蒸发性是指柴油蒸发气化的能力,用柴油馏出某一百分比的温度范围,即馏程和闪点表示例如,50%馏出温度即柴油蒸馏出50%的温度,此温度越低,柴油的蒸发性越好
为了控制柴油的蒸发性,国家标准中规定了闪点的最低数值柴油的闪点是指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当柴油蒸气与周围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近火焰时,开始出现闪点的温度闪点越低,蒸发性越好
柴油的蒸发性对柴油机工作有重要的影响,蒸发性越好,柴油机起动性能就越好,燃烧越完全,越不易稀释润滑油,油耗越低,积炭越少,排烟越少如果蒸发性过高,会影响储运及使用安全性,发动机工作容易粗暴
③低温流动性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是指在低温条件下柴油具有一定的流动状态的性能评价柴油低温流动性的指标有:凝点和冷滤点凝点是指柴油失去流动性开始凝固时的温度;而冷滤点则是指在特定试验条件下,在1min内柴油开始不能流过过滤器20mL时的最高温度一般柴油的冷滤点比其凝点高4~6℃
④黏度黏度是指液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移动时,在液体分子之间所呈现的内部摩擦力黏度是评价柴油稀稠度的一项指标,与柴油的流动性有关黏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升高时,黏度越小,流动性增强;反之,当温度降低时,黏度越大,流动性减弱,这称为油的黏温性能
GB252—2000中规定的10%蒸余物残炭氧化安定性等指标,是柴油安定性的评价指标柴油的防腐性可用硫的质量分数酸度铜片腐蚀等指标来评价柴油中的灰分水分和机械杂质是评定柴油清洁性的指标
② 同一个加油站的油,有时候耐用,有时候不耐用,这是什么原因
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直在同一个加油站加油,但有时候加的油耐用,有时候不耐用。其实这是正常现象,我也遇到过几次,排除掉车辆自身问题和行驶条件外我觉得这和汽油本身性质有关,那就是汽油的馏程。
馏程是什么
90%蒸发温度太高说明汽油中重质成分含量多,这部分成分一般热值相对大一些,更耐烧,特别是长途行驶中发动机持续处于稳定状态工作,重质成分含量高一些对经济性有好处。之前93号汽油升级国五后降标号成了92号汽油,当时很多车主都反应92不如93耐用了。这和92号汽油降低重质成分含量应该有一定的关系。
汽油并不是一种纯净的东西,它是石油中那些容易挥发的物质调和而成的。所以每一批汽油的性质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参数的变化可能会对经济性产生影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③ 科学家给石油分家的办法就是加热,即“蒸馏”,能分出哪些物质
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在常温下呈气体状态,所以一蒸馏,它们就从蒸馏塔顶跑出来。
当加温到40~150摄氏度时,就会从蒸馏塔上部流出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等化合物来,它们在这个温度下呈液态。这部分液体油就是汽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大。
再加温150摄氏度以上,至300摄氏度时,在蒸馏塔中部会流出癸烷、十一烷至十五烷等化合物的混合物。这部分化合物也是液态,叫煤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二。
再继续加温,从200摄氏度加到350摄氏度时,则会在蒸馏塔下部流出另一种液体——柴油来。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三。
再加温,从300摄氏度开始,则会在蒸馏塔底部流出沸点很高的重油来,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四。
重油的沸点很高,到400摄氏度也不蒸发,所以不能再用一般加热的方法来给石油“分家”了。科学家采用减压加热法,使重油又“分家”了,又得到了柴油,还有润滑油、石蜡、沥青等许多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