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美国石油霸权发动了什么战争
扩展阅读
钻石戒指de和h什么区别 2025-07-02 00:06:49

美国石油霸权发动了什么战争

发布时间: 2023-04-26 03:21:56

⑴ 石油战争深刻背景的战争还有哪些

1.一战中了凸显石油的重要,英国向地中海地区派驻了大量的军队并控制了大部分产油地区。德国和奥斯曼帝国战败,奥斯曼帝国被瓜分,盛产石油的中东落入英国控制之中。

但英国是依赖美国打赢这场战争,在经济上不得不开始受制于美国的金融,世界金融中心的伦敦逐渐被纽约取代。美国大力发展海运,开始同英国开始争夺控制石油资源。在第一-次大战之后的十多年里,面对苏联的巨大石油储备,英美想方设法破坏德俄之间的结盟。

英美联手,一方面以经济与军事手段压制德国,另一方面扶持希特勒上台以对付苏联的崛起。在1927年英美之间组建了石油卡特尔,从此在石油方面成为协作者,共同操纵世界石油资源。

2.二战后英美两国联手利用金融和石油开始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成为真正的世界霸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苏联的东方成为对立堡垒。1944 年西方国家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内的实际投票控制权在美国和英国手中,

建立了美元金本位体制。20世纪中叶,英美两国都遭受了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的困扰。戴高乐和阿登纳领导的法德联盟最终被美英联手扼杀。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60年9月,五个主要石油输出国联合成立“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其目的是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

3.1969 年后美国经济进一步衰退。 美国开始制造石油禁运,抬高石油价格,操纵大规模反核运动,制造经济增长极限的恐怖气氛,控制世界石油流通,获得石油溢价的巨额利益。美英精心设计的石油美元体系,席卷了世界各地的财富。

英美压制一切独立的发展力量:如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国家、欧洲的新生力量,围剿伊朗等。80年代,英美在金融外交上陷入困境,同时在经济上陷入危机,而且迫使第三世界陷入全面债务危机。伊朗的石油冲击引发石油危机,令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借债弥补石油赤字,

而英美的高利率政策令,发展中国家外债聚升,不堪重负。1991 年为了石油美国发动了第一次伊拉克战争。美国正在建立所谓的“世界新秩序”。

5.随着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世界力量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维持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四面出击,压制和瓦解各种可能出现的新生力量:

日本经济的泡沫、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苏联的瓦解、俄罗斯经济的休克、南斯拉夫的解体、搞烂巴尔干各国等都是在美国的精心策划之下进行的,一切新崛起的潜在力量都是美国的对手。政府与石油的深厚渊源,决定了美国经济与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石油。

在石油即将迎来产能极限之时,美国不惜一切代代价价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昭示了真实意图:竭尽所能地锁住每一个大石油产地,控制世界石油及操控价格实现新世纪的石油地缘政治。

(1)美国石油霸权发动了什么战争扩展阅读


《石油战争》是作者多年专注于世界石油地缘政治研究的成果。《石油战争》一书中描绘了国际金融集团、石油寡头以及主要西方国家围绕石油展开的地缘政治斗争的生动场景,揭示了石油和美元之间看似简单、内为深奥的内在联系,

解析了石油危机、不结盟运动、马岛战争、核不扩散条约、德国统一等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为我们展现了围绕石油而进行的,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历史。

⑵ 美国发动海湾,科索沃,阿富汗还有伊拉克战争的原因

海湾战争
就不要说了,原因众人结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科索沃战争
1.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穆斯林)与塞尔维亚族(东正教)有民族冲突,这种冲突源于历史原因和宗教信纯蠢仰以及民族隔阂问题。
2.美国+北约视当时欧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眼中钉,打着民主和人道主义的旗子,找借口肢解南斯拉夫!

伊拉克战争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根本原因还是石油,而不是什猛裤改么大杀伤武器,美国为了谋取世界霸权,抢占世界资源,可利用的借口数不胜数。枝判

⑶ 为什么美国攻打伊拉克,真的是为了石油吗

美国攻打伊拉克,不是为了夺取石油本身,而是为了防止萨达姆政权(非常残暴的政权),利用其能源重地的战略价值,要挟国际社会或是在中东地区造成动荡和不稳定(例如:打破平衡,进攻以色列等等),使得世界能源中心出现大的动荡,给以能源为主的各个国家造成危害(当然美国能源需求最大当然以后就损失最大),

也就说美国攻打伊拉克是维持一种秩序,为什么美国要维持秩序,这个是由国际经验得来的。美国自建国200年,可以说前150多年都是奉行孤立主义,也就是说不干涉别国事务(用现在的术语就是不承担国际义务),但是孤立主义没有使美国和世界获得和平,反而把美国拖入全面世界大战中去。通过2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美国已经明白,为了维持和平局面,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必须承担起义务维护世界秩序,否则根本维持不了和平局面,反倒会被拖入全面战争当中(全面战争是强度最大的战争)。

⑷ 世各国争夺石油的实质

由于石油具有的特殊战略价值,世界各国对全球石油供应资源的争夺,也构成了世界各国政治、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
美国政府已将能源安全放在美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政策的首位。美解决能源危机的基本战略是加强同加拿大等美洲产油国的关系;加强同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的关系;加紧开发里海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关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石油动向。美国还支持西方石油公司主动参与中亚地区的石油开发,力图建立不经过俄罗斯或伊朗领土,直接将该地区的石油与欧美市场联系起来的石油运输通道。
俄罗斯则全面拓展能源外交布局:一是深化俄欧能源合作。二是加强对里海能源开发的影响。三是与亚太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四是加强俄美能源战略合作。俄罗斯政府出台的《俄罗斯联邦能源发展战略》,重点就是强调要通过强化能源外交促进经济复苏、维护地缘利益。
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积极寻求新的能源合作伙伴,并制定了新的能源战略。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加强与伊朗的能源合作;致力于对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的能源投资与开发;建立与俄罗斯的战略性能源伙伴关系;大力开拓东南亚市场,努力打入拉美油气资源领域,积极进军非洲能源市场。
日本则积极加强与中东及其他世界产油国建立相互依存关系,提出了针对中亚地区石油的欧亚大陆外交计划,并充分施展“金元外交”,用提供大规模经济技术合作计划的方案在全球展开石油资源争夺战。具体而言,一是继续加强与中东产油国的关系,保证稳定可靠的油源;二是角逐远东,加强同俄罗斯的经济合作;三是觊觎北非,力图实现石油来源的多元化。

美国暂居石油霸主

美国副总统切尼曾明确讲:谁控制海湾石油的流量,谁就对美国经济,甚至“对世界其他大多数国家经济”拥有了“钳制”力,未来学家托夫勒也曾讲到,控制了中东地区的石油,美国就捏住了向其主要竞争对手供应石油的输油管口。虽然世界大国对石油的争夺受各自的生存与发展需求驱动,但在当代世界石油资源争夺中,美国一直是首要角色。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军火国,因此,石油利益一直是美国地缘政战略的核心,美国的能源需求也成为形成21世纪地缘政治的重要因素。美国争夺石油不仅在于确保自身需求得到满足,更有控制这一战略资源进而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的长远意图。
目前,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石油展开的。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深层原因之一是为了控制伊拉克乃至中东的石油。“9·11”事件以来,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关系紧张,石油资源仍是主因。美国污蔑伊朗为“邪恶轴心”,也是觊觎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在阿富汗战争后,美国军事力量借机渗透到中亚地区,一方面为了争夺里海石油资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抵制其他国家在中亚地区拓宽能源渠道的努力。而最近,美国借口打击恐怖主义,要在马六甲海峡进行巡逻,更凸显出其急于控制海上石油生命线的图谋。
顾近几年形势的发展,美国借反恐战争已拿下阿富汗,并“顺便”立足中亚,其控制里海油气资源之目标已基实现。伊拉克战争则使美国支配中东石油的愿望成为事实。如果美国再顺势解决伊朗问题,中东油气资源的控制权将基本落入美国之手。此前,美国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掌控了加拿大、墨西哥的油气资源。在西非,美国频频发动外交攻势,并谋划调兵进驻几内亚湾,以保“后备油库”之安全。所以,在世界能源领域,可以看出美国的霸主地位已基本确立。

世界石油格局走向何方

世界石油能源及其市场变化,特别是油价的变幻莫测、因石油而发生的双边或多边间的磨擦此起彼伏,牵制着世界和各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着人们的视野和对石油形势的判断。但是应当说,世界石油格局的基本态势大体上是清晰的。
很长时间内剩余可采储量仍较丰富,世界石油主要需求地区不变,但供需格局中长期将发生较大变化。
世界剩余可采储量在很长时期仍将是丰富的。到2050年前,石油资源保障程度应该是乐观的。
今后20年,石油供需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世界上许多正在开发的油田产量将以年均4%—5%的速度递减,特别是欧洲、北美、亚太的油区产量将下降更多。即使有新的油田发现和投产,也将减少世界原油产量中的份额比例。而资源雄厚的欧佩克产油国,特别是中东的产量及在世界石油产量中的份额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欧佩克产油国2003年石油产量约15亿吨,占当年世界产量的40%,其中中东产油国产量为11亿吨,占当年世界产量的30%。
预计到2020年,当世界消费45亿—50亿吨石油时,欧佩克的产量将占60%—65%。也就是说,届时世界石油对欧佩克,特别是中东产油国的依存度将会更高。而2020年世界主要消费地区仍将是北美、欧洲、亚太,发展中国家需求会有较快的增加。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亚太地区将超过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其份

⑸ 03年伊拉克战争

战略利益很深,经济利益很明显,我就不写了。
美国希望念中伊拉克成为其控制下的“民主样本”,这是世界新格局的发展的一个仔笑山步骤(但很明显,欧洲及中国的崛起成为的巨大的绊脚石,完全的单极化是不可升缓能的)。伊拉克曾经是美国对付阿拉伯的重要棋子(萨德姆当政与美国的扶持有关),萨德姆的背叛是美国政界感到尴尬和不安,鹰派便主张并发动了战争。以伊拉克为跳板,伊朗也可以收入囊中,这样大量的石油就可以由美国控制了,更重要的是,美国便控制了中东走廊,掌控了欧亚经济脉搏。但伊拉克的战争泥潭是美国不敢轻易再进攻伊朗。

⑹ 美国为什么要发动伊拉克战争,它最终获益了吗

2003年3月,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用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

当初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理由是啥呢?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这是伊拉克战争美国发动战争的理由。当然,这到底是不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正当理由,我们并不知道。
很多人都在想,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因为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了很多的现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军使用的武器费用非常的高昂,所以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浪费钱的战争。

很多人都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石油,为了抢夺石油资源。美国前联邦储备局局长格林斯潘在其回忆录发行时称,他书中说进攻伊拉克是为了石油资源。这让更多人相信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就是为了石油,而不是他自己所说的为了恐怖分子。

那美国真的是为了石油吗?我们来看看,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谁是石油获益最大的国家。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到最后中国变成最大赢家。

根据战后的统计显示,美国石油公司却并不是获利最多一方,美国只占伊拉克石油1.93%,而中国却高达31.56%。所以,很多人都说,伊拉克战争中,获益最大的国家并不是美国,反而是中国。如果美国当初真的是为了石油的话,他会这么傻,最后让中国成为最大的赢家吗?想来是不会的。

那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有人认为,这是美国出了安全考虑,是美国911事件的后续,是美国人的报复。也有人说,美国是为了打击俄罗斯在中东的势力。还有人说,美国是为了控制中东地区,为了自己的战略目的。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到最后中国变成最大赢家。

⑺ 美国因争夺石油发动过哪几次战争

其实主要目的和石油没有关系。

⑻ 美国发动海湾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
2、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1990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766.1万桶,其中206.4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26.9%;西欧日进口石油823.5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427.6万桶,占51.9%;日本日进口石油548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354万桶,占64.6%。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3、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和吞并,违反了国际法准则,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就世界的一个局部来说,这是中东地区力量对比失衡的产物,也是伊拉克政府谋求地区霸权的结果。但是,就世界范围而论,这一事件又构成了对有关国家战略利益的冲击。首先,它对美国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过程中谋求新的霸权地位的全球性战略提出了挑战;其次,它对西方发达国家以对中东石油资源的渴求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利益构成了威胁;再次,它对本来就很紧张的中东局势更增添了不稳定因素,引起了这一地区国家的强烈不安和反对。正是这些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激烈冲突,在以政治手段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⑼ 伊拉克战争是怎样的

分类: 社会民生 >> 军事
解析:

第一次伊拉克战争:

美国期望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戏重演,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它的算盘可能要落空。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增长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能力过剩时代,普遍存在的消费不旺和通货紧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注定美国此次的战争行动不会重奏海湾战争的凯歌,其结果只能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伊拉克战争已经进入第15天,却丝毫没有“速战速决”的意思。相反,如美国总统布什所言,“这将是一场比我们预想的要更为艰难和漫长的战争”。据说,美英联军的陆战部队正一步步向巴格达推进,但在我们看来,美国正在离自己预想的战争目标越来越远。从目前的迹象来看,美国打击欧元、捍卫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算盘很有可能落空,伊拉克之战将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美“石油梦”可能破灭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动因就是通过控制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的石油来主导国际油价,从而打击欧洲经济对手。

美国想通过赢得战争来控制伊拉克的主要油田,再将油田转哗慧判包给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获取高额利润。海湾战争以后,美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巨大的石油利益。在战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石油价格比战前高出20多美元的背后是美国对石油开采牢牢的控制权,并以此拉动了美国近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但此次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包括法国道达尔公司和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在内的合同商都表示要紧紧抓住油田开采合同不放,宣称:即便发生政权更迭,根据国际法,开采合同依然有效。其他合同商也已经做了大量的技术性工作,以期在与战后新政权谈判时获得有利地位。因此,即便这次伊拉克之战美国获胜,美国想轻而易举地获得石油控制权并非易事。

退一步讲,就算美国获得了石油主宰权,由于伊拉克的油田设备在经历10多年的经济制裁后已相当陈旧,目前日产油量仅为200万桶,战后要维持目前产量更为不易,而要重新恢复正常运营则至少是两年以后的事情。这与1991年海湾战争后的“现炒现卖”大不相同。

更有甚者,萨达姆在孤注一掷的形势下,也不是没有可能下令军队放火焚烧所有油田。据最新报道,伊拉克军方已经点燃了位于伊拉克南部的几个油田,而由于沙尘暴天气,美方根本无法在较短碧斗的时间内扑灭油田大火。

从以上的分析看,美国要想如海湾战争后那样全面控制石油已不太可能。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一度下跌,但随着战争由“速战速决”演变为长期战,绝大多数的国际石油市场人士对油价看涨。美国石油学会的首席经济学家约翰·费尔密承认,一桶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使美国未来半年或更长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降低0.3%。美国能源部估计,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美国经济增长率就会减乱改少0.5个百分点。

“要钱”策略难实现

美国还有一个保底策略,即让欧盟国家及其他国家掏钱支持其发动战争,并参与伊拉克及整个中东地区的战后重建。美国的这种“要钱”策略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十分奏效。当时美国90%的花费都是由沙特 *** 、科威特、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分担。但这次伊拉克战争的情况大有不同,由于美国与法、德、俄等国的巨大分歧,美国此次绕过联合国单方面对伊动武,在军费问题上得到各国积极分摊的可能性大大缩小,“要钱”策略遭遇巨大阻力。在海湾战争中分担战争费用最多的沙特 *** 以“国内百分之百反对进攻伊拉克”为由,拒绝再为战争出一分钱。日本 *** 也已表示,由于日本财政状况恶化及舆论压力等原因,日本不再像海湾战争时那样承担战争费用。一些国家甚至还要求美国给予补偿或经济援助,美国 *** 将为此付出300亿美元的花销,其中60亿美元为无偿援助。

即使美国最后如愿占领了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也会让美国焦头烂额。出于对科索沃战争的反思和教训,欧盟已不太可能对伊拉克战后重建慷慨解囊。欧盟官员甚至公开表示:战争的后果应该由战争的发起者负责。

如此一来,美国的“要钱”策略将会流产,从而对美国的财政状况造成沉重负担。开战前,布什总统对外公开的战争费用预算是500亿美元到610亿美元之间。但这只是一个预算,随着战争的拖延,国际上普遍认为,战争费用将超过700亿美元。分析人士预测,如果将对伊战争开支计算在内,2003财年美国 *** 的财政赤字可能会突破4000亿美元,美国的经济增长将亮起红灯。

海湾凯歌不会重奏

自从布什发表公开电视讲话,声称“这场战争可能较一些人的预期更长、更为艰难”以来,投资者对买入美元变得谨慎,绝大多数外汇策略师预计,从更长期的角度看,战争结束后,美元将会在短暂上扬之后恢复下挫走势,原因是巨额的战后重建费用将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负担,同时导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进一步扩大,促使美元汇率进一步走低。

美国期望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戏重演,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它的算盘可能要落空。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美国经济经过上个世纪80年代的结构调整正进入结构收益和经济周期效应显现时期,经济结构周期和经济运行周期处于上行通道,而海湾战争只不过是给美国的经济复苏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时至今日,美国经济处在衰退与复苏的边缘,不确定性十分突出,经济自然周期和结构周期处于下行区间,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预计不到2%恐怕还不仅仅是战争阴影惹的祸。经济基本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的经济走势,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增长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能力过剩时代,普遍存在的消费不旺和通货紧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注定美国此次的战争行动不会重奏海湾战争的凯歌,其结果只能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第二次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美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反对下去发动一场违背民意的侵略战争?

一、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重要步骤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军事、科技和经济等诸多领域拥有超群优势,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确立了以维护美国霸权为总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即霸权战略。同时制定了三大具体目标,即维护美国及盟国的安全;扩展美国经济;在世界推进美式民主。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围绕这"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展开的。美利用冷战后旧格局已被打破,新格局尚未确立这一"空前绝后"的"战略机遇期",加紧全球战略扩张,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单极世界。通过第一次海湾战争,美打击了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主导和控制了海湾地区的局势;通过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布什 *** 上台后,受共和党保守主义的影响,开始调整美国安全战备和对外政策,突出维护国家安全,将俄罗斯和中国作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9·11"事件后,强硬的共和党新保守主义集团得势,布什 *** 将维护国内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上,打击恐怖主义成了第一要务,将反恐与防扩结合起来,为此出台了"布什主义","先发制人"理论。"9·11"事件后,美以反恐怖为名,通过阿富汗战争实现了首次进驻中亚,增加了对南亚局势的影响力。这次对伊拉克战争,是美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在布什的心目中,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准霸权地位。通过战争,不仅可以拔掉他恨之入骨的伊拉克这个钉子,在 *** 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还可以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这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基于地源政治的战略考虑美国《国家利益》季刊2002年秋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博士乔治·理博伊等人写的一篇文章:"应该根据各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可能性来确定重点关注的国家。它们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程度各不相同,威胁并不是单单来自一个潜在的‘匹敌的竞争对手'。在2001年9月11日前,这是对的。但是,由于美国的资源是有限的,政策制定者必须确定标准来决定哪些资源应该投入到哪些地方。"这实际是为美国 *** 构画了确定下一个目标的标准,即这个目标是否具有地缘政治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和资源价值,执掌这个地区(国家)的政权对美国威胁程度,其他国际主要力量是否具有控制这一地区(国家)的战略意图,以及美国是否有合适的时机和条件来消除这种威胁。众所周知,亚太地区是全球地缘战略力量最集中的区域,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广泛而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美历来认为,自己在中东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利益。2002年夏,美国防部向布什总统和国会提交的《国防报告》中,将中东列入美国重点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9·11"事件后,美国把铲除中东的原教旨主义温床、遏制恐怖主义威胁作为自己在中东追求的又一战略目标。随着布什 *** 以维护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为核心的国际安全战略的确立,中东地区在美对外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伊拉克是地区大国,处于中东的中心地带,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在中东的地缘政治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这个极具地缘政治经济意义的区域,铲除一大强烈反美的地区性强国,对美来说具有长远的战略利益,当然不会错过机会。美国有官员曾公开声称:伊拉克是美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的最佳位置。

三、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美成功地对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的日本进行了改造,并因此深受鼓舞。布什 *** 更是将推行美国民主、价值观作为他这届 *** 的一大根本国策,并写入了2002年9月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之中,布什本人对推行美式民主具有一种近乎宗教式的热情。开战之前,布什就宣称他的目的是要为中东地区树立一个"民主"的样板,进而向整个 *** 世界实行民主辐射,为建立一个美国治下的世界新秩序开辟道路。支持布什战争的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茨更是露骨地说:"伊拉克战争是为了实现政权改变,一个民主、自由的伊拉克将为中东国家的人民树立一种典型,伊朗、叙利亚人民将从中得到启示,沙特等国也会为政权形式而不安,从而实行改革。这充分暴露了布什 *** 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战争的真实用意。

四、控制中东的石油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1993年已探明了石油储量达1120亿桶,仅次于沙特 *** ,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0%,美 *** 官员从不讳言他们这一目的:控制伊拉克石油。白官鹰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国防部助理国务卿沃尔弗维茨公开声称,对伊动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石油。据《 *** 》报道,美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在新加坡参加亚洲安全会议期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让我们简单地看这个问题,伊位克与朝鲜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经济资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别无选择,伊拉克这个国家到处都是石油。"在接受《名利场》杂志采访时又讲道:"由于美国 *** 官僚政治的原因,我们就把这一问题归结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另据《 *** 》报道:美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资源,国防部组成了由伊拉克前石油官员和美国公司的执行官参加的一个委员会,负责监督伊拉克油田管理和尽快出售伊拉克石油。这一事实说明,美国想一手垄断伊拉克石油的图谋已成为司马昭之心。

五、项庄舞剑,意在暗算欧洲这是欧洲经济界流传的一种观点,认为美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控制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石油的出海口,钳制欧洲的石油来源,削弱欧洲经济,震慑欧洲资本大量进入美国,从而打击欧元,甚至使其破产,以维护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欧洲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市场的规模与美国相当,如果未来不出现其他主要货币挑战美元地位的情况下,欧元的确可能与美元平分秋色。那么,欧元的挑战会给美国带来多大损失呢?有人进行了计算,美国的损失最高可达到2.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人均1万美元左右。与伊拉克战争做比较,战争及战后经济重建所需费用,尽管各方的估计很不相同,但最高的估计是2000亿美元。这样看来,通过伊拉克战争打垮欧元,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暗算欧元的动机确实可以成立的。但我认为现实的可能性比较小,尽管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大约占世界的70%,但其出口却是占世界石油交易的40%,中东之外的俄罗斯、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都是石油大国,因此,即使欧洲一夜之间无法从中东进口石油,仍然可以从其他地区获得部分石油,不至于使自己的经济瘫痪。况且在自由经济条件下,管制世界石油贸易比根除毒品还难,即使欧洲无法从中东直接进口石油,它还可以通过提高油价的方式,轻易地让本来驶往其他地区的油船改驶欧洲。

此外,为小布什捞取政治资本,借伊拉克战争提高自己威望,以便能在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连任。同时,对伊位克开战可以从沙特 *** 撤军,由此解决美沙等国因 *** 而产生的主要裂痕,也无不是美国对伊动武的一个次要因素。

⑽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石油只是个表像,也可以说是一个直接原因。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意识到自己正在衰落,需要通过武力来震慑世界,表现自己的强国实力,强化自己的统治。第二次海湾战争的时候正是欧洲试图崛起的时候。那时候施罗德跟法国的希拉克都在谋求领导欧洲崛起,摆脱美国控制,所以美国一开战他们就反对,中国(中国真正成为世界承认的大国是在2000年以后)和俄罗斯也在复兴的顶峰,而且几个大国相互声援,给了美国很大压力。所以美国要展示自己的肌肉。即强化了对中东的统治又震慑了其他国家。像施罗德下台后,默克尔号称德国铁娘子,一上台马上跑到美国去示好,然后跟中国交恶,一点儿也不铁了。法国人也不领导欧洲了,最后混了个北约司令部就安静了。应该说这招敲山震虎很有效,马上使法德两国安静下来。同时毙掉了几个大国的相互支持的局面(从那以后中国跟欧洲基本上就没默契可谈了,就剩下吵架了)。 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美国的政治体制,美国的真正国家力量是由大财阀集团控制的,所谓的选民只是分了点残羹剩饭而已。其中军工集团的势力仅次于金融集团,也就是军工铁三角,而且美国自1973年以来就定下了以军工产业拉动内需的政策(我们是靠基础建设拉动),所以在军工产业饱和时打一仗,才能满足财阀们的需求(人家要挣钱啊)。当时有一个很有名的智囊机构计算了一下,前线消耗一美元就能拉动国内两百美元的收入。不过也别鼓掌,这些钱挣的最多的是航空集团,其次是军工和金融集团,老百姓除了送儿子上前线捡炸弹之外,然后挣抚恤金外什么也捞不着(因为这一策略的产业面太窄,本身就只为财阀服务,运输主要是在国外,只有民航能挣到钱,消耗主要是高科技武器,普通企参与不进来,最后打来的石油全是石油企业捡便宜,也没给老百姓降价,至于税收又能交多少呢。但是军费(包括财阀们挣的)全是老百姓的纳税钱)。其实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就是不说,美国政府自己不会说,中国政府说了没用,也不说,最后顺水推舟,美国说是为了老百姓抢石油,中国政府借机把能源危机拿到台面上,然后把帽子扣在美国人头上,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