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油到底是怎样开采的
石油开采并非简单的打井取油,而是一个复杂的技术过程。首先,地球内部结构复杂,人类能够探索的最深处仅达到地表下1万2千米,远未穿透地壳。科学家通过分析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初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石油勘探,通过地震波、地磁波等间接方法来分析地下情况。
地层经过数百万年的沉积形成,石油储存在地下1000多米甚至更深的地层中的微米级石头缝隙中。石油储存在孔隙中,就像海绵中的水珠。这些孔隙非常细小,如图5所示,是含油岩石样本放大200倍的样子。因此,将石油从这些微小的缝隙中开采出来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油田开采初期,靠地层自然压力使油喷出,但这种方法只能采出约5%的石油。现代技术可以提高采油率到50%以上。中国的大庆油田能够持续高产、稳产,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特别是三次采油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次采油依靠地层天然能力,采油率低;二次采油通过注水提高地层压力,采油率约40%。三次采油技术通过注入聚合物进一步提高采油率,类似于用化学药剂将油洗出。
大庆油田正在推广应用注水开发技术、聚合物驱油配套技术、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等,这些技术显着提升了油田的采收率。例如,如果大庆油田的采收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发现了一个相当于玉门油田规模的新油田;提高5个百分点则相当于发现一个克拉玛依油田。因此,提高采收率是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内容,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科学原理一点通官方公众平台(ID:kxylydt)。作者:科学原理一点通。
Ⅱ 石油开采过程步骤
石油开采的步骤:
1. 利用抽油机和深井泵将地下原油输送到地面。
2. 通过地面管网将原油输送到采油中转站。
3. 中转站通过加热炉加温后,利用离心泵通过长输管线将原油输送到联合站进行进一步处理。
石油是一种深埋在地下的流体矿物。1982年,世界石油产量为2.644亿吨,天然气产量为1582.9亿立方米。油气从储层流入井底,再从井底上升到井口。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与数学、力学、地质学、物理学、机械工程、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初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以利用天然能量开采为主,石油的采收率平均只有15-20%,钻井深度不大,观察油藏的手段只有简单的温度计、压力计等。
2. 第二阶段(30年代末至50年代末):以建立油田开发的理论体系为标志,包括岩石力学、油藏物理和渗流力学体系的确立,以及人工增补油藏能量的注水开采技术的广泛应用。
3. 第三阶段(60年代至今):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科学技术广泛用于油、气田开发为标志,开发技术迅速发展,包括油层沉积相模型、放射性测井技术、油气藏内部多相渗流规律的深入理解、优化钻井技术、大型酸化压裂技术的应用等。
海上油气开发与陆地上的油气开发类似,但建造采油平台的工程耗资更大,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准确选定平台位置和建设规模。海上油田的采油量已达到世界总采油量的20%左右,形成了整套的海上开采和集输的专用设备和技术。
Ⅲ 石油开采分有几个过程
石油的开采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阶段和环节。首先,前期勘探是石油开采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找到可能含有石油的地质区域。通过钻井,可以深入地下,获取更多关于地下地质结构的信息。接下来,测井录井则是为了进一步确定地层内的油藏情况,通过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手段,采集并分析数据。
在开采过程中,修井和井下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修井是为了维护油井的正常运作,确保油井能够持续稳定地产出石油。井下作业则包括压裂等技术,通过这些操作,可以提高油井的产油率。这些操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以确保安全和效率。
石油开采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工作,如集输和脱水。这些处理步骤是为了使石油达到符合市场要求的标准,确保石油的质量和纯度。这些步骤不仅能够提高石油的价值,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也被称为原油,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血液。这是因为石油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还为交通、化工等多个行业提供能源支持。如果缺少石油,国民经济将面临严重的挑战,经济发展将失去动力,许多产业将无法正常运作。
石油开采和加工的各个环节需要多个工种和部门的紧密合作。这包括地质勘探、钻井、测井、修井、压裂、集输、脱水等多个方面。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确保整个石油开采过程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
因此,石油开采不仅仅是简单的挖掘,而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工程。它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地质条件和市场需求。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如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也成为石油开采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