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井用什么样的水
扩展阅读
什么防身工具可以放车上 2025-07-11 20:24:48
工程报价后价格怎么确定 2025-07-11 20:09:41
宋仁宗政治工具有哪些 2025-07-11 20:07:21

石油井用什么样的水

发布时间: 2023-03-07 12:14:03

⑴ 在石油行业中的水井和干井分别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水井就是注水井。在水驱油阶段,通过它往地层里注水。目的是用水把原油

驱到生产井附近,以便生产井的抽油机把油采出来。在三次采油阶段,有时

候把注聚井也笼统地称为水井。

干井是个俗称。一般来讲,任何产出不具有商业价值的油或气的井都可以称

为干井,干井可能产水或气或者能够采出一点油,但不具有商业价值。把它

说成“枯竭(或近枯竭)井”您一定就能理解啦~

不过虽然生产能力枯竭,可能其实还有生产的潜能。通过调整注

采井网布局,或者对单井的地层状况采取一些措施之后,也许能

使干井恢复产能。

您问二者关系……干井是属于生产井范畴,而注水井属于注入

井。两者功能是不一样的。

你说的那个是水层井,属于废井。这井基本就算白打了。生产的

时候没用……

⑵ 石油开采中的液体指的是什么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不是搞开发的,是搞勘探的。
就我搞勘探的经验来说石油开采中的液体与所开发井的油田性质、该井所在构造位置以及开采的时限有关。
如果油田性质是石油,那么,在构造高点的井所开采出来的液体以石油为主,甚之为纯的石油(凝析油),有的会有天然气伴生,但是如果开采的时间已经很长了,那么开采出来的液体就会有石油,还会有注水井注入的水;而在构造边界的井所开采出来的液体就会是石油加水,甚至全部是水,到了开采的后期,含水量将会更高。
此外,在石油开采中,由于开发井所在油田性质和在构造中位置的不同,还可能会有天然气、CO2或H2S等气体同时产出,这种井对于安全的要求就相对要高的多了。

⑶ 石油是怎样采出来的

石油开采方法:
1、很早很早以前,人们用最简单的提捞方式开采石油,就像用吊桶在水井中提水一样,用绞车把石油从油井中提取上来。
2、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产量高、油层埋藏很深的油田被发现,原来那套人工提捞的方法无法在这些油井上使用,所以逐渐被淘汰,自喷采油和各种人工举升采油的方法应运而生。
3、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地层能量逐渐消耗,油井最终会停止自喷。由于地层的地质特点 ,有的油井一开始就不能自喷。对于上述不能自喷的油井,必须用人工举升的方法给油流补充能量,将井底的石油采出来。利用人工举升将石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的方法可分为气举法和抽油法两大类。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1-0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⑷ 什么是石油钻井液

钻井液是指满足钻井与完井工程所需要的多功能循环流体。由于在旋转钻井中绝大多数是使用液体,少量使用气体或泡沫,因此把钻井流体称作“钻井液”。目前应用最广泛、研究最深入的是水基钻井液,因此钻井液也常称泥浆(旧称)。我国钻井液技术发展很快。1953年前后开始使用钙基钻井液,开创了粗分散体系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了CMC、FCLS处理剂以及70年代钻成了7000m的超深井,又使我国的钻井液技术前进了一大步。1973年前后开始了不分散体系钻井液的研制和使用,目前已基本完善。80年代开始了阳离子钻井液的研制。

一、钻井液的作用及成分钻井液在钻井工程中的主要功用是:(1)清洗井底,携带岩屑;(2)冷却和润滑钻头、钻柱;(3)形成泥饼,保护井壁;(4)控制与平衡地层压力;(5)悬浮岩屑和加重剂;(6)提供所钻地层的有关资料;(7)将水功率传给钻头;(8)防止钻具腐蚀。

钻井液的主要成分有:(1)水(淡水、盐水、饱和盐水等);(2)膨润土(钠膨润土、钙膨润土、有机土、抗盐土等);(3)化学处理剂(无机类、有机类、表面活性剂类、高聚合物类、生物聚合物类等);(4)油(轻质油、原油等);(5)气体(空气、氮气、天然气等)。这些成分在各类钻井流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不同,因此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从物理化学观点看,钻井液是一种多相不稳定体系,包括悬浮体(如重晶石粉、钻屑、粘土粉等)、胶体(如高聚合物、膨润土的水溶液等)和真溶液(如氯化钠、碳酸钠的水溶液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胶体成分。

为了满足钻井工程的要求、改善钻井流体的性能,需要在各种钻井液中加入处理剂。根据所起的作用将处理剂分为碱度调节剂、除钙剂、除泡剂、起泡剂、减稠剂、增稠剂、絮凝剂、润滑剂、杀菌剂、乳化剂、堵漏剂、加重剂、腐蚀抑制剂、表面活性剂、页岩水化抑制剂、滤失量降低剂、解卡剂、高温稳定剂等18类,约100~150种,其中经常使用的有20种左右。研究和开发处理剂,是提高钻井液技术水平的重要内容。

二、钻井液的性能为了正确使用钻井液,首先需要对钻井液的基本性能有正确的认识。一般用密度、粘度、切力、失水量、泥饼、pH值、稳定性、胶体率、含盐量和含砂量等项指标来表示钻井液性能的好坏。这些指标直接影响钻井质量和钻井速度。为了快速打出优质井,必须针对不同的钻井情况和要求调整好钻井液的性能指标。对于一般井,着重要求提高钻速、安全钻井;对于深井,还要能够做到充分暴露油气层;对于生产井,还要做到保护油气层,提高产量。这些要求都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钻井液性能指标来实现。

1.密度钻井液密度是指钻井液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用符号ρ表示,习惯上单位用g/cm3。钻井液柱对井壁和井底产生的压力可以平衡地层压力、防止井喷、稳定和保护井壁,同时可防止高压油、气、水侵入钻井液破坏其性能,使井下情况复杂化。调节钻井液密度可以控制液柱产生的压力。钻井液密度过大会增大动力消耗,降低钻速,憋漏地层,伤害甚至压死油气层,因而钻井液密度不能过高。在可比条件下,密度下降0.1~0.2g/cm3,钻速可提高10%以上。因此,国外目前尽量采用低密度钻井液钻井。

2.粘度、触变性和切力1)粘度钻井液粘度是流动时钻井液中固体颗粒间、固体颗粒与液体之间以及液体分子之间的内摩擦的反映。由于测量方法不同,有不同的粘度值。目前最常用的是塑性粘度。

塑性粘度是指在层流流动状况下,钻井液中固相颗粒间、固体与液体分子间的内摩擦以及液体本身受剪切所产生的流动阻力的总和。用旋转粘度计测定,单位用mPa·s表示。

影响塑性粘度的主要因素是钻井液中所含固体颗粒的数量、大小以及粘土矿物的类型。固体颗粒多、粒度细,比表面增加,内摩擦增大,塑性粘度必然增加。降低塑牲粘度最有效的办法是用水稀释或通过机械降砂的办法降低固相含量。

钻井液的粘度要适当。粘度太低,不利于携带岩屑;粘度太高则会带来许多问题,如:(1)使流动阻力增大、泵压上升、排量下降,井底清洗效果变差,以致于严重影响钻速。(2)造成清砂和降气工作困难。(3)易引起泥包钻头,造成“拔活塞”或卡钻。(4)下钻后开泵困难,循环压力高,易憋漏地层。因此,必须根据钻井速度、动力设备和所钻地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粘度。

2)触变性和切力钻井液的触变性是指钻井液搅拌后变稀、静置后变稠的这种特性。钻井液在停止搅拌后,由于粘土颗粒形状不规则、性质不均匀,粘土颗粒间能形成网状结构,慢慢失去流动性,并且结构强度随静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用力搅拌可以破坏网状结构,使钻井液重新恢复其流动性。这就是触变性的一般机理。这种情况在钻井中经常出现,如钻进时钻井液不断循环,粘度较低;而起、下钻时钻井液停止循环,粘度就增大。

钻井液的触变性可用静切力来表示。静切力是指破坏每平方厘米钻井液的网状结构所需的最小力,单位为mg/cm2。钻井液静切力的大小可用切力计进行测定。

由于钻井液具有触变性,则静止时间不同,静切力也不同。一般测两种静止时间的切力:静止1min后所测切力值为初切;静止10min后所测切力值为终切。1min与10min切力值的差异是由触变性所决定的,故其差值能描述钻井液触变性的大小。

钻井液流动时,部分网状结构被破坏,同时另一部分的网状结构又在恢复,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网状结构的存在使钻井液具有一定的胶凝强度。度量动态平衡状态下网状结构强度大小的量称作动切力。动切力是钻井液在层流状态时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参数,它对流动阻力及运输岩屑的能力影响最大。动切力受粘土粒子表面性质、固相浓度和固相表面带电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常用旋转粘度计测定,单位为g/cm2。

3.失水量与泥饼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的失水可分为静失水和动失水。一般动失水是指钻井液流动循环过程中的失水。循环中泥饼有一个形成过程,从建立、增厚直到平衡,在这个阶段的失水都属于动失水。静失水是指静止状态的失水量,地面测量的失水就是静失水。起钻时钻井液停止循环,泥饼随着失水量的增加有所增厚,随着泥饼增厚失水量又有所减少,这个阶段属于静失水。钻井过程实际上是静失水与动失水交替变化的过程。

1)泥饼的形成和失水钻井所遇到的砾石层、砂岩层及裂缝性地层等都是有孔隙和裂缝的,也就是说这些岩层具有渗透性。当钻井液柱产生的压力大于地层压力时,钻井液会沿岩层的缝隙渗入地层。开始时,钻井液中较大的固体颗粒先将大孔堵小一些;然后,由次大的颗粒再将孔堵小一些。持续堆积固体颗粒使孔越来越小,最后形成泥饼。泥饼的形成过程如图5-7所示。

图5-7钻井液失水示意图

与此同时,钻井液中的自由水渗入地层。渗入地层的水称为钻井液的失水。泥饼形成过程中,钻井液中自由水渗入地层的阻力逐渐增加,失水逐渐减少。泥饼形成后,失水主要取决于泥饼本身的渗透性,而地层渗透性对于失水的影响就变得很小。因此,钻井液失水和泥饼的形成是同时进行的,也是相互影响的。开始由于失水形成泥饼,而形成的泥饼反过来又阻止进一步失水。钻井液的失水量和泥饼可用失水仪测定。

2)泥饼和失水与钻井的关系泥饼在失水过程中才能形成,所形成的泥饼又能巩固井壁并阻止进一步滤失。失水过大会引起油层中粘土膨胀等井下复杂情况,损害油气层的渗透率,故失水应尽可能低一些。

泥饼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泥饼可以控制失水。

(2)泥饼有润滑作用,可以减少钻具转动的动力消耗,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粘附卡钻。

(3)泥饼胶结性好,巩固井壁作用强,可防止松散地层的剥蚀掉块和坍塌。

(4)泥饼有可压缩性,在深井段可以进一步降低失水,巩固井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般要求失水量越小越好,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在快速钻井过程中或在不易坍塌的地层钻井时可用清水。这时虽然失水量较大,但可大大提高钻速,并可节约处理剂用量。另外,钻井液类型不同要求的失水量范围也不同。聚合物钻井液、盐水钻井液虽然比淡水钻井液失水量大,但由于聚合物及盐水钻井液能抑制泥页岩,仍可保持井壁稳定。

4.pH值钻井液的pH值,即酸碱度,是钻井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pH值小于7时,钻井液为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等于7时,钻井液为中性。pH值大于7时,钻井液为碱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高碱性钻井液(如石灰钻井液)pH值为12~14;不分散低固相钻井液的pH值为8~9;弱酸性钻井液(如饱和盐水钻井液),pH值为6~7。现代钻井常用低碱性钻井液。

5.含砂量钻井液的含砂量是指钻井液中不能通过200号筛子(筛孔边长74μm)的砂子占钻井液总体积的百分数。

钻井液的含砂量过大,则易磨损钻具和泵的零件。随含砂量的增加,泥饼变粗变厚、摩擦系数增大、密度增加,严重时会引起卡钻。因此,一般要求钻井液的含砂量小于1%。

一般采用含砂量瓶及特别仪器进行含砂量的测定。

6.含盐量钻井液的含盐量是指钻井液滤液中含可溶性盐类(钠盐和钙盐等)的数量,用每升溶液中含盐类的毫克数表示。

可用滴定法或确定钻井液电导率的方法来测定含盐量。

7.稳定性钻井液的稳定性可以从两方面分析:

(1)钻井液中的固相是否容易下沉以及沉降的快慢(称沉降稳定性)。

(2)钻井液中的粘土颗粒是否容易粘结变大(称絮凝稳定性)。

现场一般只测沉降稳定性。沉降稳定性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絮凝稳定性的好坏。此外,絮凝稳定性还可以根据失水、切力、沉降体积等间接测得。

⑸ 油、气的“孪生兄弟”—油田水是什么

人们非常熟悉江河湖海中流淌的水,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利用也有所了解,但什么是油田水恐怕知道的人就少了。原来在油田里油气和水同时储存在地下岩层里,油田内的地下水通常称为油田水。那么,在一个油田内,油、气、水是怎样分布的呢?
在地下一个油藏里,由于重力分异作用的缘故,油田水中的气体会因比重轻而位于上方,油处于中间,而水最重当然只能在最下面。
油田水与乡村打井开采的浅层水可不一样,其来源要复杂得多。除了包含一部分大气渗入水以外,油田水主要来自地层沉积时留下来的沉积水以及来自地壳深处的深层水。沉积有机质在生成烃类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水,所以,它是油、气的“孪生兄弟”,这些地下水混合在一块就成为油田水。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油田水经历了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不断地改变着水中各种离子的组成,例如,硫酸盐被还原成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碳酸根离子(HCO-3、CO2-3)明显增加,铁质也多被氧化成FeSO4。如果你要品尝油田水的味道,那可没有矿泉水那么爽口清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地下水因变质作用,浓缩程度高,矿物质多(即矿化度高),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从周围岩石,特别是膏盐岩、碳酸盐岩中不断地溶解各种矿物,因而在油田水组成中常见有Na+、K+、Ca2+、Mg2+和Cl-、SO2-4、HCO-3等碱性或酸性离子,通常也还能见到烃类、酚和有机酸等有机化合物。
不同地区油田水的类型通常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家们根据大陆地层水中Na+/Cl-、(Na+-Cl-)/SO2-4、(Cl--Na+)/Mg2+等的含量比值,将油田水划分为硫酸钠型水(Na2SO4)、重碳酸钠型水(NaHCO3)、氯化镁型水(MgCl2)和氯化钙型水(CaCl2)四种。油田水一般以氯化钙型水最多,也有重碳酸钠型水,而含硫酸钠型水的地区基本没有石油分布。根据油田水型与油气分布的这种相关性,人们在勘探之初要分析各盆地中的水型及其状态(停滞状态或交替状态),来确定含油气可能性大的地区。可想而知,那些处于水交替带的地区是不利于石油和天然气保存的。

⑹ 为什么开采油田要注水

准确说应该是往油井里注水.一般是在天然气含量高或该油井开采的后期,使用注水来增加井下石油面的高度.油和水只是简单的混合,炼油厂都有油水分离的工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