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刚开采出来的石油温度是多少
刚开采出来的石油跟井深有关,井深越大,温度越高,一般2000-3000米深的井,温度在60-80度居多。
2. 原油多高温度能保证流动性,不堵塞
在原油输送过程中,通常添加降凝剂和流动改进剂,可以有效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动性。国内外最新研究表明原油流动性的改变与原油凝固态的凝胶体系强度的改变、原油降摩阻性能的改变以及原油粘度的改变有重要关系。
通常人们认为原油的流动与原油的凝固点和粘度有关。原油凝固点主要由原油中蜡的含量和蜡分子量的大小决定,而原油的粘度主要由胶质和沥青质决定。针对不同原油加入不同降凝剂、分散剂或降粘剂可以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动性。最新研究表明利用化学热力学和摩擦力学理论,研究原油在各种界面吸附性以及原油微观状态的改变和原油化学热力学的相关性质对宏观改善原油低温流变性的影响,是研究原油流动改进的关键。关于流体的流动源于界面化学所研究的流变性。
原油开采和管道输送都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开始的,随着开采和输送的时间温度会逐步下降,原油加热后再冷却时,冷却速度决定了原油凝固态强度和凝点以及原油的流动温度。原油加温至50°C后再冷却与加温到35°C后再冷却结果有很大差别,从50°C冷却时遵循牛顿流体规律,而35°C冷却过程为塑性流体。在研究原油流变性对温度的依赖性中,应该重视原油流动的起始温度。样品加热到50 °C并以较快冷却速度(1°C/min)冷却时,为了避免快速冷却使原油结晶有序化,用逐步增压的方法,从而保证了原油的正常流动。如果冷却速度快,又不增加原油的外加压力,在低温时会变成明显的塑型体。
3. 地下石油原油的温度多少
大部分石油形成的温度为100-150°C
油气藏成熟气体中的CH,总是比H,大3-4个数星级。
这一指标已得到大量实际材料的经验性的证实,在期论上也已得到热力学计算的证明。在许多标准客体中作了验证,因此建议可根据构选井、地球化学井、参数井和普査井的钻探结果,将这一指标用于油气地球化学普查工作中,
(何承恩摘译自《Feonormn nebru a rasa》1988,W4,crp.12-14
作者:B..Иcaez。卢星、本刊编辑部校)
地下油气形成的温度
T.M.奎格利等
关于时间和温度对地下油气形成的影响已做了很多研究。但是,以前多数研究都是用一种很简单的公式来计算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通常称为洛帕京方法),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其他更为复杂的计算动力学参数的方法,通常是以实验室的实验作为其基本校准物的。因为实验室内的反应速度至少比自然界中的反应速度快七个数量级,所以它们与地下油气形成的对应关系并不清楚,只能根据深孔提供的地球化学数据对它们加以评价。我们提出使用在自然和实验室条件下经过加热的地质样品来计算油气形成时动力学参数的方法。从这些方程可以看出,时间在地下的影响不大,大部分石油形成的温度为100-150°C;而大部分天然气的形成温度为150-220℃。
石油和天然气是在地下温度升高的条件下,由细粒岩石中死亡生物的有机残余物转变而成的。在有机残余物达到分解(通过化学键的破裂)成石油和天然气的温度之前,其大部分在地下条件下是固体。这些具有很高分子重量的固体,称之为干酪根,希腊语意即“生油物”。干酪根按其初始分裂产物分为三个部分:亠部分分解为石油,称之为易热解干酪根,一部分分解为天然气,称之为难热解干酪根,还有一部分称之为惰性干酪根,它既不能生成石油,也不能生成天然气,而是脱去氢、氧、硫和氮,成为碳的最稳定形式--石墨。易热解干酪根和难执解干酪相合称活性于酪相。我们半要是根据观测结果对于酪根做出这一划分的。但我们推想,易热解干酪根主要来自海藻和细菌的类脂物质,而难热解于酪根来自高等植物木质素中的烷基取代物。所有有机物都可造成大量惰性干酪根。
4. 有木有石油相关专业的,我想问下油井温度一般是多少
跟井深相关,井深越大,温度越高,一般2000-3000米深的井,温度在60-80度居多,
5. 石油形成的条件
地质科学没有什么绝对正确,至少现在是,因为人们始终无法直观认识地质现象,所以只有主流观点一说。
石油成因,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有机成因,一种是无机成因说。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所科普的都是有机成因中的晚期成因说。
如你所说,大量生物有机沉积物富集,经过沉积、成岩的作用,一部分转化为干酪根,在温度、时间、压力、催化剂、微生物等的作用下地下的环境中,大量转化成为石油。
其中,温度和时间比较关键。
温度在促使有机质发生热降解并生成石油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温度的几个概念:门限温度:生油数量开始显着增长时的温度叫做门限温度。门限深度:与门限温度对应的深度叫做门限深度。主要生油阶段的起始温度(门限温度)不低于50℃,而终止温度很少高于175℃。也就是说地壳中的生油过程只出现于有限的温度和深度范围。门限温度高低主要与有机质受热持续时间或地质时代有关, 此外还与有机质类型和催化作用有关。
时间本身不能单独起作用,但在有机质的热降解演化过程中,时间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与温度相比,时间居于次要地位;温度与时间可以互补(温度不足可以用时间来补偿)。
大量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不仅是烃类的富集过程,更主要的是烃类的新生过程。在有机质改造过程中,只有达到一定温度或埋藏深度,有机质才能大量转化成石油。
6. 石油在管线中流动油温多少度最佳
要根据油品物性来定,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是高凝原油,一般选择凝点以上3~5℃,如果凝点很低流动性较好,常温即可(国内很少有这种原油)
高凝原油可能会加热到50~80℃
另外如果含水比较高也不用很高的温度
所以你要输送什么原油?
7. 原油加热后一般温度多少为宜
一般在60度左右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8. 液化石油气温度
液化天然气(LNG)常压-162℃,液化石油气(LPG)一般就是常温、高压,液化氨气常压-33℃。
液化石油气是多种烃类的混合物,基本上是碳三和碳四的混合物,还有少量的碳五,按照产品标准,液化石油气中碳三的含量不应该超过80%,所以,常压下的液化温度应该以最难液化的碳三为准,也就是按照丙烷的液化温度来测算,是-30℃。
来源和组成
液化石油气与石油和天然气一样,是化石燃料。液化气是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由多种低沸点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主要成分是丁烯、丙烯、丁烷和丙烷。尽管大多数能源企业都不专门生产液化石油气,但由于它是其他燃料提炼过程中的副产品,所以含有一定产量。
9. 为什么石油气主要成分的临界温度都在零下90摄氏度以下,却可以在常温下加压液化
气体经过压缩是可以液化的,但是这种液化不是无限制的,只有当气体的温度低于某一个特定的点之后,经过压缩的气体才能够液化,如果气体的温度高于这个临界点,那么无论怎样加压气体始终是气体,永远也不会液化,而这个温度就叫做一个气体的临界温度。
液化石油气之所以在常温下能够液化是因为它的临界温度高于常温。这样的话在常温下加压到一定成都以上,气体就野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