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油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有什么用处。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石油主要由碳(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组成。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石油勘探”有许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终要靠钻井来证实。一个国家在钻井技术上的进步程度,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寻找石油时,物探专门负责利用各种物探设备并结合地质资料在可能含油气的区域内确定油气层的位置;钻井利用钻井的机械设备在含油气的区域钻探出一口石油井并录取该地区的地质资料;井下作业利用井下作业设备在地面向井内下入各种井下工具或生产管柱以录取该井的各项生产资料,或使该井正常产出原油或天然气并负责日后石油井的维护作业;采油在石油井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录取石油井的各项生产资料并对石油井的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集输负责原油的对外输送工作;炼油将输送到炼油厂的原油按要求炼制出不同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从红、金黄、墨绿、黑、褐红到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
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无机论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有机论既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四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石油勘探有许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终要靠钻井来证实。
Ⅱ 石油是如何开采出来的
1. 石油开采的第一步是寻找油气资源。经过长期的探索,人们开发出了多种寻找石油的方法。大多数的油气资源是在沉积盆地中被发现的,例如我国的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等。
2. 在确定了潜在的油气区域后,地质学家需要研究盆地的性质,包括基底起伏、岩性、形成时代和发展历史。这些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盆地的特性。接下来,他们要研究盆地内部的构造,利用高科技手段识别可能的生油地层和储油地层。
3. 确定了可能的油气构造和层位后,地质勘探人员会确定钻井的位置和深度。钻井工人随后在这些位置钻井,并在井口安装称为“采油树”的设备,包括阀门和仪表。
4. 地下油层的压力是决定能否将原油带到地面的重要因素。一些油田,如大庆和胜利油田,拥有高压力油层,可以通过打开采油树的阀门实现自喷。世界上大约60%到70%的石油是通过这种方式开采的。
5. 自喷井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停止自喷,因为地层压力下降。为了维持地层压力并实现长期开采,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在油田开发的后期,为了采出剩余的石油,可能会采用二次或三次采油技术。
6. 石油勘探和开采是一个涉及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和高产出的行业。中国石油行业是高新技术应用广泛的领域之一,推动了传统行业的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
Ⅲ 石油是怎样采出来的
1. 经过大量的勘探研究,一旦确定油气田有工业开采价值,就要进行开发、采出石油的工作。
2. 要使石油和天然气流到地表,首先要打好钻井。地质勘探和开发人员经过艰苦劳动和研究,找到了地下的油气藏,并确定了打井的位置、数量和深度。钻井工人随后在定好的井位上钻井。
3. 目前常用的钻井技术是转盘(旋转)钻井。它由地面设备(包括钻机、井架)、提升系统、钻杆、钻具和钻头等组成。通过提升系统,钻具被提起、放下,转盘转动带动钻具转动,钻头破碎岩石。
4. 在钻进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在钻孔中安置一根叫套管的钢管,并用水泥封固在通道井壁上,防止地层坍塌。套管的口径向下逐渐变细,在套管中间再下一根引油钢管,叫油管。
5. 地面井口上要安装一套井口设备,上面布满了各种压力阀门和各个方向的管线,这被称为“采油树”。
6. 能否将原油从地下采到地面,还取决于地下油层压力的大小。我国大庆、胜利、辽河、塔里木、大港等油田的许多油藏的地下油层压力很大,因此这些油田可以通过打开采油树的闸门,利用自喷井进行开采。
7. 维持油层压力的常用方法是“以水驱油”的注水开采法。通过向油层下面注入水,补充由于石油开采而留下的空间,保持地层的压力,从而使油井顺利产油、保持自喷。
8. 对于无法自喷的油田,如地下油层压力不足或原油油质较重形成难以流动的“稠油”,这类油田的采油多采用“抽油法”,也叫深井泵采油法。
9. 地下油层的储集性能,如含油孔隙的连通程度、渗透性能等,是控制油井和注水井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可以采取人工方法改善这些性能,如物理法和化学法。
10. 到了油田开发的后期,当地下的原油所剩不多时,为了采出残留在油层中的石油,还要采用二次采油法甚至三次采油法,如往油层中注入加热的二氧化碳或用火烧油层,以提高石油的采出量。
11. 海洋采油比陆地采油难度大且成本高,目前主要有四种采油方式:从海岸陆地上打斜井,钻至海底油层;在海中建造人工岛,在岛上钻井采油;海上钻井平台采油;利用海底采油装置进行采油。
Ⅳ 石油原油什么样
石油原油是一种深褐色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和复杂的成分。
石油原油是一种天然的、未经处理的石油,通常直接从地下油井中开采出来。它的外观为深褐色,流动性良好,具有一定的黏性。原油的气味独特且复杂,通常带有一种特有的油香味和一些其他化学成分的特有气味。
详细解释:
1. 基本特性:石油原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这些碳氢化合物包括轻质烃和重质烃,如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这些化合物以不同的比例组合,形成了原油的独特性质。
2. 颜色与气味:石油原油的颜色通常为深褐色,有时甚至是黑色。其气味独特,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的硫、氮等化合物所产生的。这种气味往往带有一种特有的油香味和一些其他特殊气味,这些特殊气味与原油的来源和成分有关。
3. 物理状态:原油是一种液体,但在某些条件下,如低温或高压下,可能会变为固态或半固态。其流动性良好,但具有一定的黏度。黏度的大小取决于原油中的成分和温度等因素。
4. 成分复杂性:石油原油中还含有许多其他化合物,如胶质、沥青质等。这些化合物使得原油具有多种用途,如燃料、润滑油、石化原料等。由于其复杂的成分,石油原油需要经过精炼和处理才能成为各种石油产品。
总的来说,石油原油是一种深褐色液体,具有独特的气味和复杂的成分。它是各种工业领域的重要原料,经过精炼和处理后可以生产出多种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Ⅳ 原油是没有经过处理的石油,原油是如何开采提炼成石油的
原油是没有经过处理的石油,它被誉为工业发展的血液,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那么原油是如何开采并加工成石油的呢?
第三、接下来,去除了气体的原油通过管线送到处理厂,首先通过这个大型的油离水分离器将原油里的油水分离,让油浮到表面。为了加。素。这个过程,工人会往里面添加一种化学乳化剂,分离出来的水会有管线、流质蒸汽发生器,而浮在表面的油则被送到程青槽,再用化学程序过滤掉从油层带上来的沙土。此时,前面添加的乳化剂会继续吸收水分,直到油水比例达到98 : 2。最后提纯后的石油就可以出售给炼油厂,生产出汽油、柴油、沥青以及各种化工原料。
Ⅵ 石油是怎么开采出来 的 啊 请问
石油开采主要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探测:
- 石油开采的第一步是进行地质勘探,利用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和地质学原理,来确定地下是否有石油储层以及储层的具体位置和深度。
钻井:
- 一旦确定了石油储层的位置,接下来就是进行钻井作业。钻井过程中,会使用专业的钻井设备和技术,将钻头深入地下,直至达到含有石油的地层。这个过程类似于打水井,但深度和复杂程度要高得多。
采油:
- 当钻井完成后,就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石油从地下储层中开采出来。常见的采油方法包括自然采油、人工举升采油以及注水采油等。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储层的特性、石油的物理性质以及开采的经济性等因素。
提炼:
- 开采出来的石油是原油,它包含了多种烃类化合物和其他杂质。因此,在开采完成后,还需要对原油进行提炼加工,以分离出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等各种石油产品。提炼过程通常包括蒸馏、裂化、重整等多个步骤。
综上所述,石油开采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地质勘探、钻井、采油和提炼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来确保开采的高效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