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南石油大学占地面积,西南石油大学面积大不大
新都校区2000亩,南充校区700亩
⑵ 西南石油大学什么档次
西南石油大学属于中等偏上的档次。
西南石油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师资力量雄厚,王牌专业多,是中国高水平大学。
(1)办学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劲
西南石油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如今是由教育部、四川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本科大学。它不但入选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还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2)师资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硕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37人,不但拥有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等高水平名师。
建校60多年,西南石油大学已建成科研基地(平台)251个,其中包括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大奖项。
(3)王牌专业众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国顶尖
该校现开设本科专业75个,其中15个专业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8个入选了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也就是说,学校近半数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
根据最新一轮学科评估结果,西南石油大学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被评为了A+等级。全国高校里,只有两所大学该学科得到了A+等级,另一所是中国石油大学。
(4)本科生入职国企比例高,容易拥有“铁饭碗”
根据西南石油大学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88.36%,其中就业单位为“国有企业”的占比为38.01%,就职国企的比例很高,有“铁饭碗”的概率高。
⑶ 西南石油大学五十周年校庆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西南石油大学五十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人民日报》
西南石油大学50周年校庆公告
(第一号)
注:《人民日报》《四川日报》《中国石油报》《中国石化报》《中国海洋石油报》11月1日刊出
物换星移,日新其新。2008年11月1日,西南石油大学将迎来五十周年华诞,届时,学校将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在此,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朱世宏教授、校长杜志敏教授携全校师生员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建设的各级领导、各界友人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溯1958年,为加快开发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满足我国石油工业建设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1958年9月20日,国务院批准石油部、教育部的请示,同意新建四川石油学院。1970年,四川石油学院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西南石油学院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
五十年来,西南石油大学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励精图治,锐意创新,使学校逐步发展壮大。如今,西南石油大学已从单纯的石油高校发展到以石油和天然气及其配套学科为特色和优势,以工为主,理、工、管、经、文、法、教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办学规模和层次已从建校初期的3个系、7个本科专业、643名学生发展到17个教学院系、44个本科专业、53个硕士点、17个博士点、19000余名在校本科生、3000余名研究生、37名博士后研究人员。五十年来,西南石油大学历代师生员工秉承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办学精神,以科教报国为使命,明德笃志,博学创新,学校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74人,博士生导师7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省部级青年学术带头人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7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0人;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五十年来,70000余名毕业生弘扬母校的优良传统,牢记母校的谆谆教诲,在祖国的石油工业及社会的各行各业辛勤工作,开拓进取,刻苦攻关,勇于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广大校友情系母校,血浓于水,与母校荣辱与共,唇齿相依,成为母校发展建设的坚强后盾。母校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校友们的关心和支持,校友们的功劳将永载母校史册,校友们的成就更是母校的荣耀和自豪。
⑷ 西南石油大学建校之初,多少年迁入燕儿窝新址
1960年
6月
30日,学院由金鱼岭军分区部队营房迁往燕儿窝新址(即学院现在的南充校址)。 袁克勇等38名教师晋升为讲师。据1960年底统计,学院共有教师19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8人,助教145人,教员8人。
参考资料:http://tieba..com/p/2345229927
⑸ 西南石油大学什么档次
西南石油大学属于中上档次。
西南石油大学(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简称“西南石大”(SWPU),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市,由教育部、四川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1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
历史沿革:
1958年,四川石油学院在四川南充成立,隶属于原石油工业部;1970年,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2000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的部委院校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
2002年,学校主体搬迁到成都市新都区;2004年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2005年,学校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西南石油大学
⑹ 新都区西南石油学院哪年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的
2005年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
1958年,四川石油学院在四川南充成立,隶属于原石油工业部;1970年,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2000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的部委院校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
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2002年,学校主体搬迁到成都市新都区;2004年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2005年,学校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
(6)成都西南石油大学建校多少年扩展阅读:
“十二五”以来,西南石油大学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
教育部重点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博士点基金、霍英东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基金等自然科学类纵向项目3148项。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四川省规划、科技厅软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1563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6397项。
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310项。
⑺ 西南石油大学原名叫什么是什么时候改的名
我校原名西南石油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二所石油高校,2005年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现属于中央与四川省共建,四川管理为主。
⑻ 西南石油大学简介
西南石油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石油工业相当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引起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毛泽东主席亲临四川隆昌气矿视察,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亲自主持四川油气田勘探开发。1958年3月,位于南充东观、广安武胜、遂宁大英的三口探井喷出高产油流,震动全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将军坐镇南充,打响了川中石油大会战。为了加快开发四川石油天然气资源,也为西南协作区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培养技术干部,国家决定成立第二所石油高校,校址就设在川中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川北重镇南充市。
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先期在成都招收643名首届学生,随后委派基建司司长马载同志率领一批年轻专家和干部职工奔赴南充,筹划学院的创建工作。9月20日,石油工业部会同教育部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批准成立四川石油学院。从此,学校伴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建设发展,开始了先有学生后建学校的破常规办学实践。
1970年7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2000年3月,学校划转四川省,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大学,2005年12月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
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油气田开发工程(联合石油机械工程)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1991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经过50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系、部)。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及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44个本科专业,3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四川省特色专业, 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1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和8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有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2002~2004年全国学科整体评估中排名第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05年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408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7761人,硕士研究生2020人,博士研究生485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283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0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68人。专任教师1340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9人,博士生导师78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8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3人,省部优秀教师7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6人次,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4人。
学校拥有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建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井完井技术中心、加拿大政府援建的中国-加拿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培训中心、教育部石油天然气装备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天然气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油田化学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天然气开发与开采研究实验基地、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等27个国家、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近400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2项;获国家专利209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2007年科研到款经费2.07亿元。
学校在近三届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2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编写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5部和国家级规划教材19部。
学校建有成都、南充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889亩,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1万余台件,总价值2.33亿元;图书馆文献总量267万余册。在四川峨眉和重庆北碚建有两个野外地质实习专用基地,在四川南充市建有占地近百亩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在成都市建有科技交流中心。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俄、英、德、日、法、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具有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多次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高校领导班子开展“四好”活动先进单位。教职工党员比例达到54.18%,毕业生党员比例多年保持在35%以上。
⑼ 西南石油大学是几本呢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西南石油大学是一所综合类双一流公办普通本科,有经济学、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汉语国际教育、英语、俄语、广告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建校64年。西南石油大学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院校,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西油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和联合国技术中心,具有教授、博导审批权及招收和保送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资格,多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中国科技创新能力60强),近五年科研经费21.47亿元,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与四川省政府共建小211工程大学,也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高校,还是美国雪佛龙全球16所合作高校之一(包括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是一所油气学科群具有世界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重点大学,被誉为“石油黄埔军校”,在校博硕士生5942人,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在此求学。西油实行教授治学、学术自由,选聘教师原则要求具有海外名校名企经历的博士,目标是迅速建成优势学科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研究型大学。
⑽ 西南石油大学怎么样
西南石油大学,简称“西南石大”,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特色鲜明的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原名为四川石油学院,创建于1958年。1970年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油气田开发工程(联合石油机械工程)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1991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5年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建有成都(校本部)、南充两大校区,校园总面积3000余亩;专任教师1664人,其中院士2人;有16个院系,72个本科专业; 全日制在校生33322人,其中本科生28207人,硕士研究生4315人,博士研究生792人,外国留学生2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