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为什么中国石油漏油
扩展阅读
如何管控店铺的成本 2025-07-27 09:14:40
柳州哪里有卖相机产品的 2025-07-27 09:14:06

为什么中国石油漏油

发布时间: 2022-09-22 18:04:55

A. 内地的石油为什么质量较差内地石油的去向谢谢

简单一点呢
就是中国的油轻组分少
然后加工的时候,其柴油的产量就少
轻组分的含量比国际轻质原油估计会低十个百分点左右
石油不能简单像汽柴油一样用某项指标评价。一般以轻组分的收率和含硫量来评价。
美国爱炼轻质原油,中国喜欢买重质原油,便宜。特别是含硫较高的原油更便宜。
国内高含硫原油的炼制能力较强。
中国原油的轻质油收率很低,使得汽油、柴油等轻质油品的产率很低,而国外的很多原油的轻质收率可以达到80%以上。
中国的原油密度最大的应该是克拉玛依稠油和辽河油田原油,密度可达到0.9 g/cm3,这种原油适合生产润滑油。 中国的石油除了自己使用外,中国主要的石油出口地是中国香港地区、东盟、巴拿马等地区和国家,东盟是缺少原油且是贸易一体化的重点区域,巴拿马是中国进出口航运的主要运输渠道,出于未来经济发展战略的考虑,中国有必要向这些地区出口石油。并且,中国石油需要填谷削峰,生产量增加意味着在经济下降周期出口量的上升,进口某些品种的石油、出口某些品种的石油是生产所需。中国石油出口价的博弈不可能脱离国际油价的大背景,仅按照出口量与出口额是无法计算出确切的石油出口价的。中国绝大多数石油通过保税区出口,还有出口下单时的博弈,情况十分复杂。

B. 到中石油加油后,感觉车子出问题了怎么办

如果是车跑不动
找油路系统
油路系统是汽车很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油料进入燃烧室量不足,有可能是喷油嘴堵塞、油管漏油、汽油泵功率降低、或是汽油滤清器阻塞造成的。
汽车产生这样的无力感,主要就是因为引擎突然吃不到油所导致,汽油滤清器阻塞时,车子倾斜就有可能吃不到油。
喷油嘴堵塞或汽油泵故障如果无法高压喷油,就无法有效雾化油料,这样燃烧效率就会下降,马力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如果是在车身倾斜的时候突然变得格外没力,就很有可能是燃油系统中的汽油滤清器出了问题。检查一下燃油管路都有特定的压力表,引擎也有预留检查燃油压力的阀门接口。
如果您买的是二手车,不妨一开始就将它换掉,杜绝后患。而如果换掉之后还没有改善,就有需要检查其他的油路组件。

C. 中国石油vs英国石油

中国石油企业都是典型的国家行政垄断的产物,是绝对的低能低效吃里爬外的企业,你还能指望他们有什么公德心?一年从剥削百姓无数亿资金,还要问国家拿补贴。几乎零成本开采中国的石油矿产,卖给中国的价格比美国市场的含30%的燃油税的成品油价格还要高。

D. 世界上的海洋石油泄漏事件有哪些

1.阿玛斯号货轮油污事件,发生于2001年1月的公害事件,污染范围位于台湾垦丁国家公园境内的龙坑生态保护区。事件为保护区的生态带来浩劫。2003年,环保署向挪威法院提出赔偿诉讼,这成为台湾首宗跨国诉讼的油污事件。
2001年1月14日,希腊籍三万五千吨货轮阿玛斯号(Amorgos)满载矿砂,由印度驶往中国大陆,行经台湾南部海域时,阿玛斯号失去动力。漂流12小时后,当晚20时左右,在垦丁海域搁浅。台湾交通部和国军搜救中心接报后,立即展开救援行动,于23时将船上25名船员全数救出。1月15日,花莲港务局成立“灾害处理中心”,准备防止漏油的相关措施,并要求船东及保险公司尽快出面处理。18日,阿玛斯号船身出现破裂情形,并开始漏油;环保署立即依2000年10月通过的《海洋污染防治法》规定,函请花莲港务局限制所有阿玛斯号船员出境。
2.阿拉斯加港湾漏油事件发生于1989年3月24日午夜,欲前往加州长滩的埃克森油轮瓦迪兹号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触礁,导致泄漏了一千一百万加仑原油。这起事件被认为是当时最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
该事故导致威廉王子港的鱼和野生动物大量消亡,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捕鱼业亦不复存在。泄漏的原油最后覆盖了四千多平方公里的海面,埃克森公司说,他们几乎花费了二十亿美元清理水面,并且支付了数以百万计的赔偿金额,这家石油公司至今仍在抗争法院的赔偿裁决。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于2007年发现,威廉王子港海滩下仍然有两万五千多加仑的原油残留。负责监督清理泄油事故的“埃克森瓦迪兹漏油事件信托理事会”报告提到,某些区域仍有泄油留下的有毒物质。根据环保报告,部分野生动物回到该地,但是大部分渔民已经迁往别处或另寻谋生途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说,他们已经清除了漏油,并且自称是个优秀的企业公民;惟环保人士说,那里的海水永远不可能恢复原样,而该处的自然环境及野生动植物,甚至是当地居民,仍旧没有从灾难中恢复过来。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甫接任美国联邦运输部副部长的赵小兰女士,于事件发生同年八月亲自前往阿拉斯加州,对漏油后续处理进行督导视察。
3.河北精神号溢油事件是一个重大的溢油事件,由一首驳船在韩国忠清南道泰安郡大山港撞到河北精神号(Hebei Spirit)而引起。在韩国当天上午(2007年12月7日)本地时间上午七点半,一首驳船与河北精神号在黄海海面相撞,漏出大约10000吨原油。韩国时报称它是韩国的最严重的漏油事件,超越发生在1995年的溢漏事件。这事件,是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件大约三分之一的大小。由于此事件发生在寒冷了冬季,因此最初专家相信溢油的面积不会扩大。然而因为异常的天气,加上强大的海浪和意料不到的风向,使得漏油的扩展面积蔓延速度超出了原先所预测的,并污染了海岸的蚝田。
4.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又称英国石油漏油事故,是2010年4月20日发生的一起墨西哥湾外海油污外漏事件。起因是英国石油公司所属一个名为“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的外海钻油平台故障并爆炸,导致了此次漏油事故。爆炸同时导致了11名工作人员死亡及17人受伤。据估计每天平均有12,000到100,000桶原油漏到墨西哥湾,导致至少2,500平方公里的海水被石油覆盖着。专家们担心此次漏油会导致一场环境灾难影响多种生物。此次漏油还影响了当地的渔业和旅游业。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漏油事故附近大范围的水质受到污染,不少鱼类,鸟类,海洋生物以至植物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患病及死亡等。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的渔业进入灾难状态,过半数受访者,不满意总统奥巴马处理今次事故的表现。有官员指,至今墨西哥湾沿岸有超过300只海鸟因为油污死亡[2]。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墨西哥湾漏油的影响如同911恐怖袭击。美国政府的在11月份的调查报告指出有6,104只鸟类,609只海龟,100只海豚在内的哺乳动物死亡,这个数字可能包括了死于自然原因的动物,所有因深海漏油而死亡的数据断定尚待时日。
英国石油公司打造了一个4层楼高的巨型“金钟罩”希望能降到1500米的海底,把漏油的地方罩住,让原油保留在金钟罩里,然后再抽回海面上接应的油轮,但深海水温太低,金钟罩内部累积了大量的冰晶,中途就无法正常运作,这项计划宣告失败。英国石油公司被美国政府要求成立一个200亿美金的基金来处理这个事故。同年7月,利比里亚籍的台湾除油船鲸鱼号(A Whale)抵达墨西哥湾,在测试成功后投入海水油污清除作业[5],但因除油效果不佳,退出除油作业。漏油后数月内,海水中高浓度甲烷被快速繁殖的深海嗜甲烷菌所吞灭,甲烷迅速地回归正常值。
5.2011年6月期间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这是中海油与美国康菲公司的合作项目。康菲公司负责宣传的人士表示,康菲是作业方。
据悉,渤海湾是中海油的主产区,根据2011年一季度中海油季报,来自渤海湾的石油以及石油液体产量占到总产量比例超过57%,天然气产量超过12%。[1]
2011年7月5日下午,中国国家海洋局在北京通报了中海油和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渤海湾漏油事件初步结果,并首次公布此次蓬莱19-3油田漏油事故的相关画面。
2011年 6月30日,中海油和国家海洋局内部人士证实了漏油这一消息。不过,目前中海油和康菲石油官方均未作出回应。国家海洋局介入调查。
7月1日 中海油称渤海原油渗漏点已得到有效控制, 蓬莱19-3油田出现油膜,中海油有关部门回应。
7月2日 国家海洋局方面告诉记者,将在7月5日公布渤海油田漏油的调查情况。昨晚,记者得到的消息是,这一漏油事件中原油渗漏点已得到有效控制,油膜回收工作基本完成。
7月3日 据中海油内部人士今天(7月3日)透露,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已基本处理完毕,由于泄露范围比较小,只涉及200平米左右,对事故海域及相关环境影响较小。
7月4日 中海油漏油事故披露不全,一直未对对溢油数量、原因等仍未有说法,而且中海油披露的漏油面积和其他途径披露的相差也较大。有专家称,可能情况比较严重。
7月5日 国家海洋局通报中海油漏油情况称已得到有效控制,漏油致840平方公里海域水质被污染,对周边海域造成危害,目前已对涉事公司立案。
针对中海油蓬莱19-3油田漏油事故,2011年7月5日下午14时,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中海油渤海油田漏油事故的调查情况。据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介绍,发生事故的B平台早在6月4日已经开始少量溢油。油田单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积158平方公里,目前已使周围海域840平方公里的1类水质海水目前下降到了劣4类。
此前媒体报道,漏油事故从6月17日开始。但根据发布会上的情况介绍,早在6月4日便已开始少量溢油。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称,此次发生泄露的有两个平台,B平台和C平台。6月4日,北海分局接到中海油合作伙伴康菲石油公司报告,称发现海底溢油点,在蓬莱19-3油田海面发现少量油膜带,随即命该公司开展自查。
而后,6月17日上午,C平台发生小型井底事故。康菲石油当日停止所有平台作业。

E. 今年来美国、中国的深海油井多次发生泄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污染,某次事故善后中,石油公司派出了水下机


(1)液体产生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机器人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断增大;
(2)1500m深的海底产生的压强:
P=ρ gh=1.0×10 3 kg/m 3 ×10N/kg×1500m=1.5×10 7 Pa.
故答案为:增大;1.5×10 7

F. 为什么近几年海上漏油事件越来越多

海上石油钻探本来就是高风险项目,因此海上钻井平台越多,当然事故也越多。而且现在人类为了获取更多的石油,开始频繁进入深海钻探,这种深海钻探的风险更大,墨西哥湾漏油就是最好的教训。

G. 中国的石油问题

什么叫中国石油问题????不理解

经济发展快,需求量多
科技水平低,资源消耗大,浪费严重
后备资源相对不足 能源消费结构单一
生产与消费地区不平衡 西部生产 东部消费

加快科技研发,寻求新能源,提高能源使用率
倡导节约
资源跨区域调配 西气东输
加强本国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
适当进口原油 实现石油来源多元化

输出地
有利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就业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吸引投资 促进经济发展

输入地
缓解资源供需矛盾
优化资源消费结构
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差不多了吧?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H. 油船漏油 为什么

漏油事件在石油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发生。其中生产和运输当中的漏油危害比较大,所以成为新闻,让人印象深刻。

油船一旦漏油,由于条件特殊,难以救援,所以危害极大!而用管道运输石油,虽然前期投入巨大,但是可控,而且比较安全,一旦发现露点、爆炸或地震等不可抗因素,可以及时关闭上游阀门,漏油量不会太大。

历史上,两艘油轮相撞的事例罕见,因为油轮一般速度都不快!一是油料经不起太大颠簸,二来油轮负重较大。油轮失事的原因主要有:
1、操作失误。比如船员擅自更改航道等。1989年,“埃克森-瓦尔迪兹”号即是船长喝酒误事,才导致触礁。

2、触礁。油轮吃水深,有专门的航道,一旦稍微有偏离,就容易触礁或搁浅。

3、救援难。海上天气恶劣,水上救援比路上难度系数大很多,救援不力。

4、爆炸。发生爆炸,一般来说,神仙也没办法!

5、翻船。油轮负重,一个巨浪把船掀翻了,没法救。海洋上的气象条件,比陆地上的天气预报还要复杂。

6、人为。比如1991年海湾战争的时候,美国(当时是老布什当总统)人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了沙漠风暴行动,伊拉克必败。为了泄愤和延阻敌人,萨达姆侯赛因命令伊拉克军队人为把科威特停在波斯湾上的油轮阀门打开,再点上大火,影响恶劣,危害极大!

I. 蓬莱漏油事件资料 多点

渤海蓬莱19-3油田漏油事故发生两个多月以来,污染面积仍在逐步扩大,已经从中海油最初声称的“只有200平方米”,蔓延到840平方公里。面对公众的质疑,康菲公司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溢油量超出预计,究竟还有多少油基泥浆,目前尚无准确数字。有专家则表示,蓬莱19-3油田溢出的是重质原油,将会对渤海湾产生长期影响。

渤海漏油事件回顾

6月4日:蓬莱19-3油田海面发现少量油膜带。

6月17日:C平台发生小型井底事故。

7月1日:中海油首次正式作出回应,承认发生渗漏,但渗漏点已经得到控制。

7月3日:中海油称原油泄漏范围比较小,只涉及200平米左右,已基本处理完毕。

7月5日:国家海洋局称事故已得到控制,溢油污染840平方公里,对周边海域造成危害。

7月14日:康菲石油公司首度披露事故数据,溢油量达1500桶。以1吨石油约等于7.3桶计算,漏油量约205吨。

8月3日, 渤海天津海域汉沽蔡家堡一带发现一处溢油带,漂浮在距离岸域2海里的海面上。但目前还不能确定该处漏油是否来自蓬莱19-3油田。

7月27日:河北唐山市海洋局在丰南近岸海域发现黑色油污块群漂浮带。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对油样进行油指纹鉴定分析,结果均为燃料油,与蓬莱19-3油田无关。

7月中旬,辽宁绥中东戴河浴场沿岸和河北京唐港浅水湾浴场发现少量油污颗粒,经鉴定均来自蓬莱19-3油田。

重质原油沉在海底,短期内在海面上清油是清不掉的。

重质原油随着海流和风浪可能逐渐被冲到海岸,因此这一污染会长期影响渤海。

这次漏油中有很多是重质原油,开始可能在水下,如果不刻意到水下清理,就可能遗漏。

背景资料

蓬莱19-3油田

发生漏油的是中海油位于渤海湾的蓬莱19-3油田,是中国国内建成的最大海上油气田。该油田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康菲中国石油合作开发,作业方为康菲中国。康菲中国负责该油田的生产、开发。

J. 油船漏油 为什么

漏油事件在石油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发生。其中生产和运输当中的漏油危害比较大,所以成为新闻,让人印象深刻。

油船一旦漏油,由于条件特殊,难以救援,所以危害极大!而用管道运输石油,虽然前期投入巨大,但是可控,而且比较安全,一旦发现露点、爆炸或地震等不可抗因素,可以及时关闭上游阀门,漏油量不会太大。

历史上,两艘油轮相撞的事例罕见,因为油轮一般速度都不快!一是油料经不起太大颠簸,二来油轮负重较大。油轮失事的原因主要有:
1、操作失误。比如船员擅自更改航道等。1989年,“埃克森-瓦尔迪兹”号即是船长喝酒误事,才导致触礁。

2、触礁。油轮吃水深,有专门的航道,一旦稍微有偏离,就容易触礁或搁浅。

3、救援难。海上天气恶劣,水上救援比路上难度系数大很多,救援不力。

4、爆炸。发生爆炸,一般来说,神仙也没办法!

5、翻船。油轮负重,一个巨浪把船掀翻了,没法救。海洋上的气象条件,比陆地上的天气预报还要复杂。

6、人为。比如1991年海湾战争的时候,美国(当时是老布什当总统)人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了沙漠风暴行动,伊拉克必败。为了泄愤和延阻敌人,萨达姆侯赛因命令伊拉克军队人为把科威特停在波斯湾上的油轮阀门打开,再点上大火,影响恶劣,危害极大!

附:50年13起最严重原油泄漏事故
1.“埃克森-瓦尔迪兹”号触礁事故
原油泄漏量:3.5万吨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1989年3月23日,超级油轮“埃克森-瓦尔迪兹”号(Exxon Valdez)船长约瑟夫-哈泽尔伍德(Joseph Hazelwood)为打发时间,同时也是为了御寒,喝了一瓶烈酒。在酒精的作用下,哈泽尔伍德的指挥出现失误,这艘1000英尺(约合304.8米)长的超级油轮偏离指定航道,在通过阿拉斯加州的威廉王子峡湾时,与水下礁石相撞,“埃克森-瓦尔迪兹”号船体裂开。超过1000万加仑的重油流入威廉王子峡湾冰冷、清澈的海水,在刺骨的天气作用下,周围数英里的海岸漂浮着像沥青一样的黑色粘稠物。
虽然按原油泄漏量计算,“埃克森-瓦尔迪兹”号触礁失事仅在史上最大原油泄漏事故中排名第53位,但它对美国的政治、流行文化和环保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更别提对阿拉斯加州南部沿海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的冲击了。濒死及死亡野生动物的照片以及营救幸存动物的救援行动在美国媒体上被大肆宣扬。令人吃惊的是,“埃克森-瓦尔迪兹”号至今仍在服役,只不过它被改装成一艘矿砂船,归属香港一家航运公司所有,名称亦改为“东方海洋”号(Dong Fang Ocean)。
1989年艾克森石油公司在阿拉斯加发生油轮漏油事件,估计约1千万加仑的原油泄入海中(泄油量尚小于4万吨油轮的装载量),其对环境与生态造成极大的伤害,估计约25万只海鸟、2800头海獭、300只麻班海豹与250只白头鹰等动物死亡,及不计其数的鱼卵和其它植物的死亡.经法院于1991年裁决,针对该漏油事件之民事部份,分十年赔偿总金额9亿美金(约新台币270亿元),另刑事赔偿1亿美金,其中包含协助清理油污之费用等

2.“托利卡尼翁”号事故
原油泄漏量:12.3万吨
1967年3月18日,利比里亚籍超级油轮“托利卡尼翁”号(Torrey Canyon)触礁失事或标志着现代极其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的开始。在英国康沃尔郡锡利群岛附近海域搁浅以后,“托利卡尼翁”号泄漏了3800万加仑(约合12.3万吨)的原油,最后断为两截,沉入海底。事后调查发现,船长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擅自改变航道,酿成苦果。
英国政府对这个世界上第一起严重油轮漏油灾难准备不足。在决定将海面的浮油燃烧掉以后,首相哈罗德-威尔逊下令英国皇家空军将凝固汽油弹空投至事发水域,总共投放了42.1万磅(约合19万公斤)炸弹。一万多吨有毒溶剂和清洁剂被冲上受原油污染的英国和法国海岸附近沙滩,又对陆地和海上野生动物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3.“奥德赛”号事故
原油泄漏量:13.2万吨
加拿大东部新斯科舍省附近的北大西洋海域向来不是一个平静的地方,尤其到了晚秋。1988年11月,美国籍油轮“奥德赛”号就在那里遭遇一起灾难性事故。当“奥德赛”号距离新斯科舍省700英里(约合1127公里)的时候,突然发生爆炸,船身断裂变成两截。火舌迅速吞没了船上13.2万吨的原油,回顾这起事故,原油燃烧或许是件幸事: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泄漏的原油没有被冲到新斯科舍省附近海岸。大西洋恶劣的天气条件令加拿大海岸警卫队无法到达“奥德赛”号船员最后报告他们所在的地点,等到他们最终赶到时,大部分原油已经烧掉。
4.“M/T天堂”号事故
原油泄漏量:14.5万吨
“M/T天堂”号(M/T Haven)以前名为“阿莫戈-米尔福德-天堂”号(Amoco Milford Haven),是超级油轮“阿莫戈-卡迪兹”号(Amoco Cadiz)的姐妹船。这艘23.369吨级的油轮被列为超级油轮(VLCC)的范围,爆炸发生时载有100万桶原油。爆炸使“M/T天堂”号迅速解体,6名船员遇难,14.5万吨重油泄漏到意大利热那亚港口的地中海。爆炸还点着了海面上的原油,约70%在随后的大火中被烧掉。“M/T天堂”号三天后才沉入大海,而阳光明媚的意大利和法国两国海岸花了十多年时间才恢复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调查人员后来发现,部分泄漏的原油沉入1600英尺(约合488米)深的海底,可能会在那里存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
5.“阿莫戈-卡迪兹”号事故
原油泄漏量:22.3万吨
“M/T天堂”号的姐妹船“阿莫戈-卡迪兹”号因1978年3月16日撞上法国布列塔尼海岸附近的波特萨尔岩礁,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臭名昭着。当时,“阿莫戈-卡迪兹”号满载160.45万桶原油,因方向舵被一个巨浪损坏导致失控,撞上90英尺(约合27.4米)深的岩礁,使得这艘油轮断为两截,迅速沉入海底,到那时,船上全部的原油全部泄漏到海里。在盛行风和潮水的联合作用下,泄漏的原油漂到200英里(约合322公里)以外的法国海岸线,野生动物因此遭遇重创,共计有2万只海鸟、9000吨重的牡蛎以及数百万像海星和海胆这样栖息于海底的动物死亡。
6.“贝利韦尔城堡”号事故
原油泄漏量:25.2万吨
1983年,“贝利韦尔城堡”号油轮遭遇了像“奥德塞”号一样的状况,事发地区的风向和气候条件令泄漏的原油远离海滩和海岸线。与“奥德塞”号一样,“贝利韦尔城堡”号油轮因失控的大火导致爆炸,不过与前者不同的是,事发时,它距离南非开普敦海水浴场只有24英里(约合38.6公里)。
“贝利韦尔城堡”号灾难是发生在南非水域的最大原油泄漏事故。但是,除了对开普敦附近几个地区的环境造成有限的破坏以外,泄漏的绝大部分原油迅速消散,这归功于近岸风、好望角周围危险水域频繁的巨浪活动和快速的水流等因素。此外,当局将“贝利韦尔城堡”号船首部分拖入深海,使用炸药炸沉,也对抑制事故对生态造成的破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7.埃科菲斯克油田井喷事故
原油泄漏量:26.3万吨
33年前,位于挪威和英国之间的北海曾发生过一起原油泄漏事故,不失为“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灾难的可怕序曲。在挪威埃科菲斯克油田,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的B-14号油井发生井喷,8天时间内共有8100万加仑的原油泄漏到大海中,直至B-14号油井被完全扑灭。井喷事故并没有破坏钻井平台,但炽热的原油、泥浆和海水混合物喷射到180英尺(约合54.86米)的高处。
据挪威国家污染控制中心介绍,“这起原油泄漏事故没有造成重大生态灾难。”美国公司Red Adair在与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签约后,帮助扑灭了发生泄漏的B-14号油井。该公司事后认定,这起事故本来完全可以避免:在之前的一次维护中,工人将本可以预防井喷的机械设备(被称为井喷预防器)上下颠倒安装在了井口上。
8.“ABT夏日”号事故
原油泄漏量:26万吨
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海上原油泄漏事故之一,同时也是最鲜为人知的原油泄漏事故之一:伊朗籍油轮“ABT夏日”号(ABT Summer)在距安哥拉海岸以西约900英里(约合1448公里)的南大西洋水域沉没。1991年5月初,“ABT夏日”号在伊朗哈尔克岛装上了26万吨的重油,最终目的地是经由好望角,抵达荷兰港口城市鹿特丹。
在“ABT夏日”号绕行到非洲南端,开始向非洲的大西洋海岸进发时,货舱发生泄漏,并迅速引发火灾。5月28日,火灾引发了大爆炸,“ABT夏日”号被摧毁,船上的32名船员有五人死亡。到6月1日,海面浮漂的原油大部分已经燃烧掉,“ABT夏日”号残骸也沉入海底。随后寻找沉船的努力至今没有任何成果。
9.瑙鲁兹海上油田事故
原油泄漏量:26万吨
伊朗瑙鲁兹海上油田在两伊战争中多次经历战火,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却泄漏了大量原油。1983年,瑙鲁兹油田的运气尤其的糟糕:2月10日,一艘油轮与钻井平台相撞,造成油井以每天1500桶的速度漏油。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发生事故的钻井平台又遭到伊拉克直升机的袭击,引发火灾。
由于该地区当时属于战区,伊朗用了半年时间才扑灭燃烧的油井。伊拉克直升机还对附近一个钻井平台发动过袭击,造成原油泄漏,直至1985年5月才扑灭,此时距事故已经过去了两年,造成73.3万桶(相当于10万吨)的原油泄漏。这几起事故共造成瑙鲁兹油田8000万加仑(约合26万吨)的原油泄漏,20名工人在试图扑灭燃烧的油井时遇难。
10.费尔干纳盆地事故
原油泄漏量:28.5万吨
原油泄漏并不总是发生在油轮倾覆或钻井平台出现故障的时候,偶尔,也会发生在远离海洋或海岸线的内陆地区,而造成的环境破坏同样非常可怕。1992年的费尔干纳盆地(Fergana Valley)就是一个典型例证,那也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内陆原油泄漏事故之一。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边境的费尔干纳盆地人口密集,从史前时期就一直是土地肥沃的农业地区,人口众多。
到了近代,技术人员在盆地下面发生了多个油田,从此被大量开采,但开采方式并一定正确。1992年3月2日,费尔干纳盆地的一个油井发生了机械故障导致井喷,最终,累计有8800万加仑(约合28.5万吨)的原油从油井喷出,流到附近盆地。
11.“大西洋女皇”号事故
原油泄漏量:28.7万吨
1979年7月19日,多巴哥岛附近的加勒比海水域遭受强热带风暴袭击。有两艘船被困在风暴中:满载原油的超级油轮“大西洋女皇”号(Atlantic Empress)和“爱琴海船长”号(Aegean Captain)。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大西洋女皇”号和“爱琴海船长”号发生碰撞导致大爆炸,结果发生了迄今历史上最严重的油轮漏油事故。
大约220万桶原油外泄到多巴哥岛附近海水中,其中一部分燃烧掉落。在涉及海上原油泄漏事故上,20世纪70年代是人类历史上最糟糕的十年;如果这种事故的破坏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得到了缓解,我们可以将这归功于油轮设计得到改善,例如双层船壳,能避免像“埃克森-瓦尔迪兹”号与“阿莫戈-卡迪兹”号遭受的事故。不幸的是,技术上的进步永远无法杜绝人为失误。
12.“伊克斯托克-I”油井事故
原油泄漏量:45.4万吨
这起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始于1979年6月3日,当时,墨西哥湾的“伊克斯托克-I”(Ixtoc I)油井发生爆炸,向墨西哥卡门城附近的坎佩切湾泄漏了大量原油。当局一开始对控制事态的发展很有信心,在第一次井喷以后不久,钻井平台即着火倒塌。原油继续从“伊克斯托克-I”向外流至墨西哥湾,一直到1980年3月油井才被封住,共漏出原油1.4亿加仑。
西风和一系列风暴使得部分泄漏的原油离墨西哥东部和得克萨斯州东南部海滩很远,但原油确实在1979年秋天污染了得克萨斯州的南帕德拉岛。“伊克斯托克-I”油井井喷期间及事故发生后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冲击,尤其是泄漏的原油总量,使得人们希望此类灾难永远不再发生。
13.科威特漏油事故

科威特漏油事故

科威特漏油事故
原油泄漏量:136万至150万吨
迄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发生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的科威特南部。1991年1月晚些时候,萨达姆下令从科威特撤退的伊拉克军队打开石油管道、油井甚至停泊在港口的油轮的阀门,试图为避免军事失败做最后的挣扎。据估计,从1月23日至27日,至少有2.4亿加仑(最多可能达4.6亿加仑)的原油流入内陆和波斯湾。美国战机在1月轰炸了石油管线,试图阻止原油外泄。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海湾战争漏油事故估计向波斯湾外泄了800万桶原油。浮油覆盖的最大区域达到101X42英里(约合163X68公里),厚度达5英寸(约合12.7厘米)。
附:2010年4月20日,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两天后沉入墨西哥湾,造成11人死亡。爆炸冲击力撕裂了连接钻井平台和井口的长5000英尺(约合1524米)的管道,井口本身开始泄漏原油。美国当局很快便认定,每天有5000桶(约1万吨)原油泄漏到墨西哥湾,可能会引发一场破坏程度堪比30多年前“埃克森-瓦尔迪兹”号事故的环境灾难。至于最终泄漏的原油总量,恐怕同样是个天文数字,不要忘了,“伊克斯托克-I”油井被扑灭用了9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