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全边际率20%,变动成本率30%,求销售利润率
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1-30%=70%
销售利润率=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率
=70%*30%
=21%
‘贰’ 营业利润怎么算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是企业最基本经营活动的成果,也是企业一定时期获得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
其中,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营业利润率表明企业通过生产经营获得利润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叁’ 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变动成本法计算盈亏的步骤如下:
销售收入-销货成本(已售产品负担的变动生产成本)=生产边际贡献-变动非生产成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包括生产的和非生产的)=营业利润。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2-1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肆’ 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
20000×(15-5)-180000-25000=-5000
‘伍’ 公司本年度发生变动成本20000元,贡献边际率60%,销售利润率20%。求计算本年度 营业利润具体
20000/(1-60%)/(1-20%)*20%=12500
例如: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率
所以,变动成本=20*(1-60%)=8万
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占有额)×100%。
根据银监会规定,金融机构资产利润率计算公式为: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X100%。这一指标可进一步扩展为: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5)变动成本率怎么算营业利润扩展阅读: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是有严格区别的。c+v必然大于v,因此,用同一个剩余价值量与这两个不同的资本量相比,得出的相对值必然是不相等的。利润率总是要小于剩余价值率。例如,假定总资本为10,000元,其中不变资本(c)为8,000元,可变资本(v)为2,000元,剩余价值(m)为2,000元。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是有严格区别的。c+v必然大于v,因此,用同一个剩余价值量与这两个不同的资本量相比,得出的相对值必然是不相等的。利润率总是要小于剩余价值率。例如,假定总资本为10,000元,其中不变资本(c)为8,000元,可变资本(v)为2,000元,剩余价值(m)为2,000元。
‘陆’ 在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按贡献或损益确认,步骤和公式什么
1、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要求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以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依据,传统的全部成本核算法无法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第二世界大战后,对会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变动成本法开始在西方企业诞生,后被广泛应用。
2、变动成本法是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其中变动成本又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将变动非生产成本和固定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
在变动成本法下,只是变动成本生产又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别负担。因此变动成本法下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估价必然低于全部成本法下的存货估价。
3、在变动成本法下,确定损益因感召贡献式损益程序计量,首先用营业收入补偿本期实现的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从而确定贡献边际,然后再用贡献边际补偿固定成本来确定当期营业利润。
因此,在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下,营业利润须按下列步骤和公式计算:
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贡献边际,贡献边际-固定成本=营业利润
(在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下,营业利润的计算步骤和公式是: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毛利
营业毛利-营业费用=营业费用)
4、变动成本法主要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而产生,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强化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业绩考核等职能。
‘柒’ 利润的计算公式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
利润率常用百分比表示。
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反映了在考虑营业成本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
利润率的表现形式:
1、销售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
2、成本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3、产值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它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反映产值与利润的关系。
4、资金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资金获得的销售利润,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
5、净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与销售净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税后利润的能力,反映销售收入与净利润的关系。
‘捌’ 计算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
首先,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本期的销售收入、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本期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息费用=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利息费用。
完全成本法下,企业利润=20000*10-(48000+19200+4800+12000)/24000*20000-8000-4000=118000元
变动成本法下,企业利润=20000*10-(48000+19200+4800+8000)/24000*20000-12000-4000=117333.3元
优点
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
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
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
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变动成本法
‘玖’ 营业利润怎么计算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其他收益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营业利润率表明企业通过生产经营获得利润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其中: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9)变动成本率怎么算营业利润扩展阅读:
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半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主营业务收入在企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它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项主营业务收入之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材料销售、外购商品销售、废旧物资销售、下脚料销售,提供劳务性作业收入,房地产开发收入,咨询收入,担保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在企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营业利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营业收入
‘拾’ 已知变动成本率和固定成本能求息税前利润吗
你好,由以上条件是不能求出息前利润的,必须要知道产销额才可以,这两个条件只能求出均衡产量,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
1、变动成本率又称补偿率,是与边际贡献率相对应的概念。 可变成本率和边际贡献率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如果产品的可变成本率高,则边际贡献率低,盈利能力小。变动成本率的计算公式:可变成本率=可变成本÷销售收入×100%=(单位可变成本)×销量)÷(单价)×销量)×100%=单位可变成本÷单价×100%。可变成本率+边际贡献率=单位可变成本÷单价+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可变成本+(单位价格-单位可变成本)】÷单价=1可变成本率与边际贡献率的关系 .可变成本率+率边际贡献率=1
2、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及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直接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它的特点是固定成本率不因业务量变动而变动,但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增加而递减。
3、息前利润 =总利润 + 利息支出。息前利润是指所得税前的利润,即利润总额。 一般来说,息前利润是不扣除利息和所得税的利润,即不考虑利息的未缴纳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不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税前利润是指所得税前的利润,是企业的营业收入扣除成本和流转税后的利润。 称为税前利润,在此基础上缴纳企业所得税。
拓展资料:
息前利润与经营杠杆的关系,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EBIT=EBIT变动率/产销变动率,息前利润与财务杠杆的关系,财务杠杆系数=基期EBIT/基期利润总额=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EBIT变动率,息税前营业利润率计算公式息税前营业利润率=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净利润+所得税+财务费用)/营业收入,息前利润覆盖率计算公式,息前利润覆盖率,即赚取的利息倍数 = 息前利润 / 利息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