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哪些属于非制造成本
扩展阅读
产品功能与外观哪个重要 2025-07-05 08:50:14
六福集团有多少黄金产品 2025-07-05 07:42:30

哪些属于非制造成本

发布时间: 2022-05-22 21:25:08

A. 哪些属于生产成本哪些属于非生产成本哪些属于固定成本哪些属于变动成本哪些属于混合成本

生产成本:生产部门生产产品领用、直接生产工人工资、车间生产用电、车间生产用水
非生产成本:后勤管理部门领用低值易耗品、销售部门领用低值易耗品、后勤管理部门用电、销售部门用电、后勤管理部门人员工资、销售部门人员工资、后勤管理部门用水、销售部门用水、广告费支出、银行贷款利息、销售部门办公室租赁费、
房屋建筑物——厂房折旧、房屋建筑物——办公楼折旧、设备——车间设备折旧、设备——管理设备折旧、设备——销售部门设备折旧
混合成本:车间一般照明用电、车间燃料成本、车间固定资产日常维修成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车间一般用水。
以上分类是按与产品生产过程相关与否来分类的
固定成本:与产品生产数量无关,始终要发生的费用叫固定成本 a
变动成本:与产品生产数量有关,每一件产品的变动成本一样,总变动成本会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每件变动费用为b,总的变动费用为bx
总成本=a+bx

B. 生产费用按其与产量的关系分为

生产费用的分类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重要条件。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应对种类繁多的生产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 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性质)划分,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耗费了哪些经济资源,数额是多少,有利于分析和考核各个时期生产费用的结构和支出水平,为企业编制材料采购资金计划提供资料,也为企业和国家计算工业净产值及国民收入提供依据。
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性质)划分,可分为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方面的耗费,统称为制造企业的生产费用的三大要素。具体可分为以下各项费用要素:

1. 外购材料、燃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入的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包装物、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品以及各种燃料,包括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和固体燃料。
2.外购动力。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单位购入的各种动力,如供电局提供的电力、热力等。
3.职工薪酬。指企业所有应计入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工人和职员的工资、计提的职工福利费、为职工交纳的各种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等。
4.折旧费与摊销费。指企业按照规定方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以及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费。
5.利息支出。指企业按规定计入生产费用的借款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6.税金。指企业应缴纳并计入管理费用的各种税金,如房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
7.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费用支出。如差旅费、办公费、邮电费、租赁费、保险费及诉讼费等。

二、 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的分类

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划分,可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期间成本)。

(一)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亦称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根据制造成本的具体用途,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项目,用以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这些项目,通常称为产品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的划分,要根据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一般可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

(二) 非制造成本(期间成本)
非制造成本,亦称非生产成本。它是指产品在销售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是与企业的销售、经营和管理活动相关的成本,主要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三、 生产费用的其他分类方法

(一)生产费用按其与工艺过程的关系分类

生产费用按其与工艺过程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直接生产费用是指其发生与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直接相关的生产费用,如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原材料、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等。间接生产费用是指其发生与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没有直接关系的生产费用,如机物料消耗、辅助生产工人职工薪酬和车间厂房的折旧费用。

(二)生产费用按其计入产品成本方法的分类

生产费用按其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

1.直接计入费用是指费用发生时,就能明确归属于某一成本计算对象,并能直接计入该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如某种产品生产中单独领用的材料,生产工人的计件工资等。

2.间接计入费用简称间接费用,是指费用发生时无法归属于某一成本计算对象,必须先按地点或用途进行归集,然后通过分配间接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一般称为分配计入费用),如制造费用应先按车间归集,然后采用一定的标准分配给本车间生产的各种产品负担。

C. 简述哪些费用能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哪些费用不能计入产品成本

首先,一般情况下,非生产经营活动的耗费不能计入产品成本,只有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才可能计入产品成本。
其次,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分为正常的成本和非正常的成本,只有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本才可能计入产品成本,非正常的经营活动成本不计入产品成本。非正常的经营活动成本包括灾害损失、盗窃损失等非常损失;滞纳金、违约金、罚款、损害赔偿等赔偿支出;交易性金融资产跌价损失、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等不能预期的原因引起的资产减值损失;以及债务重组损失等。
再次,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本又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正常的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其他正常的生产经营成本列为期间成本。

D. 什么是完全成本什么是制造成本

完全成本
是企业在一定期间为生产和销售一定
数量
和种类的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全部耗费,包括
制造成本
和期间费用(即非制造成本,即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而制造成本是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各项
成本
,具体包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E. 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的区别是什么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区别是什么

一、成本按照经济职能分类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
1、生产成本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按其属性一般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这三个项目。其中构成产品主要实体或与产品主要实体相结合的材料称为直接材料;为直接加工制造产品而耗费的人工费用称为直接人工;那些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入上述二项的所有其他费用支出,统称为制造费用。
2、非生产成本是指产品不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即生产以后经营管理方式的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这种分类便于完全成本法核算成本(税法要求用这种方法核算)。
二、成本按性态分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
成本性态(也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与业务量(指产销量或作业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成本性态是变动成本法的基石,是管理会计的主要基础之一。
成本按性态分类在管理会计中的地位
1、是变动成本法的前提
2、是本量利分析的基础
3、为决策分析提供有用信息(如边际贡献)
4、利于弹性预算和成本控制

F. 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有什么分类

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是指制造业在一定时期内(一个月、一年)发生的、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耗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包括生产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等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
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分类:
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分类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重要条件。
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按经济内容(性质)划分,可分为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方面的耗费,统称为制造企业的生产费用的三大要素。具体可分为外购材料、燃料、外购动力、工资、计提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与摊销费、利息支出、税金和其他支出等费用要素。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按经济内容(性质)划分,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耗费了哪些经济资源及其数额。
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划分,可分为生产费用(即制造成本)与经营管理费用(即非制造成本)。制造成本,亦称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根据制造成本的具体用途,还可进一步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产品成本项目。非制造成本,亦称期间费用或经营管理费用。它是指产品在销售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是与企业的销售、经营和管理活动相关的成本,主要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等。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划分,可以反映各种费用的经济用途。

G. 加工制造业的非生产费用通常由什么构成

非制造成本是指不属于生产领域,但仍为企业服务所发生的一些成本,通常可分为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

(1)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是指企业为将已生产或装配的产品最终销售出去所发生的各种费用,非制造成本如推销员的工资、差旅费、运输费、售后服务费等。

(2)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指企业为实施总体性管理,非制造成本以保证其各项业务得以持续、非制造成本正常进行和发展而发生的全部费用,非制造成本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邮电费、保险费和有关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等。按国际惯例,制造成本为产品成本内容,全部非制造成本作为期间成本,从当期损益中扣除。

H. 成本按其经济用途的分类有哪些

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可划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
非制造成本是与产品制造过程中没有生产联系的非生产性成本耗费。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类。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4-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I. 成本的分类

1、按概念形成可分为理论成本和应用成本。

2、按应用情况可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产生依据可分为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

4、按发生情况可分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

6、按计量单位可分为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7、按计算根据可分为个别成本和平均成本。

8、按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9、按生产过程中的顺序关系可分为车间成本和工厂成本。

10、按生产经营范围,可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11、按与收益的关系可分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12、按与决策的关系,可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13、按与现金支出关系,可分为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

14、按与计划的关系,可分为计划成本和预计成本。

15、按数量变化关系,可分为边际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别成本。

16、按可否免除,可分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17、按可否推迟发生,可分为可递延成本和预计成本。

18、按发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19、按性态,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20、按发生与产品生产的关系,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1、按产品成本的构成情况,可分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22、按成本在生产经营中资产的流动性,可分为运营资本和资本成本。

(9)哪些属于非制造成本扩展阅读

会计管理学中的成本: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例如,固定月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取暖费、财产保险费、职工培训费、科研开发费、广告费等。

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针对成本总额而言的,如果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来看则正好相反。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会减少;产量减少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会增加。

2、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产量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部加工费等。

单位成本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即产量变动的范围是有限的。如原材料消耗通常会与产量成正比,属于变动成本,如果产量很低,不能发挥套裁下料的节约潜力,或者产量过高,使废品率上升,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也会上升。

3、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外的,介于两者之间的成本,它们因产量变动而变动,但不是成正比例关系。

4、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是指在初始基数的基础上随产量正比例增长的成本。例如,电费和电话费等公用事业费、燃料、维护和修理费等,多属于半变动成本。

5、阶梯式成本

阶梯式成本,是指总额随产量呈阶梯式增长的成本,亦称步增成本或半固定成本。例如,受开工班次影响的动力费、整车运输费用、检验人员工资等。

6、延期变动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比例增长的成本。例如,在正常产量情况下给员工支付固定月工资,当产量超过正常水平后则需支付加班费,这种人工成本就属于延期变动成本。

7、曲线成本

曲线成本是指总额随产量增长而呈曲线增长的成本。这种成本和产量有依存关系,但不是直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