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成本核算一般程序有哪些
扩展阅读
石油销售一吨交多少税 2025-05-16 00:08:02

成本核算一般程序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5-22 07:40:06

Ⅰ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有哪些要求和程序

  •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有以下五点: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Ⅱ 成本核算的程序步骤和方法有哪些

一、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归集2、生产费用在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分配与归集(材料费用的分配和归集、人工费用的分配和归集、辅助生产费用的汇集、动力费用的分配和归集、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汇集)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4、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代数分配法)二、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品种法:以产成品品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或不需要划分生产步骤的企业,如发电、自来水、食品、塑料制品等;2、分批法:此时,生产费用在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分配以及费用的汇集程序和方法与上述相同,各批产品的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3、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

Ⅲ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有哪两个阶段和六个费用分配

成本核算一般程序有成本收集、归类和成本计算两个阶段,六个费用是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每个成本费用按经济业务事项的流程去记录、整理并核算。

Ⅳ 简述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

1.根据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2.确定成本项目。

3.设置相关的成本和费用明细

4.收集并确定生产量、储存量、在制品库存、材料、工作时间、功耗等。并审查所有发生的费用。

5.收集所有发生的费用,按照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配,并根据成本项目计算各种产品的在制品成本、成品成本和单位成本。

6.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

  1. 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

  2. 其中材料成本的计算尤为重要,一般分为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能确定产品成本归属的直接计入产品,不能明确划分成本归属的,根据实际生产工艺确定分配标准。

拓展资料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

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参考资料

网络_成本核算

Ⅳ 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一)、成本的分类 (1).按照经济性质的分类。 按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三个方面的费用,进一步又可分为: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和其他支出七大要素费用。 (2)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分类。 费用按其经济用途不同可分为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两大类。而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又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和制造费用。 (二)、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无直接联系,属于某一会计期间内发生的费用。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四)、成本计算的要求 (五)、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 (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进行审核和控制,并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其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产品成本还是期间费 (2).正确处理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成本。 (4).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六)、生产成本在各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 (1)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2)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 (4)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5)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分配 (6)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七)、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常用的方法有:①不计算在产品成本②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计算③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④约当产量法⑤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⑥定额比例法 (八)、期间费用的核算 (1).销售费用核算的内容及账务处理 (2).管理费用核算的内容及账务处理 (3).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及账务处

Ⅵ 成本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怎么样的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人力、物力的耗费,耗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成果,如在供应阶段,一切耗费都是为了取得保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对象--材料;在生产阶段,一切耗费都是为了生产出合乎社会需要的产品;在销售阶段,一切耗费又都是为了获得销售收入和盈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述耗费的总和,必须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这些耗费的货币表现,称为费用,费用是形成成本的基础。
之所以要计算成本是因为:通过成本计算可以核算和监督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是否超支或节约,并据以确定企业的盈亏。因此,做好成本计算工作可以如实反映资金运动的情况;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可以为制订价格提供依据;也是保证企业生产耗费得以补偿的重要手段,因此,每个企业都必须要计算成本。
由于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都会发生各种耗费,因此都有成本计算问题,所以成本计算在工业企业中又分为供应阶段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生产阶段生产成本的计算。销售阶段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但由于生产阶段生产耗费的多样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使生产成本的计算较之其他两个阶段成本计算要复杂得多,所以典型的成本计算是指产品成本的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是生产成本计算的准备,销售成本的计算又是生产成本计算的必要补充。
1、 材料成本核算会计对本月各部门材料领用进行单据记账,制单,核算当月材料消耗成本。
2、 车间统计人员进行完工工时日报、完工工时产量、消耗标准等统计表进行上报。
3、 总帐会计进行日常各部门费用报销,提供各生产部门发生的各种费用。
4、 固定管理员提供本月变动情况,总帐会计进行计提折旧,提供制造费用-折旧费。
5、 工资核算会计进行本月工资发放计提,提供各生产部门的直接人工、间接人工费用。
6、 成本核算会计从成本管理模块取数各部门当月原材料消耗数据,和其他成本资料进行成本计算,得出半成品的成本。
7、 材料成本核算会计在存货核算模块进行产成品成本分配 ,读取半成品仓库的半成品加工成本。
8、 材料成本核算会计在存货核算模块进行单据记账(主要是半成品仓库的半成品的入库、出库成本)。
9、 进行半成品仓库的期末处理、制单工作。
10、 成本核算会计从成本管理模块重新数各部门当月原材料消耗数据,和其他成本资料进行成本计算,得出产成品的成本。
11、 材料成本核算会计在存货核算模块进行产成品成本分配 ,读取产成品仓库的产成品加工成本,具以结转销售成本。

一般平常就是做费用报销,往来收支,材料收发的核算,月底要进行成本归集与分配,结转出产品(及在产品、半成品)的成本,根据销售
产品的数量,计算销售成本,最后出报表 。总体来讲,核算方法不同,有些是不同的,最简单就是,汇总收入和成本,算出利润。

Ⅶ 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的流程

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的程序:

一、工作由谁做及怎么做

1、现代大中型的生产企业一般都采用自动化管理,运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进行成本核算,如库房的领料、人力部门的考勤、车间的产量及废品率等;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输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结账及出报表。

在车间专设成本核算员,负责输入、收集及整理与生产产品有关的数据;在财务上专设成本会计,根据ERP系统调出打印的单据、成本核算员及人力部门提供的各种成本汇总表,输入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2、小型的生产企业目前一般还是采用手工处理,岗位设置不是非常明确、细致,可能会在车间的生产工人中指定一个人,负责收集领料单、工时产量记录单等与产品成本有关的单据,待月中或月底送给会计,再由会计编制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二、了解企业的产品

只有了解了行业及自己企业的工序(如做服装,裁剪→缝制→熨烫)、生产工艺,及每一个产品的BOM(物料清单),才能真正做好产品的成本核算。

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区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即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来确定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

(1)直接材料,是指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其中燃料、动力等占用比重大时,也可单独设置项目。另外如有自制半成品,一般也要单独设置项目。

(2)直接人工,是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费用。

(3)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各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如车间主任等)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机物料消耗、办公费、水电费、保险费等。

2、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成本,区分为应当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与应当由其他月份产品负担的成本。

主要注意类似预付保险费等费用,要按权责发生制摊销。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成本,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每种产品的成本。

如果同一车间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能按产品区分的材料及人工费则分别核算;不能区分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可按各产品的定额消耗量等对材料进行分配,按定额工时等对人工费进行分配。

4、对于月末未全部完工的产品,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成本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6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4)约当产量比例法;

其基本做法是:

第一步,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率(完工程度)

第二步,计算费用分配率(即每件完工产品应分配的费用)

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量 )

第三步,求出完工产品的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

第四步,求出在产品的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成本

(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6)定额比例法。

Ⅷ 制造业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应包括哪几个步骤

制造业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1.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归集成本费用的实体,是承担生产费用的对象。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是进行成本核算、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确定了成本计算对象,才能进行成本的计算和分配。而成本计算单就是根据成本计算对象设立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注意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计算 对象和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2. 审核原始凭证,归集和分配要素费用 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主要就是审核各项费用是否合理,是否在符合成本费用开支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将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将不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作为间接费用,先计入其他有关综合费用项目,然后再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配。对于与产品制造无关的要素费用,则应计入期间费用。
3. 正确处理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各项生产费用分配于有关费用账户后,还要划清本月生产费用和非本月生产费用的界限。企业应将本月发生的,但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共同负担的费用,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将以前月份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中属于本月应摊销的费用,摊入本月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4.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种费用,除对完工入库的自制材料、自制工具等将其生产成本转入存货成本项目外,在月末要根据其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发生的费用和各部门耗用产品或劳务的数量,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分配于受益的车间、部门或产品中。
5. 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应将制造费用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采用适当的方法在该车间生产的产品之间,通过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进行分配。
6. 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通过上述1至5个步骤计算和分配后,企业所发生的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都归集于“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和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这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