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什么叫联产品的联合成本分配法
扩展阅读
石油销售一吨交多少税 2025-05-16 00:08:02

什么叫联产品的联合成本分配法

发布时间: 2022-05-22 07:14:39

Ⅰ 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的定义及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一、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的定义:

1、联产品:指用同一种原材料,通过同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经济价值较大的主要产品。

2、副产品:指企业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从同一种原材料中,通过同一生产过程附带生产或利用生产中的废料进一步加工而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3、等级产品:指使用相同原材料,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生产相同品种但在质量上有差别的产品。

二、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之间的联系:

只经过一次加工,没有经过二次加工,这三者都是一次投料后产生的不同的产品。

三、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之间的区别:

1、产品的主次程度不同:

联产品也是企业的主要产品;副产品是企业的次要产品;等级产品则主要根据其质量好坏来分析其主次程度,质量好的则为主要产品,质量次的则为次要产品。

2、产品的销售价格不一:

联产品销售价格较高;副产品销售价格远低于主要产品;等级产品质量好的销售价格高,质量次的销售价格低。

3、成本分配方法不同:

(1)联产品主要按照售价法进行分配:

联合成本是以分离点上每种产品的销售价格为比例进行分配的。采用这种方法,要求每种产品在分离点时的销售价格能够可靠地计量。

如果联产品在分离点上即可供销售,则可采用销售价格进行分配。如果这些产品尚需要进一步加工后才可供销售,则需要对分离点上的销售价格进行估计。此外,也可采用可变现净值进行分配。

(2)副产品主要按照联合成本法在主副产品间分配:

如果副产品在企业销售额中还能占据一定的比例,可以按照联产品分配的办法来分配联合成本,使副产品占少量成本,副产品所分配的联合成本加上继续加工成本就是副产品的成本。

(3)等级产品主要按实际产量进行分配:

如果不同的等级品是运用相同的材料,经过相同的生产过程而制造出来的,是生产和管理的原因(如违反操作规程、技术不熟练等)造成了不同等级,那么应负担相同的成本,就可按实际产量直接把总成本分到每一种等级品中,各种等级品的单位成本相同。

不同售价要负担相同的成本,等级较次的产品,售价低,成本就相对高了,正可以从低利或亏损来发现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什么叫联产品的联合成本分配法扩展阅读:

1、联产品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联产品从原料投入到产品销售要经过三个阶段:分离前、分离时和分离后。

(1)分离前在联合生产过程发生的费用汇总后确定联合成本。

(2)联产品分离时的分离点或分裂点是最关键的,它是联合生产过程的结束。在分离点就必须采用可行的分配办法,将联合成本分配于各联产品。

(3)分离后,不需进一步加工即可销售或结转的联产品,其成本就是分配的联产品成本。分离后如需进一步加工的,继续加工费用为直接费用的可直接计入,为间接费用的应在相关的产品间分配计入。联合成本加上继续加工成本为该产品的销售成本。

Ⅱ 联复产品的成本分配的方式

第一,分割点售价法:按照分离的每一种产品的销售价格比例来分摊联合成本。
第二,可变现净值法,按照分离点每种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来区分联合成本。
第三,实物数量法,按照数量重量的占比分摊联合成本。

Ⅲ 联产品的成本分配方法有哪些

联合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联合成本/(A产品分离点总售价+B产品分离点总售价)

A产品分配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A产品分离点总售价

B产品分配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B产品分离点总售价

(3)什么叫联产品的联合成本分配法扩展阅读

许多成本可通过分配直接追溯到各责任单位、各产品。为了确定各责任单位的业绩,需要进行成本分配,但有些成本分配到各责任单位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那些间接成本或约束性固定成本。因此从成本分配的精确性角度来分析,往往会陷入困境。

但如果通过成本分配,在明确责任单位业绩的同时起到了激励作用,则成本分配的主要目标就算达到了。当然有些成本本身是可以不分配的,要针对责任单位的性质作具体分析。

Ⅳ 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

联产品在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后,是在某一个“点”被分别确认的,通常称这个点为分离点,分离后的联产品,有的直接对外销售,有的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我们把分离前发生的成本称为联合成本。
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常用的有实物量分配法、系数分配法、销售价值分配法和可实现净值分配法等等,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实物量分配法
实物量分配法是以产品在分离点处相应产出份额为基础来分配联合成本的方法。其实物量可采用产品总产量的重量或容积等等。
2、系数分配法
系数分配法是将各种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规定的系数折算为标准产量,然后将联合成本按各联产品的标准产量比例进行分配。
3、销售价值分配法
销售价值分配法是按各联产品的销售价值的比例分配联合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分离后不再加工的联产品。
4、可实现净值分配法
可实现净值分配法就是按各联产品的可实现净值比例分配联合成本的方法。可实现净值是指产品的最终销售价值减去其可分成本的余额。也被称为NRV(Net Realisable Value)法.
NRV=final sales - split-off value

Ⅳ 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一般有哪些

联产品成本的分配一般有以下方法:(一)按实物单位分配;(二)按分离后的售价分配;(三)按最终可实现价值分配。

Ⅵ 举例说明什么是联合成本和共同成本

共同成本是指企业各利润中心的边际贡献总额之和,减去未分配的共同成本(以及各利润中心自身发生的不可控成本之和),经过调整后才是企业的利润总额。
联合成本是与可分成本相对立的成本,是指在未分离前的联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由所有联产品共同负担的成本。
共同成本是管理会计中的概念,联合成本是财务会计中的概念。
1.共同成本的发生,主要为考虑经济效益,共同使用可节省若干成本。
2.共同成本有合理的分摊方法,而联合成本是用武断的方式将其分摊至各项联产品,应谨慎处理。
联合成本是与可分成本相对立的成本,是指在未分离前的联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由所有联产品共同负担的成本。
联合成本是由多个产品或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因此不属于相关成本,决策时应予以考虑。
拓展资料:
从概念上来说,联合成本指在一种生产过程中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时所发生的生产成本;而共同成本的出现则往往意味着多种产品的生产正在使用同一种不可分离的资源。
1.联合成本是当两种产品或服务以某种无法避免和改变的比例关系被生产出来时所产生的成本;关键:各产品能保持一定比例生产或服务,如:空车回程。
2.共同成本是使用资源提供某一种服务并非不可避免地导致另一种服务;
关键:可使部分成本追溯到另一使用者,如道路的共同使用。
二者共同点:不可分割。
拓展资料:
联产品在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后,是在某一个“点”被分别确认的,通常称这个点为分离点,分离后的联产品,有的直接对外销售,有的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我们把分离前发生的成本称为联合成本。
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常用的有实物量分配法、系数分配法、销售价值分配法和可实现净值分配法等等,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实物量分配法
实物量分配法是以产品在分离点处相应产出份额为基础来分配联合成本的方法。其实物量可采用产品总产量的重量或容积等等。
2.系数分配法
系数分配法是将各种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规定的系数折算为标准产量,然后将联合成本按各联产品的标准产量比例进行分配。
3.销售价值分配法
销售价值分配法是按各联产品的销售价值的比例分配联合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分离后不再加工的联产品。
4.可实现净值分配法
可实现净值分配法就是按各联产品的可实现净值比例分配联合成本的方法。可实现净值是指产品的最终销售价值减去其可分成本的余额。

Ⅶ 联合成本指的是什么成本呢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联合成本是指为多种产品的生产或为多个部门的设置而发生的,应由这些产品或这些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如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几种产品共同的设备折旧费、辅助车间成本等,都是联合成本。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Ⅷ 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联产品从原料投入到产品销售要经过三个阶段:分离前、分离时和分离后。分离前在联合生产过程发生的费用汇总后确定联合成本。联产品分离时的分离点或分裂点是最关键的,它是联合生产过程的结束。在分离点就必须采用可行的分配办法,将联合成本分配于各联产品。分离后,不需进一步加工即可销售或结转的联产品,其成本就是分配的联产品成本。分离后如需进一步加工的,继续加工费用为直接费用的可直接计入,为间接费用的应在相关的产品间分配计入。联合成本加上继续加工成本为该产品的销售成本。 又称“相对销售价格分配法”。在此方法下,联合成本是以分离点上每种产品的销售价格为比例进行分配的。采用这种方法,要求每种产品在分离点时的销售价格能够可靠地计量。
如果联产品在分离点上即可供销售,则可采用销售价格进行分配。如果这些产品尚需要进一步加工后才可供销售,则需要对分离点上的销售价格进行估计。此外,也可采用可变现净值进行分配。 采用实物数量法时,联合成本是以产品的实物数量为基础分配的。这里的”实物数量“可以是数量、重量。实物数量法通常适用于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很不稳定或无法直接确定。

Ⅸ 什么是联产品,副产品说明联产品和副产品的联系和区别。 求解答谢谢。

联产品是用同一种原材料,通过同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经济价值较大的主要产品。副产品是企业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从同一种原材料中,通过同一生产过程附带生产 或利用生产中的废料进一步加工而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联系:副产品是随着联产品的生产而产出的。

区别:

一、成本计算不同

1、联产品成本计算:采用实物数量法时,联合成本是以产品的实物数量为基础分配的。这里的”实物数量“可以是数量、重量。实物数量法通常适用于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很不稳定或无法直接确定。

2、副产品成本计算:把副产品的销售价格扣除继续加工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合理利润后作为扣除价格,再从联合成本中扣除。

二、特点不同

1、联产品特点:

(1)都是企业的主要产品,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标。

(2)销售价格较高,对企业收入有较大贡献。

2、副产品特点:原来的副产品,由于新的用途而提高售价,就可能从副产品上升为主产品。例如,焦炭与煤气就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目标,以生产煤气为主的企业,煤气为主产品,焦炭为副产品;以生产焦炭为主的企业,则反之。



(9)什么叫联产品的联合成本分配法扩展阅读:

副产品扣除成本为0。当副产品价值很小时,假设分摊的共同成本为0,共同成本全部由主产品承担,副产品收入直接计入利润表其他业务利润。副产品只承担进一步加工的费用。共同成本属于主产品,副产品收入列为其他业务收入,副产品继续加工成本列为其他业务支出。

联合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销售有三个阶段:分离前、分离时和分离后。分离前,在对联合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汇总后确定联合成本。分离点或分离点是联合产品分离的最关键点,是联合生产过程的终点。在分离点,必须采用可行的分配方法将联合成本分配到每个联合产品。

Ⅹ 联产品分配成本

联产品的成本计算,就是联产品分离以前共同生产费用的归集以及分离时共同成本的分配。分离前共同生产费用的归集应根据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联产品联合成本的分配,常用的有系数分配法,实物量分配法、相对销售值分配法等等。其中系数分配法是确定各联产品系数,将各联产品产量折算成标准产量,然后按标准产量比例进行分配,这种系数分配法使用比较广泛。实物量分配法是将联产品的共同成本按照各联产品之间的重量比例进行分配。实物量分配法又可以分为简单平均单位成本法和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法。前者是将共同成本除以各联产品的产量之各得到平均单位成本,这种方法计算出的各种联产品的单位成本是一致的。后者是将各联产品的重量换算成相对重量以后再按比例分配各联产品的总成本,最后分别计算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这一方法类似于系数分配法。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是分别按各种联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比例分配联产品的共同成本,其目的是使这些联产品能够取得一致的利润率。这一方法将联合成本的分配和联产品的销售收入联系起来,按各联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例来分摊联产品的共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