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什么时候提出交易成本
扩展阅读
石油销售一吨交多少税 2025-05-16 00:08:02

什么时候提出交易成本

发布时间: 2022-05-22 05:30:43

‘壹’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什么是交易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的显着特征是坚持交易是有成本的。这一特征使新制度经济学比其他经济学更为现实,因为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总是面临着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这就使人们不可能象新古典理论所设想的那样在无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决策。
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近十几年来西方经济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概念之一。 威廉姆森是这样定义交易的:
A transaction occurs when a good or service is transferred across a technologically separable interface (技术上不同的界面). One stage of activity terminates and another begins.(1985.1)
根据这种理解,交易限于这样一些情形:资源在“交付”(delivery)这一物理意义被转让。这种交割可以发生在企业内,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市场之间。因此我们可以称为企业内部交易和外部交易,以及市场交易。这种交易主要是由分工造成的。
企业内部交易可以用亚当·斯密(1776)的制针例子来说明。在那里,制针需要许多步骤的工艺,每个工人只从事一部分工艺,他们相互合作。这种合作就是一种交易。
旧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康芒斯(1934,58)提出了另一个交易概念:他认为交易“are the alienation(让出) and acquisition(获取) between indivials of the rights of future ownership of physical things”. 可以看出,康芒斯的交易也涉及到资源的转让,但他的转让却是法律意义上的,是法定产权的转让。
法律意义上的和物理意义上的交易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但在分析交易成本时,我们发现,把这两种意义上的交易看成是反映了资源转让或经济交易的两种不同的类型。
在关于制度的经济分析中,关注的目标不只是经济交易,还包括一些其他的社会行动。因为这种社会行动是建立、维持或改变社会关系所必需的,因而很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济交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易。这就是说,社会行动是形成和维持制度框架所必需的,而经济活动就发生在这样的制度框架内。这里涉及到正式和非正式规则以及实施机制。政治交易看起来特别重要,因为必须说明政客、官僚和利益集团之间的交易,并考虑这些集团对于行使公共权威而进行的讨价还价和计划。还要考虑的是官员们以司法行政形式行使的日常政治权力。
根据威廉姆森(1979,239)的看法,经济和政治交易都具有下列三个关键特征:一是不确定性;二是交易发生的频率;三是进行特定交易投资(transaction-specific investments)的程度。新古典经济学家早就认识到不确定性对交换的影响,但它没有注意到交易频率和特定交易投资的重要性。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的这三个方面都被看成是对经济行为有重要影响。 狭义交易成本是为履行契约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在某种条件下,这种交易成本可以非常高,以至阻碍市场交易的实现。
广义交易成本是为谈判、履行合同和获得信息所需要运用的全部资源。威廉姆森在1985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书中对交易成本作了更明确的规定,并将其区分为“事先的”和“事后的”两类。事先的交易成本是指“起草、谈判、保证落实某种协议的成本”。在签订契约关系时,交易关系的当事人都会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困扰,因此需要事先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而在明确这些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过程中是要花费代价的,这种代价的大小与某种产权结构的事先清晰度有关。事后的交易成本是交易已经发生之后,它可以有许多形式:
(1)当事人想退出某种契约关系所必须付出的费用。
(2)交易者发现事先确定的价格有误而需要改变原价格所必须付出的费用。
(3)交易当事人为政府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所付出的费用。
(4)为确保交易关系的长期化和连续性所必须付出的费用。
交易成本涉及到实际资源的消耗,也就是说进行上述社会交易(包括经济交易)都需要资源。因此,阿罗把交易成本定义为“经济体系运行的成本”(1969, 48)。但除了这种日常成本以外,交易成本还包括建立、维持或改变一个体系的基本制度框架的成本。因此,相对于正式制度来说,我们可以说,交易成本来自建立、维持和改变下列方面的成本:
(1)法律意义上的制度(宪法和民法);
(2)权利意义上的制度(如根据自愿协商的劳动合同而产生的具体索取权)。
此外,由于存在与基本的正规制度运行相联系的非正式活动,也会出现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的典型例子是使用市场的成本和在企业内行使发号施令的权利的成本。其中前一种成本可称为市场交易成本(market transaction costs),而后一种成本可称为经理交易成本(managerial transaction costs)。此外,还要考虑的是运行和维持一个政府的制度框架而产生的成本,这种交易成本可称为政治交易成本(political transaction costs).
这三种交易成本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固定”交易成本,即建立制度安排所进行的特定投资;二是“可变”交易成本,即与交易数量有关的成本。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这三种类型的交易成本。 关于市场交易成本,科斯在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说得很清楚:
In order to carry out a market transa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iscover who it is that one wishes to deal with, to inform people that one wishes to deal with and to what terms, to conct negotiations leading up to a bargain, to draw up the contract, to undertake the inspection needed to make sure that the terms of the contract are being observed, and so on.(1960,15)
市场交易成本主要由信息成本和讨价还价成本构成。信息成本显然是重要的,但讨价还价成本也不能低估。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全的,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没有一个决策者能够立即知道或自动地知道谁会买卖一种产品或以什么条件买卖。
一般来说,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也不会发生匿名交易。典型的情况是,潜在的交易对象必须相互搜寻对方。一旦这种有兴趣的交易者相互接触,他们就要了解更多东西。具体来说,包括交易对象是谁,他愿意且能够达成什么协议。因此,要通过协商来找到有效率的交易,并确立具体的交换条件。交易也可能需要法律保障。由于可能会出错,因而必须监督合约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需要通过法律行动来执行合约。使用市场的代价可以更具体地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准备合约的成本(狭义定义的搜寻和信息成本);二是确定合同的成本(讨价还价和决策的成本);三是监督和执行合同责任的成本。 经理交易成本涉及到在企业和雇员之间执行劳动合同的问题。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假定雇佣合同已经存在,因而现在是如何实施的问题。经理成本交易包括:
1、设立、维持或改变组织设计的成本。这种成本的范围相当广泛,如人事管理成本,信息技术投资成本,防止接管和公共关系,以及院外活动成本。这些是典型的固定交易成本。
2、运营一个组织的成本,主要是信息成本(如决策成本、监督命令的执行成本、度量工人的劳动业绩成本、代理成本和信息管理成本等),与产品和服务在不同界面物质转让有关的成本(如企业内部的运输成本等)。这一项是可变交易成本。
经理交易成本有一些进入了会计帐户,这些成本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 市场交易和经理交易都发生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这种政治背景的形成和公共物品的供给,都是有成本的。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政治交易成本就是通过集体行动来供给公共物品的成本。它类似于一个企业内的经理交易成本。政治交易成本的具体内容如下:
1、设立、维持和改变一个体系的正式与非正式政治组织的成本,包括与建立法律制度、行政框架、军队、教育体制和司法等等有关的成本。此外,还包括与政党和压力集团有关的成本。实际上,所有这些成本都不是微不足道的。
2、营运一个国家的成本。这就是为了维护主权而发生的日常开支,如立法、国防、司法行政、运输和教育等支出。就象在私人部门一样,这些政府活动也有搜寻和信息成本,决策成本,发布命令成本和监督与执行官员遵守原则的成本。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经理交易成本和政治交易成本都可以看成是代理成本。

‘贰’ 什么是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是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它是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H·Coase)1937年在其重要论文“论企业的性质”中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交易费用节约这一中心,把交易作为分析单位,找出区分不同交易的特征因素,然后分析什么样的交易应该用什么样的体制组织来协调。

科斯认为,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要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也就是说,交易成本由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监督履约情况的成本、可能发生的处理违约行为的成本所构成。

科斯在尝试解释企业何以存在时为经济理论“发现”的就是这种反复发生的交易成本。他的结论是,通过建立一种无限期的、半永久性的层级性关系,或者说通过将资源结合起来形成像企业那样的组织,可以减少在市场中转包某些投入的成本。一种多少具有持久性的组织关系,如一个雇员与企业的关系,对企业来说,能节省每天去市场上招聘雇员的成本;对于雇员来说,能减少每天去市场应聘的成本和失业风险成本。这种“持久性的组织关系”就是制度,包括契约,也包括政策等。因此,依靠体制组织、契约以及其上的政策等制度,采纳和利用标准化的度量衡,能降低交易成本的水平。

交易成本理论中的制度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使许多经济学者重构了制度经济学,并把它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主义理论家的那种注重对制度作描述性分析的研究区分开来,冠之以“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但我们仍然习惯地称之为制度经济学或制度分析学派。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生活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关心的是分析各种具有协调功能的规则和规则集等。制度经济学家也普遍关注公共政策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公共政策意味着通过政治的和集体的手段系统地追求某些目标。公共政策不仅由政府主体(议会、政治家、行政官员)来实施,它还由有组织集团的代表,像工会、行业协会、消费者和福利方面的院外集团、官僚和某些个人来实施。这些集团的代表左右着集体行动。集体行动涉及两个以上伙伴之间的协议,并往往涉及隐含于一共同体内千万人当中的协议。这种“协议”就是规则,而制度被定义为由人制定的规则,那么“这种协议”就是制度。它抑制着人际效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它为一个共同体所共有并总是依靠某种惩罚而得以贯彻。由此可知,公共政策也是一种制度。同时,公共政策知识有助根据特定目标在现实世界中形成各种制度。经济学家可以就如何才能在不同制度集的基础上更有效率地追求特定目标提出政策建议。公共政策——在追求某些目标上对政治手段的系统应用——通常是在既定的制度约束中展开的,但它也可以靠努力改变制度的方式来实施。制度变革既可以通过明确的直接方式来实现,也可以表现为公共政策行动的一种副效应。

‘叁’ 什么是交易成本"科斯定理"的含义是什么

一、什么事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指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包括传播信息、广告、与市场有关的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的监督等活动所花费的成本。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谓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科斯定理”的含义

科斯定理,是由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其主要内容如下:

  1. 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

  2. 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

  3. 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

科斯定理的精华在于发现了交易费用及其与产权安排的关系,提出了交易费用对制度安排的影响,为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作出关于产权安排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希望采纳

‘肆’ 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交易成本的产生可部分归因于人们的无知或缺乏信息,即事前交易成本;另外一个因素是人们的最大化行为,在这种最大化行为下,存在因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的监督不利出现或执行力度不够,以及期间的业务转换协商不利,即事后交易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成本会很高,如果交易成本过高,则会引起经济发展的停滞甚至崩溃。对于企业来讲,就会使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经营中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这往往将导致中小物流企业经营中困难的重要因素。(一)企业中的物流交易成本分析分析企业将物流活动全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需要支付的交易成本。这部分交易成本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正常交易成本和扭曲交易成本。正常交易成本,即为确立和实施商品或劳务的公平交易所支付的成本。这种交易成本是物流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并对商品流通起积极作用的成本,也是物流领域通过交易来协调社会生产活动和资源配置所必须花费的代价。它使商品得以及时运输、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及时进行,提高社会商品周转。

‘伍’ 交易成本是社会学中哪个章节的知识点

交易成本指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包括传播信息、广告、与市场有关的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的监督等活动所花费的成本。这个概念最先由新制度经济学在传统生产成本之外引入经济分析中。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又称交易费用。交易成本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他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认为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
所谓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
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制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 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
科斯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系统化的工作是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森做的。威廉森最先把新制度经济学定义为交易成本经济学。他广泛考察和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各种主要经济制度,包括市场组织、对市场的限制、工作组织、工会、现代公司(包括联合企业与跨国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垄断与反垄断和政府监管等等,并开创性地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应用到对各种经济制度的比较和分析中,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分析体系。威廉森在1980年代初期出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书,已成经济学的经典名着,影响至今不衰。可以说,他是科斯思想的集大成者,如同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一样。

‘陆’ 能不能就阿尔钦之谜,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在线等!!谢谢~

在西方产权经济学出现伊始,交易费用与产权的关系已经在阿尔钦的脑海根深蒂固。阿尔钦是科斯理论的重要推广者,与科斯一样是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

阿曼•阿尔钦(Armen Albert Lachlan),又译阿门•阿尔奇安、A.A.阿

尔钦。阿尔钦1914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193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44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47—1964年在设于莫尼卡的兰德公司做经济研究工作;1958年以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授。 阿尔钦一生写了一系列关于产权理论的论着,主要有1961出版的《产权经济学》,1972年与德姆塞茨合着的《生产、信息费用和经济组织》及和艾伦合着的《大学经济学》,1973出版的《产权范式》,1983出版的《交换和生产》,1987出版的《产权》等。 一、阿尔钦产权理论产生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是“交易成本”概念演化的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科斯经典论文《社会成本问题》和1966年开始对“科斯定理”展开的广泛讨论,科斯思想开始渗入到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交易成本的制度内涵被大大拓展;另一方面,新古典经济学派在被赋予了产权学派的一些观点后,仍然艰难地维护均衡理论,试图将其纳入他们模型化的轨迹,从而淡化科斯理论,甚至阉割“交易成本”论。 在这场争论中,阿尔钦坚定地站在科斯一边,极力推广科斯的“交易成本”论,并且深化科斯的“交易成本”论。他在和艾伦合着的《大学经济学》中,解释交易成本时,强调合同的签订,尤其是产权的执行,这几乎与科斯理论同出一辙。1969年,他提出交易成本等同于信息费用,丰富了“交易成本”论的内涵。 二、阿尔钦的主要观点 (一)关于“阿尔钦之谜” 所谓“阿尔钦之谜”,是指阿尔钦在其《产权的某些经济学》中为分析产权问题而假设的一个例子。阿尔钦假定,在一个正好有1000人的小城中,有一座剧院。这座剧院采取“股份所有制”,即这个小城的1000个居民每人都是(平均)“股权所有者”。在这个小城中,同时还存在一座“共同财产”的礼堂。阿尔钦还假定,这座“私人所有”的剧院和“公共所有”的礼堂同时以赚钱为业(收门票),又同时服务于这个小城的1000人口,被定义为 “社会安排”。阿尔钦问:二者的区别何在?我们怎么会认定前者是“私有财产”,而后者是“公有财产”? 阿尔钦为什么要质疑后者是“公有财产”,因为他这个“礼堂”收门票,只为“小城1000人口”服务,具有私有产权的特性。对比现代社会的财产关系,只不过是通过收门票维持运营的小区物业而已。 (二)关于“利润最大化”的假定 阿尔钦在《不确定性、发展与经济理论》和与德姆塞茨合写的《生产、信息费用和经济组织》论文中,提出交易费用是创立公司企业的关键,为“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辩护。阿尔钦指出,如果实业家真的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定价政策以及特定税收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上就会带来某些后果。所以,可以通过调查各种税收的影响来检验他们在什么时候实现利润最大化。 为了阐述“利润最大化”,阿尔钦用达尔文“进化论”来研究企业的“生存过程”。他认为,价格制度本身是一种“择优汰劣”机制,在这种机制中,只有那些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才能生存,而不去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都会面临困境甚至被迫破产,因而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假定是正确的。 (三)关于信息费用 阿尔钦在《信息费用、定价与资源闲置》的论文中指出,收集在各种不同工资率下的就业机会的信息需要时间,而时间是昂贵的,所以人们看到的许多或者全部失业,不过是随着职位的减少求职时间的延长而已。这正是对不断上升的信息费用的合理反应。 (四)关于“团队生产”的理论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所谓团队生产是指这样一种生产:“一是使用若干类资源;二是产品并不是每一类合作资源单独产出的加总;三是这时只要再增加一个因素,就产生团队组织的问题,即团队中使用的资源并不属于同一个人。”他们指出,具有上述生产特征的生产组织就是资本主义古典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联合生产;第二是投入要素来自若干所有者;第三是一方成为所有投入合同的公认中心;第四是此方有权不受与其它投入要素的所有者所签合同的限制,而可重新协商、修改合同;第五是此方享有剩余索取权;第六是有权出售其在合同中享有的、获得主要剩余索取权的那种地位。” 他们对企业内部由于道德风险所引致的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由于体力劳动者的供给和需求弹性均大于脑力劳动者,所以企业可以分为以体力劳动为特征和以脑力劳动为特征的两种团队生产方式,它们各自的内在特征客观上需要有外部和内部两种监督方式。为激励员工,应采取以基准工资为主激励工资为辅,和以激励工资为主基准工资为辅的两种激励方式。 三、阿尔钦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阿尔钦的产权理论,进一步深化了科斯定理。 (一)产权清晰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 阿尔钦提出,产权清晰有利于降低“交换成本”。他指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私有产权则是将这种权利分配给一个特定的人,它可以同附着在其他物品上的类似权利相交换。在一个知识发散的社会,人们必须对生产资源拥有可靠的、可以让渡的私有产权,并在可信赖的合约交易的谈判中在一个共同协议的价格和较低的成本下进行产品交换,这一体制协调发散信息的能力使得更有价值的物品的可得性增加,并使生产它们的成本变得越来越低。 阿尔钦认为,假定一个民主社会的政府产权类似于股东分散的公司产权,但由于公众或共同体产权的确定是如此含糊和不明确,企图在每种情形下正式地推演出资源配置的结果与行为是会受到阻碍的。 阿尔钦进一步指出,一些如空气、水、电磁发射、噪音和风景的共有产权,由于产权不清晰,会降低资源使用价值。他用公共苹果树上的苹果,因为“公众”都可采摘,因而从不能成熟的极端例子,来阐述“共有产权”的弊端,说明产权不清晰可能会增加交易成本,降低产权效率。 (二)产权结构是企业结构的基础 阿尔钦提出,企业是各个合作性所有者的资源通过合约所形成的相关的集合,因此私有产权是企业产权结构的基础。尽管私有产权对于从生产的专业化中实现较大的收益尤其重要,而私有产权的可分割性、可分离性和可让渡性则能使现代法人企业组织这种合作性的联合生产活动成为可能。这很少得到正式的承认,但是它仍然是很重要的,合作性的生产过程高度依赖于私有产权各组成部分的分割与专业化。 阿尔钦指出,在公司中,股东所拥有的资源是那些企业所特有的价值的资源。公司的一个优势是它能在企业的特有资源中为大规模经营集聚足够的资本。如果股份是有限责任的,让渡性就有可能,这样每个股东可以不受其他股东的财富量的影响。 (三)产权具有社会性 阿尔钦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私有产权具有社会性:当在海上航行时,为了躲避突然而来的风暴,保存船只与生命,我在没有得到你的许可之前使用了你的码头,我是否侵犯了你的任何权利,或你的权利中就不包括在他人处于困境时排斥他人的权利呢?在紧急情况下对码头的使用,要进行事先的谈判是不可能的。如果事先的谈判不经济,紧急使用的权利就“应该”存在,如果这一使用是对资源的最有价值的使用,“所有者”可以要求也可以不要求补偿。阿尔钦称这是有效的经济行为,可以用法律约束来解决。 (四)产权需要保护 阿尔钦提出,应该保护产权。他认为,在假定为完全是私有产权的情况下,我对我的资源所采取的行动,不会对任何其他人的私产的物质属性产生影响。例如,你对你的计算机的私有产权会限制我和其他人对于你的计算机的可允许的行为。他举例说,在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情况下,一天劳动10小时以上的协议可能被认为是非法的,而不管所提供的薪水有多高。“以高于某一政治上所选择的价格限制来出售产品也可能被认为是非法的。”这些(非法)限制减低了产权效率、市场交换和合约作为协调生产与消费以及解决利益冲突的手段的力量。 四、阿尔钦产权理论的贡献 阿尔钦产权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在推广和深化科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权界定成本和产权排他性、分割性、外部性。 一是提出产权界定也有费用 阿尔钦提出,不仅产权交易有成本,产权界定也有成本。他认为产权的不同界定也会带来不同当事人的成本和收益的变化,从而改变他们的经济计算。在科斯假定的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形中,对产权的不同界定并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产权界定就会产生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产权界定本身也是有成本的,它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谈判甚至争论,当界定产权的费用高于它所带来的利益时,人们宁肯不建立产权制度。 二是提出产权具有排他性 阿尔钦提出,“产权是给予人们对物品那些必然发生矛盾的各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这种权利并不是对物品可能用途施以人为的或强加的限制,而是对这些用途进行选择的排他性权利。” 三是提出产具有分割性和让渡性 阿尔钦认为,权利各部分的自愿分割与让渡能在以下方面实现有利的专业化(有时称之为“分离”):(1)实施决定资源使用的权利;(2)承担作为结果的市场或交换价值。 产权要素的可分离性可以使人们得益于以下专业化:有的人专门选择与监督资源的使用,有的人专门评价资源使用的成果,有的人则专门承担随之而来的资源未来的用途和价值方面的风险。由于资源的使用不同,结果的预期概率分布也不相同,而且由于不同结果,对于考察以前决策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所以,这种产权要素的可分离性和可转让性,可以使人们在拥有和行使这些可分割权利方面实行专业化,进而获得种种收益。 阿尔钦指出,如果所有制的份额是可以让渡的私有产权,就有可能消除股东的短期行为,从而公司才可能集聚足够的资本。如果股份是有限责任的,让渡性就有可能,这能促进更好的市场让渡。 四是提出产权具有外部性 阿尔钦认为,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是人们进行经济决策的基础,当某种资源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时,利用这一资源,就要冒不能全部获取使用这一资源而产生的收益的风险,或者说,替别人付出了成本,这就是外部性问题。产权制度的出现可以使成本或收益的外在性内在化。即:可以使经济当事人承担他应承担的成本,或者获得他应获得的收益。这一转变增加了经济当事人的有效运用资源的动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率。

‘柒’ 交易成本公式

公式是:交易成本=每次交易成本×交易次数。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又称交易费用,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

交易成本特征

而上述交易成本的发生原因,进一步追根究底可发现源自于交易本身的三项特征。这三项特征形成三个构面影响交易成本的高低。(具市场流通性,或者契约一旦终止,投资于资产上的成本难以回收或转换使用用途,称之为资产的专属性。

‘捌’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
交易成本 (又称为交易费用) 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交易费用的思想由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而后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基本的概念。科斯认为,交易费用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

学术界一般认可交易费用可分为广义交易费用和狭义交易费用两种。广义交易费用包括一切非鲁滨逊经济中出现的费用,即为了冲破一切阻碍,达成交易所需要的有形及无形的成本。狭义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交易费用,即外生交易费用。包括:搜索费用,谈判费用以及履约费用。

杨小凯等经济学家创立的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区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交易费用:外生交易费用和内生交易费用。外生交易费用在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发生,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费用;内生交易费用则包含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机会主义等,是需要以概率和期望值来度量的潜在损失可能性。

按照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观点,交易费用是使用市场机制时发生的“制度费用”。例如,诺思认为,正的交易成本的存在使经济过程产生摩擦,它是影响经济绩效的关键因素。张五常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好的经济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协调成本,即节省交易费用;不好的经济制度则会提高社会的协调成本,即增加交易费用。

以国际贸易为例,列举如下:

搜寻成本 (Searching Cost):包括寻找最适交易对象的成本及寻找交易标的物的成本。
协议成本 (Negotiating Cost):指交易双方为消除歧见,所进行谈判与协商的成本。
订约成本 (Contracting Cost):当双方达成共识而进行交易时,签订契约所投入的成本。
监督成本 (Monitoring Cost):指契约签订后,监督对方是否依约执行的成本。
违约成本 (Enforcement Cost):指契约签订后,当交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为激励契约之履行所花费的成本。

交易成本理论
搜寻成本:依产品的属性而有不同的资讯搜寻成本。(Degeratu et al. (2000))
谈判成本:网路可降低交易中的谈判成本。(O'Connor and O'Keefe (1997))
监督成本:网路的互动性可降低资讯的不对称; 网路降低监督成本。(Papows et al. (1999) ;Dutta, Kwan and Segev (1998))
契约订定成本:网际网路可减少缔约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网路具降低缔约成本。(Tapscott (1997);Dutta et al. (1998))
交易成本的衡量:消费者的交易过程分七个阶段:搜寻、比较、测试、协商、付款、递送、售后服务。(Liang and Huang (1998) )
参考七个阶段之交易成本 (Liang and Huang (1998)) ,并参照消费者决策过程划分为三阶段,而各阶段所发生之交易成本分别为:
购买评估阶段:包括搜寻成本、比较成本、测试成本。
购买行为阶段:包括订购及付款成本。
购后行为阶段:包括传送成本。

张五常的看法
根据中国经济学家张五常的看法,这个概念叫做交易费用。

定义
任何不会在一人经济 (犹如鲁宾逊漂流记的状况) 内出现的机会成本。由于一人经济内不可能构成社会,所以也没有制度和经济组织。张氏亦认为,交易费用就是制度费用 (Institutional cost) 。
任何不牵涉直接生产的机会成本。但它并不一定牵涉到实质的交易。
如果交易费用等于零,就没有市场和企业。而产权的选择将会是不确定,因为用任何种类的产权,也可以在毫无成本下达到交易。

例子
在一人世界内不可能有偷窃的行为。所以在社会中,任何防止偷窃所带来的机会成本都是交易费用。(如安装门锁、闭路电视等)
在一人世界内不需要律师,所以在社会内,训练律师、聘请律师的费用都是交易费用。

‘玖’ 你认为交易费用与交易成本是一个概念吗说明理由。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又称交易费用,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
交易费用是指在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交易成本指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包括传播信息、广告、与市场有关的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的监督等活动所花费的成本。这个概念最先由新制度经济学在传统生产成本之外引入经济分析中。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又称交易费用。交易成本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他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认为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
所谓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