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个普通人的成长成本是多少从出生到有能力赚钱生存…
这个很难计算,也不能计算。就从出生开始,如果生的年代不同,奶粉、尿片、衣物等价格都有所不同,如果生病也还是要花钱,去的医院不同,生病的情况不同,当地的消费不同,就读学校条件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无法预算
⑵ 中国制造业成本到底是高还是低
这要看和谁比,成本是高是低肯定要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对于外国人来说,现在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应该还是属于低位,也就是中国制造业还是属于物美价廉,如果和过去,改革开放以后相比,随着用工荒的出现,人力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也正在急剧上升,才会出现有些企业把工厂搬到了东南亚越南泰国等地。
⑶ 近年来全国人均收入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多少费用
中国的教育收费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中国人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多少钱?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高校学费标准,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一般在20%左右。我国目前人均GDP约7517元人民币,6000元的学费(含住宿费)就已占人均GDP的79.82%,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据统计,全国高校学生人平均学费已经从1995年80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4年的5000元左右,进入新校区的学生的学费则在6000元左右;住宿费从1995年的27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4年的1200元左右;而1995年至今10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却不到4倍。
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9422元和2936元,以此计算,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也就是说,一个农民辛苦13年多挣得的纯收入,才能供得起一个大学生4年的花费,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可以说,高校收费标准已经逼近、在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我国广大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许多孩子考上了大学的农民家庭接到通知书后马上想到的是卖田、卖房和卖牛。考虑到过去十余年来中国社会结构中出现的数以千万计的“下岗工人”和四千万“三无农民”的“无收入”,那么,这种高收费的可怕后果就更严重了。
分析人士认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个人和社会都应从中受益。高等教育成本应当分担、个人应当承担一定学费的观念都已被普遍接受。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收费这么高,以致成为“难以承受之重”的原因却仍在被追问和思索。
投入不足和成本过高等一部分原因造成了教育经费的捉襟见肘,然而这有限的经费常常仍不能如数为学校所用。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国家的教育拨款常常被视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而被挪作他用。另外由于体制原因,教育部不直接负责学校财政,导致政令不通,管理不严。地方政府部门通过学校收取不合理费用,有时甚至是教育主管部门自身巧立名目乱收费。虽然明令整治,然而收效甚微,甚至变本加厉。
每一个教育的环节都有可能成为收费的“关卡”:择校费、赞助费、补课费、中考费、转学费、水费、电费、自习费、基建费、计算机费、耳机费、资料费、取暖费,以及各种强化班、提高班、特色班、重点班、实验班的费用等。教育主管部门今天进行了规定,某种费用不许收,明天这些费用就会换一种名称,换一个说法收。
虽然教育产业化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虽然教育部否认教育产业化;但是有些政府的决策,包括高校扩招和高校收费都是按照教育产业化的理念来做的。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黄卫华认为:教育资源相对于教育需要来说总是不足的,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善仅仅是中国教育高收费的浅层次原因,深层的原因在于教育供给垄断和教育供给等级化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企业化行为、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资本化。
⑷ 中国养孩子的平均成本排名世界第二,哪个邻国排名第一
在这个世界上,不论任何地方,养儿育女的成本都是很高的。根据宇华人口研究所的研究数据,计算孩子从0岁到18岁的支出,占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韩国高居第一,中国位居第二,意大利排名第三。
并且中国的父母同西方的父母不同,西方是成人之后,就要独立的过自己的生活。中国的父母更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孩子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参与和投入,他们放弃了自我的享受,全心全意的为了孩子。所以,可以说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辛苦、最不容易的父母。
排名有合理之处
从这个排名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即再苦再累也没事,在孩子身上花钱决不含糊。生活条件好了以后,各种兴趣班、口才班、学习班都安排上了,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了。这种做法没什么问题,知识改变命运,并且是改变命运最廉价的方式,但是凡事过犹不及,需要掌握好度,否则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反而影响其健康成长。
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⑸ 中国发展的环境成本究竟有多高
从供给来看,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增加物质消耗,而不是效率改进。从1995-2010年,城乡就业人员从6.8亿增加到7.6亿;固定资产投资从2万亿元增加到25万亿元;物质消耗更是大量增加。2010年,中国的消费量占世界的比重:水泥53%,铁矿石48%,煤炭47%,钢和铅45%,锌和铝41%,铜39%,镍35%,而中国创造的GDP只占全世界的9.3%。可见,中国的经济效率并不高。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经济效率也有明显提高,现在则出现了停滞和下降。因为,这种提高一靠技术引进而不是自主创新,二靠制度变革的激励。一般技术的引进已经基本饱和,而高新技术的引进越来越困难,更重要的是引进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且受制于人;而制度变革的激励随着改革的停滞,作用日微,甚至成为经济效率改进和社会变革的障碍。
从需求来看,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因素中,中国主要依靠外部需求和投资需求,而消费需求处于停滞、甚至相对萎缩状态。从1995-2010年,中国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达17.05%,2009年占世界总出口的9.6%,制造业出口占制造业总产值的1/4,纺织品出口占世界纺织品出口的80%左右。应当肯定,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初期,实行鼓励出口的重商主义政策是正确的。这是成功工业化的共同道路。但是,任何一个政策的长期实施都会走到自己的反面,它造成了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
中国的投资需求巨大,且增长迅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而消费需求却受到挤压,增长缓慢。从1980-2010年,中国的投资率从34.8%提高到48.1%,而最终消费率则从65.5%下降到48.2%。进入本世纪的头10年中,除个别年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超过了消费,2009年则达到了87.6%。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发展走上了唯GDP之路,形成了一种为投资而投资,为增长而增长的格局,居民消费和社会生活则被挤到了从属的地位上。
这种依靠高投资、大消耗取得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创造了大量物质产品和经济收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由于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也生产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破坏了自然生态,污染了生存环境。这也是中国目前最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如果连生存都成为问题,GDP的增长何用?因此,环境保护应当优于和重于经济发展。
⑹ 你认为那些是成长中的成本
成长中的成本非学习成本莫属。在成长中,从小到大无一没有学习的投入,还在腹中就要胎儿教育,幼儿教育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英语培训班,音乐培训班、舞蹈、武术等等,几乎包罗万象,望子成龙的心切迫使父母不断的投入资金。
⑺ 在我国养一个孩子的费用能占到家庭支出的百分之多少
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一样,有些人愿意在孩子身上花钱,把各方面都做到最好。而有些就比较普通,以大众的方式抚养和教育。在这种情况下,费用支出占比就没有统一的说法。不过从一些网上的数据看,从出生到十八岁,大概需要占到家庭的一半,甚至是更高。
3、从国人的角度出发
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把孩子养大成人并不算完成“任务”,还要帮他们娶妻生子。现在结婚都有固定的条件,彩礼、房子、车子,以低价格计算,三样东西加起来也要一百万到两百万。这样看来,普通父母养一个孩子的费用大概能占到家庭支出的85-9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房子和车子可能都需要贷款。
⑻ 在中国养育一个孩子到成长要花费多少钱呢
看你怎么养,城市山区差别太大了。
⑼ 养大一个孩子要多少钱,惊人的中国教育成本
中国养大一个孩子的隐性成本有多高从十几万到上百万不等
⑽ 在中国发展游戏业需要多少成本
这个要看规模的大小吧,也是因人而异的,有几百万的也有几千万的,甚至还有几十万的。所以你是看自己的规模和自己的成本投入,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