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废品损失是什么科目
废品损失是成本类科目。为了核算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损失,可在“基本生产”账户下设置“废品损失”明细账户组织核算。
借方登记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贷方登记应从废品成本中扣除的回收废料的价值。该账户借贷双方上述内容相抵后的差额,即为企业的全部废品净损失。
其余废品净损失,应该全部归由本期完工的同种产品成本负担,列入“废品损失”项目。
(1)发生废品损失为什么属于产品成本扩展阅读:
废品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可修复废品,另一种是可修复废品。
不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不能修复或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可以修复,而且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
废品的范围包括:生产中发现的废品和入库后发现的属于生产中造成的废品。
⑵ 废品损失计入产品成本吗
废品损失不一定计入产品成本。定额内的废品损失计入生产成本;超定额的废品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的第九条明确规定: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准则解释对此条款的说明是:“企业超定额的废品损失以及由自然灾害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由于这些费用的发生无助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计入当期损益。”
从准则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分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损失不包括在合格产品成本中,这里所指的废品损失,是指生产的废品和不合格品产生的所有耗费。包括直接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在产品的原材料消耗中,投入的原料不一定100%产出合格产品,按标准工艺投入原材料的正常损耗是定额内的消耗,如投入产出比中的收得率、成材率等。
目前多数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制度的同时,成本核算仍执行原会计制度的核算方式,废品损失仍计入同类产品的合格品中,在“生产成本”科目中,设“废品损失”明细科目,这不符合准则的要求,扭曲了合格产品的成本,不利于产品的定价。
按新准则的要求理解,产品的废品损失,应从“生产成本”科目中结转出来,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但新准则“管理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中也无此明细核算内容,况且,废品损失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与生产操作有很大关系,生产部门(生产车间)的费用,全部当集在“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核算,转出这部分责任性损失,不利于内部考核。
废品产生的原因不外乎是生产过程操作失误和设备运转事故,建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要按责任追究的,因此,不存在结转到当期损益问题。当然,企业运行中特殊情况也会产生“无责任”废品,对“无责任”废品,可自“生产成本”转“管理费用”。
⑶ 废品损失属于产品成本项目吗
不一定。
一、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损失,可在“生产成本”账户下设置“废品损失”明细账户组织核算。
二、实行三包(包修、包换、包退)的企业,发生销售退回的“三包”损失,包括修理费、退修或调换产品的运杂费,退回报废产品的实际成本减去残值后的净损失等,可列入企业的销售费用,不作为废品损失处理。
借:销售费用
贷:库存商品
⑷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是如何增加产品成本的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直接进入当期产品成本,不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产品成本(proctcost)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可以指一定时期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总额,也可以指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单位成本。产品成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单位(车间、分厂)内为生产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种耗费,主要有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和各项制造费用。广义的产品成本包括生产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可以作为产品成本列示的具体内容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企业不得随意乱挤和乱摊成本。
⑸ “废品损失”属不属于核算产品成本的账户
废品损失:指由于产生废品而发生的废品报废损失和超过合格产品正常成本的多耗用损失。
如果废品损失相对金额较大,对产品制造成本影响较大,则要将发生的废品损失单独核算,恰当计入产品制造成本中,确保企业成本管理到位。
废品分为料废和工废,一般只包括发生废品所造成的直接损失。
废品损失应按相关项目设置明细帐,转至“生产成本-基本生产”等相关帐户成本核算;一般只计入本月完工产成品中。
⑹ 废品损失应该计入产成品成本还是在产品成本
产成品成本是从生产成本分配得来的。
废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应归入生产成本,然后月末在通过结转成本将应产成品分摊的部分结转入产成品,销售后转入销售成本。
⑺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是否计入产品成本
废品损失一定计入产品成本。
停工损失分原因,若是由于自然灾害等造成的计入营业外支出,若是固定资产季节性修理等原因造成的计入产品成本。
目前多数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制度的同时,成本核算仍执行原会计制度的核算方式,废品损失仍计入同类产品的合格品中,在“生产成本”科目中,设“废品损失”明细科目,这不符合准则的要求,扭曲了合格产品的成本,不利于产品的定价。
产品生产成本
(或制造成本)的构成,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销售费用等都作为期间费用,由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不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产品成本
⑻ 废品损失计入产品成本吗
不一定的,新准则规定企业超定额的废品损失从生产成本中结转出来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实务当中对这条准则的理解还有未超定额的废品损失,所以如果严格按照新准则执行应该是必须计入当期损益,这是零会计风险,实在要放在成本里也能够说得通
⑼ 废品损失都计入存货成本吗
"可修复、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都计入成本。
请您参考相应的例题理解:
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经质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以及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产品和实行“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均不包括在废品损失内。为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应增设“废品损失”科目,在成本项目中增设“废品损失”项目。废品损失也可不单独核算,相应费用等体现在“生产成本”、“原材料”等科目中。辅助生产一般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
具体来说就是: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品应单独设""废品损失""这个会计科目来核算。
具体处理如下:
1.废品损失的种类包括可修复的废品损失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两种
2.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账务处理是:
借: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损失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3.可修复废品就有可能发生修复费用其账务处理是:
借:废品损失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
4.废品回收价值或取得的其他赔款则:
借:原材料或其他应收款
贷:废品损失
如果本月""废品损失""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就是废品损失,并分配结转。
您参考下面例题理解一下上面的表述:
【例题】某工厂费用分配表中列示A产品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为:直接材料2 000元,直接人工1 000元,制造费用1 500元。不可修复废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有关资料如下:不可修复废品5件,每件直接材料定额100元,每件定额工时为20小时,每小时直接人工5元、制造费用6元。
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共回收残料计价200元,并作为辅助材料入库;应由过失人赔款150元。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产品成本负担
‘正确答案’
(1)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5×100+5×20×5+5×20×6=1 600(元)
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成本
借:废品损失—A产品1 6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直接材料(5×100)500
-直接人工(5×20×5)500
-制造费用(5×20×6)600
(2)发生可修复废品的成本
借:废品损失-A产品4 500
贷:原材料 2 000
应付职工薪酬 1 000
制造费用 1 500
(3)残料入库
借:原材料200
贷:废品损失-A产品 200
过失人赔偿
借:其他应收款150
贷:废品损失-A产品 150
(4)结转废品净损失
废品净损失=1 600+4 500-200-150=5 750(元)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5 750
贷:废品损失—A产品 5 750
"
⑽ 我想问一下“可修复的废品损失”和“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都要计入产品成本吗
不是的,对于可修复的废品损失是计入生产成本的,因为其将来修复后可以继续作为产成品对外出售,但是对于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不计入生产成本,因为该支出金额是从生产成本中转出计入当期损益的,不再构成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