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经济学高手解答!!!
(1)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应该用小麦来衡量,不用时间衡量!
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是25单位小麦;加拿大生产1单位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是20单位小麦。
(2)由上问易知,加拿大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而中国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6小时的劳动;中国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约12小时的劳动。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生产计算机,中国生产小麦。计算机的数量是10个单位,小麦的数量是200个单位。整个世界的福利都提高了,或者说两个国家的福利都提高了。图我就不画了,简单描述一下:两国的消费可能性曲线都扩张了,这样就与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效用水平更高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B. 计算机研究生毕业好就业吗
计算机研究生很好就业的。
据工信部统计,虽然中国学习IT的学生很多,但IT人才仍然非常奇缺,因为在在IT人才中出现了严重的瓶颈,即大多数IT人员为基层人才,中高级人才还是供不应求。鉴于这一客观事实,计算机研究生还是很有前景的。
读计算机研究生投入与产出分析如下:
1)机会成本。这是个经济学问题。读研的机会成本的确是很高。任何人都可以简单地计算出来。所以,我也不赞成所有的人都去读研。读研只适合那些痛感数学在编程中的极端重要性的人。如果对理论工具和理论思维的极端重要性没有切肤的认识,那么读研的价值几乎为0;读研的好处在于:A,把你自己放在一个学术和工程的交叉点上;B,让你具备了进入微软等世界顶级软件研发机构的可能性;记住只是可能性。但是不读研这种可能性为0;C,如前所述,如果没有读研的机会,你也就没有静下心来好好钻研几年理论的机会;一边工作拿高薪,一边深入地学习各种理论,诸位认为这可能吗?我反正认为不可能,我觉得学习钻研理论最需要的就是一个长期安静独处的环境,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环境的,你会觉得每天都在疲于奔命。而读研正好可以提供这样一个环境。我同时还反对整天跟着导师的屁股后面跑,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读计算机的研究生,主要依靠自己去查阅最新文献,自己去研读文献,和导师的口头交流一个月一次就足够了,前提还需要导师的水平足够牛。如果导师的水平不牛,这也没关系,不理他就是了,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
2)教学质量。就如网上一个人说,全国都是“洪桐县中无好人”,尤其在计算科学领域,大牛极少。那为什么还要去读研?大哉问!把读研的收获寄托在名校或名师的名我认为气上,是注定要失败的。读研全靠自学,研究生之间的差距全部体现在自学能力上面。又有人问,既然是自学,为什么非要读研?回答是:因为读研就是为你买一份保险,就是买一份你自学三年之后不会失业的保险。这份保险主要是一种心理上的后盾,让你在自学过程中经得起诱惑,能够从容镇定地去追寻计算机理论发展的坚实足迹,从欧拉,费马,高斯,康托,图灵等巨匠那里寻找方法论的珠宝。倘若没有这份保证,你在家里面自学3个月,保证你会被失业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何谈安心学习?
3)理论与实践。这没有定论,如前所述,管理信息系统,设备驱动开发,工具软件开发,软件病毒剖析等等这些工作不太需要创造性,需要的是耐心和经验,需要的是对既有规范的准确理解,这类开发工作最适合在实战中提高,理论学习没什么作用。但是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像压缩,虚拟现实,巨量数据检索,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图形学等等领域,理论学习就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这些领域的突破对人类的生活的影响是极其巨大而深刻的。某些领域处于一个极其快速发展的态势之中,比如计算机图形学,相信诸君能够从众多3D游戏的灿烂辉煌中体认到我的这种说法。在这些领域,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一切都是那么遥远,不管你花了多少时间在编程上面。
4)知识结构。首先声明,我不是一个纯粹理论激进分子,即认为除了理论之外,一切都不重要。我认为,纯熟的编程技能是最基本但也是最必不可少的技能。没有这个基础,一切计算机理论就是空谈(研究图灵可计算性理论的研究者除外)。有了这个基础之后,一些基本理论学习方向必须重点突破。
C. 边际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收益、沉没成本等等是哪门课程可以学到
微观经济学
比如说高宏业的那本西文经济学(微观)。
D. 求解一道经济学题目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100/4=25小麦
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60/30=20小麦
2、加拿大生产计算机有优势
3、中国进口计算机节约劳动时间=100-4*22=12
加拿大进口小麦节约劳动时间=22*3-60=6
4、自由贸易条件下,中国生产小麦、加拿大生产计算机
加拿大生产计算机=600/60=10个
中国生产小麦=800/4=200个
E. 关于机会成本 某人决定去参加一个计算机培训班,这样,他就不能去打工赚2000元。参加这个培训班学费2...
2000+2000+200=4200,生活费不管去干什么都要用,所以机会成本是4200元。徐华留
F. 什么叫机会成本
说通俗一点,就是某天,你想去卖桔子,又想去看电影,最后,你选择了看电影,结果那天你如果去卖桔子应该挣的钱,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G.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 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
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 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
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4)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应专业生产计算机,数量为600/60=10单位;中国
应专业生产小麦,数量为800/4=200单位。
H. 请教:关于沉没成本,机会成本和差异成本的一个具体例子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
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差别成本 差别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差别成本是指可供选择的不同备选方案之间预计成本的差额。狭义的差别成本是指产量增减变化而形成的成本差别。
根据上面定义
1.机会成本
2.沉没成本
3.租用的这个,如果是将要租用的话就是机会成本,如果以前租用的费用就是沉没成本
4.同上
5.差异成本
6.机会成本
7机会成本
8.沉没成本
I. 机会成本是什么意思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机会成本所指的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若不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决策者的机会。例如某农民只会养猪和养鸡,那么养牛就不会是某农民的机会。
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才是机会成本,即机会成本不是放弃项目的收益总和。例如某农民只能在养猪、养鸡和养牛中择一从事,若三者的收益关系为养牛>养猪>养鸡,则养猪和养鸡的机会成本皆为养牛,而养猪的机会成本仅为养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