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账面成本 和采购成本 区别 为什么在转出进项税时候 账面成本要除以(1-税率-
你的问题不全面,一般商品的账面成本就是采购成本,收购的农副产品不同,账面成本是采购成本扣除可以抵扣的进项税以后的金额,
账面成本除以(1-税率)是计算出来没有扣除进项税的农产品收购价款,再乘以抵扣率(不是税率)计算出来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需要做进项税转出时要这样计算。
❷ 进项转出时,账面成本还原的问题
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货物,农产品进价-农产品进价*13%=账面成本换算后:农产品进价=账面成本/(1-13%)。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不含税价(账面价)*适用税率=进项税额,所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转出进项税,直接用:不含税价(即账面价)*适用税率(17%或13%)。
综上所述,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进项转出时,需要用账面成本除以(1-13%)进行还原,而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转出时,直接用账面价乘以适用税率(17%或13%)。
1、正常的购进材料:
借:材料采购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帐款
2、由于发票过期,不能抵扣,要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借:材料采购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为什么农产品账面成本还原进项税扩展阅读
企业进项税额转出除了要正确计算外,还要顾及如何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46号)规定,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文件所称设备、器具,指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资产;所称购进,包括以货币形式购进或自行建造,其中以货币形式购进的固定资产包括购进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以货币形式购进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来确定单位价值。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来确定单位价值。因此,符合规定,购进设备金额及改变用途后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选择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但E设备因为接受投资取得,不符合税法规定,不能享受该政策。
❸ 购买免税农产品的实际成本和账面成本是怎么回事,两者有什么关系,求详解
实际成本*(1-13%)=账面成本
免税农产品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但是可以抵扣进项税,所以实际成本与账面成本不同。
普通的商品增值税都属于价外税,但是免税农产品增值税属于价内税,购买免税农产品, 价款×13%可以抵扣进项税,价款×87%计入采购成本。
关于账面成本
账面成本是指在账面登记的成本,它包括账面记录的产品生产的实际成本,也指一项资产账面上反映的获取成本。
资产的账面成本一般是其账面价值,如各项存货的账面成本和各类固定资产的账面成本等。如有备抵账户的,其账面成本应以扣除其备抵后的净值来反映。如固定资产账面原始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称为账面净值,或账面净成本等 。
存货的账面价值=账面成本—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
例如,对于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时,购进企业购入农产品的账面成本应该等于其实际成本,也即购买价格减去其可以用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所以,购入免税农产品的实际成本(账面成本)小于其购买价格。
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初始入账价值
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账面成本是指在账面登记的成本,它包括账面记录的产品生产的实际成本,也指一项资产账面上反映的获取成本。例如,对于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时,购进企业购入农产品的账面成本应该等于其实际成本,也即购买价格减去其可以用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所以,购入免税农产品的实际成本(账面成本)小于其购买价格。
❹ 有关账面成本和进项税额转出数的问题
注意:
第一题你给出的计算式子有点问题,应该是(20000-1860)*17%+1860/(1-7%)*7%。
关于这两个式子的区别在于是认证抵扣还是计算抵扣。
运费和购进初级农产品是计算抵扣,所以他们的计算进项税额的公式分别是1860/(1-7%)*7%和(4536-186)/(1-13%)*13%。需要先还原为价款,然后计算进项税额。
而购进包装物本身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除了运费),所以是认证抵扣,本身价款就是(20000-1860),所以直接乘以17%就可以了。
❺ 农副产品,为什么需要做进项税转出,然后在抵扣进项税
1、应该把你账本中原来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的金额转出就可以了。
你看一下库存多少农产品原材料,转入原材料金额=原材料金额*13%/(1-13%),剩余尚需转出数在期末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用该原材料生产制造的)、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以前期间主营业务成本之间按金额比例分摊就可以了。
借: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原材料
借:库存商品
借:主营业务成本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既然该农产品收购发票无法抵扣进项税,直接按发票金额入相应存货成本就可以了。
3、账本中将你新做的转出进项增值税凭证登记上就可以了。另外,可能要交些罚款,进营业外支出就可以了。
❻ 免税农产品为什么还要交进项税
1·应该这样理解农产品是免税的,免税的就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一般纳税人如果购进的生产原料或货物为农民自产的,那么就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就不能抵扣销项税,这样一般纳税人就要吃亏了。
2·于是就出台了“购进免税农产品可以按照买价和规定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这个政策。
❼ 购进农产品不是抵扣进项税吗,为什么还要计算进项税转出
如果正常抵扣完,农产品生产的商品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或者管理不善造成霉烂、变质、被盗,那么就要进项税转出。
❽ 关于进项税额转出计算的疑问
1、你好。其实,从你的提问中,我认为你其实是知道正确的求法的。也就是说,计算进项税额是以不含税的“价”乘以“税率”来得出“税”,对吧?
2、你上面所举的两个例子,不知道是从哪本书上看来的。确实如你所言,让人看了会有疑问的。同样是账面成本,一题是认为是含税价,一题是认为不含税价。我想,这本书的出版者肯定不是权威部门出版的。按我的理解,账面成本应该是不含税的。另外,这两题中的运费,都是按不含税来处理的。所以,我的理解是出题者不权威导致的。关键是你自己要知道,进项的正确的求法,从而自然就知道进项转出的正确求法就行了。在国家的正规考试的出题中,会告诉你是含税还是不含税,或者,按正常情况下的,账面成本就是不含税的来处理就行了。
❾ 在进项税额转出的环节上,只有农产品、运费才有还原问题。在抵扣环节不存在还原问题。怎样理解
因为农产品进项税=收购金额x13%,入账金额=收购金额-进项税,进项税=入账金额/(1-13%);运费进项税=运费票面金额x7%,入成本或费用金额=票面金额-进项税,进项税=入账金额/(1-7%)。其它抵扣是以增票或海关完税证为依据,价、税是分离的,就不存在还原的问题。其进项税=价款(即入账金额)x税率或征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