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成本会计 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怎么求
产品的实际平均单位成本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由于进货单价的经常性的变化,在每一次出库的成本不尽相同的情况下;
将每一次出库的产品的当时的单价乘以数量的积全部加总得到的和,然后除以总数量得到的商即 加权平均单价。
如果价格变动很频繁,利用EXCEL或者数据库语言很容易计算,手工则比较麻烦。
拓展资料:
材料成本是取得材料的成本。即为取得材料而发生的一切支出。自制材料的成本,包括在制造过程中耗费的各种材料、工资和其它费用。
委托外部加工材料的成本包括委托加工材料的原价、加工费和发出及运回材料的运杂费用。
外购材料成本一般包括买价、运输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等。
为了简化核算,对于采购人员的差旅费,专设采购机构的经费、市内运输费、企业供应部门和仓库的经费(包括入库后对材料的整理和挑选费用),可列作企业管理费,不计入材料采购成本之内。
由于各种材料是分批取得、分批耗用的,而每次取得材料的单价又往往不同,按实际成本计价进行材料核算时,计算耗用材料成本时,可根据不同情况。
分别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计价方法进行处理。
计算原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
确定出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然后用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每种产品的产量。
单位成本对于分析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单位成本的高低,反映了生产水平、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的好坏。
计算单位成本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了解各种产品单位成本和各成本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利用单位成本可与同行业先进或国外先进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明确改进方向。同时单位成本也是制定产品价格重要依据之一。
单位成本是指生产单位产品而平均耗费的成本。一般只要将总成本去除以总产量便能得到,是将总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摊给单位产品的费用,它反映同类产品的费用水平。
通常要按月编制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分别成本项目反映主要产品的上一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本年份计划单位成本和本期实际单位成本。
小规模纳税人:
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单位成本是生产单位产品平均消耗的费用。它是以企业一定时期生产某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总成本除以产量求得的。单位成本是反映成本水平高低的指标。
实际单位成本同计划单位成本比较,与历史先进水平的单位成本比较,与其他企业同种产品单位成本比较,可以找出差距,寻求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的途径。
‘贰’ 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怎么算
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完成数*月份数(天数)/计划总数
平均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总成本/产品产量
‘叁’ 计划成本法计算公式是什么
计划成本法的核算公式:
1、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数量×计划单价。
2、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3、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4、材料成本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法的作用
一是通过计划价格指导采购,通过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控制采购成本。虽然在市场经济下,物资价格波动较大,但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来讲,计划成本法依然可以发挥其作用。
二是简化核算,减少工作量。一个大型企业,材料物资种类繁多,进出货频繁,使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即便是借助现有的微机管理,依然是很麻烦的。因此计划成本法的采用和企业的性质没有什么关系,更多的是与企业的规模有关。
‘肆’ 计划成本是什么
企业根据一定期间成本核算和管理的要求,根据计划资料计算的一种预计成本。如购入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产品的计划成本和工程项目的计划成本等。
计划成本的组成项目及其内容、应与实际成本相一致,这样也能便于比较分析。
购入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是根据各项原材料的进价以及供应地点远近等因素,按组成原材料的实际成本项目计算的。通过它与实际成本比较,可以提示原材料采购成本的节约超支。
产品的计划成本是根据计划期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的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费用预算等资料,按规定成本项目计算确定的。它反映了计划期内应达到的平均成本水平,是降低成本的努力目标,通过它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便能了解和掌握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完成程序,寻找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
要注意的是,计划成本与定额成本是不同的,前者是按计划期内平均定额水平计算的,而后者则是按现行定额计算的;前者反映平均水平,后者反映当时应达到的水平。
‘伍’ 关于计划成本的计算问题,求解答。
(1)
1、本月领用材料 计划成本 3045,实际成本3000。所以,本月领用材料 的“材料成本差异”= 3000-3045 = -45 。即 节约差 45元。
那么,当月的 “材料成本差异率”= -45/3045= -1.4778%
2、月初原材料计划成本 + 本月采购入库的 原材料 计划成本 =10000+10000 =20 000元
3、因为 当月的 “材料成本差异率”= (月初的材料成本差异 +本月入库材料的 材料成本差异)/ (月初原材料计划成本 + 本月采购入库的 原材料 计划成本)
=(-150+本月入库材料的 材料成本差异)/ 20 000 =-1.4778%
求得 “本月入库材料的 材料成本差异”=-145.56元
又因,“本月入库材料的 材料成本差异”= 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 - 本月采购入库的 原材料 计划成本
-145.56 = 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 - 10 000
所以,“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9854.44元 。
(2)
1、月末结存的 原材料 计划成本 = 月初结存计划成本 -当月采购计划成本-本月领用计划成本 =10000+10000-3045 = 16955元
2、月末 材料成本差异 余额 = 月末结存的 原材料 计划成本 * 材料成本差异率 =16955* -1.4778% = -250.73元
3、月末结存材料实际成本 - 月末结存的 原材料 计划成本 = 月末 材料成本差异余额
月末结存材料实际成本=月末结存的 原材料 计划成本+月末 材料成本差异余额 = 16955-250.73 = 16704.27元
‘陆’ 计划成本法核算涉及的公式有那些
没有写错,全对了。公式很详细,没有什么好补充的了,这些东西是要理解的,光凭记忆的话是学不好的,理解了的话这些公式是不用背的。
计划成本的最终结果其实和加权平均法是一致的(采用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除外)。
使用计划成本的主要目的是考核与控制采购成本与生产成本以及简化平日存货成本计算的。计划成本一般都是结合实际来制定的,想一下预算是怎么样的吧,比如你在作一样事情前结合以住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计算一个大致的花销,那么这个大致的花销就是计划成本。比如说预借的差旅费就可以看做是计划成本。
举个例子:一个企业采购钢材,计划成本为每吨3000元,结果采购了10吨共花了31000元,那么实际上就是超支了。一共超支了10000万元,这一万元就会计入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当中去(借方)。
期初的材料计划本与材料成本差异的差值就是材料的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的账户的借方为正贷方为负)。
‘柒’ 平均成本的计算公式
平均成本是指单位产量的成本,具体地:
平均总成本=总成本/总产量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总产量。
‘捌’ 计算“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求解~谢谢~
您好,以下是计算:
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733/(198/0.9+315/1.05+220/1.1)=102%
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98*15+315*10+220*8)/733=10.75
公式:
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完成数*月份数(天数)/计划总数
平均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总成本/产品产量
单位产品成本是单位产品成本指标是反映劳动有效性的经济核算指标之一,它反映企业生产单位产品平均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是衡量企业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单位产品成本指标是反映劳动有效性的经济核算指标之一。
这些费用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废品损失、停工损失、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销售费等项目。也可归纳为材料、工资、费用三大类。计算单位产品成本,是为了考核各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还可以与历史水平比较,或与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比较,从而找出差距,挖掘潜力,降低成本。在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单位成本愈低,单位产品实现的利润越多;反之,企业的利润就越少。
单位产品成本是指生产单位产品而平均耗费的成本,一般只要将总成本除以总产量便能得到,是将总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摊给单位产品的费用,它反映同类产品的费用水平。
计算单位产品时,先确定出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然后用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除以每种产品的产量。
单位产品成本的计算公式是: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总成本÷该产品入库数=直接成本(直接人工、材料等)+间接成本(管理员工资、设备折旧摊销等)÷产品总数(不包括未完工产品)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期末一般都存在没有完工的在产品,所以上述成本都应该按完工程度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最后确定出产成品的总成本,除以这种规格产品的数量,就得到单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