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
目的:降低成本。
要求:潜在的成本及实在的成本都要进行分析
⑵ 如何进行成本分析
1、正确计算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计算产生的差异;
2、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
3、正确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4、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资料对成本指标所进行的分析。其包括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
1、成本的事前分析是指在成本未形成之前所进行的成本预测。进行事前成本分析,可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有可靠的目标。
2、成本的事中分析是指对正在执行的成本计划的结果所进行的分析。事中分析主要是为了进行成本控制,防止实际成本超过目标成本的范围。
3、成本的事后控制是指对成本实际执行的结果所作的分析。事后分析主要是对成本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成本降低的经验,以利于下一期的成本控制活动的开展。
(2)什么成本分析扩展阅读
成本组成
1、持有成本
现金的持有成本,是指企业因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及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实际上,现金持有成本包括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两部分。
2、转换成本
现金的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即现金同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成本,如委托买卖佣金、委托手续费、证券过户费、实物交割手续费等。
3、短缺成本
现金的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现金的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呈反方向变动关系。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即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
⑶ 成本分析
再生水与自来水一样,成本应该包括产权成本、工程成本和环境成本,由于目前我国再生水产权还没有明确界定,所以这里暂时不做讨论。
7.5.1 再生水工程成本
再生水工程成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厂房、设备、输配水管网等;另一部分是可变成本,包括电费、药剂费、工资福利费、维修费、管理费等。再生水工程成本计算相应地也分为折旧和运行处理费两个部分。
7.5.1.1 折旧
工程建设投资折旧费用是在再生水工程生产期间逐年提取,用于更新固定资产的一笔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其他用途,包括再生水处理厂房、设备、输配水管网等基建投资折旧费用。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工程建设投资原值(扣除残值)乘以折旧率的计算方法。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循环经济机制研究
式中:DP——工程建设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K——工程建设固定资产原值;
Vs——工程建设固定资产残值;
n——固定资产使用年限;
λ——折旧费率。
7.5.1.2 再生水工程的运行处理费
再生水工程的运行处理费是指再生水厂每年为维持供水的简单再生产所必须支付的费用,包括再生水厂运行期间的电费、药剂费、工资福利费、维修费、管理费等。根据供水生产费用与工程规模大小具有一定比例关系,采用以工程建设投资原值的比率确定运行管理费方法。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循环经济机制研究
式中:Mp——年运行处理费;
μ——年运行处理费率,一般取1%~2%;
K——工程建设固定资产原值。
7.5.1.3 再生水单位成本
再生水年工程成本包括折旧和运行处理费,再根据每年再生水生产量就可以计算出再生水单位工程成本。
7.5.2 再生水环境资源成本
环境成本是指使用的再生水排出污染他人或公共环境,为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所需付出的费用。
直接估算污水造成的环境损失有时是相当困难的,本书按照我国实行的排污收费办法来评估再生水的环境成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3年联合颁布的《排污费收费标准管理办法》中第三条明确规定对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计征污水排污费。污水排污费按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污染当量计征,每一污染当量征收标准为0.7元。对每一排放口征收污水排污费的污染物种类数,按污染当量数从多到少的顺序,最多不超过3项。污染当量值见表7.21。
表7.21 污染当量值
再生水的环境成本为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循环经济机制研究
式中:TEC——再生水的环境成本;
Wi——再生水进水中的第i种污染物的浓度,mg/L;
Wi'——再生水出水中第i种污染物的浓度,mg/L;
Qd——再生水厂日处理水量,万m3/d;
Di——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当量值,kg。
上面公式已经进行了单位无量化处理,计算时只需直接代入数据即可,将计算结果除以相应的处理量就等于单位再生水的环境成本。
⑷ 成本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1、产品成本趋势
产品成本趋势分析就是分析单位成本的发展趋势,企业应确定每个个月的产品成本是不是合理,可以借助工具和图形,画出成本线,设定差异值,用图形将整体趋势表示出来。
2、成本项目构成变动
成本项目构成变动分析就是分析构成成本的项目所发生的变化,从中找出出现变化的原因。通过项目的对比,找到项目的控制点和异动点,从而确定引起材料成本变动的项目。
3、直接材料项目
直接材料在产品成本和企业总成本当中,所占的比重都非常大。所以,在企业的产品成本分析中,对直接材料项目的分析很重要。
4、直接人工项目
直接人工项目包括效率和工资率,造成效率与工资率变动的原因很多,企业应该学会抓住问题的重点,按照阶段逐步选择其中的几点进行改善。
5、制造费用项目
制造费用分为变动的制造费用与固定的制造费用,一般情况下,固定性费用越高,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越高。所以,降低固定制造费用的比重是企业控制制造费用的关键。企业应该对制造费用做一个适当的区分,分析构成项目,从而找到控制点。
⑸ 成本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
分析方法
主要分为对比
分析法
,
连锁替代法
,
相关分析
法。
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通过成本
指标
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据的对比,来揭露矛盾的一种方法,成本指标的对比,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
比较形式
(1)绝对数比较,如上年产品
单位成本
10元,本年产品单位成本为9.5元;
(2)增减数比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0.5元;
(3)指数比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5%。
连锁替代法
也称连锁置换法、
连环替代法
。它是确定引起某经济指标变动的各个
因素
影响
程度
的一种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着某一指标的情况下,可应用这一方法来计算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发生变动的影响程度。
计算方法
(1)在计算某一因素对一个经济指标的影响时,
假定
只有这个因素在变动而其它因素不变;
(2)确定各个因素替代
顺序
,然后按照这一顺序替代计算;
(3)把这个指标与该因素替代前的指标相比较,确定该因素变动所造成的影响。
计算原理
设某一经济指标A是由x,
y,
z三个因素组成。其计划指标A0是由x0,
y0,
z0三个因素相乘的结果;实际指标A1-是由x1,
y1,
z1三个因素相乘的结果:
A0=x0·y0·z0
A1=x1·y1·z1
其计划与实际的差异(V)为:
V=A1-A0
在分析各因素的变动对指标影响时,首先,确定三个因素替代的顺序依次为x,
y,
z;其次,假定其它两个因素y,
z不变,先计算第一个因素x变动对指标的影响;然后,在第一个因素已变的
基础
上,计算第二个因素y变动的影响;依此类推,直到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都计算出来为止。用公式表示:
第一个因素变动的影响(V1)计算如下:
A0=
x0·y0·z0
(1)
A2=x1·y0·z0
(2)
V1=(2)-(1)=A2-A0
上述计算,也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出V1来。
V1=(x1--x0)y0z0
第二个因素变动的影响(V2)计算如下:
A3=
x1·y1·z0
(3)
V2=(3)-(2)=A3-A2
第三个因素变动的影响(V3)计算如下:
A1=
x1·y1·z1
(4)
V3=(4)-(3)=A1-A3
将各因素变动的影响加以综合,其结果应与
实际
脱离计划的总差异相等:
V=V1+V2+V3
相关分析法
企业的各种经济指标,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一个指标变了,就会影响到其他经济指标。例如:生产数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成本的相应变化,利用
数学方法
进行相关分析,找出有关经济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即为相关分析法。
⑹ 成本分析有什么作用
成本分析是利用核算及其它有关资料,对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系统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因素及其变动的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它是成本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成本分析,有利于正确认识、掌握和运用成本变动的规律,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有助于进行成本控制,正确评价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还可为制订成本计划、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指明成本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
对全部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的评价,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在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提高企业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第二,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确地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第三,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成本分析还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正确选定适应新情况的最合适的成本水平。
⑺ 企业常用的成本分析法是什么
企业对外报表的成本法是完全成本法(符合第二号准则:存货)
内部分析法主要是变动成本法进行分析,核心指标是边际贡献
还有比较复杂的ABC法(作业成本法),当制造费用所占比重较大是,并且产品品种多样,所耗用作业区分较大,才有ABC能更清晰的分析出制造费用。
还有像生命周期法,它是在计划生产时就规划出整个产品周期的成本和收入,这与我们通常外报的会计年度是不一致的,甚至更长。
还有生产力会计法(Throughput accounting),这个方法国内很少见,但是却是很好的方法。
最后是标准成本法,分析的对象主要是成本差异,来归集部门责任。
在当代,还包括了环境成本分析等,旨在让企业不要忽视试产制造以外的成本,比方环境成本,二氧化碳排放等(carbon footprint)
⑻ 成本分析主要做什么
成本分析(cost analysis),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对全部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的评价,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在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提高企业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第二,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确地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第三,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成本分析还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正确选定适应新情况的最合适的成本水平。
⑼ 什么是成本分析会
指就成本构成,成本整用来源,支出核算,产生效益等进行分析报告。
⑽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有
1.比较法
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时必须注意各技术经济指标的可比性。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置换法或连环替代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计划与实际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