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平均可变成本怎么算
扩展阅读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苹果游戏钻石怎么刷 2025-05-18 04:11:12
石油工程ro什么意思 2025-05-18 03:56:53

平均可变成本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2-05-15 10:58:50

⑴ 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 8Q 3 -16Q 2 +100Q+50,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STC=0.8Q 3 -16Q 2 +100Q+50
AVC=0.8Q 2 -16Q+100
AVC"=(0.8Q 2 -16Q+100)"=1.6Q-16=0
得,Q=10
AVC min =0.8×10 2 -16×10+100=20

一. 短期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函数是成本函数的一种,短期成本中包含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1)固定成本
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其中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等。
(2)可变成本
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其中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等。
二.平均可变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即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字母表示为:AVC(Q)=TVC(Q)/Q。起初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减少;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平均可变成本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而增加。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变动规律。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也即边际生产率先递增后递减的结果。
平均成本总是针对一定的产品或劳务而言的。一定时期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平均成本的变化,往往反映了一定范围内成本管理总体水平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平均成本可能会有很大变化,通过比较分析,能了解成本变化的总体水平和为深入分析指明方向。
平均成本分为行业平均成本和企业平均成本。行业平均成本也称社会平均成本,是一个行业内,对生产同种产品的所有企业按照加权平均数方法所计算的平均成本。企业平均成本是由企业的总成本除以企业的总产量所得的商数。

⑵ 经济学当中平均可变成本的算法

根据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以及边际成本的U型特点(即边际成本曲线形状为U型)可知,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下,平均成本曲线也是先降后升的U型,且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相等时,平均成本最小。
在你这题中,可以看出边际成本一开始是降低的,到3KG后又增加
可以算出在4KG时,平均成本为 5.5+3.2+1.6+3.4=3.425 约等于3.4
这时平均成本最小

⑶ 平均变动成本这个怎么计算呢

平均变动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总数量

⑷ 第二题的平均可变成本函数怎么求

第一单位:MC=3-40+180=143
第二单位:MC=12-80+180=112
第三单位:MC=27-120+180=87
第四单位:MC=48-160+180=68
第五单位:MC=75-200+180=55
前五单位总和:143+112+87+68+55=255+155+55=410+55=465
所以FC=625-465=160
好吧,好像平均可变成本函数与上面的计算无关。。。平均可变成本函数应该就是用MC的和再除以Q
直接求和3*n(n+1)(2n+1)/6-40*(1+n)*n/2+180n
再除以n
得AVC=3*(n+1)(2n+1)/6-40*(1+n)/2+180

⑸ 微观经济学成本论中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的算法

总成本TC=固定成本+可变成本TVC
平均成本AC=总成本TC/数量Q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数量Q
平均可变成本AVC=可变成本TVC/数量Q
边际成本MC=△TC/△Q=d总成本TC/dQ
边际成本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所以边际成本可理解为TC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即是对总成本求导
例如,某产品总成本为TC=0.5Q^2+36Q+9800
其中固定成本为9800
可变成本TVC=0.5Q^2+36Q
平均成本AC=0.5Q+36+9800/Q
平均固定成本=9800/Q
平均可变成本AVC=0.5Q+36
边际成本MC=Q+36

⑹ 总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到底有什么关系

总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成本的总和,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成本对产量无限小变化的变动部分。即:产量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
平均成本是把总成本除以产量计算出来的每单位产量的成本。它等于一定产量水平上的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的总和。
平均可变成本是指变动成本除以产量计算出来的每单位产量的成本。
在相关范围之内,如果数量只变动一个单位,那总成本就是平均成本了,这个时候的平均成本也是边际成本,也就是说,边际成本也是一种单位成本,只是它的数量变化只有一个单位,而平均成本的数量变动是无数个。同样地。平均成本包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
拓展资料:
总成本TC(total cost)是总固定成本(TFC)和总变动成本(TVC)之和。因此总成本曲线在总变动成本曲线之上,两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总固定成本的数值。总成本曲线的特性完全取决于总变动成本曲线的特性,所以,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曲线也是先递减地增加,后递增地增加。
总固定成本记作TFC(total fixed cost),它是指在某个生产时期内,对不变投入的总花费。由于在生产中不变投入是一个不变的量,所以总固定成本是一个常数,即在短期内固定成本与产出数量的变化没有关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拓展资料:
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相似,也先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增加。只不过它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总成本及平均变动成本较小,在平均总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低点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⑺ 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

关系是:
1.假设总成本为TC(totalcost),总产量为Q(quantity),则平均成本AC=TC/Q。在短期内它等于每单位产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加上平均可变成本。假如用AC(averagecost)、AFC(averagefixedcost)、AVC(averagevariablecost)分别表示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则:AC=AFC+AVC。
2.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即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字母表示为:AVC(Q)=TVC(Q)/Q。起初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减少;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平均可变成本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而增加。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变动规律。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也即边际生产率先递增后递减的结果。
3.平均成本是指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成本耗费的平均水平。
4.平均成本总是针对一定的产品或劳务而言的。一定时期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平均成本的变化,往往反映了一定范围内成本管理总体水平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平均成本可能会有很大变化,通过比较分析,能了解成本变化的总体水平和为深入分析指明方向。
拓展资料:
社会平均成本它是指部门内不同企业生产同种商品或提供同种服务的平均成本,是商品和服务的定价成本,按社会平均成本定价是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和服务的社 会价值是由商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决定。所谓社会必要劳动耗费,是指这个商品或这项服务在生产提供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于生产同种商品和提供同种服务的各个经营者在生产条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是不完全相同的,商品和服务的个别价值也就有高有低。但是同种商品和服务的社会价值却是相同的,只要是相同的商品和服务,不论它花了较多的个别劳动时间,还是只花了较少的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对它们只能给予同样的评价,具有同等的社会价值。

⑻ 求——平均可变成本

总成本=产量*平均可变成本+固定成本
厂商和机器折旧为500元是固定成本,工人工资及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是可变成本
所以单位可变成本=1000/5=200,选C

⑼ 经济学中知道数量、固定值和可变成本怎么算平均总成本

总成本一一总可变成本=固定成本TC一一TVC=TFC(总可变成本+固定总成本)/总产量=总平均成本 (TVC+TFC)/TQ= AC即:总成本/总产量边际成本为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要增加的成本MC=△TC/△Q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产量 AFC=TC/Q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总产量 AVC=AC/QMC(边际成本)、AC(平均成本)、AVC(平均可变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关系
① MC、AC、AVC三条曲线是U形且MC交AC于最低点;MC交AVC于最低点
②AFC是反函数,始终处于下降趋势
一、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①总成本与边际成本:TC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是MC,MC>0、MC=0、MC<0,TC分别表现递减、最小值、递增
②总成本与平均成本TC曲线上任一点和原点的连线的斜率是AC,当AC达到期最大时,TC和原点的连线正好也是TC的切线。
③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MC>AC时,AC递减增;MC<AC时,AC递增;MC=AC,AP取得最小值
二、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
MC曲线和AC曲线都是U型的,造成这种形状的原因都是由于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的递减或递增,但这两种成本的经济涵义和几何涵义不同,MC曲线反映的是TC曲线上的各点切线的斜率。而AC曲线则是TC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所以MC曲线比AC曲线更早到达最低点。MC曲线与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上。在这一点,MC=AC,就是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左,AC在MC之上,AC一直递减,AC>MC,就是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右,AC在MC之下,AC一直递增,AC<MC,即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AC是随MC的变动而变动的,当MC下降到一个更低点时,相应的AC也要跟着下降,但它同前面较高水平计算平均值,因此就必定大于MC,以至当MC到达最低点以后转而递增,在其未达到平均值时,AC仍在MC之上,并且AC仍继续递减,直到与递增的MC相交,AC才到达最低点,而后转向递增。
而过这一点之后,情况相反,AC还是随MC的变动而变动,当MC上升到一个更高点时,相应的AC也要跟着上升,但它同前面较低水平计算平均,因此就必定小于MC,即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1、总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
总成本TC是产量的函数,由于没有考虑固定成本这一因素,总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表明产品产量为零时,TC为零,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也相应增加,总成本曲线的形状主要决定于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也就是边际成本率。平均成本(AC)是每单位产品的成本,等于总成本与产品产量的比值。也就是:AC=TC/Q=f(Q)/Q。在几何意义上AC是TC曲线上的任一点与原点O的连线的斜率。AC曲线形状为U型,表明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增加先递减后递增,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的
2、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
一般来说,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是:最初在产量开始增加时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率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产量很小。随着生产的进行,生产要素利用率增大,产量的增长速度大于成本的增长速度,所以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成本又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不考虑最初的短暂情况,那么,它的变动规律主要表现就是:边际成本先是随产量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增加而增加,因此,边际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供参考。

⑽ 已知短期成本函数,如何算最小平均可变成本

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04Q 3 -0.8Q2 +10Q +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及相应的边际成本。

解:
可变成本为TVC=0.04Q 3 -0.8Q2 +10Q
不变成本为TFC=5
平均可变成本AVC=TVC/Q=0.04Q 2 -0.8Q +10=0.04(Q-10)2 +6
则当Q=10时取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MinAVC=6
边际成本MC=0.12Q2 -1.6Q +10
当Q=10时此时的边际成本为M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