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知道总成本如何求平均可变成本
扩展阅读
熨斗熨衣服需要哪些工具 2025-07-08 15:17:00
太阳能属于什么煤石油 2025-07-08 15:12:31
电工改电都收哪些费用 2025-07-08 14:59:47

知道总成本如何求平均可变成本

发布时间: 2022-05-11 17:53:22

1. 已知总成本函数求可变成本函数

固定成本为TFC=100
可变成本 TVC=Q^3 - 4Q^2 +10Q
平均成本 AC=TC/Q=Q ^2- 4Q +10+100/Q
边际成本 MC=△TC/△Q=TC‘=3Q^2-8Q+10
边际成本就是对成本求导
其实边际的概念和导数的类似

2. 总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到底有什么关系

总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成本的总和,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成本对产量无限小变化的变动部分。即:产量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
平均成本是把总成本除以产量计算出来的每单位产量的成本。它等于一定产量水平上的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的总和。
平均可变成本是指变动成本除以产量计算出来的每单位产量的成本。
在相关范围之内,如果数量只变动一个单位,那总成本就是平均成本了,这个时候的平均成本也是边际成本,也就是说,边际成本也是一种单位成本,只是它的数量变化只有一个单位,而平均成本的数量变动是无数个。同样地。平均成本包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
拓展资料:
总成本TC(total cost)是总固定成本(TFC)和总变动成本(TVC)之和。因此总成本曲线在总变动成本曲线之上,两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总固定成本的数值。总成本曲线的特性完全取决于总变动成本曲线的特性,所以,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曲线也是先递减地增加,后递增地增加。
总固定成本记作TFC(total fixed cost),它是指在某个生产时期内,对不变投入的总花费。由于在生产中不变投入是一个不变的量,所以总固定成本是一个常数,即在短期内固定成本与产出数量的变化没有关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拓展资料:
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相似,也先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增加。只不过它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总成本及平均变动成本较小,在平均总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低点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3. tvc经济学怎么计算

TVC经济学的计算公式是:总可变成本(TVC)=总成本(TC)-总固定成本(TFC)=平均可变成本(AVC)*产量(Q)。在经济学当中,TVC也就是总可变成本(Total Variable Cost)。可变成本一般指的是公司需要支付的各种变动生产要素的费用,它是与公司生产或销售的情况成正比的,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涨,会随着产量的减少而下降。可变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包装成本、人工成本、交易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等,这些费用都是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的。

会计

会计就是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全部统一成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通过记账、算账以及报账等一系列的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会计通常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单位或者是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并且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的活动。具体来说,会计就是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以及监督,并且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方法一般是有: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以及会计检查方法。会计的对象指的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指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也就是资金运动或者是价值运动。会计目标也称为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者是达到的标准,也称作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主要是从数量方面来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情况,通过一定的核算方法,从而为经济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反映职能应该包括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反映,也就是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会计应该对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需要以合法真实的自我凭证为依据,要有完整的并且连续的记录,并且按经济管理的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从而便于全面掌握经济活动情况,考核经济的效果。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的监督主要是利用会计资料以及信息反馈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加以控制和指导,包括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监督。会计监督除了货币的监督,还有实物的监督。

4. 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0.04q3-0.8q2 10q 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的值

最小平均可变成本值为10。
解:可变成本为TVC=0.04Q3-0.8Q2+10Q,不变成本为TFC=5
平均可变成本AVC=TVC/Q=0.04Q2-0.8Q+10=0.04(Q-10)2+6
则当Q=10时取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MinAVC=6。

(4)知道总成本如何求平均可变成本扩展阅读:
现假设有一从事PC机生产的企业XYZ。该企业计划建立一套新的PC生产线有AB两套方案。A方案需要固定成本1000元同时生产一台PC机的变动成本为10元。B方案需要固定成本500元,同时生产一台PC机的变动成本为20元。(不考虑对项目价值的折现分析及可行性分析)
容易得出A方案的经营杠杆值为0.01B方案为0.04我们称B方案相对A方案具有较高的经营杠杆。在相同的固定投入的情况下,较高的经营杠杆意味着更高的经营风险,该结论也适用于一般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经营杠杆与周期性效应是影响企业贝塔系数的重要因素。在无法直接求得贝塔系数的情况下可以运用经营杠杆对对象进行定性的风险评估。

成本函数(costfunction)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本与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成本理论主要分析成本函数。成本函数和成本方程不同,成本函数说的是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成本方程说的是成本等于投入要素价格的总和,如果投入的是劳动L和资本K,其价格为PL和PK,则成本方程是C=L·PL+K·PK,成本方程是一个恒等式,而成本函数则是一个变量为产量的函数式。
在统计学中,成本函数(costfunction)通常被称为损失函数(lossfunction)。
变动成本(variablecost)指支付给各种变动生产要素的费用,如购买原材料及电力消耗费用和工人工资等。这种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常常在实际生产过程开始后才需支付。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一样,变动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也是有条件的,即有一定的适用区间。

5. 平均发电成本计算公式

平均发电成本计算公式

平均转化成本=平均点击单价*点击数量/转化数量。

平均总成本=总成本/总产量。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总产量。

影响因素

平准化度电成本并不是简单地加和然后相除,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对成本的影响,时间的影响,这个很好理解,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固定资产残值,在折旧期结束后,回收的固定资产残值会计入项目收益;固定资产折旧对税收的影响,在财务处理中,建设成本不能直接当做成本,是作为固定资产放到各年的折旧当中的。

6. 企业总固定成本为1000美元,平均总成本为50,平均可变成本是10,求企业现在的产量

企业现在的产量为25,计算方式:
固定成本TFC=1000美元,平均总成本AC=为50,平均可变成本AVC=10:
TC=AC*Q=50Q,
TVC=AVC*Q=10Q
总成本TC=TFC+TVC
则:50Q=1000+10Q Q=25
一,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平均固定成本总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因为固定成本被分摊到更多单位的产品上。平均可变成本由于边际产量递减,一般随着产量增加而一直增加,(可变投入越来越多,产品增加量越来越少,平均可变成本就越来越多)。平均总成本反映的是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的状态。在产量比较低时,平均总成本高是因为固定成本只分摊到少数几个单位产品上。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总成本下降。但当企业的生产产量水平达到最优以后,平均可变成本的增加越来越快而起到决定性作用,从而平均总成本开始上升。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拉锯战使得平均总成本曲线成U型。
二,虽然短期和长期的平均成本都呈U型,但两者的原因是不同的:(1)短期,SATC呈U型,最初递减又转入递增阶段。其原因是:在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前,每增加一单位的可变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超过以前每单位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此时变现为ATC随着产量增加而递减。但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生产要素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小于先前的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此时表现为ATC随着产量增加而递增。故SATC呈U型(边际成本递增)(2)长期呈U型的原因是: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低水平生产时,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等规模扩大,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这变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三,LATC经历递减阶段后,最好的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规模报酬不变,即ATC固定不变阶段。由于企业管理不像其他要素一样可以增加,因此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协调成本将越来月增加,此时再增加产量,企业的LATC最后转为递增状态。

7. 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 8Q 3 -16Q 2 +100Q+50,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STC=0.8Q 3 -16Q 2 +100Q+50
AVC=0.8Q 2 -16Q+100
AVC"=(0.8Q 2 -16Q+100)"=1.6Q-16=0
得,Q=10
AVC min =0.8×10 2 -16×10+100=20

一. 短期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函数是成本函数的一种,短期成本中包含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1)固定成本
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其中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等。
(2)可变成本
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其中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等。
二.平均可变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即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字母表示为:AVC(Q)=TVC(Q)/Q。起初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减少;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平均可变成本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而增加。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变动规律。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也即边际生产率先递增后递减的结果。
平均成本总是针对一定的产品或劳务而言的。一定时期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平均成本的变化,往往反映了一定范围内成本管理总体水平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平均成本可能会有很大变化,通过比较分析,能了解成本变化的总体水平和为深入分析指明方向。
平均成本分为行业平均成本和企业平均成本。行业平均成本也称社会平均成本,是一个行业内,对生产同种产品的所有企业按照加权平均数方法所计算的平均成本。企业平均成本是由企业的总成本除以企业的总产量所得的商数。

8. 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

关系是:
1.假设总成本为TC(totalcost),总产量为Q(quantity),则平均成本AC=TC/Q。在短期内它等于每单位产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加上平均可变成本。假如用AC(averagecost)、AFC(averagefixedcost)、AVC(averagevariablecost)分别表示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则:AC=AFC+AVC。
2.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即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字母表示为:AVC(Q)=TVC(Q)/Q。起初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减少;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平均可变成本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而增加。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变动规律。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也即边际生产率先递增后递减的结果。
3.平均成本是指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成本耗费的平均水平。
4.平均成本总是针对一定的产品或劳务而言的。一定时期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平均成本的变化,往往反映了一定范围内成本管理总体水平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平均成本可能会有很大变化,通过比较分析,能了解成本变化的总体水平和为深入分析指明方向。
拓展资料:
社会平均成本它是指部门内不同企业生产同种商品或提供同种服务的平均成本,是商品和服务的定价成本,按社会平均成本定价是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和服务的社 会价值是由商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决定。所谓社会必要劳动耗费,是指这个商品或这项服务在生产提供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于生产同种商品和提供同种服务的各个经营者在生产条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是不完全相同的,商品和服务的个别价值也就有高有低。但是同种商品和服务的社会价值却是相同的,只要是相同的商品和服务,不论它花了较多的个别劳动时间,还是只花了较少的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对它们只能给予同样的评价,具有同等的社会价值。

9. 经济学中知道数量、固定值和可变成本怎么算平均总成本

总成本一一总可变成本=固定成本TC一一TVC=TFC(总可变成本+固定总成本)/总产量=总平均成本 (TVC+TFC)/TQ= AC即:总成本/总产量边际成本为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要增加的成本MC=△TC/△Q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产量 AFC=TC/Q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总产量 AVC=AC/QMC(边际成本)、AC(平均成本)、AVC(平均可变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关系
① MC、AC、AVC三条曲线是U形且MC交AC于最低点;MC交AVC于最低点
②AFC是反函数,始终处于下降趋势
一、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①总成本与边际成本:TC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是MC,MC>0、MC=0、MC<0,TC分别表现递减、最小值、递增
②总成本与平均成本TC曲线上任一点和原点的连线的斜率是AC,当AC达到期最大时,TC和原点的连线正好也是TC的切线。
③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MC>AC时,AC递减增;MC<AC时,AC递增;MC=AC,AP取得最小值
二、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
MC曲线和AC曲线都是U型的,造成这种形状的原因都是由于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的递减或递增,但这两种成本的经济涵义和几何涵义不同,MC曲线反映的是TC曲线上的各点切线的斜率。而AC曲线则是TC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所以MC曲线比AC曲线更早到达最低点。MC曲线与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上。在这一点,MC=AC,就是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左,AC在MC之上,AC一直递减,AC>MC,就是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右,AC在MC之下,AC一直递增,AC<MC,即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AC是随MC的变动而变动的,当MC下降到一个更低点时,相应的AC也要跟着下降,但它同前面较高水平计算平均值,因此就必定大于MC,以至当MC到达最低点以后转而递增,在其未达到平均值时,AC仍在MC之上,并且AC仍继续递减,直到与递增的MC相交,AC才到达最低点,而后转向递增。
而过这一点之后,情况相反,AC还是随MC的变动而变动,当MC上升到一个更高点时,相应的AC也要跟着上升,但它同前面较低水平计算平均,因此就必定小于MC,即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1、总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
总成本TC是产量的函数,由于没有考虑固定成本这一因素,总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表明产品产量为零时,TC为零,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也相应增加,总成本曲线的形状主要决定于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也就是边际成本率。平均成本(AC)是每单位产品的成本,等于总成本与产品产量的比值。也就是:AC=TC/Q=f(Q)/Q。在几何意义上AC是TC曲线上的任一点与原点O的连线的斜率。AC曲线形状为U型,表明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增加先递减后递增,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的
2、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
一般来说,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是:最初在产量开始增加时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率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产量很小。随着生产的进行,生产要素利用率增大,产量的增长速度大于成本的增长速度,所以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成本又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不考虑最初的短暂情况,那么,它的变动规律主要表现就是:边际成本先是随产量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增加而增加,因此,边际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供参考。

10. 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0.04Q3—0.8Q2+10Q+5,求最小平均可变成本值。

最小平均可变成本值为10。

解:可变成本为TVC=0.04Q 3 -0.8Q2 +10Q,不变成本为TFC=5

平均可变成本AVC=TVC/Q=0.04Q 2 -0.8Q +10=0.04(Q-10)2 +6

则当Q=10时取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MinAVC=6。

(10)知道总成本如何求平均可变成本扩展阅读:

现假设有一从事PC机生产的企业XYZ。该企业计划建立一套新的PC生产线有A B两套方案。A方案需要固定成本1000元 同时生产一台PC机的变动成本为10元。B方案需要固定成本500元,同时生产一台PC机的变动成本为20元。(不考虑对项目价值的折现分析及可行性分析)

容易得出 A方案的经营杠杆值为0.01 B方案为0.04 我们称B方案相对A方案具有较高的经营杠杆。在相同的固定投入的情况下,较高的经营杠杆意味着更高的经营风险,该结论也适用于一般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经营杠杆与周期性效应是影响企业贝塔系数的重要因素。在无法直接求得贝塔系数的情况下可以运用经营杠杆对对象进行定性的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