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计算产品成本需要哪些
扩展阅读
如何找考试工具 2025-07-08 15:33:49
工业资源丰富怎么说 2025-07-08 15:22:54

计算产品成本需要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5-11 16:43:33

1.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有三种:

  1. 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

  2. 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

  3. 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

拓展资料:

产品成本核算原则

一、实际成本核算原则

  • 某项成本发生时,按发生时实际耗费数确认

  • 完工入库产成品按实际负担额计价

  • 产品销售成本按实际数入帐

二、可靠性原则

  • 真实性:核算出的成本数据与客观的经济事项相一致

  • 可核实性:同一成本核算资料采用一定原则有不同会计人员计算出的结果应该相同

三、重要性原则

四、及时性原则

  • 成本项目发生时,及时进行会计处理。

  • 为相关的内部管理人员及时提供信息

  • 及时提供财务成本报表

五、一致性原则

  • 某项成本要素发生时,确认该要素水平的方法前后期应一致

  • 费用分配方法前后期一致

  • 成本计算方法前后期一致

  • 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的确认前后期应一致

  • 权责发生制原则

2.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一、成本计算实体。
二、成本计算期。
三、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分配情况。

3. 计算产品制造成本需要哪些资料

不同的企业,其生产过程有不同的特点,其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对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
[编辑]生产的主要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
不同的企业。按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来分,可分为:①单步骤生产:也叫简单生产,是指生产技术上不间断、不分步骤的生产。如发电、熔铸、采掘工业等。②多步骤生产也叫复杂生产,是指技术上可以间断、由若干步骤组成的生产。如果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不能并存,不能颠倒,要到最后一个步骤完成才能生产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连续式复杂生产。如纺织、冶金、造纸等。如果这些步骤不存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可以同时进行,每个步骤生产出不同的零配件,然后再经过组装成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装配式复杂生产。如机械、电器、船舶等:
2.按生产组织的特点来分,可分为:①大量生产。它是指连续不断重复地生产同--品种和规格产品的生产。这种生产一般品种比较少,生产比较稳定。如发电、采煤、冶金等。大量生产的产品需求一般单一稳定,需求数量大。②成批生产;它是指预先确定批别和有限数量进行的生产。这类生产的特点是品种或规格比较多,而且是成批轮番地组织生产。这种
生产组织是现代企业生产的主要形式。③单件生产。它是根据订单,按每一件产品来组织生产。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并不多见。主要适用于一些大型而复杂的产品。如重型机械、造船、专用设备等。
不同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例如,有的企业只要求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有的企业不仅要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且还要计算各个步骤半成品的成本。有的企业要求按月计算成本,而有的企业可能只要求在-批产品完工后才计算成本等。成本管理要求的不同也是影响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一个因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的工艺过程、生产组织,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计算的方法也不--样。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二
是成本计算期不同。三是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分配情况不同。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
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
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牛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4. 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一、定义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指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

二、种类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包括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

1、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1)品种法:品种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如发电、供水、采掘等企业。

(2)分批法:分批法是指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造船、重型机器制造、精密仪器制造等。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指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分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冶金、纺织、机械制造等。
2、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包括分类法、定额法等。
具体介绍如下:
1、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品种法一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2、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一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3、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5. 成本核算包括哪些方面

在进行成本核算之前,需要先确定成本对象。

所谓的成本对象,就是需要计量成本的任何事项,也就是当我们在考虑成本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想找到某个特定事项的成本,这个“事项”就是成本对象。比如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提供的某项服务、运营中的某个部门,都可以作为成本对象进行成本核算。

确定成本对象之后,就可以对成本进行归集。

所谓的成本归集就是通过会计系统以有组织的方式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在这过程中,需要收集与产品相关的不同类别的成本,比如不同原材料类别的成本、不同人工类别的成本以及监督成本之类的间接生产成本

因此,在此之前,需要先了解构成成本的各种不同类别,才能完整的把成本进行归集。成本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成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直接/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阶梯式成本/混合成本、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

将成本进行归集以后,接着需要把成本分配给指定的成本对象。

在分配过程中,直接成本的分配问题不大,可以直接追溯到产品或服务中,但是对于间接制造成本,比如监督成本,其中涉及到多种产品的监督,那么应该以什么比例或方法把监督成本分配给某个特定的产品或服务呢,这里面就涉及到成本的分配方法。

分配方法的不同,将直接导致产品成本核算的差异,而成本核算的差异又将决定产品盈利性和业绩表现,从而影响企业的各种管理决策。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管理决策至关重要。

6.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1、间接费用的归集分配
有几个爸爸车间,供电供水供气维修(辅助车间),我熄火你们都别想干,虽然给每个儿子尽心尽力奉献,但是计算的时候先扯皮:
直接分配法 : 爸爸们和气,不考虑对方占没占自己便宜,给儿子们按份分一分就行。(辅助车间用的,其他部门分)
交互分配法 : 都是爸爸,那就亲兄弟明算账,先搞清楚对方用了多少,把钱总一总,分一分,具体是哪个爹用了多少,再去给儿子算账(进行两次分配,分配结果准确但是麻烦)(辅助车间用的先扯清楚,“注意:总额是不变的”,辅助车间以外的部门分)
你爸爸掏了24块钱买了8个苹果,你妈妈掏了48块钱买了8个梨;苹果3块钱一个,梨子6钱块钱。
很清晰的直接分配法,爹娘吃的都算儿子头上,算下来苹果4块钱一个,梨子8块钱一个,明显不准确。
第一次分配,弄明白这两个到底用了多少钱,他爸花了24付出了两苹果吃了俩梨,就说6块钱。(单价是总的耗用量除以提供的总量)

第一次分配结果(待分配费用) 26 46
第二次分配,把第一次分配的结果分配到辅助车间以外的其他部门。比直接分配更准确。
二、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做好了的花钱了,做了一半的也花钱了,用各种方法准确计算出各自花了多少钱的过程。
倒挤法(先确定在产品成本再计算产品成本)+分配法(计算分配率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忽略在产品
2、在产品成本固定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在产品成本的年初数滚动存续,不影响当期费用
3、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 根据定额和在产品数量计算在产品成本
4、约当产量法——1、加权平均法(月初和本月发生的合起来在月末在产品约当和完工产品间分配),2、先进先出法(本月发生的费用在月初在产的追加投入约当+完工产品+在产品约当间分配)。 把在产品按照给出的要求计算完工程度转换成相当的完工产品数量
5、定额比例法 通用公式,以定额作为分配标准
6、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直接材料按照耗用材料计算分配率,其他费用按照“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方法计算,在完工产品之间分配。
注意:需要单独考虑“直接材料”,注意题目的提醒,是一次性投入,分步骤投入,还是陆续投入,可能需要单独算分配率。
三、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一锅出来两个菜,是不是得分别算成本。
1、副产品——附带生产的非主要产品
简化处理先找出起成本,然后从总成本里面扣除
2、联产品——同时生产的主要产品
分两块,一是同时加工成本,二是分开后的成本
同时加工的也还是通用公式,分离点法就是分离点的售价作为分配标准,可变现净值法就是分离点时的可变性净值作为分配标准
四、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成本计算对象不同分为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掌握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
分步法:
大量大批多步骤(相对品种法需要分步骤计算)
也就是分品种、分步骤、分是否完工。看到就觉得麻烦,就是要考,计算麻烦,但是掌握了这个的计算,这章基本没啥计算上的问题了。
分步法-逐步结转法:需要计算各个步骤的半成品成品。 依次结转,顺序累计,直至最后一个步骤。(每个步骤的半成品如果对外销售的话,我们能准确知道这个步骤下半成品的成本)
综合结转分步法——分步骤的料工费以半成品作为整体结转,完工后如果需要知道产品的实际料工费构成需要再逐步的成本还原(按照本月所产的半成品成本构成进行还原)。
分项结转分步法——分步骤的按料工费分项进行结转,完工后能及时准确的知道产成品的料工费构成。
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计算半成品成本,直接各步骤结转到最终产品。注意分为完工产品、本步骤在产品、本步骤完工产品(本步骤之后步骤的在产品和完工产品对于本步骤来说都是本步骤完工产品),三个数量要考虑到,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使用约当产量或者定额,

7.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成本核算的意义在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以下8种简单好用的成本核算方法,请收好~
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件,2万元;8日购入200件,2.2万元;10日发出存货400件。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500=84元。所以10日发出存货成本为400*84=33600元。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28日发出存货200件。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28日余额为200件,1.57元;30日购进200件,2.5万。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

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举例:如果期初有原材料单价5元,数量6个,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6元,数量5个,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则为:(5*6+5*6)/(5+6)=5.45元/个。
在全月平均法下,采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
全月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存货计价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内进行。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与现行成本相比毕竟物价是随行就市的,有比较大的差异。
先进先出法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
举例:
例一: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
例二: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越来越近,存货价值越接近重置价值。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
例如存货情形如下;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2、4月1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则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个7元小计35元,总计存货价值为115元。

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好像排队一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后进先出法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区别: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
举例:

2012年3月1日购买A产品3个,单价:8元/个;2012年3月5日购买A产品9个,单价:7元/个;2012年3月9日购买A产品2个,单价:10元/个;2012年3月发出A产品8个。
这发出的8个A产品计价分别为:(1)先进先出:3*8+5*7=59元;(2)后进先出:2*10+6*7=62元。
注:我国已不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进行后续计量。
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它是指对发出的存货分别认定其单位成本和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具体存货项目具有明显的标志,而且数量不多、价值较大,如大件、贵重的物品。期末存货的各种项目,分别确定每种物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然后相加各种存货的成本,即为存货期末全部的成本。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举例:某工厂本月生产过程中领用A材料2000KG,经确认其中1000KG属第一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5元;其中600KG属第二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6元;其中400KG属第三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8元。
本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计算如下: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例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计划成本法先要制定计划价格,按计划价格发出材料,然后分摊材料差异(成本会计,制造业)。
举例:物品A,计划成本120(暂估入账),实际成本100,计划和实际相差20(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成本确有困难的企业。它是一种简化的成本计算方法,但是全部(或大类)商品的综合毛利率受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结果往往不够精确。在采用该法时,一般只在季度的头两个月使用,季末则必须用“加权平均法”等其他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和调整,以便在一个季度范围内使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金额符合实际。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举例:某批发公司2018年4月初A类商品库存50000元,本月购进5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111000元,发生的销售退回和销售折让为1000元,上月该类商品的毛利率为20%,本月已销售商品和库存商品的成本计算如下:

本月销售净额=111000-1000=110000元销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本月销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库存商品成本=50000+50000-88000=12000元
零售价法
零售价格法指按照存货成本与零售价格的比率估计存货成本的方法。
它在零售商企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的基础上使用,也可结合成本与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他的核心在于成本与零售价格比率的计算。它的一般在零售商和企业当中比较常见。例如像沃尔玛,中百仓储这样的零售企业。
零售价格法用于零售商为主的企业,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成本流动假定基础上运用,也可结合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在美国,零售价格法因公认会计原则和税法均认可而得到广泛应用。零售价格法的好处是它提供了在定期盘存制下准备月度和季度报表所需的数据。

8. 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1)品种法:品种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如发电、供水、采掘等企业。
(2)分批法:分批法是指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造船、重型机器制造、精密仪器制造等。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指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分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冶金、纺织、机械制造等。

9. 简述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
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
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10. 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应该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

为了加强成本审核、控制,正确、及时地计算成本,企业应做好的基础工作为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做好各项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工作,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企业应当充分利用ERP等信息资源,编制、执行企业产品成本预算,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产品生产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加强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各项基础工作。

(10)计算产品成本需要哪些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原材料费用的核算,原材料费用的核算有多种,比如制造商品的主要材料,制造商品所使用的燃料,制造商品的低值易耗品,这些均属于与原材料费用的核算范围,因此需要对这些费用进行相应的核算。汇总后分配核算。

人工费用的核算,该核算至关重要,因为人们的劳动力不像物品一样可以随意的买卖,需要人性的关怀,因此在进行人工费用的核算需要重视,此外人性的服务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