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cpa中财务成本管理哪个老师好
财管,中华陈华亭和东奥闫华红都不错,闫的适合没基础的,比较容易听懂,但比较枯燥,听课容易瞌睡,陈的趣味比较强,记知识点比较有帮助。审计,东奥的刘圣妮和范永亮,刘的听基础,比较啰嗦,如果你没接触过审计,刚开始不容易懂,刘总会让你背诵记忆,前期基础班你不用理她,听完课就好了,但是她的串讲,让你背诵的一定要好好记忆。如果做综合题,建议听范的习题班,很不错。财管考了两年,审计考了三年,这几个老师我都听过,各有所长,看你自己喜欢吧。
‘贰’ CPA《财务成本管理》难在哪
首先,在这里帮助大家梳理下我们《财管》的考试重难点如下:
第一章:财管管理的目标及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有效资本市场的分类。
第二章:传统以及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管理用报表分析、销售百分比法、内含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
第三章:利率的期限结构、资本市场线和证券市场线。
第四章:债务资本成本的算法(4种),股权资本成本的算法(3种)
第五章:新项目的现金流的估计、更新项目现金流的估计、项目折现率的估计、项目的敏感性分析。
第六章:债券价值的影响因素、债券价值的计算、债券期望报酬率的计算、股票的价值计算和期望报酬率的计算。
第七章:期权的投资组合策略、复制原理、风险中性原理以及平价定理。
第八章:折现模型以及相对价值评估方法。
第九章: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企业价值比价法。
第十章:附认股权证债券的资本成本的估计、可转债资本成本的估计以及租赁决策分析。
第十一章:股利分配政策。
第十二章:营运资本筹资策略、信用政策决策分析、经济订货批量决策分析。
第十三章: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联产品的成本分配、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第十四章:成本差异分析。
第十五章:作业成本法的计算。
第十六章:单一产品和多产品的保本分析、利润的敏感性分析。
第十七章:生产决策。
第十八章:现金预算。
第十九章: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的计算。
第二十章:披露的经济增加值和简化的经济增加值的计算。
第二十一章:质量成本的分类。
其次,针对第二轮复习,我们可以以知识点的快速回顾和刷题作为学习提高的手段。在刷题过程中,有一些刷题的技巧跟大家分享:
1、在刷题过程中切忌搞题海战术,首先要做的是甄别好题。当然,如果有条件,这项工作如果老师帮你来做,效率会更高。老师通过筛选出每章的类型题,你再去反复研究,这对复习的学员来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没有相应的老师指导,可以专门研究历年真题即可。
2.善于归纳对比总结,相同类型的题目做完要思考,然后反复比对,得出每一道题的考试关键点和易错点,进而掌握某一类型题目。3.整理笔记,需要有一个错题本,针对做题和比对,把做题的错误的点和对题目的理解感悟记录下来防止再错。
以上是针对《财管》第二轮复习的重难点和一些解题的技巧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叁’ 想考CPA,请教一下,各科学习的先后顺序是什么样的
①对于是财会类专业考生来说,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这三门课多多少少都有接触,上手肯定会更快;而经济法、审计、公司战略这些课程会认为较难。
②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考生会认为财务成本管理和公司战略学起来很有把握。
③对于法学类专业的考生而言,学习经济法、税法自然是拿手好戏;学习其他理解难度较大的审计、会计将会是不小的挑战。
④如果有事务所经验的考生会认为审计也并不是那么难学。
⑤对于绝大多数零基础考生而言,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是三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建议各位考生尽早开始学习;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相对来说备考时间短一些,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肆’ CPA零基础,六科应按照什么顺序学
顺序建议是:
会计-税法-审计-经济法-财务管理-战略
听张志凤 闫华红郭守杰 刘圣妮 刘颖田明的课。
写在前面:
1.
自我介绍:我是法学专业,注会六门中经济法算是本专业的内容,会计在本科稍微学了一些基础知识,其他的都是零基础。
2.
写作思路:先说到考试前最后一天我都做完了什么,再说我是用什么时间做完这些的,中间穿插复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复习方法,需要解释的地方我会有注释的形式标出来。
1. 复习成果
到最终考试前,我的复习成果如下:
①
会计:听完11年和12年两遍基础班的课程,做完11年的轻松过关2和12年的轻松过关1以及12年的轻松过关4的前五套题,教材看完一遍。
(作者按:“做完”是指在做完题目的基础上把做题总结,选择错题再做一遍,大题错题至少再做一遍,下同。)
②
财务成本管理:同会计。
③
审计:听完11年和12年两遍基础班的课程,做完12年的轻松过关1和轻松过关1,轻松过关4的第1套题,教材基本看完一遍。
④
经济法:没有听课,看了N遍轻松过关1,轻松1配套题目只做了选择题,主观题未做,轻松4只做了全部6套题选择题。
⑤
税法:听完12年的基础班课程,做完12年的轻松过关1,轻松过关4做完前5套题。
⑥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听完12年基础班的课程,做完12年的轻松过关1和轻松过关2,教材粗略看了4或5遍。
1.1
关于复习资料选择和应用
我的复习资料有三,轻松过关(以1为主)、网校的课程(全部是基础班)以及教材。对于这三种资料,我的使用顺序如下:
①
听课,通过老师的讲解勾勒起这门学科的知识框架和了解学科重点。
②
利用轻松1的题目前的讲解进行复习(因为跟课程讲义类似,就没有使用配套讲义),之后做后附的练习题进行巩固。
③
做笔记,笔记不求详细,但求能够凭印象写出知识结构。每章通常也就1张A4纸大小。
④
看教材,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听课和做题没有明白的地方,通过教材的讲解搞清楚;第二是补充知识细节,查漏补缺,寻找轻松过关1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丰富知识体系。
(作者按:在学习过程中,我是以轻松过关1为主,笔记也是以轻松1为基础做的。而日后的复习我基本是以自己的笔记为主,方法将在下文介绍。)
2. 学习时间
2.1
自然月:断断续续从11年9月到12年10月,中间穿插上课、偷懒、放假以及其他事情。
2.2
小时数:基本在1800~2000个小时,具体不详。每日学习时间平均在8小时,考前2个月10小时。
2.3
时间安排:
①在11年9月~12年1月间学习完会计、审计和财务成本管理三门主要课程(听完11年的课程,会计和财务成本管理做完11年的轻松2)
②12年1月~6月间的复习进度缓慢,基本在复习和巩固已经学习的三门课程,包括总结错题、建立知识框架和加深理解。
③12年6月至8月,学习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两门课程,做题并建立知识体系。
④12年8月至考前,复习学过的五门课程,开始回顾经济法,做轻松过关4的题目至考试。
3. 学习方法
3.1 复述
作为一个零基础的考生,我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跟所有人基本是相同的:会计和审计开始难以理解,尤其是会计中大家公认的最难的几章: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对于这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我的方法除了听课、看书外,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复述。我在听完课后,不理解或者记不住的东西会尝试着把这些点自己将给自己听,比如长期股权投资增资的成本法变权益法,再如审计中的风险评估这一章,我会尽量按照老师讲课的思路把内容再讲一遍。开始也许有点麻烦,但是一旦能够自己给自己讲清楚,那么:①说明已经搞清楚了这个知识点,②以后可以依样画葫芦给别人讲,③自己都能当老师了,还愁记不住么,这样会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上很多。
3.2 建立知识结构
所谓建立知识结构具体含义有二:
第一,
搞清每章的考点,仍以会计中的长期股权投资为例,其实说白了就是张老师每节课最后会重复的那些重点,不过我不是直接照抄或者看看就过去了,而是先自己总结出重点,用复述的方法重复后再根据老师的讲课查漏补缺。我的感觉是,一旦搞清楚考点是什么,做题的时候就会第一反应出“原来这个题考的是这个点”,那么在熟悉的基础上这个知识点的各种相关内容也会自然回忆出来,对于题目中的有些陷阱也就能回避过去。
第二,做好笔记。我的笔记很简单,基本没有细节的知识点,基本是在列提纲。我想给大家提的小建议是,对于笔记中不同层级的知识点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写。也许有些同学会觉得麻烦,但是因为只是列提纲或者写标题,工作量实际上也不会太大。这样一是方便用复述的方法复习,二是有助于建立知识框架。
3.3 及时复习
同时考多门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遗忘,对此我的方法是及时复习。在学习任何一个科目时,我不是听完所有的课程录音或者看完全部的书之后再回过头从第一章开始复习,而基本是采取高中的学习方法,昨天看的今天复习,从记忆效率来讲的确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另外,一定建议大家持之以恒,或许有点老生常谈,但是从记忆的角度来讲也的确是这样的效率更好。打个比方,如果先看会计一个周后来就放下了,留到一个月之后再看,那基本前面看的是白看的,真的就不如前面的一周去玩了。具体到每日写学习时间,如果我有8个小时在看书的话,基本有2个小时是在复习前一天的东西。
补:关于遗忘
对于遗忘,我的应对方法是:
①及时复习。复习周期通常是:第一天(学习当日)→第二天→第五天→第十二天。也并没有严格执行,只是大概日期。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遗忘曲线(具体内容请见网络)建立复习规律,可以通过记录复习日期的形式辅助。
②关于到考前是否能记住所有的知识点,我的感受如下:
a. 如果说教材的知识点是100,轻松1涉及的是90,那么我是以这90为主的。
b.平时复习中我理解并记住的知识点大概是70,另外20因为重要程度或者知识点本身的问题不用刻意记忆。到了考前能主动回忆起来的大概是70中的50.
c.我的小建议是,只要能做到及时复习,不用太过在意遗忘的问题,即使回忆不起来也没有关系。因为只要理解并掌握,尤其是曾经记忆过的知识点,即使考前忘记了,考试时看到题目也能回忆起来。我在考试中这种感觉比较明显。
3.4 反复做错题
题目我觉得不用做的太多,其实到最后我也就只做了轻松1,但是建议大家一定要把错题弄明白,而且不要只看一遍答案就算了,即使觉得自己只是粗心错了,也要回过头再做一遍,特别是像财管这类科目,再做一遍也许绕过了之前的错误点,却发现了新的问题。对于一些特别难的题目,我会在题目旁边标上记号,做一遍就标一下,有的大题最后会做五六遍左右。
补:3.5 关于笔记
我做笔记的顺序是这样的:
①听第一遍课。
②做笔记(详细版),理清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每一章的核心问题。对此,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先自己提出问题,再回答问题,比如:为什么会有营运资本这一章,公司实际工作中是碰到什么样子的问题才会促使人们对营运资本进行研究。
③做会计和财务成本管理的11年的轻松过关2,总结做题及结合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④带着第一遍做题中的问题听第二便课,听完课后做12年的轻松过关1加深理解。
⑤做笔记(框架版)。做法如下:听完第二遍课程后先将每章归纳出几个最重要的问题,之后将第一遍学习中详细的知识点归纳进这些问题中。同时不再使用第一遍的详细版笔记,而是重新做一遍框架版的笔记,形成知识框架,并适时复述每章的内容以复习。
(作者按:复述时先不看书及笔记,而是先自己叙述,等全部完成后再看笔记查找不足。)
⑥看教材。目的是寻找上面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到的知识点,看书速度较快,解释性的文字只要对这个问题已经理解就略过不看。
3.6
关于公式输入
我的方法很偷懒,只能供大家参考:
①财务成本管理我的完成情况是:完成单选、多选和计算题并检查一遍,综合题剩下最后一道半小题没有完成,完成部分检查了一遍。计算器是用的高考时使用的卡西欧的普通科学计算器。
②系统自带的公式我只用了一次,是写了一个根号,其他地方大概用的就是多次方的指数。加减乘除号我是用的搜狗输入法里面的。在搜狗拼音中输入“加”、“乘”、“除”或“约等于”,选5,我平时打字就是这样的习惯。
③比如现值系数的符号(P/A,X,X)这类我都没有写,直接查表代的数字。
④计算过程只写第一步或者最核心的一步,除非必须,一般不写含有字母的式子,如果需要解释就用文字,然后直接写出结果。
⑤输入数字用的小键盘和主键盘区上的数字结合,顺手就好。
‘伍’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主要研究什么是审计方向吗
不是的。注会的财务管理内容比较多:财务报表分析、长期计划与财务预测、财务估价、债券和股票估价、资本成本、企业价值评估、资本预算、项目现金流和风险评估、期权估价、资本结构、股利分配、普通股和长期债务筹资、营运资本投资筹资、产品成本计算、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标准成本、本量利分析、短期预算、业绩评价等。注会考试有一门课是审计。
‘陆’ CPA财务成本管理
网络搜索一下“会计考友论坛”,自己去下。
发点经验给你,助你考试(这个经验原创就是我,我粘贴一下)。
能考,一门一门的准备,今年才考完,现在是备考2010年注册会计师的最好时间。
我跟你说说所需要的底子,可能会对你好一些。
会计,需要有中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的底子。
审计,要会计学得好,审计才容易懂,这本书枯燥,比会计花的时间还要多。
财管,需要有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的知识。
经济法,没基础,也可以学。
税法,需要有会计基础的知识。
风险管理,我没考过,我是考老制度。
现在注册会计师刚考完不到一个月,应该是说最好预习明年的注册会计师的时间,考注册会计师,切忌不可贪多,不可高估自己活着低估注册会计师的难度。
现在最好不要把6本书买全,因为教材肯定会变动,尤其是税法明年变动会很大,我建议你一科一科的准备,准备好一本书,再买一本书准备,准备到明年4月,看你的准备情况,再决定考几科,以我个人的看法,我绝对你报考三科最为合适,经济法,税法,风险管理,这几科与会计联系不是很大,与会计稍微联系大点的是税法。辅导书不一定要买,最好报个班,现在报2010年的班,是送2009年的,建议你最好报考网校,跟着学,效果会比较不错的。
另外在准备的过程中,切忌莫放过大题,因为考试如果一道大题没做,及格的可能性就很小,一道大题都差不多18分左右,如果以道没错,就是80分往下起平,也就是说,正确率要达到80%才有希望及格,但正确率达到80%的,一般都能把题目做完,宁愿平常多错一点,也不要放过大题。
关于搭配的问题:
1.会计审计(+税法):这样搭配无可厚非,有人说先考这个,考了这个等于注册会计师考了一半,这种说法本身没什么错误,但是这么搭配是因人而异的,本身会计的难度最大,审计花费的时间比会计还要长,所以这样的搭配适合底子非常好,并且有时间比较,爱钻研大题的那种。如果你现在准备的话,可以试试,建议最好试听网校的辅导班,有10节免费的,其中包括第二章,如果第二章都听不懂的,建议不要准备。
2.会计税法(+经济法/+风险管理):这样搭配比第1种搭配要少花3个月的适合,这种报法适合大三的学生,专业课即将学完,并且没有其他考试,只考注册会计师的,这样如果考上,对毕业找工作相对好点。
3.税法经济法(+风险管理):这种适合考试经验不足的,归纳能力不强的,适合先从这个考起。
4.财管经济法(+风险管理/+税法):这个搭配是最省时间的,但特别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不错,并且学过金融的朋友,因为财管的期权股价是最难的章节,其次是企业整体价值评估,数学学得好,有金融底子的,会省时省力。害怕数学的不适合这一条。
注意:这个《会计》与注册会计师的每一门都有联系,其中与审计税法联系最大。这个《会计》并不是基础,更不是《会计基础》,很多学会计的,考这一科,考10多分,20多分都是正常的,大题一个不会的很多。所以最好有点心理准备,这个《会计》需要财管,成本会计的底子,第二章金融资产中,就涉及年金(资金时间价值)的知识。
《经济法》《税法》需要有《会计基础》知识,经济法的公司法,证券法,就要判断现金流量,净利率问题,一点会计基础都没有,肯定不行的。另外票据问题,如果是非会计专业,也不好理解,肯定要多费时间。《税法》更加需要有《会计基础》知识,企业所得税,财务报表,各项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增值税,这样的基本知识都没有,可以不用去考。
下面是如何学习的问题,风险管理我没有考过,也不需要考了,所以我不好回答,审计我也是没掌握方法,所以也不回答,其他4科我来告诉你:
其实很多人说考经济法,税法不需要会计基础,是个错误。
首先是财管:并不像别人说的掌握公式就很容易考过,财管加客观题,要计算的是80分以上,学财管的底子是财务报表分析,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其中成本计算肯定是年年都有的,这个是属于容易的题目,所以一定要会算。其次,通过历年的试卷看,财管的计算类型这么几个,容易的是财务报表分析,可持续增长率计算,最佳存货,最佳现金持有量,销售预算,风险计算,属于难的有期权股价,这个也是年年考,二叉树,斯科尔斯模型,肯定要知道,然后融资租赁,企业整体价值评估。10种类型的计算都要会,最基础的章节是年金,凡事考虑年限的,无非肯定是用到年金和风险的,其中数学最好是学过概率,你像风险计算中的标准差,方差,相关系数,全部是概率到财管的具体运用。
经济法:
经济法有点杂,归纳的东西多,归纳完之后,还有其他零散的.
1.归纳时间,这个是第一章,诉讼期限,肯定会考。还有比如多少日登记,多少日见报,多少日发出公告,等等,破产法,公司法合并分立会提及。
2.归纳表决方式,合伙企业法,公司法,破产法,物权法,都会有。
3.归纳组织形式,比如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的,这些合伙企业法,外商法,公司法,破产法,物权法都会有。
4.归纳人事任免制度,比如公司法独立董事,比如破产法管理人,都会有。
5.归纳能否对抗善意第三人,这个物权法有。
6.归纳其他数字,这个很重要的。
重点章节往往是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破产法,物权法。这些章节也容易结合。
税法:
而税法不同.
因为你看税法,出题就有很对性,计算题都是出税种,叫你算多少税,分值比例较高,所以你如果计算做得好,考80分都容易,我这么告诉你几点,你回去好好看看税法.
税法从增值税,除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外,书上黑体字,都是按照这么一个顺序.
1.各个税的概念
2.征税对象,纳税义务人.
3.计税基础,这个是计算的关键,哪些要计税,哪些要剔除,哪些算组价,你列一张表.
4.纳税时间,地点,税收优惠.
你按照这4样,再归纳第5个.
5.与房子有关的税,你看历年试卷,年年都会考到.
你这么一归纳,税法顶多归纳出30页4A的纸,肯定能过了.
会计:会计我一直头疼,把最难得看了,但是今年放水,考些不看的地方,但是会计也要有财管的基础,第二章金融资产就需要财管,未确认融资收益,所以学会计必须有底子,有中级财务会计的底子,有财务报表分析,税务的知识。
学会计我的归纳不到家,但是还是必须说,各个章节的联系,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长期股权投资都是有着联系,所以这几章要学好。
然后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所得税会计是难点。
归纳有以下这么几点:
因为会计其实是考你的会计准则问题,很详细的,所以首先要
1.归纳会计科目核算内容
2.归纳以什么价值核算,你比如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到底是什么价值。
3.归纳相同点,比如哪些要提减值准备,哪些可以冲回,哪些不可以冲回。
4.对比,资产对比负债,对比所有者权益。
5.共性,资产里面的,比如金融资产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资产,共同与差异,金融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的共性。
审计我没学好。
备考中注意这么几点:
1.不能因为没有2010年的教材而不预习,用09年的教材预习,最好不要买辅导,报个班比较稳妥,因为你如果面辅导,有以下两个方面不好,如果你考得多,会感到预习时间不够,再就是万一教材改变大,做成了一个印象反倒不好。还不如报个班,把习题班学会就好了。等新书一下来,就赶紧做题。
2.心态放稳,不是很难的考试,只是到了那里,会有两个想法,一是题目不难,但是不会,二是感觉一整本书都是重点。
3.最怕的是高估自己,低估注册会计师,很多考过初级,中级,盲目觉得自己的自学能力不错。
4.要坚持做大题,最怕的就是看到大题,就脑袋里面思考一下,不动笔,而直接去看答案。
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网络搜索一下“会计考友论坛”或者加我网络HI。
最后祝你考试顺利,工作顺利。
‘柒’ cpa财务成本管理和一般的财务管理学的重要章节有哪些麻烦大神指导,给个章节名称就好。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财报分析、财务估价、资本预算、资本成本、资本结构、营运资本投资、本量利分析,不过我觉得财务成本管理真的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光看所谓的重点章,CPA考试的时候只能祈求上帝保佑了。还是多了解些吧。加油,预祝您成功。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捌’ 讲CPA《财务成本管理》的马秀杰老师课讲的怎么样
马秀杰是主讲CPA《财务成本管理》课程的老师。
马老师很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上我的课我不带教材,学生也不用带教材”。
马老师是所有财管知识点都了然于胸的“活教材”,上课全程脱稿,案例实证信手拈来;
学生也不需要带教材是指,学生听完马老师的课就可以记住知识点;
曾做过试验,让零基础的学生听马老师的课,讲完竟然确实什么知识点都明白记住了。
‘玖’ cpa的财务成本管理应该怎样学
你好,我已通过专业阶段考试,财管96分
有人说财管对数学要求高,其实财管包含的数学最高也就是初中水平,连高中的都用不上。不用太害怕。我很推崇田明,他不愧是大师级的,讲课非常透彻,能告诉你原理是什么。我就是听他的课考这个成绩的
当然了,修行还在个人。这方面建议你在听课并理解公式原理及其暗含的经济意义之后,多做练习,实际上就我的感觉而言,财管公式虽然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在理解了它的经济含义之后自然而然记住的,根本不需要死记;只有极少数(如期权的BS模型)需要强记。因此我觉得重要的还是在真正理解了经济含义的基础上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还有问题 可以qq 1109590252
‘拾’ 有哪些好的方法来学习 Cpa 的《财务成本管理》科目
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
专业阶段考试科目:《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
专业阶段考试报名人员可以同时报考6个科目,也可以选择报考部分科目。
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
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在其他一些国家的会计师公会,如加拿大的CGA ,美国的AICPA,澳大利亚的澳洲会计师公会, 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在国际上说会计师一般是说注册会计师,而不是我国的中级职称概念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战略与风险管理》。至2014年底累计有19.3万人取得了全科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