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什么是成本与成本管理
扩展阅读
如何审计前期费用 2025-05-21 15:56:21
部落冲突怎么赚钻石 2025-05-21 15:56:15

什么是成本与成本管理

发布时间: 2022-05-03 13:52:51

1. 成本管理概述是什么

1成本

所谓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是对象化的费用,针对一定的产出物计算归集的。实际中,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

成本与费用有密切联系,只有将费用与营业收入相配比,以计算当期的利润时,才把成本列入费用这一大概念之中。但是,区分成本与费用是非常重要的。成本和费用都属于支出。在营利性企业的损益表中,成本通常包括材料、人工和间接费用,一般列在损益表中一栏的上方。

2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起初是指成本计划,这是成本管理必需的内容。而成本计划一般是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制定方案的,标准成本是指在标准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产品的成本。成本管理流程图如图5-30所示。

图5-30成本管理流程

成本计划一旦制定,就要纳入实际的生产活动当中。原材料的采购、现场操作、产品的外运都会导致成本的产生,即成本实绩。之后要进行成本核算,然后分析出成本差异,对过高的成本,要采取进一步的对策进行调整,对比计划低的成本,也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尝试将过高成本的项目按此部分的经验进行。

在理解质量成本的概念及构成的基础上,还要正确合理地设置成本项目,才有利于对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正确设置质量成本项目的原则主要有:

(1)视企业的具体情况,包括行业类型、生产规模、质量成本费用的特点等;(2)视现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他有关规定等。

我国各行业企业在推行质量成本制度的过程中,也设置了不尽相同而又基本一致的质量成本项目。我国国家标准GB/T 13339—1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规定的质量成本科目是:一级科目——质量成本;二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如表5-1所示,如有特殊要求时增设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三级科目共21项,规定各部门、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

表5-1我国质量成本科目表

按照ISO8402:1994对质量成本的定义,质量成本只包括“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和“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不是所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成本,也不是“为获得满意的质量”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和损失。因此,在归集质量成本费用时,必须在正确理解质量成本内涵的基础上,将各项费用或损失归入适当的项目中。比如设备的大修理费,就不应列入质量成本。也就是说,为维持正常生产所需必备条件以及为提高产品质量等级水平所发生的费用,都不属于质量成本的范围。

2. 成本管理主要内容是什么

成本管理的内容: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是由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项内容组成。

3. 什么是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4. 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有什么区别

成本管理有很多要素,其中一个要素是成本控制。现代型的成本观念有以下几个:成本效益理念、战略成本观念、成本计算、成本动因观念和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以成本控制为依据,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就是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企业的产出等于企业的
收入。因此,降低产品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企业的收益,企业必然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降低产品成本上,而陷入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管理成本的滞后状态,不能为决策提供所需要的正确信息。
现代型的成本管理以获得经济效益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一种新的认识观——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就是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
简单的说,传统的成本控制是节省,现代型的成本观念就是“舍得”有舍才有得!楼主需要更多的了解,不妨多看看一些成本管理的书籍和论文。推荐一个网址给你,你再看看:http://www.ceconline.com/SUB1_600000,600008.HTM

5. 成本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成本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

成本预测是根据有关的成本资料及其他资料,通过一定的程序、方法,对本期以后的某一个期间的成本所作的估计。成本决策是指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方案的比较、分析、判断后,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

成本计划是根据计划期内所确定的目标,具体规定计划期内各种消耗定额及成本水平以及相应的完成计划成本所应采取的一些具体的措施。



成本管理的作用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成本是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综合指标。

成本管理不能仅局限于生产耗费活动,应扩展到产品设计、工艺安排、设备利用、原材料采购、人力分配等产品生产、技术、销售、储备和经营等各个领域。参与成本管理的人员也不能仅仅是专职成本管理人员,应包括各部门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人员,并要发动广大职工群众,调整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行全面成本管理。

6. 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区别

1、成本控制是保证成本在预算估计范围内的工作。根据估算对实际成本进行检测,标记实际或潜在偏差,进行预测准备并给出保持成本与目标相符的措施。主要包括:
①监督成本执行情况及对发现实际成本与计划的偏离;
②将一些合理改变包括在基准成本中;
③防止不正确、不合理、未经许可的改变包括在基准成本中;
④把合理改变通知项目涉及方。在成本控制时,还必须和其范围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相结合。
2、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是由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项内容组成。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5-0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7. 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从学科的角度而言,会计可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部分,他们的交叉部分成为成本会计。

财务会计:编制财务报表,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用户提供信息。财务会计的信息是提供广泛的用户。其重点在于报告财务状况和营运状况。

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管理层提供信息,作为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决策的依据。没有标准的模式、不受会计准则的控制。

成本会计: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成本会计分为管理及财务两个方面,成本会计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公司的经营,并制定长期性或策略性的决策,并且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成本与改良品

(7)什么是成本与成本管理扩展阅读:

财务会计的作用

第一,财务会计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

企业财务会计通过其反映职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各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

第二,财务会计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成果、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第三,财务会计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企业接受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就有责任按照其预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考核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