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始入账成本和初始入账价值的区别
初始入账成本和初始入账价值是企业会计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尽管它们看起来相似,但在定义、意义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区别。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概念。
1.初始入账成本:初始入账成本是指企业购买或建造资产时所支付的费用。这些费用通常包括直接成本(如设备和人力资源成本)以及其他附加项目(如与设备安装相关的费用、现金折扣、运输和保险费用等)。企业会将这些初始成本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减少现金、银行存款或商业信用额度,并增加资产的价值。
初始入账成本是评估企业能力和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指标,因为它反映了企业为建立和创造某种价值而所做出的牺牲。基于初始入账成本的核算可以确保企业主对开支有清晰的了解,并在日常管理和决策中提供有用的信息,例如保持现金流平衡、控制预算、评估投资回报率、调整良好的战略等。
2.初始入账价值:初始入账价值指的是企业内在资产的经济实质。它考虑了多种因素,包括资源、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市场地位和品牌知名度等。由于初始入账价值基于广泛且抽象的变量,通常无法直接测量,因此管理层通常会使用财务模型、专业评估和行业数据来估算企业或项目的价值。
初始入账价值可以帮助企业和投资者更好地评估潜在的商业机会、评估产品和广告策略的影响、提高投资回报率并进行系统化的风险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初始入账价值通常比初始入账成本更大。
初始入账成本是什么科目?
成本属于成本类科目。属于成本的科目有: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等。
‘贰’ 交易性金融资产里公允价值、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初始成本的区别
1、公允价值: 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2、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
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余额-资产折旧或摊销-资产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如累计折旧、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等)。
3、交易性金融资产始入账成本
初始入账成本=实际支付额-手续费-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
‘叁’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入账价值,账面价值的区别
1.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初始入账成本如下:
初始入账成本=实际支付额-手续费-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
2.对固定资产来讲: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3.对无形资产来讲: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累积摊销;
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积摊销。
4.其他资产:(成本计量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相同)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拓展资料
交易性金融资产( trading securities)是指企业打算通过积极管理和交易以获取利润的债权证券和权益证券。企业通常会频繁买卖这类证券以期在短期价格变化中获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