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你了解多少
什么叫沉没成本?通俗来讲,就叫打水漂。你出去拉客户关系,花了很多时间和代价去维护客户,比如拜访、请客吃饭、送礼,结果突然这个客户公司破产了,那么前面的付出就全都打了水漂。所有的这些投入,已经发生了,也追不回来了,这就是沉没成本。
具体来说,很多人创业想去开奶茶店,开店需要投资,其中一部分投资用来装修,另一部分投资用来购买机器、原材料等。当这家店关门的时候,机器转让卖给同行,成本就能收回来一部分,而装修店面的钱,如果转让时没人愿意出钱补偿你,那么所有的装修钱就都打水漂了,这就是沉没成本。所以大家也能想象得到,为什么很多制造业企业全都聚集在一起,因为这样大家互相之间可以周转,初期买设备不用买新的,不用投入50万,没准35万就能把厂开起来,倒闭之后没准30万又能把设备卖给同行,沉没成本非常低。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的原因。我们今天在讲沉没成本,所以只在这里点了一下而已。
书本上讲机会成本,目的是要告诉我们,沉没成本是一种过去的、无法挽回的东西,既然已经过去,就别再纠结。
还是以开奶茶店举例,你投资的奶茶店如果倒闭,至少有30万打水漂。现在这家店经营得不好,你想找个网红来店里试吃宣传。面对这个决策,如果你脑子里想的是,店倒闭要亏30万,现在赶快放手一搏,万一能救活也不至于亏损这么多。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受到了沉没成本的影响,因为在这个决策面前,无论你做还是不做,沉没成本都是已经发生过的,无法收回来的。无论是否找网红来宣传,30万都一样收不回来。既然怎么决策都一样,那这个信息对你根本没有任何影响,你就不应该把它纳入考虑范围,否则想得太多,就容易把自己绕进去。
我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用机会成本的方式去思考,是去考虑每个选项将要失去什么,这种“将要”代表着未来。沉没成本则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哪些,这种“已经”是指过去,过去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没必要盯着过去看。
我们生活中买东西,总会遇到买错的时候,尤其是女生喜欢逛街买衣服,买回来发现穿不了,然后又舍不得扔,只好在衣柜里挂着,这个就是沉没成本在影响你。那我再追问一句,假设你有一个东西是花1万元买回来的,你用不了,转卖只能转出去2000元,是否要转卖呢?这是个问题,我相信你们开始有想法了。
20世纪,英、法两国有段时间联合研发飞机,研发到一半的时候,波音的新型飞机先一步研发成功。经过对比,这种飞机即便研发出来,运营成本也要远高于波音新型飞机,所以大概率不会有人愿意买,很明显这个项目应该赶快停掉。但是,因为飞机已经研究到了一半,投入的成本也有上百亿,大家不愿意就这么退出,于是继续追加研发经费,继续开发,终于做出了新飞机。结果,新飞机真的没人买,后面追加的钱全都打了水漂。
沉没成本在家庭关系、恋爱关系、人际关系当中,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很多人处在一种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当中,你把一生中最好的5年给了另一半,但只要这个关系是你不喜欢的,无论你做什么,你都无法追回这失去的5年,所以在决定你未来时就只能忽略它。
在心理学里,有一个叫“赌徒效应”的名词,说的是一个赌徒连输几把后,很容易输急眼,开始加大赌注,想要翻盘。这其实也是沉没成本,一样的道理。
朱自清的《背影》有一段要求背诵的内容,其中有一句话:“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多么有哲理啊!这就在告诉我们,不要纠结沉没成本。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沉没成本有了深刻的印象。但这还不够,我希望大家再回忆一下,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沉没成本的现象?你还能总结出哪些规律来?
在我学过经济学很多年后,渐渐有了以下这些感悟。
第一点,普通人容易忽视机会成本,并容易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如果要给这个现象做一个命名的话,我要叫它“沉没成本第一定律”。
举一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房子想要对外出租,租金每月3000元。第一种情况是,有个租客想要租,但是要跟你讲条件。你一听,不想出租了,然后房子就随之闲置一个月。
另一种情况,房子3000元租掉了,结果过了没多久,租客没交房租逃跑了。
两种情况,想象一下自己的心情。我猜大部分人遇到第一种情况时,都会很坦然地说,无所谓,空着就空着。遇到第二种情况的时候,绝对是气得直拍大腿,这个人,欠我3000元。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但实质上损失是一样的,都是3000元。前一种是损失了机会成本,但是很多人往往看不到,白白让机会成本损失了。经济学就是想要告诉大家,这个有成本,它在你自己的掌控之中,只要你忽视它,你就不会遭受损失。而后一种是沉没成本,每个人都能看到沉没成本,并且大部分人都在纠结沉没成本。经济学想要告诉你的是,这个东西已经打水漂了,已经找不回来了,已经不在你的掌控之中了,既然这样,就不要再去受它的影响。
第二点,为什么人们更容易忽视机会成本,而又更容易放不下沉没成本呢?我觉得这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人性中的一些弱点。人就是喜欢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不愿意承认错误。这条原理我很想管它叫“沉没成本的第二定律”。
比如租房的例子,房子不租,放弃了机会成本,你可以用一句话解释这种损失-我愿意,用你管,空着不赚钱我也愿意。但租客跑了,你很难用自己愿意解释,唯一的解释就是,承认自已当初眼瞎。然而我们就是不愿意承认错误,所以才会如此痛苦。
赌徒效应的例子也是一样,如果赔了大笔钱之后收手离开,岂不是证明自己错了吗?只能继续赌下去,万一赢回来翻盘了,不就没事儿了吗?
在我当交易员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越是心高气傲、自尊心比较强的男交易员,越容易犯赌徒效应的错误。他每隔一段时间,总是会出现巨额的亏损,原因就是出现了一笔亏损之后,往往急于翻盘,结果越亏越多。
所以要想开,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神仙,谁这一辈子不会做点错事呢?错了再改,没什么大不了的。改了再错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如果能够尝试着去接受自己的错误,接受生活中的失误和不如意,达到一种淡定的状态,那么即便没学过经济学,也能比较少受沉没成本的影响。
第三点,当我们了解了前面两个原理时,我们就可以用沉没成本去影响别人,改变别人的判断,这也是“沉没成本第三定律”。
很多男生在追人的时候事无巨细,随叫随到,但鞍前马后地服务女神好几年,最终人家也不理你,这种男生在网上被嘲讽叫作“舔狗”。学完这一节我们会知道,不断付出这种行为,得到的是沉没成本。这种沉没成本导致他很难放弃,陷了进去,他很可能最终自己都分不清楚,一直这样追求,究竟是真的爱女神,还是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很有可能是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所以自己也催眠自己说这就是为了爱情。
所以,一味地付出只能影响自己,你要想改变对方,那么就需要让对方付出,让对方增加沉没成本。当你鞍前马后了一段时间后,赶快趁机让对方帮你做一些细微的事儿,比如让对方帮忙拧瓶盖等。想要改变态度,索取会比付出更有效。
我有一次听到一个老江湖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这个人说,自已一生之中帮助过很多人,也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那么谁才是自己最亲近的朋友呢?他本能地以为那些受到过自己帮助的人,会更愿意把自己当朋友,结果当自己遇到事之后,发现曾经受过自己帮助的人,基本都求不着,而那些曾经帮过自己的人,基本都还会愿意再次帮助自己。我当时听完这个感悟,顿时觉得,这不就是沉没成本吗?
2. 怎么理解学会放弃,理智对待沉没成本
人们在决策中往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由于已花费了时间、金钱、精力等不可能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一段时间过后,即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会执着地坚持到底,而不会考虑最终能否取得胜利,结果越陷越深,为此赔上了更大的成本。在感情的道路上,不少女性会陷入这样的沉没成本误区。
一些女性结婚后,因为各种原因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或者原来相爱但后来感情出现裂痕,总是对离婚与否犹豫不决,考虑到两人都相处了这么长时间了,为感情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等成本,婚姻就这么完了很是不甘心,于是不管两人在众多问题上的分歧,一直不忍放弃,继续追加投入成本,结果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得不偿失。
没有哪个女人不希望婚姻牢固黏合,没有哪个女人不希望婚姻之船能够一帆风顺的行驶,但是谁也无法保证这艘船永远不会翻船。虽然婚前的爱情誓言,你不容置疑,婚礼上白头偕老的祝福,你也不必怀疑,但婚姻后的折戟沉沙,你必须正视。
看过电视剧《闯关东》的朋友对秀儿这个人物非常熟悉。秀儿是一个性格温和善良的女性,她对爱情非常执着,她一直对那个不爱她、不同情她、也不珍惜她的朱传武抱有幻想,而为了这个幻想变成现实,为了在少女情窦初开时说过的“我是你的人”这句话,她苦苦地等待着,在守候中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悄悄地流逝了。
朱传武在外闯荡十多年最终没有跟秀儿走到一起,尽管秀儿父母为此而迁怒于朱家,但是其间秀儿依然对朱家父母非常孝顺,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并将这看做自己的职责。后来她朝思暮想的这个男人死了,不知那时秀儿的心是否随之死去。她爱得很执着、很认真,她用平凡的爱、无声的等待赢得了观众的深切同情,赢得了人们为之动容的感叹,但是这种执着的等待并没有赢得男人的心,换来的是人生的悲剧,为了爱她付出很多,但是她从来没有从传武那品尝过爱的滋味,时间慢慢远去,这种固执成了与爱情相去甚远的心理煎熬。
生性固执的秀儿在感情出现不幸时,仍然割舍不下对传武的那片痴情,只能在感情泥潭中越陷越深。当你对两人的将来看不到一点希望时,不要总是沉浸在幻想中,而要勇于放弃,只有更好的放弃你才会得到另一种爱,你才能在婚姻危机中寻找转机。
在秀儿无法从传武那里得到她所渴望的爱时,另一个男人闯入了她的世界,他就是一郎先生,他一向她发出爱的呼唤,这个男人向她表白:这么多年,我一直想着你,正是因为你,我才有动力活到今天。渴望爱情、为爱执着的秀儿在爱一个人但始终没有能得到回报的情况下,接受了一郎先生的爱,第一次尝到了真正被爱的感觉。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总有一种爱让我们难舍难分。有一种爱,明明想放弃,却无法释怀;有一种爱,明知是煎熬,却又躲不开;有一种爱,明知无前路,心却早已收不回来……被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情所缠绕的痛苦也许每个爱过的女人都曾深有体会。你越想把爱紧紧地抓在手里,爱就越想挣脱你的手心,结果弄得自己疲惫不堪,感叹人生的不幸。
其实,世上从来没有命中注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着;也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除了内心的自由。当爱不再时,一味地去抱怨于事无补;当爱不再时,一味地放弃自我、委曲求全只会惹来更多的厌弃!
当你的婚姻出现危机,彼此之间的裂痕到了难以弥合的时候,女人一定要坦然接受,然后收拾心情,整装待发,去开始寻觅下一段恋情并继续投资,不要硬把自己拴在这棵树上,不要将前期无法回收的感情支出作为考虑因素,如若当初做出结婚这项决策本身就是个错误,或者你自己都不确定这份感情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在做出结婚这项决策之后,就不要再去考虑因失误造成的这份不可回收的投资。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或者说到的——错了,就不要一错再错。
如果你们的关系出现以下情况,那么你就要果断地结束这段感情:
(1)在你并没有做错事的情况下,对方时不时地对你施加暴力伤害,或者言语辱骂,而你没有办法帮他改变这种做法,这时就意味着你要下决心离开他,不要再对一段半死不活的感情苦苦纠缠。
(2)你发现自己的付出远远多于收获,或者对方总是做出让你恼火的事,而他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这说明他并没有把你完全放在心上,更不懂得珍爱你、疼你,这时你必须果断地放弃这段感情,不要打电话或想知道对方最近过得怎么样。
只有学会放弃,才会使自己变得更加理智,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适合你的,什么是你适合的,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想要你的,什么是你应该抓住的,只有懂得放下,才能走出危机的阴影,以一种新的状态面对新的开始,寻找到自己幸福的源泉。如果不懂得放弃,使自己沉沦于危机之中不能自拔,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熬成汤、烧成灰、变成粪土来肥沃家庭这块土地,不仅会使自己从中得不到任何保障,还会使自己活得非常悲哀,导致自我封闭,精神上陷入窘态乃至崩溃。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分手总是痛苦的,分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总是折磨人的。那么女人怎样走出这段感情的失落期、尽快恢复平静的生活呢?
让自己的心情宣泄出来如果你总是压抑糟糕的心情,可能永远都不会摆脱那些消极的感受。让自己尽情地宣泄吧,大哭大叫,或找朋友宣泄都可以,总之不要憋在心里。
重新树立信心坚持固然很美,放弃同样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当你发现自己的这份爱情不过是飞蛾扑火式的自我牺牲时,你要对自己选择放弃感到高兴,只有懂得放弃你才会遇到你所期望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不管对于相貌出众的女人来说,还是对于相貌平平的女人来说,爱情投资的低成本之道就是老老实实做人。因为伪装虽然能使你暂时赢得爱意,但是一旦被对方看穿,你所投入的用来伪装的成本就会在顷刻间化为乌有。
3. 爱情里的沉没成本效应
在一档流行的情感真人秀节目中,经常可以观察到这样的情况:尽管个体意识到自己在一段关系中并不幸福,伴侣有许多令其不满的特质,但提及分手,他们往往又犹豫不决。深入探讨其内心,他们可能会表示,既然已经投入了如此多的感情、时间、精力和金钱,如果现在放手,一切努力似乎都将付诸东流。这是怎样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使得人们即便在明显的不快乐中,也依然紧握着一段糟糕的关系不愿松开呢?
**一、沉没成本效应**
不甘心自己的付出化为乌有,即使感情已经消退,即使频繁受伤,即使未来无望,人们仍旧紧紧抓住不放。这种现象不仅在情感关系中出现,人们在做出各种决策时都可能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我们在决定是否继续某件事时,不仅评估其利弊,还会考虑我们已经投入了多少。这在行为决策理论中被称为沉没成本效应。
那么,什么是沉没成本呢?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那些已经付出且无法收回的成本,包括金钱、时间、精力和感情等。人们在某件事上的沉没成本越高,他们在考虑是否继续时往往越不理性,越容易陷入沉没成本效应。
**二、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
让沉没成本影响决策,意味着你放弃了新的机会。以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来说明:我花了很长时间攒钱买了一双昂贵的皮鞋,但穿了一天后就发现,它虽然外观漂亮,却让我走路时感到痛苦,脚趾还被磨得又红又肿。理智告诉我应该放弃它,但我为它投入了那么多,怎么忍心浪费?于是,我忍受痛苦继续穿它。这与爱情中的困惑是一样的:因为不愿意放弃已经投入的沉没成本,人们甚至会继续忍受痛苦,从而失去了拥有更好新恋情的机会。
**三、正确的应对心态**
1. **不再考虑沉没成本,调整心态。**沉没成本就像已经泼出的水,是无法收回的。既然无法收回,就别再考虑它。调整心态,既然曾经爱过就不必后悔。当初的付出是因为爱,是不求回报的。只要在付出时感到安心和快乐,就已经足够。即使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体验,成长了,成熟了,这些都是宝贵的收获。
回到买鞋的例子,既然钱已经花出去了,无论是否穿这双鞋,钱都回不来了。如果坚持穿它,只会让我的脚继续受罪,甚至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来解决问题。即使沉没成本很高,也要及时止损,至少不会继续损失更多。
2. **分析当前和未来的利弊,做出理智决策。**在做决策时,应将注意力放在当下和未来,而不是过去。只需考虑现在和未来,继续这件事是否对自己有利。可以尝试一种方法,比如在买鞋的例子中,我假想这鞋子是免费得到的,然后根据这个假设来决定是否继续穿它。在爱情中,如果不知是否应该继续,可以这样考虑:假设我们之间没有任何过去,一切从零开始,你还会愿意与这个人开始一段恋情吗?这样,只要不再受沉没成本的影响,决策就会变得简单而清晰。
**四、合理利用沉没成本**
既然多数人很难不受沉没成本的影响,我们也可以在恋爱中适当利用这一原理,以更好地经营感情。可以鼓励或引导对方为这段关系投入时间、精力、感情和金钱等。当对方面临其他诱惑,对这段感情产生动摇时,考虑到曾经的投入,可能会更加犹豫不决。在爱情中,认识并善用沉没成本效应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困惑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4. 真正拖垮一个人的,是“沉没成本”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覆水难收”,意思是指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
道理很简单,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会深陷其中:
很多时候,因为付出了一些东西,比如时间、金钱,精力,所以就算再不好,我们也想坚持。
但是这背后的坚持有意义吗?其实并没有!
大多数时候,如果我们合理的算账,就会发现: 多数情况,越是坚持,损失越大,直到它将我们拖垮为止。
而这一切的根因,都源于“沉没成本”。
什么是“沉没成本”?
按照网络的说法,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
听上去似乎挺简单的,但做起来极难:
譬如投资理财,当下亏损了50%,你会忍痛割肉,果断卖掉吗?并不会,你会觉得都跌成这样了,未来肯定会有逆转,即便这只股票再垃圾,你也会这么告诉你自己,直到被再次打脸。
譬如赌博,你输掉了很多钱,会果断离场吗?并不会,你会觉得我都这么倒霉了,肯定马上否极泰来,结果往往连裤衩都输掉。
再譬如你选了一个糟糕的专业,但已经临近毕业了,你选择抛开专业去择业吗?并不会,你还是会觉得,我之前努力了十几年,专业再不好,也比重头开始强吧!
.......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认为再坚持一下下肯定有转机!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若是不能果断放弃沉没成本,只能损失更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沉没的成本”根本不算成本, 和当下要做的决策其实毫无必然关系,只是 情感 上我们将其强行联系起来了。
从感知来考虑,我们总会认为认为凡有付出,必有收获——前期投入了这么多,继续下去大概率会变好。
但现实不是这么算的,如果方向错了,只会更糟糕。
另一方面,大多数时候,由于得到的快乐其实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这会逼着我们“赌红了眼”,继续下注。
举个例子,你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张100元钞票,正准备弯腰去捡起来,不巧的是,一阵大风刮来,把这一百块又给刮跑了。
这个时候你一定是很难过的。
奇怪的是,这一百块钱本来也不是你的,刮跑就刮跑了呗,有啥好难过的?
但是,你就是会难过,觉得自己如果采用一些措施,就不会如此,自己是能够挽回损失的。
心理学家把这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底层心理状态叫做损失规避。
关于这点,研究发现, 这种损失所带来的负效用是同样收益所带来的正效用的2.5倍。
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才会如此纠结,不可自拔。
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常常会发现A姑娘错误的爱上了某个渣男,因为之前投入太多了,甚至怀孕了。就勉强嫁了,结果婚后生活更悲惨,然后悲剧变成惨剧的故事。
常常会发现,在糟糕的工作或者状态里面,坚持了数十年,最后直到绝境,无法回头的情况....
人生这么长,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倘若不幸遭遇此类困境,应该如何改变呢?
① 用理性提问代替感性直觉
就在20世纪80年代时,英特尔还是一家存储器公司,因为日本公司的价格竞争,英特尔已经连续6个季度亏损。
面对如此的困境,他们不知道该不该放弃存储器的生意,还是转向新的业务,高层争吵了很久都没有结果。
在此番困局下,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与董事长摩尔谈话说:“如果我们都下台,另选一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
摩尔想了想,说道:“他会放弃存储器的生意。”
然后,格鲁夫最终把英特尔转变成了一家微处理器公司,果断放弃了存储器业务,让公司重见生机。
当我们难以作出抉择时,不妨尝试因特尔这种方式: 换一种身份或换一个视角向自己发问。
我们可以站在一个纯理性的角度或者上帝视角来问自己:
如果是一个不知道我过去付出,不需要承担过去成本的人来帮我做决策,他会怎么做?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脱离自我视野的时候,自然会清楚,最正确的选择,到底是什么?
② 学会做减法
在我毕业的前几年里,我走了不少弯路。
当我重新站在十字路口的,我再次变的纠结起来了:
那时,我希望下一份工作,收入不低于5000元,而且还能学到东西,好好成长;同时,我希望自己的专业/专长能发挥作用。
但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我筛选了很多公司,结果都不尽人意。
最后,我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把所有的标准都罗列出来,一条一条的划掉,只保留一条最重要的事情。
当抛弃掉了所有“不靠谱”的答案,我意识到了, 过往的收入不重要,曾经的专业不重要,我需要的是迎来一次新生,足以为自己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后来的结果,相信一些读者都知道:
对比上家公司,我还自降了1000元的薪水,只为在这个领域能有所成长。
1年后,我的收入增长了3倍;而现在,我能成为所在企业的COO,也是曾经的那个选择带来的。
很多时候,就是如此:当你带着“包袱“前进时,你总是很难作出选择。
你唯一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减法,直视自己的内心,把无关紧要的东西都丢掉,别管你曾为它付出了多大的成本。
很多人毕业那会,总是告诉自己,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考上了这所大学,读了这个专业,我必须在本专业里面找工作。
在他们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依旧会告诉自己,虽然我并不喜欢这份工作,这个行业,但毕竟投入了这么多,不该放弃,这是一个糟糕的选择!
真是如此吗?其实并不是!
我们都应该意识到:
我们的人生不应该是为过去负责的,而是为未来负责!
不管曾经投入了多少,如果当你发现一条路走偏了的时候,应该立刻停下来,而不是去自我感动——我这条路走了多远。
永远记住,拖垮我们的永远不是当下的困境,而是不愿放手的沉没成本!
作者:蹩脚乌鸦,与你分享有价值的洞见。同名公号,蹩脚乌鸦。
你有多久没好好读书了?为回馈读者,我特地准备了一份大礼包:精心搜集 价值3000元的个人成长 好书,私信回复“我要福利”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