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房企成本核算什么时候
扩展阅读
现在柴油价格怎么样了 2025-05-08 08:26:24

房企成本核算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 2025-05-07 19:45:11

❶ 房地产成本管理三大阶段及趋势

第一章  走向控制与策划的耦合管理时代

第一节  房地产成本管理三大阶段及趋势

高房价、超高利润的房地产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房地产企业对成本管理的重视,也催生了房企普遍“重开源(营销)、轻节流(成本)”的短视观念,导致目前国内房地产成本管理水平整体相对落后。不过,国内也有一大批标杆房地产企业在成本管理中进行了极深的探索和实践,走出来一条创新之路,并经历了中国房地产成本管理的三大典型阶段:2003~2006年的以成本核算为主的阶段、2006~2010年的以成本控制为主的阶段,以及从2010年起开始逐步流行的成本策划阶段。

这三大阶段的成本管控各有侧重:成本核算阶段重在核算,属于事后管控型,追求算得快、算得准;成本控制阶段强调对目标成本的过程进行严控,希望通过多版本目标成本、合约规划、成本预警强控、动态成本管控等手段,保障目标成本不被突破,属于典型的事中管控型;而成本策划阶段强调的是成本投放效果最大化,通过项目成本、建造成本的合理策划,保证成本收益的最大化,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花小钱办大事”,追求成本结构的最优化。

一、成本核算阶段——关注造价,强调算得快、算得准

之所以当前很多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还停留在财务核算的初级阶段,除了整个行业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外,更直接的原因是,缺乏一批真正具备先进管理经验的成本管理人才。目前,国内大多数成本管理人员源自工程造价领域,主要进行目标成本阶段的成本测算、过程变更签证的算量核价、结算过程中的成本核算等工作,纯粹是以管控工程量、单价为主;另外,这与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关系,房地产行业上游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以及房地产行业的整体监管水平都有很大的规范空间,所以,导致成本管理人员的日程工作都是在于施工单位和其他供应商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不断的基于多变的图纸和现场施工状况来算量、核价,最终导致成本管理一度陷入了“懂技术比懂管理更重要”的怪圈。

成本核算阶段的成本管理以建安成本为主要管理对象,以核算为重点,强调算得快、算得准,对预算人员的造价能力要求很高。同时,处于此成本管理阶段的成本管理人员受制于图纸多变、错漏碰缺多、现场变更签证多、合同结算扯皮多等问题,从而在审量、核算工作中耗费了巨大的精力。业内有首打油诗可以形象地形容此阶段成本从业人员的工作窘境:“锄禾日当午,预算真辛苦;对着施工图,一算一下午;算了一下午,图纸还在补;图纸刚补完,方案又重组,苦苦苦!”受制于这一点,成本从业人员很难再有多余的精力从更高的层面来统筹整体的成本管理,从而使得目标成本的合理性考量不足,同时,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手段对成本进行事前管控,导致风险无法提前预判,进而使得成本容易失控。成本核算阶段是很多企业的必经之路,一般而言,项目个数不多,且公司整体运营管理处于刚起步阶段的房地产企业经常会采用这种管理模式。

成本核算阶段的成本管理特征:

优缺点:1、操作简便,成本核算准确,利于数据沉淀;

2、定位和设计环节对成本的影响失控,对风险没有预判;

3、签了合同再拆分得出动态成本,过程控制滞后

4、不能提供全局性成本信息供经营决策使用。

关键点:成本管理与执行核算人员为主,以建安成本为对象,以核算为重点。

约束条件:1、业务能力:预算人员的造价能力、图纸解读能力要强;

2、运营管理:施工图出图要和招标、开程开工衔接好;

3、协同机制:设计部门的出图时间要能够得到保障。

❷ 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的特点

房地产开发成本核算程序
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核算是指企业将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费用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最终计算出开发项目总成本和单位建筑面积成本的过程
开发产品成本的核算程序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核算开发产品成本时应遵循的步骤和顺序。其一般程序是:
1、归集开发产品费用 由于开发规模的不同,房地产开发的成本归集对象也是不同的。对于小规模的开发,如单幢或几幢房屋的开发,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可以将全部开发量作为成本归集对象,设立一个成本核算单位。但是对大规模的开发,如街坊改造或小区开发,就必须科学地确定成本归集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核算不能过细(台以单幢为单位),因为许多直接开发费用很难分摊到每幢房屋,这样做势必会增加工作量,使核算工作繁琐化。相反,成本核算也不能简单地以小区为核算单位,因为一个小区从开始建设到完全建成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其中所开发的商品房却是陆续完工出售的,这样做势必使成本核算资料滞后,失去其成本结算和管理上的作用。本文以为:应该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工程内容和工期进度作为确定成本归集对象的主要依据,对大的开发项目应该按不同的开发期进行分块,便于费用的归集和成本结算,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 (1)在项目开发中发生的各项直接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即借记“开发成本”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贷记有关账户。 (2)为项目开发服务所发生的各项开发间接费用,可先归集在“开发间接费”账户,即借记“开发间接费”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贷记有关账户。 (3)将“开发间接费”账户归集的开发间接费,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各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即借记“开发成本”总分类账户和明细账户,贷记“开发间接费”账户。 通过上述程序,将应计人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开发费用,归集在“开发成本”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之中。
2、正确划分成本项目 客观地反映产品成本的结构,便于分析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按现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开发成本”作为一级成本核算科目,企业应在该科目下,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选择成本项目,并据此进行明细核算。选择成本项目不能太多,对于发生次数较少、特别是单笔发生的费用,应尽量合并。而对金额较大、并陆续发生的费用应单独设立科目核算。
为核算开发企业的开发成本,企业可根据其本身经营开发的业务要求,设置下列账户: (1)“4301开发成本”账户。 本账户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的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本账户借方登记企业在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的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贷方登记开发完成已竣工验收的开发产品的实际成本。借方余额反映未完开发项目的实际成本。本账户应按开发成本的种类,如“土地开发”、“房屋开发”、“配套设施开发”和“代建工程开发”等设置二级明细账户,并在二级明细账户下,按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明细核算。
(2)“4302开发间接费”账户。 本账户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开发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等。本账户借方登记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开发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贷方登记分配计入开发成本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开发间接费。月末本账户无余额。本账户应按企业内部不同的单位、部门(分公司)设置明细账户。 按现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间接费用应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本文认为,这样处理,对部分费用来说,有悖于会计的配比性原则。该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予以确认和计量。比如,为项目贷款而支付的利息以及项目的前期销售费用,这些费用的特点是数额较大、受益对象明确,如果在受益对象实现销售之前,就将其列入损益类科目进行核算,势必会形成虚假的财务成果,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3、计算并结转已完开发产品实际成本 计算已完开发项目从筹建至竣工验收的全部开发成本。并将其结转进入“开发产品”账户,即借记“开发产品”账户,贷记“开发成本”账户。 4、按已完开发产品的实际功能和去向,将开发产品实际成本结转进入有关账户。 即借记“经营成本”、“分期收款开发产品”、“出租开发产品”、“周转房”等账户,贷记“开发产品”账户。 房地产开发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计算出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可销售面积的开发成本,以便企业结出经营利润。可是现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重视工程决算而忽视项目决策,因为工程决算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时间性比较明确,而且涉及到工程款的支付,比较实际,不易拖拉,而项目决算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显得遥遥无期,比如小区个别配套没有完成(不影响销售),计划中的公建设施暂时不能实施,或者押金的收回久拖不决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整个开发项目的完全建成,进而影响项目决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为完全可以通过“预提费用”科目将尚未实施的工程预算预提计入成本,以便项目决算能按计划进行,以后待工程完成后再按实际支出调整项目成本。由于这部分工程内容通常在项目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对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一般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