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实施作业成本核算过程中,作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资源
从广义讲,资源(Resource)作为一个概念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但是,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资源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可以理解为每一笔费用。资源可以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2.作业
作业概念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首先,作业具有明确的“边界”,以明确作业消耗的资源与作业产出,能够明确成本责任;其次作业必须是可量化的基准,对于一般的生产作业,作业比较容易量化,对于知识性的作业,如研究工作,则难以量化,如果要把作业纳入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则必须对作业进行计量,为作业制订量化的标准。第三,作业具有单一的分配动因,作业的分配目标对于作业的消耗只能按照单一的成本动因线性分配,而作业中的某些成本项目可能与该成本动因并不线性相关;第四,作业必须与一定的组织机构对应,必须具有唯一对作业整体负责的一个组织单位。
3.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企业需要计量成本的对象。这根据企业的需要而定。如可以把每一个生产批作为成本对象,也可以把一个品种作为成本对象。在顾客组合管理等新的管理工具中,需要计算出每个顾客的利润,以此确定目标顾客群体,这里的每个顾客就是成本对象。成本对象可以分为市场类成本对象和生产类成本对象。市场类成本对象的确定主要是按照不同的市场渠道不同的顾客确定的成本对象,他主要衡量不同渠道和顾客带来的实际收益,核算结果主要用于市场决策,并支持企业的产品决策。生产类成本对象是在企业内部的成本对象,包括各种产品和半成品,用于计量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果。
4.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就是分配的原因,最新的作业成本核算/作业管理标准规定了三种成本动因:
资源动因:表示作业、成本对象或者其他资源对于资源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它用来把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成本对象或者其他资源。
作业动因:表示成本对象或者其他作业对于作业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它用来把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或者其他作业。
成本对象动因:表示其他成本对象对于成本对象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它用来把成本对象成本分配到其他成本对象。
5.分配路径
作业成本法中定义了很多的资源作业成本对象等可以参与成本归集与分配的对象,也定义了很多成本动因。分配路径就是把这些独立的分配对象和成本动因关联起来:例如:人工工资按照各个作业的人数分配到加工作业、检验作业,装配作业。加工作业根据各个生产批的加工共时分配到各个生产批号。成本从人工工资流到生产批号就是分配路径。分配路径把分散的作业成本要素组成完整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6.辅助要素
综合上述的内容,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主要包括了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分配路径、辅助要素六个重要的因素,每种要素,都在上面准备了详尽的内容来进行说明。同时,也希望这些中级会计职称知识点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
㈡ 项目实施与作业成本具体包括
项目实施与作业成本具体包括:人工成本、设备费用、物料成本、顾问费用、其他费用。
项目实施方案的写法:
1、项目背景的概括:一个项目的起因是什么,建设这个项目的初衷又是什么,都应该在方案中提现出来,而且更加需要自己做好市场背景调研。
2、项目团队清单:对于一个项目所有的参与者,一定要列出清单,让客户知道这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哪些人员的投入。
3、项目目标的实现:项目目标是什么,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实现,都是应该在项目中提现的,而且必须要充分描述项目建设的方式。
4、项目费用开支清单:关于一个项目的费用,一定要通过清单列出,让企业和客户知道,自己所见这个项目的所需成本有多少,做好对项目投资预算的评估。
5、项目风险评估:不管在做任何项目,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作为项目方案撰写者,对于这方面的风险内容,也应该做好评估,清楚当前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