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非付现成本产生的所得税是该算现金流出还是不算现金流出
是流出。
非付现成本抵税是流入。
② 折旧为什么在现金流量表中体现为资金的流入
企业的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摊销,折旧和摊销既然是非付现的成本费用,但是它是一种特殊的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部分要用本年利润经过调整后计算出现金流量,折旧费是没有减少现金的支出。
调整时要在本年利润的基础上,首先加上折旧,还要加上其他不减少现金的费用如无形资摊销售,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等。
企业的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摊销,折旧和摊销既然是非付现的成本费用,但是它是一种特殊的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部分要用本年利润经过调整后计算出现金流量,折旧费是没有减少现金的支出。
调整时要在本年利润的基础上,首先加上折旧,还要加上其他不减少现金的费用如无形资摊销售,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等。
折旧摊销因素考虑进去只会出现在间接法编现金流量表的情况下,间接法以净利润为起点,倒推现金流,净利润是扣除了折旧摊销的结果,而折旧摊销并不产生现金流出,所以要加回去,相当于有现金流入。
举个例:收入100、成本20、折旧20、净利60(假定无所得税,费用等等什么的,收入成本都是现过现,折旧不产生现金流,因此,现金流净额: 100-20=80,而净利60+折l日20=80。
拓展资料:
折旧的方法:
1、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
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年折旧额=资产原价*年折旧率。
2、工作量法。
计算公式为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资产原价*(1-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总的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项资产当期工作量。
3、加速折旧法。
又被称为快速折旧法和递减折旧法,常用的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4、双倍余额递减法。
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年折旧额=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5、年数总和法。
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还可以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资产原价*年折旧率
③ 借款的利息支出为什么是非付现成本
付现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经营期以现金支付的成本费用。非付现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经营期不以现金支付的成本费用。借款利息是每月计提,这是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和体现。每月计提,实际上并未支付,而是到期时支付。因此,不属于付现成本。
拓展资料:
一、非付现成本
1、非付现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经营期不以现金支付的成本费用,一般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开办费的摊销额以及全投资假设下经营期间发生的借款的利息支出。
2、计算公式为:
非付现成本=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开办费的摊销额+全投资假设下经营期间发生的借款的利息支出。
二、付现成本
付现成本指需要动用现金付现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而引发的现金支出。它的特点是即发即付,如本期购买润滑油本期就支付这项现金,而不会拖到下期才支付,并且是全部记入当期的成本费用。它不包括年修理成本,因为年修理成本往往是作为预提费用而分摊于若干个纳税期间。立即支付的成本。
三、利息计算公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计算利息的基本公式,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2、利率的换算,其中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的换算关系是: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除此之外,使用利率要注意与存期相一致;
3、利息计算公式中的计息起点问题,储蓄存款的计息起点为元,元以下的角分不计付利息;利息金额算至厘位,实际支付时将厘位四舍五入至分位;除活期储蓄年度结算可将利息转入本金生息外,其他各种储蓄存款不论存期如何,一律于支取时利随本清,不计复息;
4、利息计算公式中存期的计算问题。计算存期采取算头不算尾的办法;不论大月、小月、平月、闰月,每月均按30天计算,全年按360天计算;各种存款的到期日,均按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如遇开户日为到期月份所缺日期,则以到期月的末日为到期日。
④ 非付现成本问题
付现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经营期以现金支付的成本费用。一般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开办费的摊销额以及全投资假设下经营期间发生的借款的利息支出。
付现成本亦称“现金支出成本”。那些由于未来某项决策所引起的需要在将来动用现金支付的成本。
当企业资金紧张,又无应收账款可以收回,而向市场上筹措资金又比较困难或借款利率较高时,在此情况下企业面临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进行采购的决策。
决策者在此类决策分析过程中对“付现成本”的考虑,往往会比对“总成本”的考虑更为重视,并会选择“付现成本”最小的方案来代替“总成本”最低的方案。
非付现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经营期不以现金支付的成本费用。
组成:
付现成本指需要动用现金付现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而引发的现金支出。它的特点是即发即付,如本期购买润滑油本期就支付这项现金。
而不会拖到下期才支付,并且是全部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它不包括年修理成本,因为年修理成本往往是作为预提费用而分摊于若干个纳税期间。立即支付的成本。
非付现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经营期不以现金支付的成本费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非付现成本
⑤ 折旧是非付现成本,为什么计算净现金流量的时候要加
因为净现金流量是现金的流入-现金的流出,它是现金的实际收支差额,而折旧虽然属于资产损失,以成本或费用的形式扣减了当期利润,但它并不是当期的实际现金流出,所以在以利润为基础计算现金净流量时应将其加回。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某企业当年收入总额100万元,均为现款收入,成本费用税金总额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10万元),净利润20万元,则其当年现金净流量为:
直接法下:100-(80-10)=30万元
间接法下:20+10=30万元
⑥ 为啥要加非付现成本的25%
非付现成本抵税是算作现金流入量。
折旧等非付现成本产生时并没有引起现金流出,所以它本身不影响营业现金流量的。由于计算税后营业利润时,已经减掉了“非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所以后面要加上“非付现成本”,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率”影响了现金流量。
⑦ 非付现成本不属于现金流出,但为什么要加上他抵扣的所得税呢
非付现成本抵税是相关的现金流量的,在营业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中,体现的是非付现成本抵税的流量的。
营业现金净流量
=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所得税+非付现成本
=税后净利润+非付现成本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
=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营业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
=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
=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
=(收入-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率
⑧ 非付现成本是什么意思
非现金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期间不以现金支付的成本。包括一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全部投资假设下经营期间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对应的概念是现金成本。现收现付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期内以现金支付的成本。非现金外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期内不以现金支付的成本和费用(非现金外成本=固定资产年折旧+无形资产年摊销+开办费年摊销+经营期利息)。包括一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全部投资假设下经营期间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