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如何用层高法分摊成本
扩展阅读
体校费用大概多少 2025-05-07 03:11:16
北疆地下有什么资源 2025-05-07 02:58:35

如何用层高法分摊成本

发布时间: 2023-06-15 02:06:15

⑴ 建筑高度与成本的关系

层高增加十公分房屋造价增加百分之三左右。建安成本是房屋建筑成本和房屋设施设备安装成本的简称。建筑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全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影响建筑成本控制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设计,建筑功能,层高与层数,建筑材料与设备标准等等。其中建筑层高与层数因素对于建安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因素。 概括地讲,建筑物层数(高度)对造价的影响,因建筑类型、形式和结构不同而不同。理论上如果增加一个楼层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单位建筑面积的成本可能会降低。但是当建筑物超过一定层数时,结构形式就要改变,单位成本通常又会增加。所以在项目总体规划允许高度范围内,项目决策人掌握降低开发成本的临界点是非常关健的。一、建筑物的层高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题下应尽可能降低。在相同建筑面积的条件下,受到层高变化影响的主要项目是外墙、内墙、墙体饰面等,由于层高的增加还要由此引起相关项目的变化,如:整体建筑高度加大其基础设计随荷载的加大而增加,外墙、内墙等垂直承重及分隔构件的增加,垂直构件的抹灰装饰量增加; 2. 采暖、卫生、空调、电气,垂直管道及管径的增加; 3. 因空间体积加大而造成的水、暖、电、空调设备容量的增加; 4. 墙体脚手架及水、暖、电空调安装脚手架的增加; 5. 垂直构件的模板数量的增加等等,从而造成了工程总造价的增加。据资料分析,住宅层高从3米降到2.8米,平均每套住宅综合造价可下降4%左右。平均每降低0.1米,能降低造价2%左右。这是因为层高和净高的降低可以使基础、墙体、柱、内外装修、管线、采暖等工程量减少,从而降低工程造价。一般住宅层高可控制在2.7米~2.8米。二、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综合测算建筑层高每增加10cm,相应造成建筑造价增加2~3%左右。但当建筑层数增加时,单位建筑面积所分摊的土地费用及外部流通空间费用将有所降低,从而使建筑物单位面积造价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地皮特别昂贵的地区,为了降低土地费用,提高建筑密度,中、高层住宅也是比较经济的选择。

⑵ 老房加装电梯成了趋势,但是费用需要怎样分摊才合理

老小区改造装电梯费用分摊的问题肯定会引起争议,可能会为此产生不同的矛盾。在小编看来虽然自己住的楼层比较低,但是一定要拿出一部分的钱来装电梯。层高的人可以选择多拿一些,楼层低的人可以选择少拿一些。有的人是居住在6楼,因此就不要去占别人的便宜。爬楼梯是十分受罪的,别人有没有电梯都无所谓。装电梯的时候大家都不想多掏钱,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因为住在一楼的人根本不需要电梯,多掏钱是不可能的事情。

总的来说小区当中应该要制定分摊的标准,要把所有的费用全部都考虑在内。电梯用电是十分昂贵的,可以根据用电的情况来进行分摊。一部分的费用由小区内部人员承担,另外一部分则由政府补贴进行承担。用这种方式相信小区当中的人都会同意,毕竟是要共同守护属于自己的家园。

⑶ 探讨一种土地成本分摊方式

裴新民

土地成本常常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最大的成本事项,不同方式分摊对项目分期税负、甚至总体税负有一定影响,因此常常引起财务人员、税务人员的交涉和争论。

最常用、最容易被税务接受的分摊方法是可售建筑面积分摊法,占地面积分摊法也得到税务部门一定支持,个别地方税务部门也接受销售收入比例法、售价比率法、层高系数法。之所以有这么多分摊方法,其实正是因为这些分摊方法均存在一些缺陷。本文简要分析现有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一种新方法与大家探讨。

一、现有分摊方法的局限和不足:

可售建筑面积分摊法数据来源可靠,争议最小,是最常用的分摊方法。但是,这个方法显然忽视了不同类型物业的售价差异,导致高价物业与低价物业分摊了同样的成本,不符合“收入成本配比原则”。

占地面积分摊法需要界定不同物业的占地面积,而占地面积缺乏法定的计算依据。如果是分期开发,只是区分不同期次的占地面积还比较直观,容易确定。如果想要区分同一期中不同类型物业的土地成本,占地面积如何划分就会出现多种方式,不同方法会出现不同计算结果。这显然干扰了这一方式的固定性、可核查性。

销售收入比例法、售价比率法符合“收入成本配比原则”,但是只适合全部物业销售完毕时的清算处理,中间部分销售完成、部分没有销售时不便采用,否则,就存在对未售部分的预估成分,影响计算结果的严肃性。

层高系数法用于建安成本分摊有一定合理性,其经济基础是层高越高建筑成本越大。但是这一方法用于土地成本分摊就十分勉强。在对建筑有限高要求时,层高越高,最终形成的建筑面积越少,似乎还能解释。在没有限高要求时,层高与土地成本的关系就找不到关联理由了。

二、设想的计算方法:

基于对以上分摊方式的思考,以及当前写字楼、公寓等商业物业价格普遍低于住宅价格的实际状况,我提出一个“土地使用年限比率分摊法”:

同地块存在不同性质用地时,有法定的土地使用年限,比如商业的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因此,设定住宅的分摊系数为1,商业的分摊系数就可以设定为0.57【40年÷70年】。以此为基础,计算商业物业、住宅物业应分摊的土地成本。

例如,某地块占地面积10万㎡,容积率3,30%商业建筑面积9万㎡,70%住宅建筑面积21万㎡,土地成本总额20亿元,计容建筑面积的平均楼面地价约6667元/㎡,则:

商业物业分摊的土地成本总额为:200,000万元÷(90000㎡×0.57+210000㎡×1)×90000㎡×0.57=39,266万元

住宅物业分摊的土地成本总额为:

200,000万元÷(90000㎡×0.57+210000㎡×1)×210000㎡×1=160,734万元

商业物业的单位土地成本为:

39,266万元÷90,000㎡=4,363元/㎡

住宅物业的单位土地成本为:

160,734万元÷210,000㎡=7,654元/㎡

这样的分摊结果是商业与住宅分摊的土地成本相差3,291元/㎡,与平均的楼面地价有明显差异。

三、方式的合理性: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设定了使用年限,企业付出土地出让金购买的是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年限到期后权属人需要向国家补交土地出让金。商业的土地使用年限与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不同,《土地出让合同》对此进行了明确约定。因此,按照不同类别物业的土地使用年限分摊土地出让金,符合合同对价关系,吻合“成本”的原始含义。

2、《建设用地规划条件》是《土地出让合同》的重要附属法定文件,对项目地块中的商业、住宅的最高建筑面积有明确限定。因此,按照项目地块不同类别物业的土地使用年限分摊土地出让金,有准确、法定的数据依据,没有任何虚拟、估算成分。

四、方法的适用范围:

1、本办法主要适用于地块内同时有不同性质用地的情况,各类性质用地的占比较高的情况。显然单一性质的土地不适用本办法,其他业态占比很小的,使用不使用本办法影响很小。

2、本办法适用于商业物业售价低、住宅物业售价高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按本办法处理可以让成本与售价取得更好的配比结果。如果情况相反,则不宜采用本办法。

在此提出这样一个理论上讲得通,数据来源合法可靠,易操作、易核查,能解决商住项目成本分摊合理性的办法,欢迎大家进一步探讨。

⑷ 农村两层200平米的自建房如何计算成本

连简装不超三十万(精装除外),结构设计及装修标准不同,其价格也千差万别。

⑸ 房地产土地增值税住宅商铺成本怎么分摊

一、面积分摊法。按各自面积分摊
二、层高系数法。一般以住宅为1,商铺层高除以住宅层高得其系数!
这两个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