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成本的含义
历史成本也叫会计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核心是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
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资产减负债诉所有者权益自然也是历史成本计价的,有别于报表日的重置价值、变现价值和市价。
计算公式为:会计成本=账户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资产,已消耗=产生收入(费用)+不产生收入(损失)
会计成本是会计记录在公司帐册上的客观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产、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原料、动力、工资、租金、广告、利息等支出,按照我国财务制度,总成本费用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组成。
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公司一级折旧费、修理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费及其他管理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土地使用税等)。
财务费用是指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及其财务费用(汇兑净损失、银行手续费等)。
销售费用是指为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运输费及其他销售费用(广告费、办公费、差旅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称为期间费用,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1)为什么权益用历史成本扩展阅读
会计成本是显性成本,它可以用货币计量,是可以在会计的账目上反映出来的。除了会计成本之外,还有另一种隐性成本。它与显性成本即会计成本有很大的不同。隐性成本不能直接从帐面上反映出来,因而难以精确计量。比如,机会成本就属于隐性成本。
② 历史成本原则是什么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标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对价,而且即使物价变动,一般也不进行调整。
其主要内容是:企业取得的各种财产物资,应以其购进或建造时发生的原始成本即实际成本人账,并以此作为分摊和转作费用成本的依据。当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按实际成本计价,能防止随意性,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便于了解和比较。
实际成本原则主要用以确定财产物资的入账金额。
(2)为什么权益用历史成本扩展阅读
会计上,企业资产价值通常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以公允价值为辅,这是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求。
企业持有资产的价值,可能因为自然环境、技术革新、市场环境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比如企业持有的股票因股价上涨导致账面值比取得成本高、亦或者持有的存货因技术革新而无人问津,从而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这些都可能导致资产的历史成本和账面价值出现差异。
实施条例从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了资产计税基础的概念:历史成本为本。一般情况下不得调整计税基础,减少资产价值变动对所得税的影响,以不变应万变。考虑到实务中的需要,计税基础并非一成不变,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可以调整计税基础。
③ 历史成本是什么意思
又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
会计成本=账户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资产,已消耗=产生收入(费用)+不产生收入(损失)
(3)为什么权益用历史成本扩展阅读:
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原始成本会计模式以原始成本为计量属性,并将原始成本视为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般原则。在这种会计模式下,一切经济业务和事项,一律以原始成本为入账标准。
各类资产都按原始成本转销。各类权益都以业务发生时实际收到的或承诺支付的货币数量计价。产品成本也按原始成本计算。这样,就把整个会计建立在原始成本基础之上。
计量属性的优缺点
原始成本计量属性的主要优点是:
(1)原始成本是在市场上通过正常的交易客观的确定下来的,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
(2)原始成本可以验证。
(3)原始成本较近似于购置资产时的资产价值。
(4)原始成本数据易于取得,并且与收益计量上的实现概念相一致。
原始成本计量属性的缺点主要有:
(1)由于资产的价值经常发生变动,经过较长时期以后,原始成本作为企业可用资财的计量属性就缺乏重大意义。
(2)原始成本不能使利得和损失的实际发生期间有可能得到确认。
(3)由于资产的价值自始自终在变动,不同时期取得资产的成本在资产负债表早加在一起,缺乏可解释性。
④ 历史成本的定义是什么
历史成本就是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
会计成本=账户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资产,已消耗=产生收入(费用)+不产生收入(损失)
(4)为什么权益用历史成本扩展阅读
由于核算目的不同,会计成本和定价成本在许多成本费用项目的核算方法和标准上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定价成本和会计成本的重大差别。比如,为加速固定资产更新换代,减少技术进步对固定资产减值的影响,企业可以根据有关制度规定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采用较短的折旧年限。
而在定价成本核算中,政府为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持价格的相对平稳,在满足企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通常会倾向于采取年限平均法或者较长的折旧年限。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给企业会计活动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特别是许多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其条件和标准主要由企业会计人员根据企业需要和职业素质来判断和确定,必然会与定价成本核算要求出现更多、更大的差异。
⑤ 会计核算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主要原因是
选A;历史成本是实际发生的,具有客观性
历史成本原则或实际成本原则,要求一切经济业务和事项,一律以原始成本为入帐的标准,把会计建立在原始成本的基础上。要求资产和权益的计价,以经济业务发生当时实际投入和实际付出的货币数量作为入帐价值,产品成本也按历史成本计算,这样会计报表各项目势必均按历史成本反映。之所以按历史成本计价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1)历史成本是买卖双方,在买卖过程中所确定的交易价格。这个交易价格在市场上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信赖的(2)历史成本较真实地反映取得资产时的价值。(3)由于历史成本的确定比较容易,他是可以验证,检查与控制的计价标准。(4)按原始成本计价,也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建立在实际交易的基础之上,从而使净收益的确定比较真实客观可比。
不懂的还可以问我!
⑥ 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资产减负债诉所有者权益自然也是历史成本计价的,有别于报表日的重置价值、变现价值和市价。
采用历史成本原则的初衷是认为资产负债表的目的不在于以市场价格表示企业资产的现状,而在于通过资本投入与资产形成的对比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这种对比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