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车间成本按什么比例分配
扩展阅读
中国水资源资料有哪些 2025-05-14 00:57:57
中化石油怎么样耐烧吗 2025-05-14 00:54:48

车间成本按什么比例分配

发布时间: 2023-06-04 03:10:48

⑴ 生产部和各车间如何计算生产产值,用工成本比例应该多少合适如何计算,望谢谢回答

计算生产总值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用工成本比例多少合适要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考虑。您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考虑:
劳动分配率:即人工成本总额÷增加值×100%
人事费用率:即人工成本总额÷销售收入×100%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即人工成本总额÷总成本×100%
对人工成本进行分析时,企业一定要多角度分析,将人工成本结构和比率作为主要的考察目标。
如果单纯的从人工成本总量出发,盲目降低用工成本比例,企业必定会陷入裁员、降薪,引发内部动荡,核心人员对企业失去信心造成流失,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投资来招聘、培养的恶性循环

⑵ 成本费用的分摊方法

第一种,平均分摊法。把一定时间内发生的费用平均摊到每个产品的成本中,它使费用的发生比较稳定、平均。平均费用分摊法是抵消利润、减轻纳税的最佳选择。

只需生产经营者不是短期经营而是长期从事某—一种经营活动,那么将一段时期内(如1年)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最大限度的平均。

就可以将这段时期获得的利润进行最大限度的平均,这样就不会出现某个阶段利润额及纳税额过高的现象。

第二种,实际费用摊销法。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摊销,多则多摊,少则少摊,没有就不摊,任其自然,这样就达不到避税的目的。

第三种,不规则摊销法。根据经营者需要进行费用摊销,可能将一笔费用集中摊入某一产品成本中,也可能在另一批产品中一分钱费用也不摊。这种方法最为灵活。

企业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当企业的经营不太稳定,造成利润每月差别很大时,该方法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利润高时多摊,利润低时少摊,从而有效地避税。

(2)车间成本按什么比例分配扩展阅读:

企业在进行费用分摊时应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如何实现最小利润支付;

二是在费用摊入成本时如何使其实现最大摊入。

企业费用开支包括劳务费用开支、管理费用开支、福利费用开支、各项杂费开支等。其中,劳务和管理费用开支最为普通,也是企业费用开支中两项最主要的内容。

劳务费用开支和管理费用开支有多种标准,但最小最低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它是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来决定的。

拿劳务费用开支来说,任何一个企业生产经营中都有一个劳务使用最佳状态点。在这个最佳点上,劳动力和各种人员配备使企业利益最大而劳务费用最省。

因此,寻找发现这一最佳结合状态点是使用费用均摊法的基础。

⑶ 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有哪些

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有:

一、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产品生产工时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额;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三、产品标准产量比例法:

产品标准产量比例法是以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为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标准产量之和;

某种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的标准产量×制造费用分配率。

生产成本一般采用哪种方法分配

一、在实际工作中,商业零售企业,一般采用哪种方法分配成本?
零售价法是商品零售企业经常采用的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下,首先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出期末存货成本,然后倒挤出本期的销售成本。采用这种方法的程序如下:
(1)在商品存货明细账上同时按成本价和零售价登记期初存货和本期购货,计算出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的成本和售价总额。
(2)本期销售的存货,在其明细账中只登记售价,不登记成本价,并据此计算出期末存货的售价。
(3)计算成本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初存货售价+本期购货售价)×100%
(4)计算期末存货的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售价总额×成本率
(5)计算本期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例1】某商店2007年5月份的期初存货成本为289
480元,售价总额为360
000元,本期购货成本为620
000元,售价总额为806
000元;本期销售收入为820
000元。请计算该商店5月份的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成本。
按照前述所列程序,计算结果如下:
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成本=289
480+620
000=909
480(元)
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售价总额=360
000+806
000=1
166
000(元)
期末存货的售价总额=1
166
000-820
000=346
000(元)
本期成本率=(909
480/1
166
000)×100%=78%
期末存货成本=346
000×78%=269
880(元)
本期销售成本=909
480-269
880=639
600(元)
目前我国商品零售企业广泛采用的售价金额核算法,实际上是零售价法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售价金额核算法的具体账务处理程序如下:
(1)平时商品存货明细账的进销存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记入“商品成本差异”账户。
(2)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售价)×100%
具体计算时也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进销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月末“受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l00%
(3)根据进销差价率计算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进销差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或,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进销差价率
(4)调整本期已销商品的销售成本。
本期已销商品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例2】接例1,本期购销业务及有关的计算程序,在“售价金额核算法”下的会计处理如下(有关增值税的分录略):
(1)结转入库商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
80
600
贷:材料采购
620
000
商品进销差价
l86
090
(2)本期销售商品:
借:银行存款
82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20
000
(3)平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820
000
贷:库存商品
820
000
(4)计算进销差价率:
进销差价率=(70
520+186
000)/(360
000+806
000)×l00%=22%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820
000×22%=180
400(元)
(5)根据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冲转销售成本:
借:商品进销差价
180
4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80
400
经过调整,本期商品销售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639
600(=820
000—180
400)元;“库存商品”的期末借方余额为346
000元,“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贷方余额为76
120元。企业在会计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存货项目中的商品存货部分,应根据上两个账户的期末余额的差额列出。上述两个账户期末余额的差额为269
880(=346
000-76
120)元,该项数额与按存货成本率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完全一致。
二、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一)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
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和动力成本,应专门设置“直接材料”等成本项目。这些原料和主要材料一般分产品领用,应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记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如果是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成本,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公式: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某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分配率=全部产品的材料实际耗用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耗用量=某种产品的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或成本)=某种产品的材料实际耗用量×材料单价
会计处理时,按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专设成本项目的各种材料成本,应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所属各产品成本明细账“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企业应根据发出材料的成本总额,贷记“原材料”等科目。
(二)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
直接进行产品生产、设有“直接人工”成本项目的生产工人工资、福利费等职工薪酬,应单独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和所属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借方(在明细账中记入“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同时,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生产一种产品,发生的工资等人工成本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若生产二种及以上产品,应采用一定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的成本中。如,按计时工资分配直接人工成本。
(三)制造费用的分配
在基本生产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制造费用可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制造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
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等。
1、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这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这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由于工资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产工人工资资料,因而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较简便。
3、机器工时比例法
这是按照生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用机器工时的原始记录。

⑸ 企业可以选择按什么比例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

制造费用分配标准

(一)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即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由于工资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产工人工资资料,因而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较简便。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三)机器工时比例法,即按照生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用机器工时的原始记录。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机器运转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四)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总数

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成本包括比对产生的所有生产成本的组织和管理直接材料和生产直接劳工成本中的其他一切,包括生产(工厂,工厂)各业务部门的其他生产成本。

(固定资产维修费列罗“管理费用”作坊生产的固定资产和行政部门发生),有以下具体项目:工资管理,员工福利,住房建设成本,劳动保护,季节生产损失和停机维修期间,各生产单位等。

间接制造成本一般都计入成本,通常发生在并不直接归属于确定其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去的产品成本和地点须提前归集所发生的成本制造成本,那么当包含在各成本对象的成本使用分配成本对象间某个方法的月份结束。

(5)车间成本按什么比例分配扩展阅读:

分配方法

1、工时比例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有真实正确的工时记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2、工资比例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应该大致相同,

否则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多,负担的制造费用也要多,而机械化程度高的产品则负担的制造费用较少,从而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3、机器工时比例

这一方法适用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机器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大小与机器运转的时间有密切联系。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耗机器工时的完整的原始记录。

查账人员审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的账务时,应首先对被查企业机械化程度及机器工时记录等情况进行核实,查明该企业是否适用这种分配方法,然后,再复核数字计算的正确性。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原理与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基本相同。

4、年度计划分配率

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年度内如果发现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与计划数发生较大的差额,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的生产企业,因为在季节性生产企业中,每月发生制造费用相差不大,但淡季和旺季的产量悬殊却很大,如果按实际费用分配,各月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将随之忽高忽低,不便于进行成本分析。

⑹ 生产成本分配率怎么计算

生产成本中有=直接材料(领用材料)+制造费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部分一般可以分出。制造费用和不能直接分配的材料和人工一般按两种产品的产值比例分配。如甲产品的产值是200万,乙产品的产值是100万,那制造费用的分配比例就是2:1。

举例:如本月的制造费用是10000元。按以上的分配比例:甲产品的制造费用应该是6667元,乙产品的制造费用是3333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6667元。生产成本--乙产品3333元。

贷:制造费用10000元。

(6)车间成本按什么比例分配扩展阅读:

根据不同的企业,其生产过程有不同的特点,其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带来了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