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控制行政管理支出的措施有哪些
有些措施:
1、精简机构,合理编制机构人员,从源头有效降低行政管理支出。
2、平抑物价,减少财政性补贴。
3、提高国家财政收入,有些抑制行政管理支出。
参考依据:
在中国,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主要有:
①机构、人员因素。行政管理支出中直接用于人员的开支约占50%,机构和人员的增减对行政管理支出增减起决定作用。
②政策性补贴和物价因素。物价上涨使对职工的补贴增多,国家机关、党派、团体开展公务活动的支出也会相应增多。
③管理因素。主要指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行政管理支出效益的影响。另外,国家财政收入水平对行政管理支出也有重要影响。
行政管理支出属非生产性支出。在中国,注意控制和节约行政管理支出,对于合理安排国家财政总支出,用更多的资金支援经济建设和各项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克服官僚主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资料来源:http://ke..com/link?url=GkG_S_-6fGk-
‘贰’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
我国行政管理费过快增长的原因与对策探讨
【摘 要】在整个财政支出体系中,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行政管
理费作为公共支出 中一项重要的消耗性支出,改革开放以来占我国公共支出的比重持续上升,已成为导致我国财 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增长过快,有经济增长、政府机构 庞大与人员冗杂、行政经费使用效率低、行政管理成本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必须深 化行政机构改革,提高行政经费使用效率,建立健全政府行为监督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控制行政管理费的过快增长。
【关键词】行政管理费;行政机构;行政效率;监督机制 一、 我国行政管理费过快增长的原因
1、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经济的发展,财政收支直线上升,不可避免也会导致行政管理费的增加。瓦格纳将经济发展带来的财政支出的快速增长归纳为两个方面原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的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组织,这样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经济因素是工业发展带来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将产生外部拥挤性等问题,需要增加公共部门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一国经济的增长往往伴随着物价水平不同程度的上涨,而物价上涨则会直接推动行政管理费的增加。 2、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膨胀
从纵向看,我国政府组织按五级设置: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在实际运行中,各级政府下面又增设了多个准行政层级,如市区政府下的街道办事处和街道办事处下的居委会。这些准行政机构的经费及相关办公设备的费用多数来源于公共财政。从横向看,截止到2006年3月,我国地级区划数333个、县级区划数2862个、乡镇政府39199个,全国省级党政机关厅局级机构多达2100多个常设机构。与此相应的全国各级政府行政人员的增长速度也太快。从我国供养比例(即总人口与财政负担人员之比)来看,50年代为600:1,70年代为155:1,而90年代为40:11。在政府机构扩张、人员膨胀的情况下,政府官员自身还存在着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这就更进一步导致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增加。 3、行政成本意识薄弱,经费使用效率低 行政成本意识对于控制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在行政管理领域,人们的行政成本意识相当淡化“成本”一词最早用在企业之中,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获取高额利润。不得不千方百计降成本,成本意识自然要强烈些。我国多年来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行政事业的发展一直依赖于财政的统包统揽和统收统支,而且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具有天然的“垄断”性质,不存在外部竞争的压力,具有排他性和强制性。政府组织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政府工作投入和产出相脱节,在成本和收入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在客观上缺乏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因此政府组织在管理工作中,往往更注重任务的完成及其效果,而忽略完成任务所需的投入。成本意识的匮乏是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此外,我国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使官员失去了降低行政成本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我国考核官员政绩主要看GDP、财政收入、引进外资及出口创汇等指标,纵容了。不计成本”的浪费行政观念。 4、对行政管理成本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尚未重视对行政成本的监督控制,这是行政管理中浪费现象及腐败现象禁而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行政管理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用,公用经费过多常常是行政管理支出膨胀的直接原因之一。党的十六大已经明确提出,要降低国家的行政成本,打造“高效政府”和“廉价政府”。但是这一精神在贯彻执行过程中经常会遭 到种种的阻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实报实销”的报帐制,财政监督机制不健全,行政开支由政府财政大包大揽而不计成本,奢侈浪费、以权谋私、贪污侵吞等消极腐败行为还有所存在。据最保守的估计,全国官员每年用于公款吃喝的消费在2000亿元以上,每年的公车开销不少于2000亿元¨ 。
二、有效抑制我国行政管理费过快增长的对策建议
l、精简机构。压缩人员 (1)继续深化行政机构改革。
第一,大力精简直接管理经济的机构,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相应地政府也可大规模地减少这方面的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第二,合并、调整原有的间接管理经济的政府机构,以提高这些机构的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运行效率。撤并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实现“以减人促减事,以减事促减人”的良性循环。
(2)精简行政机构多余人员
尽快建立政府公务员竞争机制。首先,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行政人员,着力抓好行政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能力培训,实施定期岗位轮换。培养一专多能的行政公务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逐步推行机关干部的辞退制度,改变行政机关人员只进不出的现象,改变目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状,努力减少财政供养人口,节约财政支出,减轻社会负担。 2、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1)行政人员要牢固树立行政管理的效益观念,增强行政成本意识
要加强行政成本效益的宣传教育,提高行政部门和人员对行政成本、行政效益的认识,强化行政成本意识。各级领导干部应在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带头作出表率,倡导务实、高效、廉洁的良好作风,并形成全国上下共同遵守的制度。
(2)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政府采购制度是政府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严格管理,能保证政府采购资金的有效利用,保证政府采购过程的公开透明以及提高政府机关的行政效率。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无论从节约行政开支、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提高行政率或是促进廉政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3)对政府官员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改变现行主要以经济指标考核评价单位和干部工作绩效的做法,把行政效率和行政成本作为政府和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行政费用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对铺张浪费、影响极差或因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的,要进行责任追究,以更好地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3、建立健全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
我党经常开展党性党纪教育活动,要求公务员尤其是官员加强“自律”,但是对于压缩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的效果不显着,因此,最要紧也最有效的办法还应当是建立和健全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加快透明政府的建设,让每个公务员尤其是官员接受公众的监督。目前,我国对公务员的监督有很多种形式,如人大权力机关的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司法监督等,但本质上这些都属于体制内的监督,容易造成监督不力的后果。因此,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用法律来保障政府定期向社会公布一切行政开支项目和费用,使政府的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接受公众的监督,从而有利于铲除滋生浪费的土壤,有效地保证政府用好纳税人的钱。
‘叁’ 谁知道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实施
(一)控制重点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从严控制行政成本,着力控制以下事项:
1.机构编制和人员;
2.公务用车购置和管理;
3.会议、庆典、论坛;
4.出国、出境、出省考察;
5.楼堂馆所建设。
(二)控制方式
1.机构和人员控制
加强行政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严格执行机构和人员编制审批程序,建立健全机构和人员编制动态约束机制,严格控制超编进人和聘用临时人员,有效控制财政供养人员。
2.部门预算控制
坚持预算与行政机关履行职能需要相适应。对行政机关实行部门综合预算,推进部门预算公开,全面规范行政机关收支活动,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切实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提高年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建立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标准体系,强化预算执行控制管理。
3.部门支出控制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建立本单位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分解行政成本控制指标,落实行政成本控制任务,提高电子政务、视频及电话会议比重,降低会议经费支出;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规范公务支出;严格控制新购高油耗、高配置越野车;从严控制出国团组、人员和经费;推广政府购买服务,降低行政成本支出。
(三)实施与监督
1.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由各级政府负责,具体工作由财政部门牵头,会同监察、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审计、政府督查等部门共同推进。
2.各级行政机关是行政成本控制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当强化行政成本控制意识,建立健全本单位行政成本内部控制制度,周密组织实施,确保行政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3.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级行政机关重点行政支出项目的审计,督促整改行政支出控制不力的行为。
‘肆’ 如何对行政管理成本进行控制
有效地控制行政成本、高效低耗地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是我国政府行政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寻求行政成本得以降低的措施与途径是我们解决当前行政成本过高或失控的关键。
对行政管理成本的控制着重从宏观与微观上进行控制。
一、从宏观方面。
1、更新思想观念,在行政管理中借鉴“经济人”的思想。
对于要建立一个做得更好和花钱更少的政府来说,在改革和探索中借鉴企业的经营理念,借鉴“经济人”的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确立讲求效益的思想观念。
在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上确立以公众为本的思想观念,遵循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节省行政经费开支,让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去,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公众既然是这些利益的出资者,也应该是最终的受益者。
政府要在行为方式上确立追求高效率的时间观念,政府需要借鉴企业的快节奏、高效率的运作模式,强化时间观念,重塑追求高效率的思想观念,以提高政府工作的行政效率,避免时间这种抽象的行政资源被无端的损耗,从而加大行政成本,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2、.精简政府机构,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精简政府机构,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有效控制行政成本的主要途径,伴随着机构改革的进行,政府在管理模式上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实现由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变,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成本耗费。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与行政质量的迫切要求,对公务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本质上是对政府管理的要求,只有公务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推动政府加快行政管理的改革,提高行政效益。
‘伍’ 企业行政管理部如何降低成本!
一、减员增效;
二、控制和降低办公费用
三、控制伙食费用,杜绝浪费和一切隐性支出
四、打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降低人力流失,避免高昂的招聘费用
五、水、电、车辆的费用控制
六、车间加班的控制
七、作好各部的人岗分析与配置,减少或合并不必要的岗位,从而节约用工成本
要想降低成本,哪里都可以,只要认真
‘陆’ 行政经理如何控制行政预算和行政成本
一是严格控制人员经费支出。实行了经费与编制双向控制的办法,严格按编制核定部门预算,对超编人员一律不安排经费。
二是压缩和控制一般性支出。经费支出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了20%,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了15%,公务接待费支出在上年基础上削减了10%,
三是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加强对公务用车编制和配置标准的管理,强化了公务用车日常管理。一些地方试行货币化改革,取消公务用车,发放交通补贴。
四是加强会议费管理。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进一步完善会议分类管理办法,严格会议审批制度,实行定点开会,完善各类会议综合定额标准,一些地方实行了会议费财政直接支付。
五是加强接待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六是加强因公出国管理。严格控制因公出国经费预算规模。制定因公出国经费开支标准,规范因公出国经费开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