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猪肉价格现在为什么这么低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养猪大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导致的,其二养猪成本本身就低,其三是猪肉口感不好。
一、养猪企业恶性竞争
大型猪企有着先进的养殖技术,还有各种科学化的养殖设备,这种规范化的养殖可以避免猪生很多的病。就算是生病了,养殖厂主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让这些猪治好病。而且这些大型的猪企还拿着很多国家的津贴,按照每头猪多少钱来从国家那里领钱。总的来说这些大型规范化的养殖厂里养猪就跟别的工厂流水线上的工具一样,非常快速而且销量很好。但是那些私人的养殖场就不一样了,他们没有国家的津贴。也没有那么多规范化的设备和技术,基本难以和大型养殖场竞争。最后如果想要把猪卖出去很多人就只能降价,大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帮助了猪肉的价格一降再降。
总而言之,大家也不用因为现在的猪肉价格下跌而不敢吃猪肉,价格跌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大家想吃就放心吃,这些猪都是经过国家安全标准检测过的才会流入市场。
B. 牧原股份为什么那么便宜
从2020年9月以后,猪肉板块几乎头也不回地走上了下坡路。猪肉板块的行情起伏对持有猪肉股的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今天,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猪肉板块的龙头公司--牧原股份。
在还没有对牧原股份进行测评之前,我要赠送一份养殖业行业龙头股名单给大家,点开下面的链接就能领取:宝藏资料:养殖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公司主要从事的是生猪的养殖与销售业务,而商品猪、仔猪、种猪是目前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中国最大的自育自繁、工业化、一体化生产的生猪养殖企业,公司在生猪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方面已多年。现已形成以生猪养殖为核心,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是中国猪业的明星企业。
简单介绍了牧原股份的公司情况后,请大家看下牧原股份公司还有哪些特别之处,有没有投资的价值?
亮点一: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一体化产业链使公司的很多个生产步骤都维持在一个可控状态,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成本控制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等方面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拥有一条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完整生猪产业链,并拥有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猪舍和饲喂系统、强大的生猪育种技术、独特的饲料配方技术。
亮点二:突出的地域、市场、生产管理以及人才等方面的优势
因为公司处于粮食的丰产地区,所以饲料成本比较低;在行业以及市场上的认可度和知名度也不低;主要是引进人才和研发技术,具备扎实的生产管理和一支强大的技术人才队伍等,由此使本公司在疫病防控、产品质量控制、规模化经营、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由于篇幅受限,关于牧原股份的深度报告以及风险提示的更多内容,学姐都放在研报里了,可以点击这里看看:【深度研报】牧原股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猪肉养殖这个行业具有永续经营的特点,行业的需求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两方面上的提升,是持续不断的在扩大的。牧原股份在该行业中,它作为领头羊,它在行业中占据的比例要比其他企业高,消费需求的扩大将直接对其产生积极作用。而且在行业市场中,它的集中度比较低,还没触及天花板,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还是不错的。
三、总结
总括起来说,牧原股份,它属于猪业里的龙头老大,地位不可撼动,其具备在高速扩张之下的低成本控制能力,从基本面来看,不枉为一家出色的上市公司。抱有长远的目光来看,其股价跟行业周期具有相关性,投资者可以保持关注,等到猪周期底部的宝贵配置机会。
但文章滞后性是一定会有的,假若想进一步了解牧原股份的未来行情,那么就动动小手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会协助各位诊股,看下牧原股份的估值如何:【免费】测一测牧原股份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9-0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C. 牧原养猪成本5.1元/公斤,是真的吗
近日,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在河南省养猪协会会长办公会上表示:牧原3800头群170日龄体重达170kg,平均料肉比为2.4:1,综合成本10.元/公斤,也就是5.1元/斤。平地一声惊雷,秦董的发言震惊了整个养猪行业,好多养殖户纷纷表示不可能,自己自繁自养成本低还得6元以上呢,5.1元/斤表示不相信。对此,今天小编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就是秦董说的这个成本都包含哪些,我们按秦董的前后发言及数据来看,5.1元/斤的成本应该指的是裸成本,也就是说只是饲料成本,不含场地费、人工费、水电费、设备等费用。
当然,就当前的行情来说,牧原成本5.1元/斤也是挣不到钱的,牧原采用的是重资产发展模式,资金流是比较庞大的,从三季度业绩报告我们也得知,牧原当下也是处于一个亏损状态,何况,他们5.1元/斤的成绩也是个别优秀场区,牧原整体的成本大多还是在7元左右。
D. 牧原10月份生猪售价是多少生产成本达到了5.1元/斤吗
日前,牧原股份发布最新10月份生猪销售简报,2021年10月,公司共销售生猪525.8万头,同比猛增246.8%。2021年前十月,公司共销售生猪3,136.4万头,同比大增134.1%。牧原股份2021年保底出栏目标为3600万头,截止目前,已完成保底目标的87.1%,2021年10月,公司生猪销售收入71.01亿元,同比增44.6%。
最后,牧原股份对公司2021年全年生猪出栏量做了预计,大约要在4000万头左右。还记得年初,牧原股份提出一个挑战目标为4500万头,看来这个目前大概率是完不成了。
E. 猪价跌破成本线,牧原缩水1300亿,为何还有猪企斥巨资养猪
猪价下跌,公司开始亏损了,怎么看都不应该扩大规模,养猪企业是不是脑袋傻了?我觉得并不是,一半是无奈只能扩张,另一半是等下一个周期;为什么这么说呢?
养猪企业上市后,企业就不是一个人的了,所以业绩很重要,规模非常重要,股东们只看到了这个情况,要求发展,所以这个时候亏钱也想着投资,等以后还要赚钱,真正懂养猪的很多人说了并不算,这样就会给公司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如果是资金链条断了,后边就完了;如果坚持了下来,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些;
养猪是一个大行业,永远都会存在,所以大企业要发展,要下个周期赚钱肯定也得一直扩大规模,除非是没钱了;现在看牧原的利润还是不错的,公司放着那么多钱,股东还有公司肯定也想继续投资;而且当时为了打压猪价,上边也给养猪企业下了出栏的目标,所以也得扩大规模来完成了;
上市企业缺钱以后借钱还是很容易的,所以只要专注主业好好做一般都没问题;再有真正的大股东们都在股市赚很多钱,高价的时候卖给散户,股价低的时候又接回来,这样他们优势就很大了;
猪价现在下跌不赚钱,股市下跌是正常的,而且还会继续下跌很多,直到下个周期猪价出现反弹;咱们散户养猪人,淘汰弱残,想办法降低成本,控制好猪别发生非州猪瘟就能熬过去了;
猪价跌破成本线,牧原缩水1300亿,为何还有猪企斥巨资养猪?
要知道牧原是老养殖企业,有丰富的养殖经营管理的经验,他不比去年冲着养猪高额利润和政府的补贴而来的企业,猪肉是国人的主要肉食品,现在有的猪企斥巨资养猪是聪明的做法,这批肥猪什么时间出栏?是在春节前出栏,出栏时间恰好是肥猪价格高的季节,现在新涌入养猪业的新企业亏本惨重,基本没有多少企业能够有胆量和能力斥巨资养猪,养猪企业少了,竞争力减少了,春节猪肉价格就会恢复正常的价格,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这次肥猪价格持续下降,与养殖企业有很大的关系,这些企业不懂养殖业的经验管理,是养猪业的门外汉,不懂就要交学费,门外汉是要交学费的,这些企业没有经营过畜牧业生产,所以都是按照工业生产方式养猪。这些养殖企业一是在不适宜出栏的季节仍然大量养殖出栏肥猪,使市场肥猪长期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导致肥猪价格持续下跌。养猪人都知道,春节后到端午节前是一年中猪肉消费的淡季,也是一年中猪肉价格最便宜的季节,一般都要控制在这段时间内的肥猪出栏数,尽量减少肥猪的出栏。今年春节后在这段时间内新投资跨界养猪企业争先恐后大量出栏肥猪,造成肥猪在猪肉消费淡季大量出栏上市,形成了肥猪供大于求的状况,造成肥猪价格长期萎靡不振。二是养殖企业人为地增加猪肉消费淡季的猪肉供应量,一些养殖企业在春节后发现市场的肥猪价格持续下降,他们按照工业生产方法囤积可以出栏的肥猪进行继续养殖,渴望在二次育肥期间肥猪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知道大肥猪的出肉量比正常出栏的肥猪多,一般是两头大肥猪的出肉量相当于三头正常出栏肥猪的出肉量,二次育肥使猪肉供大于求,价格就会持续下降。本来春节后就是猪肉的消费淡季,养殖企业的这个不当操作使萎靡不振的猪肉市场更加雪上加霜。三是生产没有计划,盲目扩产,盲目竞争导致肥猪的出栏数量大增。四是屠宰企业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对白条猪继续降价,白条猪下降幅度小,导致猪肉的消费量没有增加,销售量不增,出栏肥猪大增,市场上猪肉价长期维持在高价位上,餐饮业被迫维持原来的销售价格,导致猪肉消费量维持不变。
从年初开始,肥猪价格持续下降,早在一个多月前肥猪就已经亏本了,肥猪亏本主要是由于育肥仔猪费用高,一般占肥猪市场成本的40%左右,每斤肥猪的育肥仔猪费用就达到6元左右,如果销售价格低于每斤13元就已经亏本了,仔猪的高费用造成了肥猪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现在养殖企业是严重亏本,这次肥猪价格长期持续下降,养猪人是亏惨了,去年所赚的钱逐渐倒出, 现在国内生猪养殖数量仍然不足,根据统计,现在生猪养殖数量仅恢复到2017年的95%,我国每年生猪的正常递增是5%左右,三年就是要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加15%以上,所以按照正常发展速度,缺额在20%左右,因此,国内的生猪生产并没有饱和,与正常发展速度比较,缺口还是大的,到秋季后进入猪肉消费旺季,肥猪供应的缺口就会显示出来,猪肉价格是要上升的。国家只要现在把目前多余的肥猪收购一部分,使市场供需达到平衡,肥猪价格很快就恢复到正常的价位。现在大肥猪存栏量已经大幅度减少,等待出栏的肥猪数量也不多,并且近期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也大幅度减少,这就使得这些国家不得不加大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不仅国外在着急“抢猪肉”,国内也会抓紧趁肥猪价格低的时期冷贮猪肉以供应激。一些养殖企业亏本惨重,有的已经没有能力继续从事于养猪,在这次竞争中将被淘汰出局,从事于原来的产业,热钱将大量撤出养猪业。因此,不要认为现在的肥猪价已经跌破成本线,养猪是不会有人继续养殖的,那你就错了,现在是市场经济,物价有下跌就有上涨,况且常规情况下春节是国内猪肉消费的旺季,价格是会大幅度的提高的,所以投资扩产是理智的做法。
重点原因有以下三点:
1,任何产业,都有自己的周期性,猪价跌破成本线,标志着上一轮谷峰的结束,未来将会有新一轮谷底的缓慢过渡,但最终依然会出现新的一轮行情。
2,生猪产业是我国的民生产业,和粮食产业一样,同样具备着国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2019年2020年,我国政府加大了扶持猪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政策,足以说明国家层面对于生猪产业的重视程度。
3,我国有13亿公民,从最近这几年的数据来看,我国每年的猪肉缺口大约在20%左右,若以我国近几年的年消费猪肉平均量约5000万吨计算,那么缺口就是1000万吨。那么1000万吨是什么概念?它接近了美国的猪肉年产总量。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猪企其实依然存在着短缺。
硬刚需,况且是一轮一轮的,跌破成本价,会导致本少无支撑的小中养殖场倒闭关场,退出。到时又迎来一波上扬。
答:因为为下一茬打基础,总不能停产,就像农民种地庄稼不收年年种,给大家算一下种地有多少收入。
从种小麦开始犁一亩地50元,肥料120元,自留种子需50元,买种子2块5毛一斤需要80元,浇两遍水也一亩地十跌度电,16元,打三四次边农药大概60元,收割机50元,按一亩地一千斤收,不算人工,算人公还培钱。
所以为啥猪价跌破成本线还要养猪决不能撂挑子
徐话说的好庄稼不收年年种一顿不吃饿得慌
有赚有赔很正常
人们常说十分钟聪明用七分剩下三分留子孙
首先猪企有补贴,抗风险能力强。其次是现在国外又发生了猪瘟疫情,牛疫情,促使很多出口国家正在压缩出口数量,这必然会造成新一轮的肉价上涨。由于前一段时间大肥猪和进口肉的增加,再加上消费的低迷,促使肉价下滑。还有一些游资的炒作进入到生猪和猪肉的正常规律周期,这也搅乱了猪肉的正常市场,所以大型猪企扩张是以备不时之需,防止再一次发生猪飞上天。
牧源是那里的企业,那里的老板
如果我有资本我也会去养猪。因为在今天的饭桌上,猪肉出现的频率已经超出大米了。这就决定有硬性的市场条件。再其次养猪如果在土地,山坡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它的饲料来源很广泛,能够控制成本。还有就是养猪可以自繁自养,也降低成本。现在就是要低成本,增加合理的人力,低风险养殖。不要投入大规模的资金。
牧原老总比您懂得更深更多,您这是咸萝卜吃多了[what][what][w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