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人工成本总额怎么计算
企业人工成本总额=职工工资总额+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护费+职工住房费用(单位负担的住房公积金)+其他人工成本费用(如发放的伙食补助、交通补助等)
人工成本总额=预期销售收入净额×收入人工成本率
根据劳动部(1997)261号文件规定,企业人工成本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护费、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费用等7大项。
人工成本总额可以根据销售收入净额、企业增加值、盈亏平衡以及综合效益等来确定,分别称之为销售净额法、劳动分配率法、盈亏平衡法和工效挂钩法。
拓展资料:
(一)销售净额法
销售净额法是根据对市场销售收入的预测,分析企业收入人工成本率变化趋势,并参考同行业相关数据,确定企业人工成本总额的一种方法。
人工成本总额=预期销售收入净额×收入人工成本率
一般情况下,企业做薪酬预算时,收入人工成本率应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人工成本总额的增加反映在员工人数增加和人均人工成本增加两个方面,首先应确定新年度所需员工人数,那么上述公式可以表达为:
人均人工成本=人均销售收入净额×收入人工成本率
从上式可以看出,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率应该和人均销售收入的增长率保持一致。
(二)劳动分配率法
劳动分配率法是根据对企业增加值的预测,分析企业劳动分配率变化趋势,并参考同行业相关数据,确定企业人工成本的一种方法。
人工成本总额=预期企业增加值×劳动分配率
一般情况下,企业做薪酬预算时,劳动分配率应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人工成本总额的增加反映在员工人数增加和人均人工成本增加两个方面,首先应确定新年度所需员工人数,那么上述公式可以表达为:
人均人工成本=人均企业增加值×劳动分配率
从上式可以看出,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率应该和人均企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保持一致。
人工成本总额 网络
2. 服装人工成本一般是总销售的多少
此时零售店的拿货价大约是1000元。把衣服在不打折的情况下卖掉,要给商场大约400元,税费和人工费用150元,自己拿到的利润是450元左右。
3. 高人,请问人工成本率如何计算是人工成本总额/总成本还是人工成本/销售收入
一般的是人工成本总额除以总成本的比率,如果有特殊要求求销售人工成本率就是后面的公式。
4. 服务业人工成本占总收入的 比重大约是多少
一般要占到20%-40%左右。
2008年开始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后,企业的用工成本较过去有所上升,人工成本在餐饮业成本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对优秀员工的争夺也许意味着餐饮经理在招募、培训和留住骨干员工方面将更加困难。在餐饮服务业,好的员工就意味着好的服务,最终带来高利润。所有这些都要求餐厅经理必须更好地把握餐厅的人工费用,以便确定对员工的去留及更准确的待遇定位。
提到人工成本陆空,也许最先想到的就是员工的工资。工资就是指员工通过交换其劳动而得到的劳动报酬,一般分为固定工资和变动工资,有些餐厅经理对固定工资和变动工资的区别不甚了解。固定工资就是指按月或按年支付给员工的一定数目的薪水,这个数目从一个发薪日到下一个发薪日都是固定不变的。变动工资是指按小时计算支付的员工报酬。一般情况下,当你预计销售会短期增长时,你就会雇佣小时工。相反你一般会减少小时工。与此类似,当销售增长长期保持下去时,你应该增加正式员工。正式员工与临时员工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你对固定人工费用几乎不能控制;而你完全可以控制超过最低编制的变动人工费用。
餐饮企业的人工费用不仅仅只包括员工的工资,而且还包括那些与人工有关的费用成本。一般包括: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劳动补偿、员工餐、员工培训费用、员工交通费用、员工制服、员工住宿及其他福利、休假及病假、奖金等。并不是每个餐饮单位都会发生这些费用,同时也有的不止提到的这些费用。但启悉纤可以肯定的是,不论你经营什么样的餐厅,除了工资,肯定还有其他一些与人工相关的费用。关键是你必须能回答“我应该支付多少工资及人工费用给员工,让他们为顾客提供我认为合适的产品和服务”这个问题。而充分了解工资和人工费用的组成对于回答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
人工成本是指一切为保持你现有的餐饮员工队伍所产生的费用成本,餐饮经理必须记住总的人工成本肯定会超过工资总额,而且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如果员工福利或者保险费用上升,即使工资保持不变,人工成本也会上升。餐饮经营者对他们的大部分工资费用都可以进行控制,这些费用就是“可控”人工成本。但是人工成本中还有一些是不可控的,这些如:国家规定工资税金的增加、法定保险费用及公积金的增加等。
餐厅经营者要确定人工成本,首先应该确定需要多少员工。如果在某天安排当班的员工太少,那么就会导致服务质量低下,顾客流失,销售减少;如果安排当班的员工太多,当天的工资和其他人工费用就会太高,导致利润下降。解决的办法就是根据预测的顾客数量决定所需员工的人数。为了确定所需的员工数量,你必须了解每一个员工的生产力。生产力很简单,就是指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内一个员工所能做的工作量。
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测算办法有很多,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生产力来衡量:即,生产率=产出/投入,而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可以通过顾客数量与员工数量的比例来测算。例如,一个餐厅雇佣5名员工,为100位客人提供服务。用生产率的公式,产出就是服务的顾客数量,投入就是员工的数量,则有:100位顾客/5名员工=20位客人/员工。生产率是1名员工服务20位顾客。
根据以上演算方法,餐厅经营者确定了本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再结合餐饮单位的历史销售,以及长期变化趋势的预测等情况,确定日常接待的顾客数量,就能够确定所需要雇佣的固定员工数量。而根据周边环境的变化、周末及节假日时段的预测,则能在固定员工的悄仿基础上确定所需雇佣的变动员工数量。从而最终确定固定人工成本以及变动人工成本数额,最终也就能掌握本单位的人工成本总额了。
5. 各行业2011年人力成本总额占销售额比例是多少多少比例才是比较合适的
人力成本总额占销售额比例是一般为10% 左右(劳动密度较大的行业),其它的点5-8%为良性。
6. 人力成本占比多少合理
人力成本占比10%左右。
人力成本不是劳资双方的博弈,人力成本的控制有以下表述:人力成本的控制不等于减少人力成本;人力成本的控制不等于减少员工收入;职工收入较高不等于人力成本很高。
简单来说,人力成本的控制不是要减少人力成本的绝对额,因为绝对值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步提高。
因此,对人力成本的控制是要降低人力成本在总体成本中的比重,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对人力成本的控制是要降低人力成本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增强人工成本的支付能力;对人力成本的控制还是要降低人力成本在企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即降低劳动分配率,增强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
人员增长一定会带来人力成本上升,除非业绩上升而冲掉上升的人力成本。控制人员的最好方法是控制成本,搞不清楚到底需要用多少个人的时候,就用成本控制法,其中定员定编的控制法是最常用的。
比如做创意性的工作,表面上看,也许一个人三个小时趴着没干活,但其实他在思考。思考三个小时之后,用两分钟就迅速做完了。
所以,我们只要把成本定下来,到时候把活保质保量干出来就行了,经理不要总是时时盯着别人。
员工流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最直接反映。企业员工流失率高是企业员工不满的客观反映,是企业缺乏稳定性的表现。如何控制企业员工流失是许多企业当前面急切解决的问题,因为,员工难招和留不住人更显得岗位空缺的严重性。
7. 怎么算销售人员需要多少业绩才可以收回人工成本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企业的盈亏平衡点怎么算?
首先,企业的成本,包括:主要是指为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辅物料、煤水电、机器折旧生产期间产生的废品损失及工人工资
其次,企业的费用:指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企业的盈亏平衡点是指要取得多少的销售收入能够抵消企业所付出的成本及费用
计算公式如下:企业产品单价XN=企业固定成本、费用+企业单品变动成本、费用XN
即N=企业固定成本、费用/(企业产品单价-企业单品变动成本、费用)
也就是销售人员要销售N件产品才能达到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如果只算单个销售人员需要多少业绩才能收回本人的人工成本(企业人工成本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护费、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费用等7大项。),可以这样算:
(销售单价—(企业单件成本费用—单件人工成本))*n=本人人工成本
n=本人人工成本/(销售单价—(企业单件成本费用—单件人工成本))
8. 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人工成本占销售收入比例
一般人工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之20以上,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所占的比例也就不同。
拓展资料:
制造业(Manufacturing instry)是指机械工业时代利用某种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ies)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
根据在生产中使用的物质形态,制造业可划分为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制造业。
制造业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设备组装、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
我国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工费用的增长,传统制造业依靠人力发展的道路已经越走越窄。与此同时,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正为传统的装备制造以及物流等相关行业的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产业变革。
分析师指出:智能化是集信息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软件技术和专家系统等为一体,实现扩展或替代脑力劳动为目的的高层次的控制技术,是实现数字化工厂的重要技术基础。我国制造业在新时期新形式下的发展必伴随智能化、自动化。
智能装备典型代表是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们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其次,在重复动作中可以保持较高精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第三,机器人可以连续工作,投资回收期较短。最后,机器人的使用成本较低,且便于控制,可以削减昂贵的人工费用,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成本。
智能装备正支撑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市场对机器人的强劲需求始终保持较高增速,相关数据显示,到2015 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需求总量将达36000 台,占全球比重18%。今后三年我国机器人销量将累计增长11.8 万台套。以每台30 万元计算,我国机器人单体市场平均每年100-150 亿元。
9. 平均人工成本怎样计算
计算公式为: 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人均人工成本,表示用人单位雇用一名职工所要支出的平均人工费用水平。这一指标可以用于一个企业,也可以用于一个行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工成本水平。
即行业平均人工成本或社会平均人工成本。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发表的各国人工成本指标,就是按行业分类的平均人工成本额。
计算公式为: 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通过这一公式,可以分析企业间人工成本的结构差异,对各自竞争潜力和用工效率产生的影响,为调整人工成本使用方向和提高使用效益提供参照。
(9)销售行业人工成本多少扩展阅读:
人工成本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分三类:一是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二是人工成本结构性指标;三是人工成本的效益指标。
1、总量指标
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
由于不同企业职工人数不同,因此常用人均人工成本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水平的高低。该指标可以显示本企业职工平均收入的高低,企业聘用一名职工大致需要多少人工成本支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等。
人均人工成本能够表示企业职工的工资和保险福利水平,也就能作为企业向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劳动力价格信号。企业要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吸引高素质的劳动者到企业来,就需要建立人均人工成本指标,以便企业对人工成本水平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控制,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发展。
2、结构性指标
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是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项目占人工成本总额的比例,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构成的情况与合理性。其中,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是结构指标中的主要项目。
3、效益指标
人工成本效益指标(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是人工成本分析的核心指标,是进行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标,是一组能够将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相对数。
人工成本效益指标包括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指标。其中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为主要指标。
(1)劳动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量与增加值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用于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
(2)人事费用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量与销售(营业)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用于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它的倒数表明每投入一个单位人工成本能够实现的销售收入。
(3)人工成本利润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额与利润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人工成本投入的获利水平。
(4)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总额/总成本)×100%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反映活劳动对物化劳动的吸附程度,这一比值愈低,反映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大,反之,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小。
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有机构成高低和确定人工费用定额。由于各行业要素密集程度不同,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因此,不同行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这一指标可能差异很大。
10. 关于企业人力成本占公司利润的多少
劳动分配率是反映一段时期内企业利润中,人工成本占了多少比例,可以用于衡量人工成本的高低。
简化的计算公式为: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毛利润(包含人工成本)*100%;没有什么合理的比例,可以在企业内部做一个同期比较,才有意义;
这个公式也可以理解为企业每创造100元的利润中,有多少用于人工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