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成本会计中你是如何认识成本的
一、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二、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货币计量,就表现为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工资费用等。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包括生产,也包括销售活动,因此在销售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
三、成本是为取得物质资源所需付出的经济价值。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购置各种生产资料或采购商品,而支付的价款和费用,就是购置成本或采购成本。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这些成本就转化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② 我发现像我妈这类中年的都可固执。气死我了
所谓固执,我个人把它定义为认知固化的外在表现。原因可能包括:
1、认知成本
要知道,认知是有成本的。
a.旧认知的累积成本随时间的羡握增加而增加,改变旧的认知需要将已经投入成本抛弃,成为沉没成本。如同股市割肉,割或不割,这是个问题。
b.新的认知也需要成本投入,学习成本随新认知难度增加而增加。
过高的成本,和不确定的收益是一种认知阻碍。
2、认知结构连续性
认知往往是结构化的,可以想象为,一个在时间纬度上移动的不断自我壮大的三维拓扑结构。复杂且强关联,点与点之间彼此支撑联系。
外在固执可能体现的是单一事件,但背后的认知是复杂的结构,“去一点,可能塌一片”。
经验、习惯、信仰……都属于类似的结构。
举例:生命是进化而来,生命是上帝创造,表面看,是点的对立,其实是结构对立,一旦更改,全面崩塌。
固执只是一个情绪词汇,我们也可以认为:
“固执”其实是认知系统的完善程度高,认知闭环完整,思维模型稳定。坏处是经验主义,自我设限,对新情况响应程度低下。
“不固执”可能是闭环不完整,思维模型不稳定。坏处是,决策能力低下,经验不神派扰可复制,边际成本居高不下。
打破闭环重构认知,是一种需要不断主动练习的能力。
一个人终其一生究竟能改变多少认知,多大程度上重塑系统,因人而异,但总得来说,九牛一毛。
毕竟人类是不断重演历史,很不记教训的生物,所以,“固执”很可能是种生物性,是肉体器官无法无限学习的局限性。
最后,学会尊重,不要轻易说他人固执,因为有可能是游旦你不知道自己固执。
从伦理的角度说,“上了年纪”你一定知道意味着什么。对了,伦理本身就挺“固执”。
世界太大,脑子太小,肉体很孱弱。
③ 认知成本是什么 怎么解释啊
经验所付出的代价
④ 认知成本定义
答滚此或:一、认知成本定义
认知:就是感觉输入的转换、减少、大伍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的过程。
二、认知范围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扒碧能。
⑤ 你真的理解“成本”吗
在很大一部分人的观念里,没有损失钱,那就没有为这件事付出成本。这种观点对吗?
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这是网络和360网络上对于成本共同的定义。有些人可能理解不了对象化这个概念,对象化就是能明确归属于某个产品成本的东西,例如A产品的原材料就是A产品能予以对象化的成本。从网络和360的定义看,有些人跳出来反驳文章开头观点的论点——时间和精力,似乎不能算成本。可是它们真的不是成本吗?
其实是一个概念划分的问题,在会计领域,成本的确指的是钱,或者是有货币价值的东西,因为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用钱的多少衡量成本的大小,它准确称之为会计成本。而在经济学领域,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
一笔钱用来大吃一顿就不能用它来买一件新潮的衣服了,这件新潮的衣服就是你大吃一顿所要付出的成本。与会计成本不同的是,你做大吃一顿这件事的时候,货币成本仅考虑你花出去的钱,而经济学成本则考虑你做这件事所放弃的所有机会,你把钱花了,意味着你放弃了买衣服的机会。再假如你是一个投资高手,那你就不能用这笔钱来做投资,那你就失去了以钱生钱的机会。你放弃的投资回报就是你的成本,因为此时衣服的价值已经比不上投资回报的价值,投资回报是你大吃一顿所要付出的最大代价,即大吃一顿的成本。
在以上的三个成本中选项与选项互为成本,你的成本是放弃的所有其他选项中价值最大的那一个。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那如何知道自己放弃的代价是不是最大的呢?核心理论是 需求决定成本。 准确的说法是需求决定价格,价格决定成本,则决定成本的最基本因素是需求。当我很渴很渴的时候,一瓶水即使是5块钱我也愿意出,因为此时这瓶水它在我心里的价值是最大的,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它。而当我一点都不渴的时候,即使这瓶水只是5毛钱我也不一定愿意买,因为可以留着这5毛钱买其他东西,我现在不需要这瓶水。
反过来,商家卖一瓶水的成本也是受需求决定的。一瓶水的固定成本是不变的,人们对水的需求越大,所得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冲抵房租、管理成本,所以需求会使一瓶水的总成本发生改变,需求决定了这瓶水的软成本。当你的生产规模很大,管理制度很完善,也就是你的人力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需求甚至决定了生产该产品的全部成本。需求越大,生产成本越低。
举一个曾经看过的例子:为了工作与兴趣的完美结合,十五年前行烂把能在北京二环买一栋房子的钱用在求学上。工作很段带侍多年发现我工作产出的总收益不及现在五环外一栋房的价值!这个例子说明 你的成本是由别人决定的。 其实和上面所说的需求决定成本是相通的,你以为你放弃的成本最多不过是一套房子,后来发现成本是你工作几十年的工资。你放弃的价值,不能以你的眼光去估算,必须考虑市场的整体需求。
既然你的成本是握吵由别人决定的,那么你的 负面感受不是成本 。为什么负面感受不是成本?第一别人是感受不到你的负面感受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负面感受当然不算成本。第二,人们对你负面感受没有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价格,成本二字无法衡量。
一块地,你可以用它来建游泳池也可以在它上面搭一个帐篷。建了游泳池就不能搭帐篷,搭帐篷不能建泳池,这个选择自然是有成本的。那该怎么衡量这两者的成本呢?把干一件事的辛苦,脏乱差统称为负面感受,假设建游泳池的负面感受是70分,搭帐篷的负面感受是20分,游泳池的幸福度是100分,帐篷的幸福度是60分。则游泳池带来的净幸福度是30分,帐篷带来的净幸福度是40分。则建游泳池的成本就是搭帐篷的净幸福度40分,搭帐篷的成本是建游泳池的净幸福度,而不是两者的负面感受,用负面感受来代表一件事的成本明显是不准确的。
上面泳池的例子还透露出一个原理, 成本不一定是单一的,当它是一个综合体的时候考虑的是总成本。 但要注意一点,负面感受虽然不是成本,可是它却影响了成本的大小,在这个例子中,它就影响了净幸福度的大小。
我们总结一下关于成本的新认知,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需求决定成本,成本不一定是单一的,当它是一个综合体的时候考虑的是总成本。相信你下次再想到成本的时候就不会只想到钱了。
⑥ 认识经济学中的“成本”
学习经济学之前,需要先理解“成本”这个概念。成本的概念在经济学里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成本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就可以说,对经济学已经了解一半了。以下是得到《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中关于成本的读书笔记。
1.负面的感受不是成本
周末为了缓解工作日的压力,准备选择两种放松的方式。一种是去周边景区旅游,一种是在家打游戏。去景区旅行可能觉得比较累。但是这不是成本,因为对照成本的定义来看,这不是我们放弃的东西,打游戏才是我们放弃的成本。
旅游和打游戏可以用数值具象化。比如旅行可以带给我们的正面感受是100分,累的感觉产生的负面感受是50分,那么净幸福值是50分。打游戏的正面感受是50分,负面感受是20分,那么,打游戏的净幸福值是30分。可以看出,当我们去旅游,放弃的代价是打游戏的净幸福值30分,而不是负面感受20分分。当我们打游戏,放弃的是旅游的净幸福值50分,而不是负面感受50分。
2.你的成本由别人决定
如果我们在自己家的门面开一个零食店,可能会想我不用交店租,所以经营这家零食店的成本为0。但是,对照成本的概念,这个想法是错的。我们的成本是放弃了的其他可能所带来的最大的价值。比如,我们可以选择把门店租出去,如果租出去每年可以有10万的租金,这时候,我们开一家零食店一年的成本就是10万元。但是,租金是由社会上所有其他人共同决定的。当然,如果我们有其他价值更大的选择,我们开零食店的成本可能会更大。
做一件事,负面感受并不是成本,只有需要付出的最大代价才是成本。而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有多大,是社会上其他人或者说是市场共同决定的。
3.货币成本有别于全部成本
货币成本指的是我们所付出的金钱。全部成本除了货币成本外,还包括时间成本、注意力成本等等。我们买菜的时候去超市或者菜市场而不是去菜地,是因为我们综合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等全部成本,去超市或菜市场比去菜地所支付的全部成本更低。而我们做选择,权衡的是全部成本,而不仅仅是货币成本。
超市比菜地贵,是因为多了中间商,中间商帮助我们节省了时间、注意力等成本。有了中间商货币成本往往更高,怎么才能让货币成本降下去呢?就是增加中间商的良性竞争。中间商可以帮我们减少总成本,而不是增加总成本。中间商之间的竞争,可以让总成本降低。
4.沉默成本和边际成本
对于当前来说有选择就有成本,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沉默成本是发生在过去的,我们没办法再做出选择,所以沉默成本不是成本。对沉默成本过分眷恋,会导致决策或策略的失误,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损失。
利用边际成本的思维,思考当前的选择在投入同等成本的情况下,哪一选择带来的价值更大,可以避免掉进沉默成本的“陷阱”。
5.科斯定律
一项有价值的资源,不管从一开始它的产权归谁,成本如何,最后这块资源都会流动到最善于利用它、能最大化利用其价值的人手里去。
比如,我们在淘宝网上的所有行为数据,可以说是我们的隐私,归我们自己所有,别人不得侵犯。可以说逛哪家店,访问的数据就应该归这家店。也可以说这些数据是在淘宝平台上产生的,数据应该归平台所有。根据科斯定律来看,这些数据不管最开始是由谁产生,最后谁能把这些数据用好,就会为谁所用。回想淘宝目前提供的数据方案来看,用户本人可以查看自己的浏览记录,查找之前中意的商品。商家可以查看买家的访问数据,得出各项指标,以优化店铺销售策略。平台可以查看买家的行为数据,为买家推荐感兴趣的商品,提高买卖之间的效率。
⑦ 思考成本的含义
思考也有成本,就像其他所有的事情一样。毫无疑问,思考需要时间;有些时候,甚至需要很多时间;而且,常常用了很多时间还是没有想要的结果。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时间作为一种资源,如果没有被产出最大化地利用,那么使用效能是负值。怎么理解产出最大化:如果这段时间我用来干别的(而不是用来思考)改行,在将来的收益更大,那么用来思考就没有使它产出最大化。注意,这里的产出最大化,并不纳迟只是经济上的利益,而是综合了经济收益、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效率的总的“个人价值”。这个价值难以量化,所以,不管怎么做,其实没法验证是否做到最优利用。于是,你可以洞歼李得到的最有用的信息是:思考需要耗费时间,如果这段时间用来做别的,有可能更好。
补充注意力成本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