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融资产分成三类,有哪些分类啊
有以下三类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
3、以手纳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对于金融资产的分类一经确认,那么就不能随意变更的。
1.金融资产是实物资产的对称,指单位或个人所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金融资产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无形的权利。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金融资产的最大特征是能稿枣够在市场交易中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流量。
2.金融资产包括一切提供到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工具。但不论是实物资产还是金融资产,只有当它们是持有者的投资对象时方能称作资产。如孤立地考察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和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债券,就不能说它们是金融资产,因为对发行它们的中央银行和企业来说,现金和股票、债券是一种负债。因此,不能将现金、存款、凭证、股票、债券等简单地称为金融资产,而应称之为金融工具。金融工具对其持有者来说才是金融资产。例如,持有商业票据者,就表明他有索取与该商品价值相等的货币的权利;持有股票者,表示有索取与投入资本份额相应的红利的权利;持有债券者,表示有一定额度的债款索取权。金融工具分为所有权凭证和债权凭证。股票是所有权凭证,票据、债券、存款凭证均属债权凭证。但在习惯上,这些金融工具有时也称之为金融资产。
3.金融资产通常指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如:外端口存款、企业的外汇存款、银行键薯拆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Ⅱ 金融资产中哪些是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哪些是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的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是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
Ⅲ 以摊余成本计量什么意思
金融资辩败产期末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是金融资产期末计量使用摊余成本法。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慎弯。
企业一般应当设置""银行存款""、""贷款""、""应收账款宽灶闷""、""债权投资""等科目核算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Ⅳ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有哪些
第十七条、金融资产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1、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2、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第十八条、金融资产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1、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
2、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第十九条、按照本准则第十七条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按照本准则第十八条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之外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三类: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4)按照摊余成本计量的有哪些扩展阅读
第三条、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现金、其他方的权益工具以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资产:
1、从其他方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
2、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
3、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将收到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4、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合同,但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
其中,企业自身权益工具不包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可回售工具或发行方仅在清算时才有义务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净资产的金融工具,也不包括本身就要求在未来收取或交付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合同。
第四条、金融负债,是指企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负债:
1、向其他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2、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
3、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将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4、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合同,但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
企业对全部现有同类别非衍生自身权益工具的持有方同比例发行配股权、期权或认股权证,使之有权按比例以固定金额的任何货币换取固定数量的该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该类配股权、期权或认股权证应当分类为权益工具。
Ⅳ 新金融工具准则三分类分别对应财务报表上的什么项目
一、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在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下,企业管理金融资产旨在通过在金融资产存续期内收取合同付款来实现现金流量,而不是通过持有并出售金融资产产生整体回报。
例如贷款、应收账款、债权投资等,这些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的金融资产被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会计科目为“债权投资”。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1、在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虚备的业务模式下,企业的关键管颂搭理人员认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对于企业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2、例如,企业的目标是管理日常流动性需求同时维持特定的收益率,或将金融资产的存续期与相关负债的存续期进行匹配。会计科目为“其他债权投资”。
3、该金融资产还有种特殊情况,企业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该类型金融资产业务模式并非为本金+利息,而是不关系价格波动,长期持有获得稳定分红。
4、该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时到终止确认,除了分得的现金股利计入损益,其他自始至终不得影响损益,全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留存收益。科目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如果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不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也不是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资产来实现其目标,该金融资产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交易性的或者基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决策并对其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目标是通过出售金融资产以实现现金流量。
3、即使企业在持有金融资产的过程中会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不是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资产来实现其目标,因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对实现该业务模式目标来说只是附带性质的活动。该金融资产为兜底分类,会计科目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5)按照摊余成本计量的有哪些扩展阅读:
一、“债权投资”科目在财务报表中分三种情况列示:
1、 “债券投资”:根据“债权投资”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减去“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中相关减值准备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分析填列。
2、“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的期末账面价值。
3、“其他流动资产”:企业购入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一年内到期的债权投资的期末账面价值。
二、“其他债权投资”科目在财务报表中分三种情况列示:
1、“其他债权投资”: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长期债权投资的期末账面价值。
2、“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的期末账面价值。
3、“其他流动资产”: 企业购入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差樱毁益的一年内到期的债权投资的期末账面价值。
三、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只有“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报表项目列示和会计科目名称是保持一致的。
Ⅵ 以摊余成本计量什么意思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意思如下:
1、金融资产期末丛清耐采用渗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是金融资产期末计量使用摊余成本法。
2、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3、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正并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使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的,这是一个计量方式,期末摊余成本是其的账面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摊余成本只是用来算债券的实际利息收入的。
Ⅶ 举例说明摊余成本在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中的应用
摊余成本是指拦陆在生产简兄顷过程中,无法准确地将成本归属到具体的产品上,因此需要将这部分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分摊到各个产品中的成本。摊余成本在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中的应用如下。
会计要素确认:在确定摊余成本的时候,需要确认摊余成本的科目,例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这些科目的数量和金额都需要准确确认。
计量:摊余成本的计量主要是指如何将摊余成本分摊到各个产品中。一般来说,摊余成本可以按照比例分摊,例如按照产品的数尘纳量或金额进行分摊。另外,摊余成本也可以按照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分摊。
举个例子,如果公司生产了两种产品A和B,生产过程中产生了1万元的摊余成本,则可以将这1万元的摊余成本按照产品A的数量和产品B的数量的比例进行分摊。例如,如果产品A的数量是产品B的数量的1.5倍,则可以将摊余成本的1.5份分摊到产品A中,剩下的0.5份分摊到产品B中。
Ⅷ 摊余成本如何计量资产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经以下调整后的初始确认金额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用实际利率对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金额进行加减;
3、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扣除。
摊余成本是根据实际利率从投资成本中扣除的利息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初始摊余成本-应收利息-收回本金-发生减值损失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哪些?摊余成本通俗理解。正常情况下,除以下两种特殊情况外,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
1、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对于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在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如果只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降,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账户的金额前带,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2、贷款。对于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已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因为摊余成本应加上应收利息。
上述知识根据《新准则》第32条和第33条,符合第33条要求的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及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并以摊余成本法计量。摊余成本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偿还本金-累计摊销金额-减值损失姿悔斗(或不可收迹磨回金额)。
Ⅸ 为什么可转债有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又可以以摊余成本计量
可转债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可以划分为3类: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例如银行存款,贷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债券投资。
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例如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例如股票,债券,可转债,期货,期权。(通常不能划分为前两类的就划分为此类)
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
企业应当根据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对金融资产进行划分。
可转债不是以收取现金流量为目标,无法通过现金流量测试,应当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