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灵活就业如何降低成本
扩展阅读
制作一个钻石多少钱 2025-07-27 05:38:02
安装马桶的工具哪里有卖 2025-07-27 05:36:33

灵活就业如何降低成本

发布时间: 2023-01-17 19:33:59

⑴ 灵活用工有哪些好处

灵活用工有哪些好处?

1、风险规避

灵活用工,根据企业用人需求雇佣人才,随时使用,随时停止,优化企业用人系统。企业和个人没有了雇佣关系,就不用担心劳动纠纷,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决定个人的去或留,从而规避解聘补偿等风险。

2、成本把控

首先,降低人工成本。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停工停产,但是工资照发,这无疑给企业一记重创。据报道,西贝全国400多家门店,2万多员工,每个月1.5亿的工资发放;海底捞全国门店550家,员工超过8万,每天员工成本约2029万元。如果大部分使用的是灵活用工人员呢?企业不用支付淡季时闲置人员的工资成本、社保成本以及免去福利成本。

3、解决发票缺失问题

灵活用工让企业和个人的劳动雇佣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告别公对私结算佣金,由合作平台智能结算薪酬,并开具增值税专票,企业可用于成本列支。

可通过灵活用工平台下具有委托代征资质的服务商代开6%的增值税专票,并且核定个人经营所得税,为企业减税降费可达70%。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⑵ 灵活就业对我们的好处有哪些

那么对于求职者来说,灵活就业又有哪些好处呢?灵活就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时间自由,既能够学到知识,又不耽误其他事情,具体而言,对求职者有以下几点好处:


1、自主选择生活方式
通过灵活就业,个人可以自主决定工作时间以及所承担的任务期限,根据自身精力、技能等情况,选择适宜的生活方式,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将自身价值最大化。同时,作为个人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方式,快速了解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强度,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进行工作的试错,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无需受困于长期的劳动合约。




2、丰富工作经验
通过灵活用工方式,个人可以在短期内体验不同类型职位,以此为契机尝试不同的工作环境,无论是大型知名企业,还是小微型企业。在不同职位间转换时,你有机会了解新的工作流程、技术和挑战,这有助于加强你的市场竞争力,在申请新职位时具备优于其他申请者的竞争优势。




3、磨炼提升技能
相比传统雇佣关系中的“常规”工作,灵活就业可以让个人接触到更具战略性、挑战性的项目工作。通过这样的工作经历,个人能够积累更多的技能知识,了解更多样化的工作体系和流程,在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自身履历的含金量。




4、拓宽职场人脉
从事灵活用工工作,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与一群优秀的职场人接触和共事,这是拓展职场人脉极为有效的方式。多份灵活就业工作也将让你对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有全方位了解,为你今后的全职工作或创业积累人脉资源。他们不仅能为你在职场的成就、技能和优势做担保,而且还可能成为新就业机会的引荐资源。

5、转换至新职业跑道的跳板
很多职场人都知道,隔行如隔山,如果没有该领域的相关工作经验,跳槽去别的领域可谓难度颇大。这时候,灵活用工的工作机会就是一个绝佳选择。选择一份目标行业的灵活就业工作,通过短期的学习和磨练,你可以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时候再去找一份该行业的全职工作,难度就会降低不少。


6、增加收入减轻生活压力
对于很多“上有老,下有小”的职场人来说,每月光是生活费支出就是一大笔钱,而每月相对固定的工资,让不少人感到压力山大。而辞职换份工作风险也不小,可能面临待业、社保断缴等问题。这时候,灵活用工就派上用场了,提高收入的同时,又能不放弃原本稳定的收入。

⑶ 企业该如何合理规避或减少社保费用

使用灵活用工税务筹划平台:劳务公司不打算或与不需缴纳社保的这部分员工达成双向协议的条件下,可以通过使用专业的灵活用工税筹平台,公司可以利用比安财穗旗下薪给力灵活用工平台众包形式将不想购买社保的员工身份置换成与平台合作的独立经济个体,也就是社会灵活就业群体,灵活就业人员是根据自愿原则购买社保的。

降低用人成本:一般来说,务工人员与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后,企业需要为员工支付工资以及购买社保等待遇。而对于劳务派遣公司来说,它的性质是第三方用人单位,就是帮助企业寻找较低成本的人员,在派遣员工协助企业时,不仅可以免去员工的社保、管理等成本,以此来节约了用人成本。

社保使用注意事项

在我市灵活就业窗口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从办理当月起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能补缴当月以前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能补缴灵活就业窗口中断期间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单位离职三个月内(含当月)在灵活就业窗口接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视同正常接续的情形,离职后到灵活就业窗口接续期间可补缴,2021年1月1日后,省内养老保险关系,仅在临近退休集中转移归并到待遇领取地。医疗保险转移及跨省养老保险转移政策照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