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本会计计算的基本方法
成本会计计算的基本方法:
1、直接成本计算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计算;
2、间接成本计算法:制造费用分配的计算一般以生产工时、机器工时、产值、间接成本为标准;
3、完工成本计算法及未完工产品计算法:约当产量法、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在产品定额成本扣除法。
⑵ 成本会计的计算题
注解:以下的*是乘以的意思。
1、甲材料定额费用:
A产品定额费用=400*8*10=32000
B产品定额费用=200*6*10=12000
材料分配率=13200*10/32000+12000=3
A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32000*3=96000
B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2000*3=36000
2、按年度计划分配率计算如下:
甲产品的计划工时=1000*3=3000
乙产品的计划工时=900*4=3600
总工时=3000+3600=6600
制造费用用年度计划分配率=52800/6600=8元/时
5月份: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00*8=1600
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60*8=1280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600
-乙产品 1280
贷:制造费用 2800
上题中,五月份该车间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为4000-1000=3000元,按年度计划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为2800,使两者之间形成差异200元,在年度内不做调整,这就使”制造费用”账户可能月末有余额,而且有可能在贷方余额,也有可能在借方余额。在年终时将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与计划发生额的差异按已分配数的比例调整,计入十二月份各种产品的成本。
⑶ 成本会计里的计算题,求解!!!谢谢!
(1) 第四道工序的工时定额=200-40-20-60=80,第四道工序的在产品=1400-350-420-240=390件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累计工时定额+本工序工时定额*50%)/产品定额工时
第一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40*50%/200=10%
第二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40+20*50%)/200=25%
第三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40+20+60*50%)/200=45% 第四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40+20+60+80*50%)/200=80%
由于原材料是一次性投入,所以按照100%计算
原材料:在产品的约当产量=1400件
燃料和动力、工资以及制造费用: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50*10%+420*25%+240*45%+390*80%=560件
(2)各项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所以:
A. 原材料分配率=(6800+10800)/(3000+1400)=4
完工产品原材料成本=3000*4=12000
在产品原材料成本=1400*4=5600
B. 燃料和动力分配率=1780/(3000+560)=0.5
完工产品工资及福利费=3000*0.5=1500
在产品工资及福利费=560*0.5=280
C. 工资分配率=5696/(3000+560)=1.6完工产品工资及福利费=3000*1.6=4800
在产品工资及福利费=6560*1.6=896
D. 制造费用分配率=7120/(3000+560)=2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3000*2=6000
在产品制造费用=560*2=1120
综上,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成本将四项成本相加即可。
所以:
完工产品成本=12000+1500+4800+6000=24300
在产品成本=5600+280+896+1120=7896
表格你自己编下,按照上面的计算结果。请采纳!谢谢!
⑷ 成本会计的各种核算方法
核算成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品种法
(1)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 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 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2、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象:产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业需要并自定义的“批”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工期”, 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若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间分配采用定额法。
(4)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
3、分步法
(1)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 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
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适用范围:
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4、分类法
(1)定义
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别、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分类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产品类”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后,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体品种,以计算品种的成本;类中选定某产品为“标准产品”;定义其他产品与标准产品的换算系统;按照换算系统之比例将“类产品”的成本分解计算到具体品种产品的成本。
(4)适用范围
分类法适合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企业。如:鞋厂、轧钢厂等。
5、ABC成本法 从70年代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作业成本法(ABC法),现在,已经被很多国家采用。它是一种将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不按传统的(以车间为费用归集和分配对象)方法,而是以“作业”为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间接费用,使成本的计算更加合理。由于它只是间接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因此,企业实际上还要结合其他基本核算方法共同使用。
成本管理系统能够满足企业成本核算的各种计算方法的选择,但是,由于各个企业的成本核算还有许多具体的、特殊的要求,有的企业的随意性还比较大。再此,建议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应该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并规范成本的核算过程,减少随意性,一旦确定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之后,不要随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