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车维修行业如何核算成本
维修车辆的修理费用|材料=进货价+仓库保管费+20%的利润(还包括辅助材料的费用)工时费=工时单价(各地方不同)X 工时
2. 设备维修费怎么结转成本
看你们的经营范围来确定维修费怎么入账
如果你们的主营业务是销售产品,那么维修只是售后服务,收取的维修费就进其他业务收入,相应的成本又为该维修所花费的材料、人工、直接费用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应付工资
经营费用
如果你们的主营业务就是维修,那么就把以上的其他业务收入换成主营业务收入就可以了
3. 维修服务结转成本,怎么结转,分录怎么写
一、维修服务结转成本的结转分录是:
借:主营业务成本-维修费
贷:银行存款
二、主营业务成本是指公司生产和销售与主营业务有关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投入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工资)和固定资产折旧等。"主营业务成本" 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下应按照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
4. 我们是销售企业,但是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项目写的是维修费,请问该怎样计收入怎样出成本
1、按发票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2、将维修过程中发生的料、工、费,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5. 采用订单法核算成本的流程是什么急!写出步骤
分批法亦称订单法,它是以产品的批别(或定单)为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分批法计算程序如下:
1、按产品批别设置产品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账内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按车间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同时,设置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明细账。
2、根据各生产费用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分配各要素费用并登账。
对于直接计入费用,应按产品批别列示并直接计入各个批别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间接计入费用,应按生产地点归集,并按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各个批别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3、月末根据完工批别产品的完工通知单,将计入已完工的该批产品的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加以汇总,计算出该批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转账。
如果出现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并已销售或提货的情况,这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出该批已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5)维修订单怎么算成本扩展阅读:
1、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的重型机械、船舶、精密工具、仪器等制造企业。
不断更新产品种类的时装等制造企业。
新产品的试制、机器设备的修理作业以及辅助生产的工具、器具、模具的制造等,亦可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2、方法分类
一般的分批法,采用当月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分批法称为一般的分批法(分批法),也就是有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简化的分批法,采用累计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分批法称为简化的分批法,也称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是一般的分批法的简化形式。
6. 维修服务收入成本确认如何会计处理
这个要看你与客户的合同的具体具体条款。如果明确是保障一段时间内的包修服务,不以明确的维修事件为标的,完全可以在合同受益期内均匀分摊确认收入,成本可以按照合理的成本率计提(但是要做纳税调整),也可以在实际发生时确认,考虑到重要性原则,本例金额不大,成本不需要计提。
如果合同明确规定了单件维修的标的等,只有在实际发生业务时分别确认收入与成本,合同期末,如果合同有期满则全部收益不再返还等条款,可以将剩余未确认收益一次性计入损益。
7. 我公司开了张3000元维修费的发票,我该怎么结转成本呢
维修费可以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维修费科目进行核算
本公司的人员维修,如果是以维修费形式支付,要取得发票入账;如果不以维修费方式出现,而是用奖金的形式发给职工,可以在工资表上发放。不过,这部分收入要并入当期的工资薪金总额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8. 列出并说明维修成本的核算公式
答:C=M+W+A
C—产品成本;
M—材料费,包括原材料、配件及辅助材料;
W—基本工资,直接参加生产工人的劳动报酬;
A—杂费,除前两项以外的其他成本构成费用。
9. 成本会计维修费怎么算
一般情况下,作为生产加工企业,各成本中心(部门)根据职能分别归类为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办公后勤部门,对应这三类成本中心的各项费用,分别以“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进行核算。也就是如果生产部、设备科及生产车间等生产部门发生的各类维修费,计入“制造费用-维修费”;营销部、市场调研部、战略客户部等营销部门发生的各类维修费,计入“销售费用-维修费”;办公室、总务部、品管部等后勤支持部门发生的各类维修费,计入“管理费用-维修费”。
此外,有新规定,生产车间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计入“管理费用”,不再计入“制造费用”,但大部分或者很多企业还是沿用老规定,并没有改变。个人理解,具体如何列支,还是要结合公司管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