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南石北调一方水的成本是多少
扩展阅读

南石北调一方水的成本是多少

发布时间: 2022-11-12 05:55:01

㈠ 为什么中国宁愿南水北调,却不用海水淡化呢海水淡化有什么弊端呢

对于海水淡化来说,成本是比较高的,南水北调的成本要比海水淡化低得多,如果要进行海水淡化,我国是有一个比较完备的技术的,但是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北方的用水量非常的大,如果全部采用海水淡化的话,那么成本将特别的高,而且海水当中有一些污染物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虽然现在进行大规模的海水淡化比较困难,但是在未来一定会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因为我国的淡水资源也是有限的,在使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定会将水源伸到大海当中,这时候就会采取一些更好的方式来进行海水淡化工作。

㈡ 南水北调,土方工程是多少钱一方

9块多吧

㈢ 如何比较南水北调和海水淡化工程

就北京、天津等地而言,个人认为海水淡化优于南水北调。成本问题。海水淡化和南水北调的成本其实都可以简单地分为运水成本和水处理成本,不过海水淡化的主要成本是水处理,目前比较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成本可达4-5元/吨,最低为以色列Sorek海水淡化厂(淡水售价仅为3.6元/吨,年生产年能力约2.3亿吨),未来随着技术发展很可能还会降低,而海水从渤海湾送到北京仅100km,天津就更近了,所以运输成本很低。南水北调的主要成本则是运输成本(包括工程建设、运行成本、工程折旧等等),到北京、天津的成本价各种估计都在10元以上,河北将近10元,水处理成本很低。

能耗问题。海水淡化一般耗能2.5-4.0 kWh/吨水,运水一般耗能0.1-2.5 kWh/吨水,常规水处理一般0.02-0.5 kWh/吨水,再生水处理一般耗能0.2- 2.5 kWh/吨水。南水北调应该不包括在这个“一般”里,相关数据貌似没有任何公布,个人不认为会比海水淡化低多少。

水质风险问题。海水淡化出来是纯净水,基本杜绝了污染风险,而运输过程中对水质管理要求不高。南水北调沿途要面临各种水质风险,对管理要求较高

生成能力、销路等问题。其实归根到底取决于政府支持力度,海水淡化的生成能力并不受限于技术(不过貌似目前国内的生产技术主要来自国外),而受限于市场,如果政府能以支持南水北调的力度支持海水淡化,销路不成问题。

此外海水运输距离短、成本低,运水量相对比较灵活,但是南水北调的水有时候你用不用都给你调过来,那都是钱啊。

最后,关于有人提到的海水淡化不能解决内陆缺水的问题,其实水资源管理是一个综合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不要老想着搞一个大工程一步到位,大工程常常伴随着大问题,而且南水北调中线跟西线没有半毛钱关系,中线不搞也完全可以搞西线。再说中线,如果北京人民不缺水,河北会去搞南水北调么?

当然,讨论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一个已经上马的大工程是不可能停下来的。

㈣ 南水北调费用

南水北调水来了,水费高是几个方面的因素。从南水北调工程看,工程运行是需要还贷和维护的,这些都要从水费解决,因为工程大,所以水费有所上浮。从供水看,水质提高了,水量保障程度提高了,水价当然也要高。另外,对用水地区讲,用调水,就能置换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的生态用水,可以缓解当地生态环境破坏。

㈤ 南水北调是为什么

因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成本,这一点相信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了解。即便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每淡化一立方米水的成本也高达3--4元,而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还远没有那么成熟化、规模化,所以折合下来每立方米的价格大概要5--8元,这显然高于南水北调的成本。

海水淡化的成本包括:主要设备、辅助设备、土地成本、建设成本、管理成本、应急成本、污水处理成本等,且海水淡化厂的资本构成,会因为工艺、部件、材料的持续耗损而逐年攀升。另外,以反渗透海水淡化为例,其不但需要良好的技术工艺,还需要大量的持续电力才能完成淡化,而我国的电力组成,70%来源于火电,火电背后则是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当前采用海水淡化,其实是将淡水建立在能源耗损之上,可持续性上比南水北调工程劣势明显。

再一个,虽然规模化、成熟化的海水淡化厂确实能缓解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但由于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缩废物,不但处理成本高昂,且极易造成地区污染,即便处理过程慎之又慎,也多少都会对地区生态产生影响,或者对近海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这一点与南水北调充分利用天然河流淡水有本质上的区别。

更为重要的是,海水淡化的本质决定了淡化厂要建设在海边,且取水源头位于近海,但这又面临着近海的水质问题。近海海域中,不管是海湾、内海或者航道,海水基本都有不同程度污染,尤其是重金属超标 ,再加上近海海域洋流流动局限性,使得近海海水盐度水平、悬浮固体的含量都更高,要额外处理这些悬浮固体,无疑又会增加海水淡化成本。除此以外,近海海水温度变化复杂、有机负荷高、生物活性也高,这些因素也都会增加海水淡化工厂的设计复杂性,综合影响成本高居不下。

㈥ 南水北调的利弊是什么

积极意义:

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的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振国内GDP。

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负面影响

一、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危机。目前在建的“三线”同时引水方案,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仍可能超出了中国“专家”们的想象。

二、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原有的蓄洪、发电作用出现了较大争议。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同时作用,可能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生态和航运),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

三、因为2010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这些评估的结果都会影响水利调度,重大水利工程何时开始做,做多大,影响程度有多大,都应重新评估”,刘说。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河南省、33万人搬迁,搬迁给移民生活带来颠簸动荡。有些移民因为得到的补偿款不足,在买下政府提供的住房之后,所剩款项只能购置一小块耕地。而安置地工作机会馈乏,有些人不得不计划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

五、南水北调成本已经高于现有的海水淡化成本,目前最低的海水淡化成本约为3元,南水北调目前成本约为10元,另有报道称已经达到18元。

六、环境破坏。

1、“三线”同时引水,将导致整个长江流域的沿江生态发生难南水北调以估计的变化,不利于保护沿江现有生态。并有可能导致长江枯水期时航道的承载能力更低。其生态影响范围和程度已超乎中国“专家”们的理解范围。

2、中线工程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共同作用,引起汉江及长江中下游环境的变化,将对武汉、湖北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

3、东线工程调水对长江河口地区的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㈦ 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

一、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危机。

二、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原有的蓄洪、发电作用出现了较大争议。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同时作用,可能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生态和航运),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

三、因为2010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近33万人搬迁,搬迁给移民生活带来颠簸动荡。有些移民因为得到的补偿款不足,在买下政府提供的住房之后,所剩款项只能购置一小块耕地。

五、南水北调成本已经高于现有的海水淡化成本,最低的海水淡化成本约为3元,南水北调成本约为10元,另有报道称已经达到18元。

六、2011年上半年,三峡下游三省湖南、湖北、江西遭遇史无前例旱情,仅湖北省就有1300余座水库低于死水位。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水位严重偏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只剩下水域面积的十分之一,这一系列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对三峡大坝的广泛质疑。

优点

1、缓解汛期对长江地区的威胁

大量的南水北调将减小洪水对长江地区的灾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成后,汉江防汛形势有望出现逆转。丹江口水库加高工程基本完成,而南水北调计划每年从丹江口调水95亿立方米。

近些年类似汛情再度出现时,出现在中下游的洪峰将被“削”低30厘米。这意味着湖北宜城至沙洋之间的14个蓄洪民垸,遭遇百年一遇以下洪水可以不启用。近80万人、90余万亩耕地基本解除洪水威胁。

2、促进北方经济发展

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可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整农牧业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改污水灌溉为清洁水灌溉,减轻耕地污染及对农副产品的危害。

3、改善北方水质及生态环境

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避免北方一些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深层地下水而引发的水源性疾病,遏止氟骨病与甲状腺病的蔓延,有利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提高北方供水能力后,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超采,并可结合灌溉和季节性调节进行人工回灌,补充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条件,缓解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陷造成对建筑物的危害。

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社会。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南水北调

㈧ 现在南水北调和海水淡化的选择比较怎么样的

海水淡化和南水北调的成本其实都可以简单地分为运水成本和水处理成本,不过海水淡化的主要成本是水处理,目前比较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成本可达4-5元/吨,最低为以色列Sorek海水淡化厂(淡水售价仅为3.6元/吨,年生产年能力约2.3亿吨),未来随着技术发展很可能还会降低,而海水从渤海湾送到北京仅100km,天津就更近了,所以运输成本很低。南水北调的主要成本则是运输成本(包括工程建设、运行成本、工程折旧等等),到北京、天津的成本价各种估计都在10元以上,河北将近10元,水处理成本很低。

㈨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南北海拔相差多少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南北海拔相差多少大约150米。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

(9)南石北调一方水的成本是多少扩展阅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西线工程截至目前,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